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於火紅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402章 華夏重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02章 華夏重工

孫祖傑下一個彙報的就是華夏動力,隨著整體經濟形勢的惡劣,本來孫祖傑以為華夏動力這個大坑會給他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但出乎意料的是華動現在的日子竟然比之前還要好過的多。

此時華夏動力有五大專案,斯貝發動機及其航改機的國產化,用於燃氣機車的渦軸發動機的國產化,南方動力的渦扇11的測繪仿製以及渦槳五的改進。

這麼多專案除了渦槳五是孫祖傑的賺錢專案以外,其餘都是國家拿過來坑孫祖傑的,相關單位給了他之後就沒再撥錢,並且還要華投按時完成研發任務。

孫祖傑是實誠人,他沒有想過討價還價,而是想辦法弄錢,目前支撐這些專案經費的是燃氣機車和雙層車底的進賬,另外就是國內一半鐵馬金戈的收入,這樣一來,每年就有好幾億的投入,讓所有關注的人瞠目結舌,竟然比國家原來的投入還要大。就這樣,在吳老的統籌下,這些錢慢慢轉化成各種各樣的成果。

斯貝發動機當初跟不列第亞人簽約時,因為種種原因,竟然沒有在合同中說明工藝細節要包教會,結果這給華夏動力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麻煩。

不過孫祖傑同樣運氣好,他重新啟動國產化之後,項目組很快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此時正好是華國與西方的蜜月期,所以雖然被羅羅公司又宰了一刀,但不管怎麼說,只要花錢就能夠解決問題已經是萬幸。

到了現在,孫祖傑竟然意外的發現,這款發動機的國產化似乎有了不錯的突破。

吳老給孫祖傑說了一句很放心的話,三年,最多不超過五年就一定可以完成國產化,這讓孫祖傑大喜過望,老子牛逼大發了,斯貝國產化竟然有可能整整提前十年!

現在蜜月期結束了,各家單位學到了多少是騾子是馬也該晾一晾了,孫祖傑意外的發現華投系竟然成了先進典型,備受上級的重視。

華飛從麥道那裡掏到了不少寶貝,買到了很多先進設備,還透過巨嘴鳥的設計試飛把美軍標摸了一遍,這樣一來整個華飛管理和技術水準躍升為國內同行業第一。

而發動機領域在斯貝突破後,雖然戰鬥機因為斯貝加力一般不太用得上,但是其他很多飛機都可以用上這款發動機,轟六,轟七,甚至運十還有可能的強七都可以用,這零零碎碎的未來怎麼也有幾百架飛機了吧。

除了斯貝以外,孫祖傑還與老毛子搭上了線,運十竟然有老毛子幫忙,總算解決了大梁的安全。

而且孫祖傑還幫著介紹了一款老毛子的新式大航程戰鬥機蘇27,讓華國談判代表團目標更加明確,就這款,那個連第聶伯河都飛不過去的燕子還是算了吧。

這種情況下,科工委海空軍非常清楚他們有必要搞好與孫祖傑的關係,雖然雪中送炭難,但是錦上添花容易,所以華動竟然從摳門的軍方那裡得到了一些經費,簡直是太陽從西面出來了。

當然這三家很有意思,他們很給面子的把運十正式列入軍隊特種飛機研發計劃,又給運十象徵性的投了一筆錢,算是給被坑得不淺的華投陪罪,意思很明顯,以後你們不再是黑戶,屬於國家計劃的一員,我們會好好對待你的。

他們這一番隱晦的表白,孫祖傑當然是心知肚明,他就更熱情的加深了與這三家的關係。別看現在是窮絲,十年之後可就不一樣了,所以對絲應該好一點,也許會有非同一般的回報。

廖總聽完,點點頭,對於孫祖傑在華夏動力上取得的突破,他非常滿意,如果一切順利,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就有一款真正靠譜的軍用發動機了,真不容易呀。

所以廖總笑著問道,“你對渦扇十怎麼看?”

孫祖傑知道歌星廠正在研發的渦扇十,這款被命名為太行的發動機舉足輕重,國家即使再困難,也沒敢斷了他們的錢。

對於後世流傳的種種傳聞,孫祖傑也不清楚真假,因為相比於渦扇九的國產化,渦扇十的難度更大,坑更深,孫祖傑實在沒有勇氣摻合。

所以他笑著說道,“我只是聽說目前進展不順利,具體情況不太瞭解。”

廖總點點頭,他此時有些衝動把渦扇十交給華動來搞,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華動的科研轉化率更高,讓上面大佬們十分滿意。

華國現在各家科研單位基本都過得慘兮兮的,所以中樞撥下來的經費往往能有百分之七八十用在科研上上面已經很滿意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所以對於科研項目的爭奪往往決定了相關科研單位的生死存亡,這也是為什麼出現那麼多么蛾子的根源。

很多時候,很多專案之爭並不完全是合不合適,更多的是講感情,講關係,就這樣國家很多錢就這麼莫名其妙的被浪費了。

但是華投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華投是純粹的企業化經營。後勤改制之後,每一筆錢的用處都清清楚楚,花在科研上的錢都是實實在在的,不允許打一點折扣。

而且華投透過信息部的協調,可以很快將軍用技術轉化為相應的民用技術,比如斯貝發動機的葉片精鍛工藝,吃透之後完全可以用於汽車發動機、底盤和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所需要的精密鍛件。

事實上不僅僅孫祖傑,就算是廖總也發現了,華投花在斯貝國產化上的錢真是太值了,發動機不愧是現代工業之花。

透過斯貝國產化,類似於精鍛工藝的突破還有很多很多,除了大批七十年代水平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以外,機械加工工藝也比原來提高一級精度以上。

在這個過程中華投掌握了諸如金屬噴漆、真空熱處理等十多項項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和近五十項國內先進工藝技術。

這樣一來,華投的冶金、材料、化工、機械等工業的技術水平,也相應得到提高,迅速成為國內同行業的佼佼者。

而這些先進工藝技術很多都可以用於汽車上,所以那款從德國引進的七十年代中期的汽車發動機的大量難點,華夏汽車吃透的時間比原來預計的還要早,這事實上節省了大量經費。

這也是廖總為什麼動心的原因,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原來華投模式竟然有這麼大的威力,原來軍民融合竟然有這麼重大的好處,看來華國科研體系上的弊病還有很多,必須不斷的深化改革。

所以就在華夏動力部分的彙報結束後,廖總詢問孫祖傑對於這一塊改革的看法,孫祖傑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乘著現在困難,確實可以進行改革,比如推廣華投的科研和後勤管理模式,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要堅決地優勝劣汰,讓有能力的單位承擔更大的責任,讓幹得不好的單位破產重組。

聽完了孫祖傑的看法後,兩位首長看了看,他們就知道孫祖傑會這麼說,可是哪有那麼容易呀,軍工系統的任何改動都太敏感了,甚至於兩人都不一定說得算,不過還好航空系統有了華投這一條鯰魚,一定會好很多。

所以閔總就詢問孫祖傑,你們華投現在日子過得很好了,有沒有開拓新一塊業務的想法,孫祖傑想了想說道,“華投目前在機電領域的積累已經相當深厚了,我計劃搞一家重工企業。“

孫祖傑這個想法由來已久,華國的大規模基礎建設投資即將開始,對於工程機械和成套設備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這是一塊巨大的市場。

而隨著蘇俄完蛋的日子越來越近,利用東德和蘇俄的技術,以及華投在電子領域的進步,華投可以很容易的搞出一家高水平的重工企業,不讓一重二重三一徐工等專美於前,甚至於連名字和負責人孫祖傑都找好了。

長征機械廠的李煥民這幾年表現的越來越好,足以擔當重任,華夏重工交給他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