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於火紅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787章 約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87章 約談

孫祖傑在年底一直在和華爾街扯皮,華爾街的開價太低,他相當惱火,堅決不同意讓步太多。

華爾街也分幾個大的利益集團,孫祖傑希望合作的是矽谷那幫人的對頭,美帝東部老財團,因為他們樹大根深,手裡的資源眾多。

問題是老財團對於高科技不太理解,更看重財務數據,自然不願意多付出。

而跟孫祖傑關係密切的古德曼積累不夠,手裡真正的好東西不多。

孫祖傑現在最看重的不是錢,而是切切實實提高國力的東西,但是這又非常困難。

而華爾街的猶太勢力現在到處搶劫,他們得意洋洋,態度更是囂張,竟然是以看待失敗者的態度跟孫祖傑談判。

所以這一次談判註定是艱難的,不過也不著急,只要亞洲金融危機沒有結束,網際網路泡沫就不會炸,他完全等得起。

所以這邊談判,那邊華天翼投資開始慢慢出售,以給華爾街壓力。孫祖傑同時也決心在港島跟猶太遊資狠狠打一仗,真以為老子怕你們不成。

他跟閔總和鐵總彙報時,說得非常堅決,“能戰方能和,看來港島之戰不可避免!”

對於孫祖傑的看法,兩位大佬也有了清醒的認識,他們都很認可孫祖傑的判斷。

到了這一步,中樞也很清楚,港島剛剛迴歸,絕不能讓美帝搞垮了,但是問題來了,資本家們不是這麼想的。

港島股市上漲他們賺錢,下跌他們同樣也賺錢,所以大資本家們才不著急呢,真正著急的是特區政府和港島那些中小商人普通人。

孫祖傑當然很清楚,他的方案也早就有了,這一次中樞一定要沉住氣,我們可以雪中送炭,但絕不做冤大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孫祖傑認為一定要算經濟仗,不能因為港島喊了幾句,就著急上場,面子不如裡子重要。所以孫祖傑提出了三點,

第一,要在打退了國際遊資之後,利用民意的支援,儘快透過二十三條。

第二,低位入股的那些港股,要長期保持,在經濟上對港島要有所約束。

第三,督促港島儘快進行產業升級,並限制房地產業的發展。前者圍繞著天翼集團開展,後者圍繞著邱家展開,絕不能對港島那些英資白手套縱容。

孫祖傑這三點提出來之後,閔總和鐵總互相看了一眼,這是孫祖傑對港島的一貫立場。

很多人說他太狹隘,又有不少人說他危機意識太重,但是這麼多年下來,種種跡象表明,他的判斷很可能是對的。

閔總想了想覺得可以嘗試一下,試探一下港島各界的反應。所以他笑著說道,“祖傑同志,你可以吹吹風,中樞也想看一看效果!”

孫祖傑立刻就明白過來,他笑著答應了。不過鐵總接下來就跟他說道,“既然這兩件事都不著急,你就讓凌雲同志盯著,你現在把精力放在機構改革上。

這一次被裁撤的部委裡面人才很多,你要與這些同志好好談一談,問問他們的想法,一定要想辦法安排妥當!”

孫祖傑很明白首長對他的器重,十來個工業部門,裡面這一級別的幹部至少有幾百個,在他眼裡過一遍,對他的未來用人有太多的好處了。

所以孫祖傑就根據大佬們的安排開始找這些同志談話,詢問他們的想法,並對他們進行考察。

這一級別的同志職務已經相當高,孫祖傑又計劃下地方,那麼挑選一些表現出色的調到地方,或者到下面的央企就很有必要了。

這麼多人有一些也肯定需要安排到華投,他希望過去的是人才,而不是那種官油子。

幸運的是,這些同志也同樣很明白為什麼中樞讓孫祖傑來做這件事情,所以在這個決定未來的時刻,誰也不敢咋呼。

不管是跟著孫祖傑下地方還是調到華投都是一等一的好選擇,但是孫祖傑是出了名的難纏,所以每一個人跟他談話的時候都小心翼翼。

孫祖傑首先約談的就是機械部門的同志,這也是中樞的交代,讓他看看這些幹部之中有沒有人願意去中汽。

如果沒有,那就從華汽調人或者乾脆與華汽合併,之所以這麼著急,原因就是中汽扛不住了,他們竟然已經發不起工資了。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隨著國內汽車產業的迅速發展,中汽就如同孫祖傑估計的那樣衰落了,而且這種衰落的速度很快,甚至出乎了中樞的意料。

雖然他們運氣不錯,可以和通用公司合作,但是到了九十年代之後國內的汽車產業進步很快,中汽的主打產品中小型貨車遇到了華飛汽車的激烈競爭,銷售量不斷下滑。

完全吃透了五十鈴技術的華飛三大汽車公司憑藉著華投系統快速的技術轉移和出色的營銷管理,開始對長汽和中汽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猛烈進攻,給了這兩大汽車公司巨大的壓力。

雖然中州汽車憑藉著轎車和重汽勉強支撐,但是這兩塊利潤雖然不少,但也沒有辦法彌補中汽貨車業務越來越多的虧損。

除了技術落後以外,中汽特殊的位置也讓他們頭疼不已,藏在大山深處,中汽的生產成本太高了。

此外,國企的諸多缺點,他們也一樣不少。這樣一來,在面對華飛汽車的激烈競爭,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即使是他們最賺錢的轎車板塊,中汽通用也有不少問題,他們沒賺幾年大錢,就面臨著華汽在中高階,民營汽車企業在低端的夾擊。

華投在與豐田進行專利交換後,打通了汽車發展的奇經八脈,一下子拉開了與國內主流車企的距離。

有了底氣的華夏汽車在寶馬四代研發有了突破之後,就在九五年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的技術轉移。

當然華汽對中小轎車廠的技術轉移並不是無償的,有錢可以高價買斷,沒錢可以按銷售量慢慢付錢。

儘管如此,這樣的技術轉移也是十分難得的,所以買方十分踴躍,華汽因此收到了一筆巨大的技術轉讓費。

而中小汽車企業實力提升之後,迅速拉近了與合資汽車的技術差距,然後開始發動價格戰逼迫合資汽車降價。

而在中高檔次,九七年推出的寶馬四代,離歐美的主流配置已經十分接近,達到了八十年代末的水平,提前達到了孫祖傑的要求。

華投系的汽車電子水準很高,設計更接近華國的需求,所以寶馬四代已經超過桑塔納成為華國技術水準最高的轎車,非常受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歡迎。

而且讓合資企業最頭疼的是,寶馬四代推出之後,並不漲價,寶馬三代反而開始降價促銷,原因就是華夏汽車已經羽翼豐滿,覺得有必要進行一定的洗盤。

除了寶馬四代以外,華夏汽車這幾年推出的長城SUV,也迅速取代吉普成為華國最受歡迎的越野車。

此時不管是大眾,還是陸續進入華國的豐田通用,面對咄咄逼人的華夏汽車都有不小的壓力,沒想到華國汽車竟然這麼快就趕上來的。

自己孩子爭氣,中樞欣喜之餘,對轎車行業的現狀也放心了不少,口子開始慢慢放開了,原來不允許出省的禁令被取消。

所以幾位著名的民營企業家乘也機開始了造車,比如萬向集團就購買了一家經營不善的汽車公司進入到了轎車產業的鬥獸場。

不過這樣一來合資車企的壓力就更大了,一方面中樞要求他們學習華投,搞自主轎車;另一方面合資品牌也是步步緊逼,對他們要求很多,所以飽受夾板氣的他們日子並不好過。

這幾年除了上汽還很滋潤以外,中汽不行,長汽京汽都不怎麼樣,不過憑藉著與日系轎車的合資,他們勉強得到了一個苟延殘喘的機會。

所以連續談了好些位幹部都不願意下去,特別是其中幾個上級很重視的年輕幹部,同樣也不願意去吃苦,這讓孫祖傑就有些出離憤怒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有一個四十出頭的幹部終於表態願意下去,孫祖傑松了一口氣,交談一番之後,不由得十分欣喜。

有學識,有膽量,敢吃苦,已經相當不錯,如果再表現出能力,那以後完全可以重用。用人就要用這樣的人,才能讓人放心。

孫祖傑雖然這麼想,但臉上沒有顯露出來,而是讓他回去,好好想想,看看還有什麼補充的,如果有,可以發郵件給他。

他合上檔案,盯著檔案上面的名字于冕又看了幾眼,這才叫下一位同志進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