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二章:GDP排行榜?【求月票,求打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二章:GDP排行榜?【求月票,求打賞】

目前官報的事情正在由餘光道負責,首先搞定的就是在京城當中的總刊衙門。

雖然齊衡向朱元璋承若了不需要花費朝廷哪怕一兩銀子,但官報在這個時代到底是一個新興的產業。

不管是百姓還是官員都從未瞭解過。

所以這接受的程度並不會太高。

同時,大明如今剛剛建國,全國上下都還處於一個貧困的狀態當中。

各地百姓的吃喝尚且還沒有解決,自然是不會有錢去購買報刊的。

所以,齊衡很清楚,早期官報是無法賺錢的。

同時因為如今各行各業都處於一個萌芽的發展狀態,商業極不成熟,也就斷絕了他找人合作賺廣告錢的途徑。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

最起碼安豐府還是有生意可以做的。

不過需求又太低。

至少如今安豐府還沒有需要在全國範圍內打廣告需求的民間商業組織。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暫時的。

齊衡相信隨著全國經濟的大環境在幾年之內出現大的變化,商業絕對會飛速的增長。

到那個時候,當供應大於需求時,銷售就會成為所有商業組織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

廣告存在的價值就會呈現出來。

當然,這些只是說官報存在的商業價值,以及日後如果實現盈利的途徑問題。

當前的當務之急,是官報的籌建以及提升知名度的問題。

而官報本身得到朝廷支援的作用便體現了出來。

對於官報的信任,因為背後有朝廷的原因,百姓官員們會天然的產生信任感。

總之,辦法和途徑齊衡都交代給了餘光道,餘光道雖說不是什麼能臣幹吏,但他在經過這些年跟在齊衡身邊處理大小事務後,本身的能力還是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做點這樣的小事,自然是不在話下。

與此同時。

就當齊衡交代餘光道大力發展官報的籌建時。

揚州城中的楊憲,也收到了來自於京城的旨意以及書信。

首先就是朱元璋對於他擅自將那宋善言剝皮行囊的旨意。

在看到朱元璋不僅沒有按照自己所猜想的那樣對自己大加封賞外,竟然還處罰了自己三個月的俸祿!

這樣的結果,讓楊憲非常不能接受。

畢竟,他一心一意可都是為了大明,為了朱元璋啊。

如今自己做完了,朱元璋竟然不領情!

一時之間,有些難以接受。

而在看完了朱元璋命人傳達的旨意後,楊憲又拿出了兩封來自於金陵城中的書信。

這第一封就是他的恩師劉伯溫的。

信中劉伯溫大致闡述了金陵城中所發生的事情,同時指出了他這麼做所會遭遇到的問題,以及自身的毛病。

算是以長輩的姿態教育。

對於劉伯溫所說的這些,楊憲自然清楚他所說的是對的。

可是這些話又有什麼用呢?

放下劉伯溫的書信,楊憲再次開啟了一封來自於中書省一封參事的書信。

這名參事是他楊憲在翰林院時的一位好友。

開啟這封書信,瞧著其中的內容。

楊憲的臉色越發的陰沉下來。

如果說他之前的臉色只是不忿不解的話,如今便是憤恨了。

在這信中,那位參事詳細的將金陵城朝中所發生的事情以及經過。

大致表達了楊憲之所以會被懲戒的原因以及變故所發生的緣由。

在瞭解到朱元璋最開始對自己的行為非常喜歡,並且足足誇讚了好半天時,楊憲便篤定自己當初的選擇沒有錯。

朱元璋的性情自己也沒有看錯。

可是,原本應該對自己封賞的朱元璋,卻在見了一趟靠山王齊衡後便突然變卦了。

原來的封賞旨意變了,變成了對自己的懲戒。

雖說這懲戒當中朱元璋的善意和態度他楊憲也明白,可這結果依舊讓他有些不能接受。

在明白這一切都是齊衡在背後出手,擾了自己升官發財的美夢,楊憲對這位僅僅只遠遠見過兩面的靠山王依舊的憤怒。

在他看來,他與靠山王齊衡從未有過什麼矛盾,對方卻故意的針對自己,這不是噁心他嘛?

原本以為這次仗著這個功勞,或許能夠討得朱元璋的歡心,同時將他給升官調回金陵城中。

卻不曾想,旨意都已經頒發了,最後卻還是被攔住更改了。

楊憲這心裡頭不爽到了極點。

“就差這麼一點啊.....”楊憲咬著牙說道。

可就算他知道這一切都是齊衡做的,又能怎麼樣呢?

人家是靠山王,皇帝的小舅子,皇后的親弟弟。

自己有什麼資本跟人家叫板。

想著這些,楊憲最後也只能是強忍著心中的憤恨,繼續著眼於眼下。

整整一年多的時間轉眼過去。

官報在餘光道的籌辦下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完善,基本已經妥當。

按照餘光道的話,整個大明的疆域,官報內容的報送時間,最遠的地方也只需要十天。

這其中便是整合了各地的交通方式,無論是水路還是陸路,全部選擇最快的方式進行報送。

最晚十天的報送時間,對於如今的大明而言,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並且,官報從第一期開始報送後,已經承辦了七個月。

官報每月一期。

其上內容都是從各地調查到的一些最新動向。

這些資訊對於各地的官員來說,全部都是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事情。

包括農耕整改,開耕經驗等等。

這七個月的月刊,朱元璋也是看過的。

在看過之後,對於官報的內容朱元璋是非常的滿意。

因為這上面有很多官員們治政理政的經驗和實際案例,可以讓各地的官員對照著去學習。

同時,宣揚的那些好官政績,也在極大的激勵著各地官員們的動力。

作為這個王朝的統治者,朱元璋對於這樣的事情自然是喜聞樂見的。

也有一些沽名釣譽的官員們,在見著這官報上的官員們竟然一夜之間就透過官報成為了全國治政理政的典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那心裡更是癢癢的。

這私下裡便開始琢磨著該如何讓自己也上一次這官報。

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這一來二去的,官場內部的風氣瞬間轉變了不少。

每個人都爭破腦袋的想要立功。

尤其是齊衡在經過深思熟慮後,竟然還在官報上顯著位置弄了一個排行榜!

排行榜的位置是以各地官員們當地的生產力稅收財政等等因素建立的。

說白了,就跟前世的GDP排行榜一樣。

這個榜單一出,全國官場瞬間炸開了鍋。

如果說原本的官員們很多都可以在做了官後躺平發育,只需要跟上司打好交道就好了。

可如今不行了。

官報直接透過特殊的計算方式,將你當地的各種財政稅收等等,用一個數字來進行排行了!

不光是總榜。

還踏馬設立了一個新增財政榜單。

說白了,就是給那些窮地方,但是進展極快的地方一個露臉的機會。

這兩個榜單一經問世。

就像在油箱裡點了把火一般。

所有人都瘋了!

那些想著躺平發育的官員們,這次直接無所遁形。

行省的長官為了排行榜的位置只能是極力的監督催促地面的知府。

知府也是催促著下面的知縣。

知縣則再往下。

總之,這次你再敢躺平發育,不需要朝廷吏部找你了。

你的頂頭上司就首先不帶著你玩了。

如果是在以往,帶一個豬隊友就帶一個吧,畢竟也不會缺塊肉。

可如今不同了。

帶你一個豬隊友,會讓自己的數值降低,那就不能這麼幹了。

一時間,官報雖然並不直接代表朝廷的態度。

卻也深受朝廷官場人士的關注。

在整個官場內不僅颳起了一陣改革勤政之風,一場悄無聲息的吏治整頓,也是悄悄的進行著。

一批批沒有真本事,只會溜鬚拍馬的官員們被頂頭上司主動請旨調換。

壓根都不需要朱元璋自己動手。

全國就像一臺機器一般,在自動的過濾掉不合格的產品和成分。

而伴隨著這些改變,官報的影響力也在日漸增長。

甚至到了不少官員們每日盯著官報釋出的新刊的地步。

不過,官報就算影響力再大,也是一個輔助型的東西,並不會真的替代掉朝廷的作用。

官報只能是在一旁輔助朝廷政策。

其本身的定位就決定了很多東西。

所以,當朱元璋看著官報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時,卻並沒有產生不好的想法,甚至忌憚。

因為官報的存在與否,對於朱元璋而言就是一句話的事。

讓它存在,它就影響力巨大。

不讓它存在,它的影響力就蕩然無存。

對於這樣可以幫助到自己,又對自己沒有威脅的東西,朱元璋為何要拒絕。

可朱元璋是高興了。

李善長卻不高興了。

原本考核官員政績和左右官場風向的權力都握在他們中書省的手中。

可如今呢。

中書省依舊在自己的掌握中。

中書省的官員們以及大多重要職位也都在自己的掌握中沒有變。

可權力卻憑空的被人給瓜分走了。

這上哪說理去?

往日的朝堂黨爭,大多數都是圍繞著一個官職認命而開始的。

拿下一個官,替換上自己的人去。

自己所掌控的能量就越大。

可如今呢。

人沒變,權力沒了。

這場仗打的李善長是夜夜嘔血。

他想還擊都沒地方著手。

與此同時。

作為齊衡的嫡系,山東的施才英確實才能不凡。

短短的一年裡便做出了很多的功績。

百姓數量增加了,糧食的出產增加了。

城池官道的建設完善了。

百姓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可是,這些東西卻一直被中書省給壓著。

也就是說,你就算做的再好,我中書省不給你宣傳,不給你上報,你就等於沒做。、

只能祈求著朱元璋什麼時候想起你,問起時,才會提上這麼一嘴。

但也可以選擇性的說與不說。

這樣一來,你的政績就沒有辦法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功勞。

就算當地老百姓把你誇上天,沒有中書省的支援你也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咖。

可現在不同了。

山東是齊衡的嫡系,官報也是齊衡的嫡系。

那齊衡又怎麼會不幫助山東的施才英呢?

就算齊衡不報,那一列列的數字卻是實實在在的。

透過山東不斷上漲的排名,所有人也都能夠看到他們的政績。

說白了,就是在很多方面都打破了中書省的壟斷。

讓那些官場的潛規則不斷的減少。

與上司的關係不好就不能得到晉升嘛?

原來是,現在不是了。

不站隊,不站到正確的佇列就不能被提拔嗎?

原來是,現在不是了。

最起碼一定程度上不是了。

同時透過官報,朱元璋也能從側面看到如今全國的具體情況。

還有那安豐府的周念。

不管是在大明建國之前,還是大明建國之後。

哪怕是跟隨朱元璋從最開始一起打天下的老人們,很多人也都不知道安豐府對於大明的作用有多大。

只有一些文臣,聰明人才會明白,一個勢力沒有強大的後勤什麼也不是。

你再勇猛,餓你十天半天你也完了。

所以,安豐府的重要性一直都是少數人心中明白的東西。

並沒有直面的擺在桌面上。

這也是很多人對齊衡並不太服氣的原因。

可如今呢。

當全國的官員們看到齊衡一手打造的安豐府,區區一個府所帶來的產生力,竟然佔據了整個大明的百分之二十時。

所有人都懵了。

如今一個行省的生產總值能夠達到百分之二十都已經是名列前茅的大省富省了。

而安豐府呢。

不過區區一個府。

最重要的是。

一個行省佔據百分之二十的生產總值與一個府佔據百分之二十的生產總值,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你生產出了這麼多,創造了這麼多的財富,你也要開銷吧?

你一個行省,幅員遼闊,百姓繁多。

你需要的開銷就非常的大。

平均下來,你可能給朝廷帶來的收益壓根沒有多少,甚至有些地方還虧空。

可安豐府呢。

佔據了百分之二十的生產總值,有多少能夠給朝廷帶來收益呢?

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五,甚至是百分之十七八?

這都是有可能的。

因為安豐府開銷小。

而安豐府給朝廷帶來的正收益,又佔據了全國的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