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於火紅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0章 學習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80章 學習

1980年9月下半旬的一天早上,孫祖傑有些緊張的出現在那個前世聽過很多次的地點。雖然這一世他也來過這裡很多次,但是今天非常特殊,因為他的身份是一位老師。

根據中央的要求,他將以特邀專家的身份給高層上一堂課,主題是西方國家的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

孫祖傑不得不佩服高層的眼力,他們一眼就看出來孫祖傑在《大國崛起》這篇文章中隱含的資訊,華國有充足的工業人口,是不是可以接收西方國家的產業轉移,然後如同倭國一般順利實現自身的產業升級。

這個課題實在太大了,自從接到通知之後,他就一直在準備,是騾子是馬終於要見真章了。

孫祖傑抱著他準備好的講稿,慢慢的步入會議室,他抬頭一看,只覺得呼吸一窒,所有人都是他的前輩,都是必將載入史冊的人,而此時他這個三十還不到的年輕人需要給這麼一群經歷過無數風雨的老人上課。

孫祖傑真的十分緊張,可就是此時,由一位老人帶頭,所有人同時在鼓掌,孫祖傑有些發傻,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一位口音有些重的老者笑著說道,“今天早上伊拉克軍隊突然對波斯展開了全面進攻。孫祖傑同志,謝謝你,你為國家又立了一功!”

孫祖傑恍然大悟,這場戰爭的暴發意味著孫祖傑和國家在戰前的一系列投機即將步入收割期,光光華投就有數億美元的入賬。

孫祖傑有些靦腆,有些緊張的笑了笑,老者笑著拍拍他的肩膀,“不要害羞,也不要緊張,我們這些老家夥今天都是小學生,都是你的學生。”

孫祖傑由工作人員指點來到了座位,開始了這一次上課。他一開始還有些結結巴巴,但是慢慢的他的語言越來越流利,事已至此,那就盡情的講演吧。

對於孫祖傑這一次報告的內容,事實上底下的老人們在閱讀《大國崛起》文章時,對其核心內容已經有所瞭解,但是這一次孫祖傑的準備明顯更加細緻,不,應該說華國高層圍繞著他這些文章調動的資源非常眾多,讓他有足夠的參考。

慢慢的講座進入到重點,那就是孫祖傑需要回答在座的老人,華國應該怎麼做,如何迎接西方的工業轉移,又如何實現自身的產業升級。

孫祖傑圍繞著這一點,開始了長篇大論。他認為華國要想順利的迎接西方的工業轉移是十分艱難的,冷戰造成的長期不信任,人種差異,民族差異,制度差異等等。

另外還有一點,美帝在這二十多年的工業轉移過程中,親手扶持起倭國這個競爭對手,所以未來往華國的工業轉移他們一定會小心翼翼,吸取經驗教訓,對我們的技術轉移一定會十分小心。

而倭國玩的是雁陣模式,按照他們的想法,能夠分配給華國的只有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產業,至於中高階,倭國甚至根本沒有這個想法。

但是倭國畢竟不可能吃透整個產業鏈,所以華國開放後,他們放在東南亞的低端產業鏈必然首先會向華國轉移,因為華國人工最便宜。

這是一個機會,勞動密集型產業除了解決就業之外,也可以積累資金,只要有一顆積極趕超的心,倭國能夠做到的我們同樣可以做到。

所以孫祖傑覺得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內政上保持國內的穩定,改革開放首先必須有一個穩定的國內環境;

同樣也需要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所以在外交上應該處理好與美帝的關係,同時與蘇俄最好是想辦法緩解下來,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孫祖傑認為在必要的準備完成之前,首先是儘可能彌補國內產業鏈的不足,培養人才,為未來迎接西方的大規模工業轉移做好準備。

當然為了迎接西方的工業轉移,這個準備也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必須完成經濟體制的轉型,讓國民經濟完成從計劃向市場的轉型。

孫祖傑把首長十年後的結論搬了出來,計劃和市場並不是兩種制度的根本差異,資本主義也有計劃,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多一點,市場多一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孫祖傑認為決不能相信新自由主義那一套,那是坑人的,不要想著急於求成,一蹴而就,而是應該分門別類,不同情況不同對待,一步步的逐漸改革開放。

那些老的產業,資本很密集,規模很大,和就業有關,和國民安全有關,那就老人老辦法,用國家保護維持穩定,原來的價格決定體系不變。

堅決不能太早開放,太早取消補貼,那除了給國外傾銷之外,毫無益處,別想著用市場換技術,真正的核心技術永遠是換不來的。

對符合華國比較優勢的那些產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就可以迅速開放,應該讓市場決定價格。

考慮到華國的基礎設施也很差,營商環境很差,孫祖傑認為有必要推廣龍口工業區模式,在工業園裡面把基礎設施弄好,然後在工業園裡面實行一站式的服務。

在總體的營商環境很差,基礎設施很差的條件下,應該儘快的把符合華國比較優勢的產業變成了華國的競爭優勢,有人競爭了以後,就會佔領國內市場、國際市場,就會積累資本,產業化升級,就能夠擴大產業優勢。

允許外國的企業可以進入的同時,同時孫祖傑認為也應該扶持本國的企業進入,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鄉鎮企業,甚至是民營企業,應該一視同仁,讓他們平等競爭。

孫祖傑認為在這個過程中要破除舊的思路,核心生產要素都控制在國家手裡,有什麼好怕的,有什麼好擔心的。

膽子大一點,口子多放些,讓更多的能人冒出來,這樣好多賺一點錢,早一點實現產業升級對於所有人都是好事。

孫祖傑還提到華國一個獨一無二的現象,華國是美蘇之外唯一一個全產業鏈國家,我們不僅僅有中低端產業,我們同樣有高科技產業。

孫祖傑的看法是高科技是永遠買不來的,只有自己搞。能夠引進的技術,就想辦法引進,但是引進不是目的,目的在於吃透,在於實現技術進步。

孫祖傑目前一直搞得都是高科技,他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這說明我們並不笨,我們的高科技產業同樣大有可為。

天翼集團和歐派電子的迅速發展,也帶動了國內電子產業的進步,雖然目前這種進步還不大,但是國內也已經攻克了軟盤,也已經有了4k的記憶體。

孫祖傑相信只要下定決心,不斷從低端往高階進步,總有一天華國會攻克電子產業的制高點cpu。

但是孫祖傑同樣也認為,眼前這麼點成就微乎其微,搞好高科技,不僅僅要有決心,還要勇於付出代價。

這一點孫祖傑舉了一個例子,他那個被倭國坑的半死不活的液晶生產線就是典型,但是即便如此,孫祖傑仍然覺得是值得的,因為他解決了有無問題。

從去年到今年他已經投入了不少資金,除了相關裝置的國產化之外,還對於未來進行了大量研究。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孫祖傑表明了他對於液晶的看法,液晶在未來必然將在電視機和個人電腦等領域取代crt顯示器,這是一個超過百億美元的巨大市場。

所以他公開表示,他準備在這個產品上虧損十年甚至二十年,就是為了等待倭國犯錯的那一天。

而一旦倭國犯錯,他抓住機會,很可能他過去十幾年的投入一年之間就會連本帶利賺了回來。

這就是高科技產業的投入思路,一旦抓住了機會,往往就可以獲得超級利潤,然後就可以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的突破性發展。

那麼孫祖傑為什麼會這麼自信他會成功呢,因為他是後發者,倭國是先發者,先發者探索的時候一定會犯錯,這就會給後發者提供了追趕的機會。

不僅僅是液晶,在記憶體研發,在電子產業相關的其他產業研發上,他都是這個思路,所以只要能夠利用的資源他都會利用上,就算是當了褲子也是值得的。

孫祖傑最後說道,在我心目中,華國未來三十年的目標就是超越蘇俄,接近美帝。請各位領導相信,這不是浮誇風,而是真實可以做到的。

我們的國家是有巨大潛力的,我們的民族離偉大的復興已經越來越近,只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的未來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