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於火紅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章 轟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7章 轟動

孫祖傑特意跟學校請了事假,說家裡有事要回家一趟,然後帶著那封出版社的回信和匯款單坐火車先去了隔壁公社,然後又從隔壁公社坐車趕回家,這來回一趟竟然用了一天時間,他很早出門,一直到傍晚時分,才趕回了周吳村。

孫祖傑並沒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大隊找到了張支書,把那封信和三百元的郵局匯款單遞給了張支書,把自己想透過寫小說賺錢幫楊媽治病以及籌集學費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張支書。

現在錢來了,所以孫祖傑請求張支書幫忙提取這三百元錢,拿到的錢一來歸還學校,公社和大隊的助學金;二來歸來左右鄰居當時的贈款;三就是給楊媽治病;這要是還有多餘的,可以用作孫祖傑未來的學費。

孫祖傑承諾未來如果還有稿費,除去他在學校的學習日常開銷和楊媽的治病花費之外,其餘部分就捐給公社和學校,作為國家的建設費用。

可憐的張支書這輩子也沒有見過這麼牛的小朋友,這才多大了,就會自己賺錢了,還賺了這麼一大筆錢,是的,此時的三百元確實是很大一筆錢,要知道當時的公社書記一個月的收入也不過二三十元,而孫祖傑一下子就拿到了書記一年的收入。

聽他的意思,這本書的稿費似乎還有不少等書出版了才會寄給他,而對於這筆錢孫祖傑的說法更是符合這個時代的主旋律,這真是一個難得的好孩子!

這是一件大事,張支書發現他必須上報,想想都可以明白,公社大隊和學校的助學金給了,現在又退回一筆錢,那這筆錢的來歷不交代清楚怎麼可能,所以張支書先是親自帶著孫祖傑回到家中,此時楊媽剛好也回到家。

張支書當著眾人的面把孫祖傑的豐功偉績告訴了楊媽和這些左右鄰居,這下子所有人都傻眼了,這世上竟然還可以這麼賺錢,一時之間以為聽到了天方夜譚,所有人都難以置信,一個十一歲娃娃賺的比五六個壯漢還要多。

一個碎嘴的老太太見楊媽的眼淚嘩嘩的往下流,很快就反應過來,“大嫂呀,小杰這麼小就這麼會賺錢,你應該高興呀,哭什麼呀!”

說完之後,這位老太太又嘀咕了一句,“這麼多錢,該怎麼花呀!”

似乎是為了因應老太太的這句話,張支書又把孫祖傑跟他說的一五一十的告訴了鄉親了,聽完了孫祖傑的安排,楊媽連連用袖子擦了擦眼睛,心中充滿了喜悅,豪氣萬丈的說道,“他大嫂,你說的對,這伢子這麼孝順,我是不該哭的。”

孫祖傑拿到匯款單之後,找上張支書,把這筆錢的用途分的清清楚楚的,而張支書公開說明,很明顯也是幫了孫祖傑一把,要知道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張支書也是清楚的。

事實上,當時那些小氣不願意拿錢出來的人已經開始懊悔,要知道這孫家小子這麼能幹,當時就應該出點力,現在機會錯過了,白白被人指指點點不說,日後要想請孫祖傑母子幫忙也不那麼容易呀!

只不過現在聽孫祖傑這麼分配這筆錢,大家夥都沒有意見,先歸還國家的,再還欠個人的,然後給媽媽治病,最後才是自己學習生活用的,可以說考慮的十分周到。

而孫祖傑之所以找上張支書來幫他取錢,就是把這些錢的來歷和用途完完全全的暴露在組織眼中,日後無論出現什麼風波,他不會因為這筆錢而倒黴,畢竟賺錢的日子需要再等等,他還很小現在需要的是健康長大。

當天晚上,張支書就騎車把孫祖傑的請求報告了公社領導,公社領導聽完了也是面面相覷,一個娃娃這麼厲害,誰也想不到。

既然想不到,那就別想了,孫祖傑讓張支書幫忙取錢,那他跟著一起去取出來,有些事情他一個娃娃確實不方便,也幫著孫祖傑照看一下他媽媽的病情,這麼孝順的娃子太難得了。

至於孫祖傑別的稿費,這些公社領導也沒太在意,能有多少,公社再怎麼也有幾萬的家當,但是一個本鄉本土的孩子成了作家,大家夥都很開心,這也是他們工作有方呀!

所以公社給張支書開了介紹信,第二天張支書和孫祖傑母子就又上了那臺老解放,直奔湖縣縣城而去。

此時孫祖傑寫書賺了大錢的訊息已經流傳出去,整個公社都在議論,自然孫爸孫媽一家也都知道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第一反應肯定是不相信,但是傳信的人說的有鼻子有眼,到了最後孫吳大隊的村幹部都來恭喜他們生了個好兒子,這就板上釘釘了。

一家人大眼瞪小眼,也不知道是什麼反應。過了好久,孫爸一拍大腿,“他媽的,這輩子老子值了!”

孫媽聽完,有些欣喜也有些吃醋,“小三拿到錢首先想的可是大嫂,也沒見他想想咱們兩口子!”

孫爸搖了搖頭,“這孩子聰明不假,品行也好,知道知恩圖報,大嫂對他那麼好,他這麼做是應該的。你這個老孃們日後對他好點,別整天咋咋呼呼,他也會對我們好的。”

被孫爸這麼一吼,孫媽臉色一紅,吶吶的嘀咕了兩句,也沒說話。而孫祖文在一旁聽著,心裡不是滋味,什麼時候自家小三這麼能幹了,跑城裡唸書不說,現在竟然寫了一本書就能賺錢了,可憐他一年到頭累的半死,可到年底在生產隊才拿工分換了多少錢,說出去都丟人。

而二姐秀英則是十分開心,不管孫祖傑跟家裡人親不親,親兄弟有出息了,她也高興呀,而且可預見的未來,家裡人也會沾光的。

家裡人的反應如此,外面的人反應當然也各不相同,只不過有一點這三百塊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而這筆錢的花銷也都說了出去,所以本來還有心問孫爸孫媽和楊媽借點錢的人也就消停了。

有識字的算了一筆賬,孫祖傑賺了三百塊錢,用來給自己讀書最多也只能支撐三四年,現在又要還錢又要給他媽治病,自己用都不夠,哪能借給別人。

當然他也可能繼續寫書賺錢,但是村民們再糊塗也明白,這國家的書店又不是孫家開的,說出書就出書,搞不好就是一棒槌生意,所以慢慢的議論的人也少了。

但隨著對孫祖傑議論的增多,淳樸的農村人慢慢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娃是要讀書的,人們心裡明白孫祖傑只是一個特例,但是讀過書的孩子會認字會算賬,不太容易吃虧這總是事實,所以當年周邊幾個公社兒童的入學率普遍提高了不少,大家寧願緊衣縮食也要讓孩子讀書,這也算是孫祖傑的貢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