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八十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050章】住房改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50章】住房改革

秦志剛認真的點了點頭道:“我覺得,呃……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啊,商品房這種新的房屋配套方案,肯定會成為將來城市人口住房改革的主流,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是有限的,但隨著人口增長率越來越高,人口密度越來越大,住房問題終會成為城市居民生活當中最重要的社會問題,所以呀……我覺得購買商品房,不僅可以保值,還大有可能增值,換句話說,商品這種新型特殊產品,接受得越早,購買的越早,升值空間也就越大。”

聽得秦志剛這一番言語,秦唐愣了半天,才笑道:“老爸,這恐怕不是你覺得,也不是你的看法吧,嘿嘿,是聽哪個高人說的啊?”

秦志剛在科研方面確實是能夠一把罩,但關係到經濟遠見及生意頭腦,就有點力不從心了,秦唐很瞭解自己這個老爸,剛才那番話,八成是聽別人說的,他自己成天鑽在科研領域裡頭,哪會想這些。

“呃……這個……”秦志剛尷尬道,“甭管誰說的,很有道理,不是嗎?”

“很有道理嗎?”唐麗梅問秦唐道。

秦唐沒有說話,只是默默點了點頭,他在想是誰跟老爸說了那番話,是不是老爸廠子裡的人,這人對於房地產,似乎有點見識呀,得找個機會認識一下才是。

其實早在1979年,當改革開放的號角剛剛吹響不久的時候,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中國第一個商品房專案——廣東省廣州市的“東湖新村”就已經開工建設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東湖新村”的開工建設,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不僅是全國第一個商品住宅專案,也是第一個引進外資開發的住宅專案,還是第一個實施物業管理的住宅小區,這個敢於嚐鮮的創舉撕開了中國住房商品化改革的一個小口,此後無數的中國人透過購買商品房的方式來得到住房,打破了靠單位分配福利解決住房這條單一的路子,在廣州“東湖新村”之後,深圳等地也以多種方式開發建設商品房。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是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分配,以租養房”的公有住房實物分配制度。

城鎮居民的住房主要由所在單位解決,各級政府和單位統一按照國家的基本建設投資計劃進行住房建設,住房建設資金的來源90%主要靠政府撥款,少量靠單位自籌。

住房建好後,單位以低租金分配給職工居住,住房成為一種福利。

應該說,這種制度模式在當時較低水平的消費層次上,較好地滿足了職工的基本住房需求。

在1958年到1977年的20年裡,我國一直實行這一住房制度,但是在這段時間裡,我國政府堅持以發展生產為先,住房基本建設投資規模逐年削減,因此,住房供給不足也不斷顯現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提出了關於房改的問題,由此才開啟了我國的住房制度改革之路。

我國的住房制度改革第一階段是福利分房制度改革探索階段,政府進行了公房出售和補貼出售住房試點,為住房制度改革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嘗試和創新,積累有益的經驗。

1978年,鄧小平同志提出解決住房問題的政策能不能寬一點的想法,1979年原國家城市建設總局、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制定了關於用僑匯購買和建設住宅的暫行辦法,鼓勵華僑、歸僑和僑眷用僑匯購買和建設住宅;並且規定所有權和使用權歸自己,國家依法給予保護。

業內人士認為這個暫行規定就是住房商品化的萌芽。

同年,政府又試探性的把住宅出售給職工,原國家城市建設總局選擇南寧、柳州、桂林、梧州和西安五個城市進行增量住房向職工出售的試點,即進行政府統一建設,以土建成本價向居民出售。

1980年鄧小平同志再次發表關於住房問題的講話,說要考慮城市建築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城鎮居民個人可以購買房屋,也可以自己蓋,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十年、十五年付清,住宅出售後,房租也要要調整,要聯絡房價調整房租,使人考慮買房合算。

同年6月**中央、國務院在批轉《全國基本建設工作會議匯報提綱》中正式提出實行住房商品化政策,國家開始准許私人建房、私人買房、准許私人擁有自己的住宅。

1981年,公房出售試點擴充套件到23個省、自治區的60多個城市和一部分縣鎮。

1982年,在總結前兩年公房出售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鑑於城鎮居民工資水平低、購買能力有限,原國家建委和原國家城市建設總局決定在鄭州、常州、四平和沙市四個城市試行公有住房的補貼出售,即政府、單位、個人各負擔房價的1/3。

截至1985年底,全國共有160個城市和300個縣鎮實行了補貼售房,共出售住房1093萬平方米。在出售公房的同時,有的地方還實行了住房租金的改革,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比如“按成本計租,定額補貼”,“超標加租”,對青年公寓實行“新房新租”等等。

到了這個時候,我國的福利分房制度改革探索階段基本完成,進入到了福利分房制度的改革深化階段。

去年,也就是1986年2月,“國務院住房制度改革領導小組”成立,下設辦公室,負責領導和協調全國的房改工作,從去年到今年這段時間,雖然福利分房制度仍然是現階段人民生活住房不可替代的主要方式,但隨著房改的深入,住房徹底商品化已經刻不容緩。

秦唐也記得,前世從85、86年開始,一直到97、98年,全國很多城市很多單位經歷了福利分房制度向住房市場化的重大改革,到了1998年以後,商品化了的住房,才基本上成為人民生活住房的主流方式。

八十年代初期,還屬於“實驗與過渡”階段的商品房建設,就從沿海發達城市,改革開放的前鋒陣營,慢慢向內地較發達城市過渡,由北京、上海等城市率先起頭,逐漸輻射全國。

而這時候,在全省經濟發展屬於排名靠前的岸江市,也吸收了大城市的經驗,在一些試點區域,以“國家上馬,私人標投”的方式開工上馬了一些商品房建設工程,其中最熱鬧的應該就是地處秦志剛他們岸江市內燃機廠旁邊地段的一個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