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重生之我是劉邦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2章 誰主咸陽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2章 誰主咸陽5

此時,懷王已經將英布和蒲將軍二人,率領著那兩萬本來在都城裡進行守衛的部隊,交給了項羽進行指揮了。聽到了這一個訊息之後,項羽自然是十分的高興。可是,有一點卻是那懷王所想不到的,那就是他的這一抬,卻並沒有讓那項羽改變對於懷王的看法。項羽的那種嗜殺成性的本性,便決定了,一定時機成熟,他必將把懷王殺掉,因為那懷王已經成為了他項羽的發展道路之上的一塊絆腳石。不搬去這一塊緈腳石,他項羽便心裡不舒服。而在他成為了西楚霸王之後,當他幾乎可以為所欲為的時候,殺掉那懷王,便也似乎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了。

這一天,英布和蒲將軍二人,率領著那從都城裡帶過來的兩萬多部隊,浩浩蕩蕩,氣勢高昂地來到了項羽的軍中報到。

“英布將軍,蒲將軍,我命令你們二人,率領著本部兵馬,即刻動身,渡過漳河,去為咱們的大隊人馬打前站。要一定做到完勝。要知道,這第一戰的意義,可是十分重要的。我希望你們不要辜負了懷王的重託。我的大軍隨後就到!”項羽向著英布和蒲將軍二人發施令道。

“得令!”英布和蒲將軍二人應了一聲,然後便引著本部兵馬,以最快的速度渡過漳河,向著駐守在漳河岸邊的秦軍的一部便衝去。由於英布和蒲將軍二人的那兩萬兵馬,都是養精蓄銳之眾,自然銳氣正盛,很快地,在跟秦軍的那一場小規模的激戰之中,把那秦軍殺得一個四散而逃。由於英布和蒲將軍二人的那兩萬兵馬,都是養精蓄銳之眾,自然銳氣正盛,很快地,在跟秦軍的那一場小規模的激戰之中,把那秦軍殺得一個四散而逃。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那秦軍畢竟是作戰日久,十分疲憊疲憊不堪。而另一方面,那英布所率領著的兩萬多兵馬,可是士氣正盛,戰意正濃,殺氣騰騰。於是,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之下,出現這樣的結果,也就是在所難免的了。

英布取勝的訊息,很快便傳到了項羽的軍中,於是,全軍上下一片歡騰。項羽此時也已經做好了渡過漳河的準備。而就在大軍準備渡河的前夜,項羽跟范增在大帳之內商議。

“將軍,老夫有一言,可以讓咱們的部隊具有著更高的士氣。”范增對那項羽說道。

“亞父請講,項羽一定洗耳恭聽。”自從范增出計將那宋義幹掉之後,並且又積極擁戴項羽做了大將軍,所以,項羽現在對於范增的態度也是好了很多,雖然還沒有到那種言聽計從的地步,卻也是十分的虔誠。

“嗯,為了激勵咱們的將士們的士氣,讓他們能夠以一當十,咱們是必須得採取一些措施。因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那秦軍的兵力佔有著絕對的優勢,如果按照一般的打法,咱們幾乎是很難取得勝利。而那些諸侯國的部隊,總共加起來,雖然兵力不算少,可是,也都是一些烏合之眾,並沒有什麼戰鬥力。所以,真正打起來的話,其實還是得靠咱們自己的那些部隊。而那些諸侯國的部隊,總共加起來,雖然兵力不算少,可是,也都是一些烏合之眾,並沒有什麼戰鬥力。所以,真正打起來的話,其實還是得靠咱們自己的那些部隊。

“而怎樣才能夠激勵咱們的部隊的士氣,達到以一當十,所向無敵呢?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范增的眼睛緊緊地盯著項羽,那目光敏銳,具有著一種看透一切的洞穿力。

“什麼?置之死地而後生?這,這,這怎麼理解呢?”項羽畢竟只是一個武將,對於計謀權變之類的東西,並不是很專長。

“嗯,將軍,等咱們的部隊完全度過了那漳河之後,將軍想一下,咱們那可就是背水一戰了。自古以來,這背水一戰,便都是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方式。可是,畢竟還有一定的餘地,士兵們還有一線的退路,那就是萬一打不勝的話,他們還可以坐著船,再逃回對岸去。儘管,這種可能性幾乎就是不存在的。與其根本行不通,倒不如乾脆讓他們斷了這種想法、而要想真正斷了他們的那些想法,有一個辦法倒是可以一試。那就是,把所有的渡船全部都毀掉。而在戰前,在吃了那一頓飯之後,乾脆,就把所有的做飯用的鍋都也毀掉。這樣的話,咱們的將士們便被斷掉了最後一條退路,無路可退。這樣護短,他們也只能全力以赴了,也就能夠出現以一當時的勁頭,從而會大大地提高他們的戰力。不知將軍意下如何?”范增認真地說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哦,好,好,好,好啊!這個辦法好,這個辦法很好。嗯,這叫破釜沉舟!破釜沉舟啊!就這樣,咱們就這樣吧!”聽了那範增的話之後,項羽心裡十分高興,覺得范增的這一個辦法,十分切合自己部隊的作戰實際,應該是一個十分有效的辦法。

第二天,天還矇矇亮,項羽的那二十萬大軍,便開始偷偷地渡河了。那二十萬大兵,居然整整過了大半天,才全數都渡河成功。之後,便就地安營紮寨,埋鍋做飯,進行著大戰之前的最後的準備工作。

一時間,整條漳河沿岸,炊煙裊裊,而且,還不時的傳來部隊的操練之聲。

吃過飯之後,項羽傳令:“全軍上下,必須把所有的渡船都毀掉,同時,也把所有的鍋都砸掉,如果有違抗的,軍法從事!”並且,為了能夠把這一項命令真正貫徹執行,項羽還專門成立了檢查小組,去察看、監督全軍上下的命令執行情況。

半天之後,那個檢查小組向項羽報告說道:“將軍,透過察看,我們發現,全軍上下,所有的渡船,所有的灶具,都已經被破壞掉了,您的命令被執行得十分徹底。”

“嗯,嗯,好,傳我命令!向著秦軍,發起總攻!”項羽一聲令下,那二十萬大軍,便都像潮水一般,向著那章邯的守軍便攻擊而去。

根據范增的計策,由於那章邯跟副將王離二者的軍隊分了開來,王離的部隊負責圍困鉅鹿之城,而那章邯老兒,則率領著部分兵馬,負責看護糧道,並且隨著準備消滅那些前來進攻的來犯之敵。

章邯的盤算也很是高明,用的自然就是十分有名的“圍城打援”的戰法。章邯心想,只要自己的糧道被看好了,那麼,那些負責圍城的王離的部隊,就肯定士氣高昂,戰意十足。而城內的守軍,因為被斷絕了糧草,所以,用不了多長的時間之後,他們便不戰而自亂。破城之日,已經是指日可待。那麼,那些負責圍城的王離的部隊,就肯定士氣高昂,戰意十足。而城內的守軍,因為被斷絕了糧草,所以,用不了多長的時間之後,他們便不戰而自亂。破城之日,已經是指日可待。

一直以來,那章邯作戰,都是最注重糧道的建設和防護。章邯深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在某種程度上,從某個角度來看,這打仗,就是打後勤。而這種作戰上,就是在今天,也仍然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試想,幾十萬大軍,每天都得跌跌撞撞吃喝拉撒,每天都會消耗掉大量的糧草。俗話說的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此話可是一點兒也不假啊!飯是人力量的來源嘛!吃不飯,穿不暖,還談什麼打仗?打個狗屁的仗啊!

而那四十多萬秦軍的所有的糧草,卻都是透過黃河的漕運過來的。而所謂漕運,也就是透過艦隻,經黃河,從咸陽或者是其他的地方,把糧草裝上船之後,沿著黃河一路而來。而在黃河岸邊,有一個地方十分重要,那個地方叫棘原。而之所以說這個地方十分重要,自然也是因為糧草的原因。因為那章邯軍隊所用到的所有的糧草,都是透過黃河漕運,然後運到這一處“棘原”之地,之後卸船上岸,然後都暫時存放到棘原城。可以說,這一個棘原城,就是章邯大軍的一個後勤總基地。章邯前線的大軍的所有的用度,基本上都存放在這裡。

可是,存放歸存放,這裡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怎麼樣才能夠把這些存放在棘原城的糧草,輸送到前線去。也就是,如何把這些暫時存放在棘原碼頭的那些軍需物資,送到圍困鉅鹿之城的王離、涉間的隊伍之中。這自然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那棘原碼頭距離著鉅鹿之城,還是有著不近的一段路程的。

所以,既然這樣的話,就必須考慮這一處糧草轉送問題。這樣的話,便應該有一條糧道才行。開闢糧道倒是很簡單,問題是,糧道開闢出來之後,如何把守這一糧道的問題。如果不重視這一點,自己辛辛苦苦好不容易開闢出來的一段糧道,卻被敵軍給攻佔了,那麼,事情可就糟了。可以說,自己的糧道被攻擊之日,也便是自己的那四十萬大軍兵敗之時。章邯深深地明白這其中的道理,這其中的利害深淺,明眼人也是一看就看出來的。

而至於怎麼樣,才能夠保障住這糧道的暢通與安全,這還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為此,那章邯也沒有少費腦筋。他想,如果把那一道糧道給築上高高的圍牆的話,並且,每隔一段距離,再派上一些兵力把守著,形成一個又一個的節點,這樣以來,自然也就安全多了。

於是,那章邯便把自己的兵力,分佈於那一條長長的甬道之上,每一個節點處佈署上幾百了,大概總共有幾百個節點。在平時的時候,章邯便把兵力都這樣佈署著,而一旦有戰事的話,那麼,便會透過傳令兵,把那些兵力再聚攏起來,從而形成比較強大的戰鬥力。這便是那章邯的戰法。應該說,章邯的這一種重視糧道的想法還是十分正確的,畢竟人以食為天,只要能夠保障住自己的糧道安全,那麼,那些負責圍城的王離和涉間的部隊,便不會有後顧之憂。在平時的時候,章邯便把兵力都這樣佈署著,而一旦有戰事的話,那麼,便會透過傳令兵,把那些兵力再聚攏起來,從而形成比較強大的戰鬥力。這便是那章邯的戰法。應該說,章邯的這一種重視糧道的想法還是十分正確的,畢竟人以食為天,只要能夠保障住自己的糧道安全,那麼,那些負責圍城的王離和涉間的部隊,便不會有後顧之憂。同時,章邯的那一支部隊,也可以看作是一支總後備軍,跟王離和涉間的部隊遙相呼應,互為犄角,彼此聲援,搭配得相當合理。

可是,就像一切的事情都有其兩面性一樣。章邯如此的排兵佈陣,雖然有著很多的長處,有著幾乎是無懈可擊的完美性,可是,其中的弱點也是很明顯的,那就是戰線被拉得過長,從而致使他的兵力有些過於分散。這樣的話,一旦有事,數十裡遠的那一條甬道,要想把其兵力全部都聚集起來,也得花費很長的時間。如果那一條如同長蛇一般的甬路,被敵軍給攔腰而切斷的話,那麼,事情可就麻煩大了。

因為一旦被切斷的甬路的話,也就相當於自己這邊跟王離和涉間之間的聯絡被切斷的。而那樣的情況一旦發生,也就意味著,自己跟王離涉間的部隊,很有可能,會有被各個擊破的危險。

那章邯自然不會不明白這一點,可是,當前來說,他已經別無選擇了。而惟一的辦法,便是在沒有戰事的時候,對他的軍事整天訓練這種快速集結的能力。往往都是,在每一個節點之上都備有充足的柴草,特別是那種能夠一旦點燃,就可以冒出大量的青煙來的那一種柴草。

一般來說,章邯進行操練是用著這樣的方式:他先在第一個節點外點起煙火來,之後,第二、第三、第四等等,便以次類推的把煙花點下去。而在看到那煙火點起之後,所有的通道之內的隊伍,便都紛紛集合……

“英布將軍,咱們的第一戰,我以為,就應該是將章邯的糧道給他切斷。嗯,這樣之後,一方面,斷了他的糧道,也就等於直接動搖了他的軍心了。”蒲將軍對那英布說道。

“嗯,將軍所言極是,咱們就先斬斷敵軍的糧道,看那章邯老兒怎麼辦。”英雄的想法跟那蒲將軍的思路完全一致,兩個人是一拍即合。

於是,兩個人便率領著那兩萬多人馬,像一陣狂風一般,向著秦軍的糧道便衝去。那英布跟蒲將軍的那兩萬多兵馬,真正是養精蓄銳的兵力,戰鬥力相當強大,一路上拼殺如虎,直殺得那秦軍哭爹喴娘。

終於,在經過了一番的血戰之後,他們終於佔領了敵軍的那一條曲折糧道的幾個節點,從而一舉砍斷了那章邯的糧道,並將其跟包圍鉅鹿之城的王離的部隊分割開來。應該說,英布跟蒲將軍的此舉,很好地為整個鉅鹿之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快快快快,把咱們已經攻佔了敵軍糧道節點的訊息,趕緊向項羽將軍報告!”英布跟那蒲將軍在立住了腳之後,便當即派探馬向著仍然在漳河西邊的項羽的部隊衝去。他們知道,這一個訊息,對於整個鉅鹿之戰,可是有著十分重大意義。而且,時間十分寶貴,必須就應該在第一時間,把這個訊息告知項羽,第一,可以讓項羽及時的根據這一情況,進行下一步的佈署;第二,也是為了爭取項羽的大軍及時趕到,一來可以進一步擴大戰果,二來可以穩固住已經攻取的這幾個節點。不然的話,雖然自己現在已經佔領了這幾個節點,可是,敵軍一定會進行瘋狂的反攻,弄不好的話,這幾個節點,還會丟失掉。

項羽很快便也得到了那英布和蒲將軍已經成功的將章邯的糧道給截斷的訊息,不由得十分高興。於是,經過了一番精心的準備之後,項羽便指揮著自己的那二十萬大軍,度過漳河,準備向著章邯的部隊發起總攻。

項羽的大帳之內。範增輕捻著鬍鬚,一番沉思的樣子。良久之後,范增對項羽道:“將軍,咱們現在已經渡過了漳河。雖然,英布和蒲將軍的部隊已經截斷了章邯的糧道,不過,那卻並不一定就說明什麼。因為咱們現在畢竟是在章邯已經經營了很久的地方作戰,雖然咱們的軍隊已經攻打下了幾個節點,可是,很有可能那些節點也會得而復失。所以,咱們的當前之計,就是一定先鞏固住英布和蒲將軍所已經佔領的那幾個節點,並且以此為基礎,再接著向四周擴充咱們的實力,把那幾個已經奪得的節點充分地鞏固下來。”

項羽聞聽范增的話之後,想了一想,道:“嗯,亞父所言極是,就按亞父所言去辦。”

於是,項羽便命令一員大將,率領著五萬精兵強將,匆匆忙忙前往英布和蒲將軍所佔領的那幾個節點。於是,那幾個節點在援兵到來之後,一來兵力大增,繼而也使得軍內的士氣大漲,將士們的信心十足。這樣一來,那章邯的糧道,算是真真正正的被項羽給切斷了。而這,也意味著,那章邯的敗勢已經開始。

糧道被斷,章邯軍內不打自亂。現在雖然還沒有亂,那是因為章邯軍內還有一定的糧草供應。可是,照這樣下去,章邯軍內的糧草,又能夠撐幾天呢?

而那鉅鹿城內的守軍,也已經知道了項羽率軍前來解圍的訊息,於是全城的守軍無不歡欣鼓舞,信心大境。這樣的話,自然也就於不自覺間提高了他們的戰鬥力。

在鉅鹿之城內進行守城的,就是敗退進來的趙王跟丞相張耳,率領著趙國軍隊的三四萬部隊。可是,那三四萬的部隊,相比於圍困著他們的幾十萬秦軍,那根本就不值一提。所以,趙軍現在也只有死守城池。幸好,那秦軍為了減少傷亡,並沒有急於去攻城,而只是圍而不攻。這樣的話,便會導致城內的守軍因為斷糧而自亂。那樣一來,事情也就好辦多了。

而章邯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戰鬥,也是有著他的考慮的。他知道,一旦自己強行攻城的話,憑藉著他的精銳之師,把鉅鹿之城攻下來,其實也並不成什麼問題。只是,那樣的話,一定會付出沉重的代價,會使自己的部隊造成巨大的傷亡。而當前來看,還有著數量巨大的各諸侯國的部隊,在做闢上觀,一旦自己在跟趙國的軍隊爭鬥之中傷了元氣的話,那麼,那些諸侯國的部隊,就一定會趁機向自己的部隊發起攻擊。他知道,一旦自己強行攻城的話,憑藉著他的精銳之師,把鉅鹿之城攻下來,其實也並不成什麼問題。只是,那樣的話,一定會付出沉重的代價,會使自己的部隊造成巨大的傷亡。而當前來看,還有著數量巨大的各諸侯國的部隊,在做闢上觀,一旦自己在跟趙國的軍隊爭鬥之中傷了元氣的話,那麼,那些諸侯國的部隊,就一定會趁機向自己的部隊發起攻擊。那樣以來,自己自然就會十分被動,而且,萬一弄不好的話,還會有被殲滅掉的危險。

所以,章邯這才採取了這種“圍而不攻”的方式,等待那鉅鹿之城的趙軍產生混亂之後,再一舉將鉅鹿之城攻破。那樣的話,自然也就不會讓自己的部隊受損過於嚴重,之後,再將那些諸侯軍各個殲滅。

應該說,那章邯的如意算盤還是打得蠻精的。就在項羽的大軍渡過漳河之前,鉅鹿之城內的趙軍,便已經開始出現一些混亂的景象了。有一些兵士化裝成平民,然後偷偷地潛出鉅鹿之城,而當了逃兵。甚至,還有一些下級軍官,在自己的部隊裡鬧事,相互殘殺。眼看著,那一座鉅鹿之城之內,混亂已經開始。

而在此之前,趙王和丞相張耳,也已經多次派人前往鉅鹿城外的陳餘的軍中送信,命令那陳餘及時出兵去解巨鹿之圍。可是,每一次派出人去,結果都是如同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而在鉅鹿之城內的趙王歇,還有丞相張耳,則都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熱鍋上的螞蟻似的,團團直轉。可是,他們又能有什麼辦法呢?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就是這個道理了。

“陳餘那家夥,真是喪盡了天良了,怎麼能只圖自己的安逸,卻無顧於趙王的安危呢?真是一個貪生怕死之輩!如果日後能夠解了鉅鹿之圍,我非把那個傢伙給殺了不可!”趙王十分氣憤地說道。

而丞相張耳呢,則沉著臉一聲不吭。而他的心裡,自然也如同翻江倒海一般,翻天覆地。他跟那陳餘,其實本來是關係相當好的,幾乎可是稱之為有著兄弟之情。

可是現在,沒有想到,竟然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唉,真是世事難料,人心難測啊!張耳不由的感嘆著。

而在此時,在鉅鹿之城以北的陳餘所屯兵之處,陳餘的中軍帳內,陳餘也在緊緊地皺著眉頭,思考著當前自己所面臨著的現狀。很顯然,當前自己所面臨著的現狀是相當的殘酷的,是十分嚴峻的。目前,鉅鹿之城內,趙王跟丞相,還有三四萬之眾的趙國軍隊,都被圍困在那裡,秦軍隨時都有可能破城攻擊。而且,陳餘也知道,秦軍之所以遲遲不肯攻城,並不是攻不下來,而是章邯只想節省自己的兵力,以應對破城之後,可能出現的更加殘酷的戰鬥。

陳餘現在手裡擁有著兩萬多部隊,相對於敵軍的那幾十萬部隊而言,那簡直是不成比例的。如果,如果自己真的聽從了趙王的命令,率領著自己的那兩萬的兵力,去解巨鹿之圍的話,那麼,可以肯定的說,一定會被那鉅鹿城外的王離的秦軍所滅掉,而且,還一點兒也不困難。作為一個久經沙場的將軍,陳餘對於這個道理,還是很清楚的。

而那樣的話,自己的那兩萬部隊的消亡,也就沒有任何的意義了。所以,陳餘想,與其如此無聲無息地被消滅掉,倒還不如,不如等一等時機。等到其他諸侯國的兵力都來得差不多了,自己再行攻擊,那樣的話,總比自己單獨攻擊去碰釘子強。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是愚蠢之人所做的事情,我陳餘才不會去做那樣的事情呢!”陳餘心裡不由地暗自冷笑著。想著自己當初率領著五千兵馬,北上進入到了恆山郡內,並糾集起那裡的兵力,經過了自己的一番努力之後,這才拉起了這樣的一支擁有兩萬多人的部隊。可以說,這一支部隊那可是自己的本錢啊,是自己的命啊!自己拉起這樣的一支部隊,容易嗎?卻要如此輕易地葬送在秦軍的口裡,那怎麼能行呢?自己眼自己,也不能交待啊!

於是,那陳餘一方面,在自己的駐防之地高築牆,堅壁自守,以防秦軍的攻擊。另一方面,他又派出了多人,前往各諸侯國,去催促援兵的到來。而按照著陳餘的想法,等到那些諸侯國的援兵到來了之後,自己跟他們一同去向秦軍發起攻擊。

這一天,鉅鹿之城的使者又來到了陳餘的軍中。只是,這一次來的,不是一般的使者,而是跟陳餘有著相當的密切關係的陳澤。而那趙王和丞相張耳之所以把這個陳澤派了來,其中的道理和想法,那也是顯而易見的。可以說,陳澤的到來,幾乎就是對於陳餘的一次最後通牒了。面對著越來越大的壓力,陳餘又一次陷入到了無比的痛苦之中。抉擇?這是一種生與死的抉擇,也是一次義與情的抉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