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回永樂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八節 京城風雲 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八節 京城風雲 一

“大哥,我想了一下,最好還是不要鬧的動靜太大,低調一點,皇上已經知道靜之到了京城,最好還是透過焦伯爺的嘴去話事,太過喧囂不是好事。”王動說這話,“不知岳丈大人意下如何。”

“也可。”張晉湘微微點了點頭。

“呵呵,靜之太過謹慎了,不過,謹慎也不是壞事。”張科沒說什麼,父親都同意了,那還說什麼。

王動昨夜突然有了新的想法,解縉固然此時炙手可熱,但馬上也就到了變天的時候了,還是少與他發生太近的關係較好。

“靜之,解大人興致可是很高噢,早早就在盼著你過來,本想搞個詞會,如今天當頭一盆冷水澆下,不大好吧。”張科問王動。

“大哥,我看這樣吧,明日你請解大人過來坐坐,然後我再過來竄下門,不期而遇是最好。他有什麼想法,到時再說吧,反正到時要推託也是有藉口的。”王動應承。

“靜之,解大人這條線旁人可是不容易搭上的噢。”張科補充。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大哥,適可而止。”王動笑了一下。

“靜之?你的意思?解大人?”張科和張晉湘都有點吃驚王動的判斷,要知道,對於一個商人,能把住時局是非常重要的,哪怕能跟住風向也可。

“呵呵。大哥,當朝之上,以皇子而計,皇太子朱高熾,老二漢王朱高熾、老三趙王朱高燧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啊!”張氏父子倒吸一口冷氣,還沒有人敢這樣說當今太子和兩位王爺,只呼其名已經大不敬了,這種比喻。

“文臣坐擁太子,武將則親近漢王,老三也是蠢蠢欲動。疏不間親,洪武皇帝憂千秋家業,永樂帝亦是如此,如今是擇皇孫,好的太子只管一世,好的皇孫則看兩代。解大人因此得勢,殊不知,成亦於此,敗亦於此,必為漢王趙王所記恨。皇上雖會問計於臣子,但只是一時性起,終究不喜近臣參於家事,方孝儒是先例。”王動說的很直白,這種直白,讓張晉湘和張科,驚的嘴都合不上了。

王動可是一直在湖廣的,連在京城的張科都不知這麼多內幕,張科和張晉湘知道的就是封太子一事漢王心有不甘,文臣喜太子,武將交漢王也是事實,張科清楚,這幫人到這喝酒,從他們的言談中就知道。解大人夾在其中,這就是他們不知到的了。

“方孝儒是先例,此話怎講。”張晉湘問王動。

“是年永樂進位京城,命方孝儒起草即位詔書,然方孝儒披麻帶孝至,痛罵不絕,拒草詔。皇上為方孝儒設坐,並起身勸慰方大人學周公輔成王耳。結果方孝儒反問:“成王安在?”其意指先帝建文。皇上回其已*死。方大人則反問何不保立成王之子?皇上回需要年長者治國方可。方大人又反問為何不立成王之弟?岳丈大人,你可知皇上怎麼回的嗎?”

“不知”張晉湘和張科大氣都不敢出了。

“皇上說:此朕家事耳,先生無過勞苦。家事,所以,問臣子意思的時候,臣子要揣測皇上的意思,能推拖是上策,且不可意氣用事。解大人,正值縱韁行馬,如此一來,會為皇上顧忌。”王動說的這些東西決對在當時人物的認知之外,知道這些掌故的人,不是掉了腦袋,就是正跟著永樂升官發財呢,絕對不會洩露出這些話,絕對的大不敬,絕對的反動,絕對的滅九族,書房裡張氏父子面面相覷。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

由於王動改變主意,不要太過聲張,所以楊剛也就沒有必要跟著到張科府上安排籌劃這些事,不過,他倒是得了另一項指示,讓他去聯絡一下太湖的漕幫,王動想問他們借船借人,不知行不行,先去探個風聲。

找漕幫的人太容易了,下關碼頭上就有,昨天下船的時候,就接上頭了。應天府主事魚鷹江天羽,三十來歲,也是一生好功夫。楊剛過來代表的是王動,不是洞庭湖的董標,江天羽認識楊剛,知道是董標的謀臣,不過他不知楊剛是如何投了王動。江天羽是個老成的人,不然也不會在京城主事,他猜是兩個可能,一是董標送楊剛給王動,二是楊剛自投了王動。漕幫與三湘商行的關係江天羽是知道的,王動這個人也是知道的,不用多說,是因為酒。但後來,洞庭湖分舵掛起了漕轉物運的牌子之後,太湖分舵就覺得奇怪了。按黃長老和彭舵主的話說,新鮮了,怕是幫主要趕著大家學認字了。果不其然,不多時,漕幫各地分舵分壇都從暗處走到明處,都掛了牌子,都請了師爺教認字,馬上風不一樣了。當時彭舵主感嘆,王動和楊剛了不起。

這是江天羽第一次正面直接與楊剛接觸,在他眼裡,楊剛這會少了一些酸腐氣少了一起江湖氣,多了幾分官人的樣子了。

“江兄弟,彭老大在不在京城?”

“楊先生,我們老大,這會還真的在京城。”

“那就好,我們東家想見你們彭老大,有些生意上的事,想找你們老大商議一下。”

“你東家,你說的是王動。”

“是的。呵呵,你傳個話,我們東家,過兩天在瀟湘記聽濤居設個宴,請你們老大過來聚一下。”

“一定帶到。”

江天羽也沒問楊剛洞庭湖那邊的事,只是問了問王動落腳什麼地方,後被告知是在獅子山下,其實也都是廢話,昨天還是好幾個漕幫兄弟幫忙把東西從碼頭送過來的,但沒辦法。一旦生份了之後,言談之間的廢話也就多了。若是漕幫自家兄弟,這會可能已經拉到一個小酒肆裡喝上了。

。。。。。。

“李真,你去探了沒有,王動買下了李侍郎的府宅?”紀綱問李真。

“回大人,小的沒去過,小的手下一個小旗去探了,應該是那,昨天搬進去了,今日大早,他去了大舅子張科的府上。”李真回話。

“張科,瀟湘記的老闆張科。”紀綱問。

“是的,就在珍珠橋邊上。”

“噢。”

“府上有請人嗎,安排個人進去。”

“回大人,已經在安排了。王府的管家,前段時間買了些丫頭,還在招護院,都有安排。”

“好生看著,有什麼異動,不可怠慢,馬上報於我知。”紀綱吩咐。

“小的知道。”李真回。

“隔幾天,你也去會會他,沒事就跟他多走動,看看他過來京城想幹什麼?”

“是,大人。”李真回紀綱。

李真只是個百戶,離紀綱還有一大截子,但李真到了錦衣衛後學了乖,對著上司,要說七分收個三分。因他路遇害王動,回來後,整個錦衣衛,京城的錦衣衛居然有人能與王動發生關係,且是偶然發生關係的,這馬上就被老特務頭子,紀綱利用上了。他覺得,李真是自己人,雖然剛從軍中轉過來,但王動畢竟是個生意人,外人。可紀綱沒有想到的,李真入了錦衣衛後,對錦衣衛並不是很滿意,出去是威風了,但有的時候做事真的不怎麼樣,不夠光明磊落。

李真是安排了人進去王動府上,廖管家買的丫頭,在人肉市場買的,一個犯官的女兒,十三歲,錦衣衛許下話,到裡面聰明點做人行事,她流放在遼東的哥哥日子就會好過些。這個丫頭與李真單線聯絡,王動請的護院裡,李真也特色好了人,一個當初一起從軍的兄弟,趙明,與倭人戰鬥之時弄傷一隻眼,前些時日來投李真,本象介紹到一個鏢局去,但這會可以用上了,以趙明的身手,做個護院,太簡單了,這算是給他找了個好工作,當然了,也是與李真單線聯絡。李真擔心的是,除了他李真以外,紀綱還會不會有後手,還有人在裡面做釘子,若真是那樣,不只是王動,而李真本人,都可能有危險,因為李真一開始就是想幫王動的,私底下,真把王動當個小兄弟來看的。

。。。。。。

古代文人忌才的有,彼此相惜相憐的也不少,解縉這會對王動就是這種感覺,畢竟,王動年齡比他小,算是後進才學。永樂帝時,很多當朝的大官都沒有經過科舉,所以王動在解縉眼裡,入仕只是早晚的事,王動在長沙不願意做官,解大人認為是長沙府太小,湖廣行省也是太小,楚王,谷王這些在外的藩王不夠份量,王動不願也不想借這些勢力進入朝庭,解縉這是典型的以已度人。

當初他被洪武皇帝器重,後被打回老家,皇上放話,多個十年才用。建文帝想用他的時候,解縉猶豫了,燕王已經初露猙獰了。最後,解縉考慮再三,還是隱忍到了永樂當政。他覺得自己這條路走的非常正確,所以,他想當然的以為,王動也會這樣做,到了京城後,王動也會馬上投向皇帝。

“靜之之才,只在解縉之上,不在解縉之下。”這是解大人對王動的評語。

解縉以文名動天下,為一時之冠。但王動詞作已經是驚世駭俗了,加上他於商途,這不用多說,戶部已經開始傳了,王動假以時年,必定富過沈家。於兵事,讓焦玉去請王動,且上回回來的李候爺,對王動也是讚不絕口,可為將帥。這些都讓解縉吃了一驚,按現在的話講,複合型人才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