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回永樂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節 各懷鬼胎 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節 各懷鬼胎 一

重陽詩會,大清早,長沙的嶽麓書院,天心閣,文昌閣還有谷王府都收到了請柬,被告知,今日望江樓舉辦重陽詞會,有才情高絕之作為引,知府大人到場,谷王府出花紅。

既然有地方有酒水,一幫文人自然趕了個早市,結果,上午望江樓就熱鬧上了,這熱鬧來源於望江樓先行掛出的《浪淘沙》,此作最具爭議,因為這時局,大家倒不敢亂講,大談氣魄雄渾,汪洋浩瀚,博大胸懷,氣象磅礴,威猛曠悍,寥廓深邃,豪放派能用上的形容詞都給說的差不多了。

近中午的時分,張府送來了王動的《沁園春長沙》,喧囂又起,不過這時已有人不再品析詩作,私下討論作者是誰,這詞裡有滄桑,更有激人發憤圖強,凌雲壯志昭然若示,年青的想著自己正書生意氣,年長的暗歎有心擊水無力飛舟。

張府送來的《卜算子》的時候,大廳裡的水開了。王動進來的時候,只趕了個晚場,此時很多人已經開始默背,暗之消化吸收去了。有的人心裡已經別有打算了,王大才子過來了,要討教一番。可以是恭維,可以是批鬥,可以是爭鳴,但目的只有一個籍此也讓自己的名字響亮起來,當然其中也不乏真心折服想過來學習交流之人。

王動和張晉湘在包間裡有一句沒一句相互試探,谷王那邊三人只談茶酒菜,還有今天天氣哈哈哈。幾位美女還在漫無邊際的抓話題,主角也是在等王大才子。

王動一直想讓張晉湘多說一點,他不能把握這個時代,至少現在還不行,兩三天的時間,他需要收集太多的資訊,也需要好好的把自己腦子裡的東西整理一下。王動喜歡歷史,而且真正開始看歷史書也就是工作的這幾年,所以印象還是很深。在清宮戲氾濫之後,漢唐明的題材大量的被發掘。明,因為有鄭和下西洋,這些年相關研究、小說、影視作品也不少。谷王朱橞也是這個時代的人物之一,王動知道,此人年少聰穎好學,青年時期為朱元璋立下汗馬功勞,算是幾個兒子中較能幹的一個。建文帝時期沒有被搞掉,只是回南京戍城,燕王南下後開門有功,被燕王封到長沙,到長沙後變的狂妄自大,為人驕奢,勾引蜀王謀反不成,被告發,最後被永樂帝廢除。從這段歷史來看,此時的谷王正處在轉變之中。王動沒聽過張晉湘的名字,不知張晉湘與谷王的關係,但從張能猜到谷王在“天”字號房,而沒有過去拜見,估計尿不到一個壺裡。張晉湘欣賞是自己的博才,會不會親近自己,會不會信任自己。張晉湘是巨賈,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自己利用。畢竟這會王動一窮二白,狗熊掀門簾―――全套一張嘴。還是那句話,多聽多看多想,少動嘴,還有,這酒,要少喝。

張晉湘從周老頭來下貼就知道,這是谷王安排的了。望江樓本是谷王產業,為何假託周龍之名,此地本為潭王府所有,潭王火焚後,張某多次周旋不得,憑周老兒的氣力,能有此作為,笑話。王爺到長沙後真的變了,燕王稱帝,最忌各地儲候學他,可這谷王入湘不久便開始修城築牆,此為長沙府,非上谷郡,乃永樂年間,非洪武時候。周王朱橚、寧王朱權,一個事農桑,一個玩詩曲,可這谷王居然如此異動。周龍建望江樓,意在瀟湘記,夫周龍者,槍也。前年谷王府管家就來過問瀟湘記歲入,王府有意入股,怕不是入股,是吞你入肚。去年往谷王府的供奉增了三成,管家還是皺眉。好在科兒與南京府還有些關係,朝中幾位大人還幫著說話,聖上也不曾忘卻昔年瀟湘記的情份,不然瀟湘記真要退出三湘大地了。科兒傳來的密報,似乎皇上很相信王爺。告老還鄉的忠誠伯茹常,經過長沙,沒有拜謁谷王,竟被朱橞構陷入獄而殺,皇上居然不聞不問,唉,時局還是很亂呀。還有這小子王動,迷,淮左人士,行至湖廣,此前聞所未聞。張保已差人去查了,看來還是要慎重,揚州府那邊,科兒會去查探,這湘西為張保老家,看來還要他跑一趟。此人高才,文絕天下,解大學子未必有此子胸懷。若能容於朝庭,若能收為已用,瀟湘記定可百年不倒,但若為朝庭所不容,那瀟湘記要儘快與他劃清界線,真要如此,可惜了。不知今天這王靜之又能有什麼大作,期待呀。

谷王知道“地”字號包間裡一定是張晉湘和王動在裡面,對於張晉湘谷王真是既愛之又恨之,憑心而論,瀟湘記一直與谷王府走的很近,已經有多年的往來,至少王爺是這樣認為的。但自從永樂帝登大位後,這種關係好象有點疏遠了,反而周王寧王那邊瀟湘記貼的更近些。谷王想把瀟湘記收為已用,一是遍佈大明朝的分行,二是瀟湘記的財力不亞於當年的江南沈家,但張晉湘一向低調,且與文人,與朝庭貼的很緊,八面玲瓏。周龍老兒不堪大用,望江樓還是鬥不過瀟湘記的。周龍不是說王動已至,此子倒是老成,不來見孤,卻和張誠躲在房內,呵呵,難道敬畏本王威武。

劉老大人知道劉知府為何要把話題轉開,劉大人不知王靜之底細,但憑詞作可見其才,文人相惜。如今時局不穩,真要細究那詞,王動的頭可能是不夠殺的。王爺定是想收了王動此人,不知王動是否會投到王爺門下。唉,王爺自入石城後,便不一樣了,昔日虛懷若谷,愛民如子,如今居然重財色。進言也不聽了,當老夫真不知前日書房所議之事,非不想知,而是不願知。聽周龍講王靜之是個年輕人,此時該是和晉湘一起到了,怎的不過來拜見王爺?

劉知府對這個谷王有點無可奈何,那是王爺,王爺是爺,某家是個知府,是下官,下官,下屬,下人,唉,反正是在下面了。傳聞王爺深得先皇賞識,在上谷郡表現不俗,怎入湘後大相徑庭。忠誠伯死的冤啊,太冤了呀,八百裡加緊發了密報給了布政司大人,希望大人能上書朝庭,能放忠誠伯一條生路,皇上難不成不知此事?這望江樓背後湘江水倒是蠻深,王爺想斂財有的是辦法,這麼直接參加商途,不怕讓人笑話!奇怪了,王府真的這麼愛財缺錢嗎。看來某家在下面真要為這長沙府內小民留條後路了。沒聽過王靜之這個名字呀,怎麼長沙府有這麼一才子,我這個知府居然不知,一會倒要好好見識一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張浩此時正穿梭在那幫文人騷客中,聽他們在吵吵,有的還聽得入耳,有些道理,有的真是胡說八道,徒增耳屎。這位靜之兄甚是了得,今日這詩會,不知會有何大作?想來也是好笑,此時這廳堂裡正有四撥人馬,嶽麓書院的在旁觀,到底書院文淵廣博,心境也高些;天心閣和文昌閣在打擂臺,這兩幫長沙人,唯楚有才,看來是有材不是才,他們家底不及書院,但總以為這老二的位置,自己坐定了;王爺府的則是不時的敲個邊鼓,倒也熱鬧,不知下來還會有什麼戲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