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北宋大相公最新章節列表 > 汴梁時月 第五十三章 報紙風潮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汴梁時月 第五十三章 報紙風潮

清晨,不少來到小攤上吃飯的護國寺讀書人被一些稚嫩的吆喝聲給吸引住。

不少剛滿十歲的孩子胸前揹著一個巨大的布袋,幾乎有半人高,裡面塞滿了報紙,看似很多其實並不重,從他們飛快的腳步就能看得出來。

“汴梁日報,汴梁日報,民間時事,錦繡文章,精彩話本,商業廣告,應有盡有,只賣五文錢一張。”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宋文巖是蘇州一家大戶人家的子弟,和蘇軾一樣來汴梁參加科考,他來的並沒有蘇軾那般早,大年初五來的汴梁城,到今天才在汴梁生活了二十天。

由於家庭優渥,並沒有選擇住在護國寺,而是自己租住了一間小屋。

屋子不大二十平米左右,好在左右通透,時常有陽光照射進來,並不覺得陰冷。

他和普通學子一般,每日奮力讀書,就是為了能在東華門有唱名的機會。

他像往常一樣,出門吃些早飯,再回來繼續讀書。

剛一出門就聽見有小孩在吆喝‘汴梁日報’,對於其他的他並不關心,聽到錦繡文章的時候,他瞬間起了興趣,將那個小孩招來,問道:“少年,你所說的錦繡文章可是真的?”

許是生意上門了,賣報少年笑得很開心。

賣出一份報他就能得到一文錢的工錢,之前他已經賣出了不少,兜裡跑步時還能聽見銅錢撞擊在一起的聲音,短短半個時辰就有十幾文進賬,這都快要比他父親一日賺得都要多了。

他胸前的布袋裡報紙所剩不多,他想著將這份報紙賣掉之後,再去‘新華書店’裡再拿一些報紙來賣。

賣報少年笑道:“可不敢欺騙公子,眉州才子蘇軾公子您應該聽說過吧,前些日子坊間還出過他不少的詩詞,每一首都受人追捧,便是樓中的姐兒們讀到蘇軾的詞都會愛不釋手,這報紙上的文章就是他和他弟弟蘇轍所寫,這等文章還算不得錦繡文章嘛。”

宋文巖在蘇州時就已經聽說過了蘇軾的才名,來到汴梁之後蘇軾的名聲更是火爆。

尤其是春玉樓出現的那四首詞,他每日必讀,依舊唇齒留香,現在想來依然將蘇軾和陸垚兩人當作天人,世上怎麼會有這般的才子,彷彿謫仙人一般。

蘇軾寫的文章他怎能不讀。

“少年,你這報紙怎麼賣?”宋文巖問道。

少年從布袋裡抽出一份有四張紙的報紙,這報紙的尺寸與後世相當,“一份只要五枚銅錢,便宜得很。”

宋文巖將報紙拿在手上,感覺有些吃驚。

報紙的紙張比之書籍肯定是要差上一點的,但畢竟這也是紙啊,光是紙張的價格就不止五文錢,更別說上面印滿了密密麻麻的字。

而少年說只賣五文錢,這不是虧本生意嘛,是誰在這裡做善事呢。

“當真五文錢?”宋文巖再一次問道。

少年點點頭,“公子我騙你作甚,你看我袋中的報紙都快賣完了,都是以五文錢賣的。公子若是不信,可以問問旁人,這街角的一戶人家剛剛就買了一份。”

宋文巖將信將疑地給了少年五文錢。

少年將錢放進兜裡之後,就要跑走,又被宋文巖叫住,“既然蘇軾有文章,那陸縣子可有新作在報紙上。”

比蘇軾還要出名的當屬陸垚莫屬,自從那幾首詞作之後,陸垚再無新作,這也讓無數學子感到可惜,如果這張報紙能有陸垚的作品刊登,那是再不好過了。

少年轉頭笑道:“這賣報紙的新華書店就是陸縣子開的,報紙中的三回話本就是陸縣子所寫,公子若是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宋文巖拿到報紙之後,連早飯都不吃了,匆匆趕回家去,坐在書臺前就開始細讀蘇軾的文章。

當他看到陸垚所寫的紅樓夢時,頓時就被吸引住了,賈府的故事出現在了腦海之中。

等到他晃過神來只是時間已經快到正午,他不得不感嘆道,“陸縣子當真大才。”

最後他看到了一處廣告,寫著‘新華書店開業大酬賓,書籍價格二十文起。’

“二十文!”宋文巖驚得從椅子上坐起,何書只賣二十文?他必須要去新華書店看看。

像宋文巖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一本書賣十文當真駭人聽聞,莫不是陸垚嫌家中錢多,要做那散財童子。

這些文人子弟不管有沒有錢的都向著新華書店趕去,誰都想看看這書到底長什麼樣子。

還有一些人卻喜歡裡面的坊間時事,如‘某戶家中失竊,作案竟然是家中親弟。’,‘震驚!一男一女光天化日之下,居然做出這種事情來。’

還有一些說書者拿到報紙之後便看到了商機,放棄之前的講稿,在酒樓中大說紅樓。

陸垚和蘇軾兩兄弟坐在新華書店對面的酒中仙酒樓,他們坐在靠窗的位置,抬頭就能看見書店的情況。

他們身邊還坐著一個喋喋不休的潘文,責備著陸垚是如何地忘恩負義,昨天居然沒有喊他一起出去玩,他還辛苦地為陸垚看著酒樓,真是人心不古。

陸垚捂著耳朵看著人滿為患的書店,慶幸自己此刻沒有處在店內,看到那些書店的夥計忙得不可開交的模樣就知道有多累。

而且他要是在書店內,肯定有無數的問題在等待著他,哪有現在這般喝酒吃菜來的愜意。

蘇軾感嘆道:“報紙上僅有一行小字寫著書價之事,卻能引得如此多的人來,可見書價帶來的影響有多大,這事對朝堂的影響也不會小,官家肯定也會為了這件事來找你的。”

陸垚喝了小半口自家酒樓裡的三十度白酒,神情微醉,他還是覺得這種中度酒最好喝,不醉人恰微醺。

他笑道:“官家找我也好,我正好也要有東西給他,家裡的地窖都快擺不下,是要往皇宮裡送點。”

陸垚低估了彩票的收益,大半月的時間幾個庫房和地窖都已經擺滿了銅錢,再不清出去都沒地方放錢了。

錢多也是一種苦惱,他還是懷念後世的紙幣,身上隨便裝上幾張就夠花用,而現在的銅錢每次出門都要背個小半袋,若是購買大件,還得專門帶個家丁揹著錢。

等時機成熟的時候,他想把紙幣也推行出來。

書店中的人絡繹不絕,每個進入書店的人都會買上幾本。

因為便宜,幾本也花不了多少錢,而且他們發現,新華書店書的質量比他們家中的書還要好,紙白如凝脂,字型也很新奇。

最便宜就要數論語,中庸這類的書籍,只賣二十文,最貴的就是陸垚連夜加印的石頭記。

奈何石頭記的字數太多,不過它用的字型很小,不可能像論語一樣一頁只印七十五個字,而是採用了比報紙大一號的字型來印刷,便是這樣,石頭記整本書的厚度也比論語厚上一倍。

也得虧陸垚挑燈抄書,才將一半的紅樓夢給貢獻了出來。

這幾日陸垚不僅印了這些書,還印了《標點符號的實際運用》,《小學數學》,《三字經》《弟子規》等啟蒙書籍。

他沒想到買得最火的卻是話本,只要是一上架立刻被搶購一空。

漸漸地許多人也將目光轉移到了這些啟蒙書籍上面,一時間啟蒙書籍的火熱程度也不遜話本,還有不少人在書店門外喊著加價購買。

倒是論語,中庸擺在書架上的還很多,主要是因為他們家中本來就有這幾本書,沒必要再去買一本。

陸垚本來也不是給這些文人子弟準備的,他最想賣的還是那些窮苦人家的孩子。

那些賣報的孩子都是他在汴梁城外的村子找的,大多都是家中貧困,連飯都快要吃不起。

陸垚讓利給這些孩子們,就是為了讓貧困的家庭少一些,至少要先帶起一部分人吃飽飯。

陸垚和蘇軾等人聊得正嗨時,酒樓的夥計匆匆趕來,對著陸垚輕聲說道:“東家,樓下有人找你。”

“誰啊?”陸垚問道。

他躲在自己酒樓的事情應該沒有人知道啊,怎麼還會有人找上門來。

夥計搖頭說道:“我不認識啊!不過是一個老頭。”

“老頭?”陸垚更加模糊了,他認識的最老的人也就是包拯了,而且包拯也算不得老頭啊,這來人到底是誰,莫非是來者不善。

北宋這個儒學遍地的年代,書中的禮儀仁孝最為講究,就算陸垚心中不想見這個老人也不行,尊老是一定需要的,更何況老人親自登門。

“快去請他上來,不,我親自下去迎接。”

還未等陸垚起身,便聽見有人說道:“老夫自行上樓便是,不妨陸縣子親迎。”

看到來人花白的頭髮,陸垚就知道此人年事已高,而且走路還需要人攙扶,可見身體也不是很好。

陸垚不認識此人,但是蘇軾認識啊!

看到老人的面貌之後,蘇軾當時酒就被嚇醒了,和蘇轍一起向著老人行禮,恭敬地喊道:“晚輩見過胡夫子。”

來人是太學直講胡璦,太學便是他所創立,被譽為宋初三先生之一,連官家見到都要禮讓三分。

他也是唯一一個寫奏摺不過三省,可以直接送到趙禎手裡的人。

在文壇的地位不可謂不高。

看到蘇軾如此禮敬,陸垚也向著胡璦行上一禮,喊聲胡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