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回永樂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章 金陵煙雲 第十七節 御書房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章 金陵煙雲 第十七節 御書房內

王動回到家裡的時候,心裡還在亢奮著,船廠只是匆匆一瞥,但已經讓他震撼不已了。王動後世沒怎麼見過軍艦,也不是軍事愛好者,對於軍世方面的東西,只保持了一個普通男人的關注。對於鄭和的寶船有多大,以前聽過過一些,當年追鄭和的時候也看過些書,這會到了船廠他才算是知道,原來書上講的東西並不假,只是後來真的資料散失了,成了絕響。TMD,這散失的真夠乾淨的,居然考辨寶船的大小居然能使全世界那麼多學者專家折騰幾十年。不知,這能不能說是變向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促進了精神文明的極大豐富。

今日莫大人可是介紹了很多,鄭和下西洋的船主要是在南京,蘇州和長樂三個地方造,但其實大明朝全國各地有大中型造船廠都在造下西洋的船。鄭大人下西洋是下個特混艦隊,從最大的寶船,到最小的六櫓戰船,共兩百多。這不是兩個三個造船廠在兩三年內能造出來的。

晚上王動不得審視他的發展步伐,傳書三湘商會能過來的幾位主事之人,儘快到京城來。要收羅更多的人手來做籌備工作。

油菜也收了,新的菜籽油也出來了,已經在瀟湘記全面試用,基本反映還不錯,在這點上,三湘商行控制住了榨油機,這算是高階機密,一般人不得靠近,整個榨油的工藝也是絕密,每個崗位的寧可空置也不讓他多做事。而且這個榨油機是透過石匠鐵匠聯合打製的螺旋式壓榨機,芯是鐵鑄,榨洞是石鑿的,動力是水力、風力和畜力相結合。相比傳統的石墨碾篩、釜甑受蒸、木榨取油的方法,三湘商行的成本和出油率顯然要高的多。這個油坊王動投的是機器,佔了兩成的股。

玻璃作坊已經投入研發已經很長時間了,這事一直是瓷窯在做,明朝的琉璃工藝還行,對於高老闆來說制琉璃是他祖傳的手藝,從不輕易玩的,只傳給兒子,不教給徒弟的,明朝中後期,琉璃被稱為紙玉,只有官窯有制,四品以上的大官才可佩飾。但也只是大明初,後來到明朝中後,整個琉璃工業被歐洲過來的玻璃打敗。

王動有的只是物理原理和化學公式,很多化學符號,他無法與當時的礦物和實物對上號,半透明的琉璃很輕易的製出了大堆,但透明的玻璃還沒看到。王動知道是這裡面某種元素的雜質在裡面,但以他的知識,他真的不知道是什麼問題。查了家裡有限的資料,他只能告訴對方,要用較純的鉛粉,他們選用的胡粉裡有什麼雜質,王動不得而知。找到對問題的原因就解決了問題的一半,終於在王動不斷的砸錢,工人不停的試驗下,透過所謂的提純胡粉搞定了這個問題,大家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只知道胡粉被他們加這個加那個,燒來燒去,最後反正透明的玻璃出來了。

接下來的問題是冷卻後這個玻璃球球滿是裂痕,一下就碎了,不過這個問題,王動有限的資料裡居然找到了問題關鍵,加入氧化鈣就能搞字,但這會,就這一點點的化學知識,還是折騰了王動好一陣子,畢竟化學也就是中學的事,算算也有十年了,王動在他的泥灰場找到了答案,石灰主要是碳酸氫鈣,燒石灰,石灰石,通通搞定,終於有點雜質和氣泡但還算是透明的玻璃弄了出來。

搞定雜質,不用王動去想,高老闆手下那幫人很快就搞定了,原來那主要是加熱時木炭灰。氣泡的問題,是王動自己搞定的,來緣與他後世的一個小經驗,每次和粉做餅的時候,開始添水時要不停的攪拌,就不會在小團塊的生粉在裡面,於是不斷的攪拌搞定了裡面的氣泡問題,瓷窯燒出了透明的玻璃。

搞出了玻璃之後,三湘商行的琉璃坊開始掛牌了,王動和高老闆各佔兩成,餘下是商會的股份,這會王動已經到了京城,不過,他留下了下圖紙,玻璃主要加工成凸透鏡和凹透鏡。王動要用他們來制放大鏡,正常人超過四十五歲總會有老花的問題,那麼,送個放大鏡給皇上,那是最好的禮物,再接下來,就是制望遠鏡,他能想到的也就只有這些。

水泥,不用多說,長沙的泥灰場已經定型了。龍山的水泥場也開始生產的,經過不停的除錯,水泥的質量基本已經穩定住了,接下來就是解決市場的問題了。

王動有一道坎邁不過去,就是為商人正名,為商業正名,只要跨過了這道坎,那就會一路康莊大道,不然,他時時都要低調,不能露富,千萬別招惹到哪個有錢的官宦。就在王動為這事傷腦筋的時候,終於有人找上門來了。

。。。。。。

燕王靖難成功,京城迎降的官員不過百人,除了大批自殺被殺死於戰火的,掛印逃官“達四百六十三人”,不過永樂帝也有他的高招,大膽起用人材,明朝是科舉與舉薦並重,但永樂還是覺得步子不夠大,楊士榮,陳濟都沒有經過科考,還是平頭百姓,直接被任命為《永樂大典》總裁官。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永樂帝關於用人,有很多語錄:

“致治須資賢才,賢才須養之而成,故育才須從建學立師為急務”

“任人當擇賢才,擇賢才當取之至公而用之至當”

“用人果賢,聽之勿疑,官皆稱職,庶事鹹康”

“君主要使士為己用,必須待之以禮,否則將不會得士”

一大幫原來品階不高的官員,如解縉、胡廣、楊榮、楊士奇、黃維、胡儼、金幼孜等被他錄用到文淵閣,雖然最初只是編修,檢討,講讀,但直接參與政事,慢慢的,這些職位權力越來越大,內閣制走向了成熟,文人制國趨於完善,而這正是靖難起家的朱棣孜孜以求的目標。

當王動的《匠器論》和《易貨論》擺到永樂案上的時候,永樂開始猶豫了,他不懂王動是什麼樣的一個,不懂王動想要幹什麼,這也就意味著,永樂帝不知要怎麼用王動這個人。

御書房,永樂與姚廣孝對坐,案上的兩本書很顯眼。

“少師,可知王動。”永樂問。永樂為彰姚廣孝功勳,自封太子少師後,一向只呼少師,從不呼其名。

“傳為淮左人士,出自湘西羌蠻,善於理財,頗有才名。”姚廣孝說著說著笑了。

“少師為何發笑。”永樂帝不解。

“入潭州瀟湘記,說起來還與位故人有點關係,他是張晉湘的女婿,此子行事不同於常人,於長沙同日娶兩女,另一為劉煮安之女。”姚廣孝本來就是個不安份的道士和尚,王動這種怪異的行動,倒是對了他的胃口。

“娶了兩女?”永樂帝也愣了一下,這事,焦玉回來沒仔細說,而皇上本人只賜了一隻筆過去,哪知他娶了兩個老婆,早知多備幾支筆了。

“少師,可曾讀過此人文章。”永樂問姚廣孝。

“此子詞作頗為大氣,有雄才大略。”姚廣孝的話不多。

“王動設瀟湘書局,諸多文字,不知少師可有耳聞。”

“其《人間詞話》《宋元戲曲考》力透紙背,大明朝獨步。《形學》《數學》為籌劃根本,其算籌不在吾師之下,《標點》一書功澤千秋。《商論》《匠器論》雖違祖制但有新意,《易貨論》發人深省。”

姚廣孝的話,能代表永樂一半的意思,另一半,就要看姚大人怎麼繼續說了。以他對皇上的瞭解,絕對不可能說出什麼讓永樂大吃一驚的話。同樣,以他對皇上的瞭解,他會很巧妙的把王動推到一個合適的位置,至於以後王動的造化,就看他自己的表現了。

“噢――!”永樂聽完姚廣孝的這段話,開始發呆了,應該說沉思起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