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回永樂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四三節 鄭和歸來 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四三節 鄭和歸來 七

九月初九,又是一個重陽節,王動想到了上次重陽節在長沙府的詞會,想到了長沙府ju花比賽,想到了知府大人邀他去登高,如今知府大人已經成了岳父大人。節日照過,瀟湘記定了個規矩六十以上的老人發二兩銀子過節費。京城瀟湘記、三湘客棧的五位老人被請到了一起,在聽濤,最好的包間裡吃了餐飯,老人家個個老懷大慰,感激涕零,貢獻了青春獻子孫,表示孩子們一定好好在集團裡好好做人,努力做工。

永樂帝給一幫上了年紀的老臣發了些慰問品,並放了一天假,讓那幫老臣去登高。皇上還親臨國子監,去看了那裡的大儒,然後又去看了正在做最後的校稿的《永樂大典》的文人,當然了這會名字還沒起好。不過,讓永樂帝意外的是,他去到國子監的時候,除了當值的官員以外,其他的臣子一個多餘的人都沒見到。想著這幫人可能都是準備或是參加謝師宴去了,一問之下,才知道,瀟湘記推出了謝師宴,半賣半送,加上王動的名頭,把京城裡的這些個知名文人幾近一網撈幹。朱棣又氣又好笑,開明皇帝,氣了笑了也就算了,但瀟湘記和王動的名字,又在他腦子裡晃過了一下。

瀟湘記的謝師宴多日前就已經推出了,沒做廣告,但卻透過解大學士的嘴到國子監做了個宣傳。果然,本來沒準備出錢搞個謝師宴的年青官員,和本來沒打算參加謝師宴的飽學之士,還真就上了心了,這招讓其他酒店側目想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鄭和今日也是告假,在自己府上隆重的為自己的姐姐和姐夫設宴,長一輩的人不在了,大姐如母,長幼有序。席上鄭和也是宣佈,收長兄之子為自己兒子,至此,馬賜小朋友,正式改名為鄭賜,此事已經通報到戶部有司,等到弱冠之後,可能會如歷史所載那樣得到一個恩來的表字。席上另一件事就是鄭和表示希望王動和張浩能隨他一起出使西洋,而出發的時間是九月十三日也就是六天之後。席上一片譁然,張晉湘夫婦早就知道了,但還是有點不捨,說句實在話,不是不捨得王動,而是不捨得張浩,不捨得王動的是他的兩位夫人,不過嗓門最大的是鄭賜,這個鐵桿的王動粉絲,叫喊著要同去同去,弄的大家鬨堂大笑。

鄭和對王動發明的槍炮很有興趣,永樂再三猶豫之後,還是同意除神機營以外,優先裝備西洋水師。永樂有自己的考慮,鄭和這人他還是放心的,但水師那幫將校,雖然已經換了些,但這幫人不是燕王時的嫡系,所以多多少少他還是有些顧忌。這與王動知道的歷史相符,他看過有關研究文章,永樂使鄭和下西洋把帝國內可能不忠於他的軍事力量中的絕大多數,支到了國外。

王動裝備給鄭和船上的火炮口徑最大的有1毫米,這個王動有點概念,有資料說過鄭和船上的火炮最大口徑有1毫米,這個資料超出了一戰時很多火炮的口徑。他本來還想打破一下這個資料,結果試製裝船後才發現船上用的炮,這種口徑差不多真是到了極限了,要考慮後座力,要考慮移動性,要考慮船上的空間。不過王動還是給了莊家兩兄弟一個挑戰,設計新的炮船,要求船兩側要有排炮,設計炮的時候把速射和遠射同時考慮起來。

至於槍,兵部已經有了規定,當然也是在永樂的同意之下,先設計出的燧發槍,全部優先裝備鄭和的水師,結果不得不從神機營調了些人馬充實到鄭和手下,本來永樂也是不想,但看到那幫外國使臣對大明朝火器的敬畏,他覺得值。

鄭和已經正式禮聘王動為幕僚,但這只是對內的一種叫法,對外王動還只是個大掌櫃,王動本人很高興這種身份,他想的更多的是英國後世的東印度公司這種怪胎。

說起下西洋的人員,也就是鄭和的這個團隊,還真是讓王動在吃一驚。永樂帝不是一般的相信太監,而是非常的寵信太監。出使西洋沒有一位文人官員,出使的正使太監共兩位,副使太監有八位。餘下的便是軍隊,軍隊則是有騎兵,步卒和水師,另外還有就是錦衣衛。這幫武將中,有一位都指揮使,一個指揮同知,五位指揮僉事。由於宋明兩朝都是文官品級高過武將,即便是同級官員,文臣也是高過武將,整個船隊應該說是被太監控制在手中,不過讓王動欣慰的是,這些太監中,有幾位是歷史留名的,事實證明是非常有能力的太監。同為正使太監的王景弘和侯顯(這會還是司禮少監)後來都有人為他們作傳的。

王動佩服鄭和和精力,在王動眼裡,鄭和每天休息不超過五小時,但精力卻是出奇的充沛。每日回家都是在天黑之後,然後還要與幕僚及王動等商議到半夜。明朝那會的人起的早,這讓王動非常鬱悶,他又是住在鄭和府上,又不能晚起,所以天天黑個眼圈,白天哈欠連天。結果鄭和反過來勸他,要注意身體,這讓王動鬱悶不已,我這是晚睡呀,不是晚上縱慾呀,不過只要想到舅父大人身殘志堅,心下又坦然了。

鄭和一入朝,王動便又和三湘商行那幫人聚到了一起,聽他們的彙報,陳澤和楊剛不用多說,一定是要同去的。陳澤已經反問過王動了,下西洋是去做簡單的生意嗎,他早就感覺到王動不是個簡單的生意人,王動為下西洋做的準備遠遠超出一個生意人的範疇。特別是當他知道鄭和是王動夫人的舅舅之後。楊剛則是得到了一個簡單的任務,漕幫的人已經陸續的過來,楊剛是漕幫的老人,大家都還賣他個面子,所以王動說了,這些人要分佈到二十五條船上去,知道楚王從皇上那爭取到這麼多商船之後,楊剛已經在蘇浙一帶招募船伕了,但還是不夠,最後鄭和回來之後,馬上就搞定了,原來鄭和在福建那有水手的儲備。王動就一句話,別的船我不管,但這二十五條船一定要嚴格控制在自己手上。

這個要求他心裡是有底的,本來每條船都有錦衣衛的勢力在裡面,還有水師的聯絡官。水師的聯絡官無所謂,這個設定是為了行船的需要,但錦衣衛的人是釘子。不過這會王動已經吃了定心丸,他的好兄弟李真已經得到了錦衣衛老大的提前命令,這個百戶挑選一幫錦衣衛加入到商會的船隊之中,注意噢,這個安排是錦衣衛要求的,也是皇上安排的。

三湘商行這幫人都在忙著備貨,其中,在京城裝船的有十條船,在蘇州有十條船,福州有五條船。在鄭和的幫忙下,事情進展的還是滿順利的。不過讓鄭和吃驚的是,他絕對沒有想到王動有這麼大能力,居然從半年之前就開始籌劃這件事情了。

王動目前最大的問題不是生意上的事,而是這次跟著鄭和下西洋,家裡這幾個女人,帶哪幾個去。劉秀珠要帶,這位夫人可是左右手,帶著她安排有保障,綠柳最好也要帶上,從學識方面來說,綠柳可是得了王動的真傳,只是平時隱忍,守著小妾的本份。張萍一定也是想要去的,依她的性格一定是不會讓步。趙大娘不用多說了,呵呵,王動的情人?

正所謂吉人自有天相,張萍這個問題居然自動解決掉了,她有了身孕了,這下她自己非常堅定的留守,王動則是暗自叫爽,畢竟帶太多人出去也是不方便。史書上雖然沒寫,但王動還是很清楚的,鄭和每次出使西洋都是兩萬六七千人的規模出發,真正回來多少人,從來沒有記載。但從當時的造船的技術,醫術和氣候水土的問題,死在海外的不會少,且鄭和本人就是客死他鄉的,連屍骨都沒能帶回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