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回永樂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二八節 黑衣宰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二八節 黑衣宰相

王動一直在等著機會直面永樂帝,皇上手底下的大臣們,除了姚廣孝他還不曾碰到過,別的人基本上有過交往了,王動基本上拿這個姚廣孝沒折,不是王動不努力,姚大人實在是太狡猾,而且對於姚廣孝這種高人,王動其實還是有些戒心的。

姚大人這位太子少師,皇上命他蓄髮不理,還俗更不理,每天還是光著腦袋去上朝,區別是上朝的時候換朝服,退朝後換上僧衣,且還是住在廟裡,京城慶壽寺。

除了忠於皇上忠於大明朝外,姚大人可能算是永樂朝庭裡最沒有私心的人,不是他沒有私慾,而是他殘存的一點夢都破滅了。

永樂二年(1404)八月,姚廣孝回到了家鄉長州,他算是衣錦還鄉,心情特別的好,終於他可證明點什麼東西了,在他的老家,除了一幫鄉鄰外,還有他的姐姐。結果他的姐姐卻對他閉而不見,任由他怎麼叫門,就是不理,親不認。更打擊他的是,青年時的好友王賓也不願意見他,不見就算了,還帶來了兩句話:和尚誤矣!和尚誤矣!

姚大人明白了,他在世人的眼裡,是個和尚,是個誤國誤民的和尚。

享有高官大權的姚廣孝失去了親人和朋友,從此下班之後姚大人蟄伏於寺廟,正常情況下也沒什麼人去見他,他更不會輕易去見任何人。

王動不想故意去找這位姚大人,不想給別人造成,他想結交姚大人的印象,他在等,等姚大人哪天主來找他。

此時的王動在京城,除了是槍炮局的供奉以外,還有就是個大掌櫃,永樂最終還是沒有封王動個官職,畢竟王動言論太過誇張,有些事,可以暗地裡做,卻不能明的去說。

早在六月,在皇上的授意之下,戶部三位主事,會同御馬倉,軍儲倉及兵部主事、內府一起,分別赴別失八裡,韃靼、瓦剌、日本和硫球,開始了官府的貿易,如果說日本和硫球有那麼點貿易的意思,而去西北的商隊則是一次試探。官員們隨行不是主導生意,而是隨行視察,方便一路通關。商隊還是商人為主,只是三十之一的稅率被提到了二十之一。儘管如此,眾商家還是積極參加,永樂帝沒有公佈訊息,這資訊是透過戶部傳出去的,王公大臣有股的商家承接了。

九月,出洋的商船還沒回,但往西往北的商隊已經有傳書過來,斬獲頗豐。由於三個部門一起參加,戶部理財,兵部懂軍事,內府主要去監督,御馬倉的副使決定儘可能的以貨易貨,除了白銀帶回以外,其他全都換馬,此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從戶部初步的預期來看,這次牛刀小試,可購得馬三千匹,三千戰馬深深的打動了朱棣,還不是商入所得,只是稅得而已。永樂馬上責戶部與內府一起商議如何行事,要把此事經常化。

也就在這個時候,姚廣孝大人約王動到慶壽寺賞菊。

菊是普通的黃花,茶倒是不錯,隱隱感覺有花香,應該是放了花瓣的綠茶。姚廣孝微笑著看著王動,身作百納衣的姚大和尚,此時更象個慈祥的老人,一個老和尚。王動想到了張定邊,與張定邊的威猛相比,姚廣孝顯的矮小,若不是這年齡這僧衣,姚廣孝那三角眼吊眉梢倒象個猥瑣之人。不過王動知道,這個矮小的老和尚可是有驚人的能量的。

“靜之所著《商論》《易貨論》發人深省,後生可畏。”

“姚大人過獎,小子妄言而已。”

“近來可以新作付印。”

“回姚大人,是有寫些文字,但卻不敢成書。”

“此話怎講。”

“但有一文,還請姚大人指點。”

“暫且放下,靜之,師尊今年貴庚?”

“靜之不知,昔日曾聽師傅言及知天命後行走天下,粗算時至今日,百歲有餘。”

“令師真仙翁也。”

姚廣孝也碼不準王動和他師傅的來歷,以王動的才能來看,若不是大才那可以用妖人來論,但這個妖人卻實實在在的就坐在他面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靜之,為何不願入仕。”姚廣孝靜靜的問。

“姚大人,以靜之才能,或可入仕為官,但靜之性情怪譎,入朝為官,怕於國於已都是一難。”

“此話怎講。”

“空談高論誤國,且易得罪同僚,怕不是好事。”

“某觀靜之非空談之輩,以商賈起家八面玲瓏,何有開罪同僚之說。”

“靜之好走險棋,多有奇想,如今還算順利,若是事敗,徒靡銀兩是小事,若以國是論,那可是經不起如此折騰的。”

姚廣孝覺得王動說的在理,但還是有些不甘心。

“姚大人,靜之為商,也可有助於國是,若以靜之商號為引導,三年之內可敗元蒙國力,五年之內大明寶鈔通行四海。”

“寶鈔,呵呵”姚廣孝聽到王動談到寶鈔,笑了。

“姚大人,大明所發寶鈔,如今還能通用,若不改制,不出數年,必然崩潰!”

“且聽靜之高論。”

“姚大人恕小子無理。寶鈔,紙爾,為何可等同於金銀,實乃朝庭作保才使得紙變金變銀。若朝庭易,則鈔廢,如元蒙。然,朝庭亦不可濫發寶鈔,需以國庫之金銀作儲備。若民間寶鈔貶值,民間鈔大於需,朝庭放出金銀回收民間寶鈔,則寶鈔誠信於民,若寶鈔溢值,民間缺寶鈔易物,朝庭以寶鈔購*間金銀。且年年有損耗,應以適量以舊換新。”

“噢!”這些不是姚廣孝的專長,明朝的寶鈔無限量發行,早就貶值了,雖然朝庭一直強制使用寶鈔,但民間銀兩還是硬通貨。且大明朝從不回收舊的寶鈔,民間使用的寶鈔有的已經破爛不堪。相比之下,元朝初年的紙幣倒是嚴格按著金本位制在走,所以元朝倒沒有通貨膨脹紙幣貶值的問題。

姚廣孝若有所思,寶鈔是個問題,但相對來說,朝庭裡還真不知問題出在哪裡。王動這些話為姚廣孝開啟了另一扇門。接下來,姚廣孝把話題一轉。

“靜之莫不是真想做富戶的頭班?”

“姚大人,做頭班,假以時日,易如反掌。錢財讓他人賺得飽以私囊,還不如讓靜之斂來為國出力。”

“我朝初年曾數徙天下富戶以實京師,其中較重要者有兩次:洪武二十四年(191年)命戶部籍浙江等九布政司應天十八府、州富戶萬四千三百餘戶,以次召見,徙其家以實京師(南京)。後一次則在永樂元年(140年)複選應天、浙江富戶三千人,附籍北京。皇上的可是不大信得過富戶的。”姚廣孝說的是史實,但王動並不很清楚,王動的想法很簡單,我賺錢不忘國家,皇上總不能為難我吧,但聽得姚廣孝這麼一說,王動也是覺得有點問題。

誰都知道,明朝皇帝好象只能看著宗室富起來,而不能專財於外姓。

姚廣孝自然會把今天談話的內容傳到皇上那裡,但王動卻不得不繼續去思索,如何能取信於皇上,如何能把家業做大。

就在這個時候,楚王世子請柬到了。原來皇后過世,各地宗親都赴京城服喪,楚王帶著兩個兒子也過來,此後一直沒走。皇上已經正式任命楚王朱楨宗人令,讓王動意外的事,谷王居然也左宗正,也就是說,他在宗人府裡排老二,谷王同母的蜀王為右宗正。

楚王清楚王動此時在制槍炮,皇上以神機營自成一軍,卻不許手下將帥置辦火器,楚王馬上就知道新的火器的重要性,所以他不敢馬上與王動有接觸。在京城兩個月了,看來也算是平靜了下來,楚王世子朱孟烷在瀟湘記設宴約請王動。

看著楚王世子的請柬,王動笑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