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於火紅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1章 豪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1章 豪氣

“這個古老的大國果然是能人輩出!”這是沈弼聽完鄭先生回覆的第一反應。

鄭先生帶過來華裕的條件,為了兩國的友好關係和港島的穩定發展,華裕可以退出九龍倉,也可以幫助說服邱先生退出置地,但是華裕也有條件,而且這個條件有些出乎意料:

華裕用手中的九龍倉股份換取豐匯手中的禾氏國際所有股份,交易不等價部分由現金補償;

邱先生獲得星光行,不足部分由邱先生與怡合談判自行決定;

豐匯和港府解除對邱先生從事港島產業的種種限制,一視同仁。

除此之外,鄭先生也表達了對於九龍倉濃厚的興趣,豐匯畢竟是銀行,不方便經營實業,所以他願意接手九龍倉華裕的股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沈弼一聽就明白了,說和的鄭先生也起了乘火打劫的心思,也許華裕方面極可能與鄭先生早就有默契,當然這種幾十年不遇的機會錯過了可能就再也不會遇到,所以航運業已經到了頂峰,目前正在積極準備轉型的鄭先生才會如此急不可耐,這當然可以理解,而且他也樂意支援。

華裕的條件事實上並不苛刻,他們籌劃這麼久,在勝利在望之際,還能如此清晰的判斷形勢,果斷割捨獲得置地和九龍倉的巨大名聲,轉而以影響力更小,相對更容易得到的禾氏國際為目標,光憑這種眼力,就不可小瞧。

這不僅僅是給了豐匯很大的面子,更是典型的捨棄虛名,追逐實利,應該是那位圍棋冠軍的傑作,跟他的棋風一模一樣,看來還真是小瞧他了。

禾氏國際雖然也是四大洋行之一,但因為現在剛剛扭虧為盈,市值並不大,可是潛力十分巨大,甚至不亞於九龍倉和置業,更關鍵的是禾氏國際的商業貿易板塊可以很好的補充華裕的不足,這一點是九龍倉和置地所不具備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禾氏國際無疑是華裕最好的選擇。

更不要說禾氏國際還是黃埔船塢最大的股東,黃埔船塢擁有的土地儲備人人都羨慕,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沈弼是絕不樂意白白丟掉禾氏國際的。

問題在於華裕的條件對於豐匯來說,好處太多了,讓他沒有辦法割捨。豐匯一出馬就保住了置業和九龍倉,這份赫赫威名對於豐匯來說,就是最大的收穫。銀行業最重要的就是名聲,所以豐匯捨不得這份虛名。

就算是實利方面,豐匯也收穫頗豐,首先就是前年花小錢獲得的禾氏國際的股份可以賣出一個大價錢,收益絕對會讓董事會滿意。

其次就是與豐匯利益交纏在一起的鄭先生可以順利的減船登陸,有了鄭先生出色的經營,豐匯的利益可以獲得最大的保證;

再次就是鄭先生為了九龍倉,怡合為了置地,必然需要再次向豐匯大量借款,這也是一筆不錯的收入。隨著怡合對豐匯的依賴性增強,在港島怡合的地位必然被削弱,實際上這也就意味著豐匯地位的獨一無二。

所以華裕的條件本質上就是華裕聯合豐匯一起打壓怡合,華裕得實,豐匯名實兼得,而可憐的怡合則是丟名又丟利,損失慘重。

所以沈弼想來想去,還是覺得應該接受華裕的條件,當然他也加了一些小條件,比如華裕需要在豐匯開設賬號,未來禾氏國際必須保持和加強與豐匯的密切合作等等。

沈弼的目的就是加大與華國的合作,這是他最大的目的,為此犧牲怡合和禾氏國際的利益都是值得的。當然最重要的條件他要見一見這一次華裕行動的策劃者。

孫祖傑得到回覆後立刻就同意了,加強與豐匯的合作是上級很早就有交代的,現在這樣加深接觸當然是可以被接受的。而且他還有一些特別的想法,需要和沈弼當面溝通一番,有些東西私底下交流比較合適。

沈弼的作風一向雷厲風行,與孫祖傑見了一面之後,他立刻就有了決斷,決定召開董事會敲定與華裕的協議。怡合大班紐璧堅也是豐匯的董事,所以沈弼故意挑選了一個紐璧堅無法出席的時間點召開會議。

董事們一看還有這麼好的機會,得到九龍倉挽回面子不說,還可以處理掉禾氏國際,將收益落袋。

華裕現在三千多萬股九龍倉股票,現在的市值就接近二十億港幣,而豐匯名下一億兩千萬股禾氏國際股票總市值連人家的一半都不到,這樣的交換,當然是豐匯佔便宜。

當然華裕也不是傻子,豐匯必須用現金來補償華裕,這就有些捨不得了。

這個時候鄭先生站出來了,錢我出,九龍倉的股票我接盤了,不用豐匯傷腦筋。

有了鄭先生的接盤,豐匯董事會立刻同意了沈弼與華裕互相交換的協議。所以兩方談判立刻變成了三國大戰,三方都有達成協議的想法,為了怕走漏風聲,談判高度保密。

當然談判的時候,雙方的會計師都不是善茬,豐匯這邊說九龍倉目前被大幅度炒作必須打折;

華裕立刻反駁說禾氏國際剛剛扭虧為盈,未來還不明朗,價格太高不能被接受;

豐匯緊接著反駁說黃埔船塢的土地儲備同樣價值不菲;

華裕也同樣反駁,土地是有不少,可是要想開發出來賣出去,那花費和時間都海了去了,要不然禾氏國際怎麼現在會過的這麼苦兮兮的;

豐匯和華裕炒的不可開交之際,眼看著天色已晚,鄭先生急於立刻達成協議,他首先詢問孫祖傑,“孫生,我購買三千萬股九龍倉,多少一股你可以接受?”

孫祖傑想了想,覺得應該給鄭先生一個面子,所以稍稍喊低了一些,“五十港元!”

鄭先生立刻回道,“五十港元少了,我出五十五港元!”

孫祖傑大吃一驚,這就是首富的風采嗎?他剛想說話,鄭先生察言觀色,“就這麼定了,孫生只需要點頭認可!”

孫祖傑明白了鄭先生的意思,點了點頭,鄭先生叫來律師,讓他們立刻起草與華裕的合同;

緊接著鄭先生直接找到沈弼,“大班閣下,禾氏國際我出十元一股,豐匯能不能接受?”

沈弼立刻點頭同意,雖然沒有達到沈弼的最高價,但鄭先生的面子要給,當初一點五億港幣的投入,現在賣出去收入十二億港幣,已經是超賺了。

鄭先生聽到沈弼同意後,立刻再一次叫來了律師,當場起草合同。

等兩份合同起草完畢之後,兩方簽字畫押之後,鄭先生這才詢問孫祖傑,“孫生,我以現價八元一股的價格,將一億股禾氏國際賣予華裕,孫生能不能接受?如果同意,我們立刻簽署合同。”

孫祖傑能說什麼,他被這樣的豪氣震懾住了,這才是真正首富的風采,他不得不佩服。

孫祖傑知道這麼一折騰,鄭先生等於多花了接近四億港幣,也就是說他實際購入九龍倉的價值高達六十五元一股,已經接近了充分炒作之後的九龍倉股價,他花費這麼多值得嗎?

鄭先生當然知道這麼做他確實投入不菲,可是他只花了四億港幣就同時贏得了華裕和豐匯的好感,世上能有比這更賺的生意嗎?

再說就算以六十五元一股買入他也一點不虧,百分之三十的九龍倉股票可以立刻讓他成為九龍倉的第一大股東,再加上華裕手中剩下的股票,他和他的盟友現在就控制了九龍倉接近四成的股票,離徹底控股只有一步之遙。

如果他想以這個價格從怡合手中買到這麼多的股權,那是想都不用想,所以鄭先生自覺他還是賺的。

當然孫祖傑也是賺的,有了一億股禾氏國際的股票,還弄到了八點五億港幣的補償,相比於華裕的投入,可以說賺的不能再賺。

而且禾氏國際到手之後,他還會將其中的地產公司和黃埔船塢轉賣給邱先生,一心經營其中的商業板塊,這同樣又是一筆巨大的收益。

而對於豐匯來說,拿回了九龍倉,得了名;高價賣出了禾氏國際得了利;另外鄭先生這一次大手筆收購,接近三十億港幣肯定要從匯豐貸款,這又是一筆巨大的收入,可以說名利兼收,還有什麼不樂意的呢。

如果說不樂意,只能說對面的年輕人和他背後的華國同樣大賺特賺,他心裡很不爽。什麼時候華國也有這麼出色的經營高手了,真是讓人嫉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