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回永樂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節 開發夷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節 開發夷洲

鄭和是個穆斯林,但為了統戰的需要,他還是個居士,目前還沒有資料可以查到,鄭和和道教有什麼來往,反正有一點,很多人認為,鄭和是個泛神論者,而他對媽祖的信仰崇拜的確是虔誠的,所以肯定的說,只要有需要,鄭和就是再多個道長的身份也是有可能的。在南京,一個新的天妃宮正在造著,到了長樂半個多月,又放話,下次回來,要請旨在南山修個大的姐祖廟。王動作為一個無神論者,很難理解這幫人修廟的熱情,而這點,陳澤勸他也要積極投入。王動則回他,茅山那裡,他已經投錢修道觀了。

這天,鄭和帶著費信,王動,張浩三人,去南山遊玩,別的人沒帶,不過,昨天知道鄭和有這個雅興之後,王動吩咐陳四準備了個兩個食盒帶上了。

“三峰塔,原名‘聖壽寶塔’,此塔是宋徽宗為祝壽而建,始建於宋紹聖三年(1096年),建成於政和丁酉年(1117年)月日,塔身八角七層。因位於長樂城區中心南山之巔,故又俗稱‘南山塔’。”鄭和做導遊,親自講解。

不過此時的三峰塔已經有點破敗了,呈現出來的是蒼桑之美。

“靜之,你也算是個有錢之人,捐點錢做點善事,把這塔重修一下吧!”張浩不知怎麼回事,居然會這麼提議。

“浩子,什麼意思,是不是上回在長沙修愛晚亭讓你費了心了。”

“你不說我倒忘了那事。”

“浩然,你修亭?”鄭和被勾起了好奇心,年紀青青的一個小夥子,居然會去修涼亭。

“去年重陽,和長沙的知府大人同遊嶽麓山,靜之提議修個涼亭,他的岳丈大人就把這個任務交給我了。後來修好後,靜之給起了個名字,愛晚亭。靜之,你說說,那會知府大人邀你登山,是不是為了相女婿。”張浩捉弄王動。

“愛晚亭,名字不錯,有雅趣。”費信蠻喜歡這個名字,“愛晚亭,停車坐愛楓林晚,那嶽麓山有紅葉?”

“有些,沒有京城棲霞山的多。”王動回。

“棲霞寺的紅葉是京城一景。”鄭和接話。

張浩一句話,便給王動攤了這麼個事,他也沒話講,修佛塔畢竟是一大善事,積德不說,王動不信這些,但能為他在當地換來一個好名聲,這是很值得的事情。事實上,這個塔歷史上是鄭和出資重修的,只不過,現在落到了王動身上。

“舅父可曾到過夷洲?”王動問鄭和。

“不曾去過,不過聽人講,夷洲也是有不少鄉民,更多的是一些夷族。”鄭和很奇怪王動會問這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夷洲島大,物產也是不少,如果這樣放棄了,很可惜。”王動說,“夷洲地肥,可種稻米,還有很多瓜果,既然朝庭不大想投入人力物力,靜之倒是想上去經營一下。”

“福建地方上也是兩種意見,一個要守,一個要棄,京官離的遠,那裡會管島上有什麼,只是聽說那年年有*,又有不開化夷族。每年朝庭放官都不大願意去,去了又是個個叫苦。如果靜之真的有意,無妨,但使人上去好了,若有人要說事,某家替你擋著。”鄭和有他的想法,若是把夷洲發展起來,以後去硫球和日本就方便了。當然,他不知道,王動心裡想的是什麼。

這些天,倉庫裡還在往船上上貨,從京城又過來了兩條商船,再過幾天還會有兩條船過來,那兩條船上裝的是水泥,最後一條船將裝上糖和味精,以及在長樂附近採購的貨品。

王動絕對是個能花錢的主,廖管家則被王動差的買這買那,很多東西他根本不知王動買來做什麼。硝石是買回來製冰用的,這個是王動府上的秘密。但木工磚瓦工鐵匠紡機這些東西也是要買,難道海外連這些也能賣錢嗎。

考慮到要在海外一年多,王動算過,一個人基本上要吃掉一噸的糧食,鄭和是問過他,是和大船隊混著吃,還是他們自己準備,王動則回,混著一起吃,但自己船上也會備些,自己備糧成本高,但混在鄭和的糧船一起,那就簡單了,付錢嘛,小意思。

廖管家一直說人手不夠,結果小孟又介紹了幾個漁民家的孩子給他,年齡都在十四五歲的樣子,結果廖管家又埋怨,語言不通。不過有一點廖管家很知足,這幾個小家夥基本上還是蠻聽話的,說東不敢往西,後來溝通才知。個個都覺得在東家這裡,吃的好。廖管家又罵,個個都是餓死鬼。

這幾個收來的孩子,三個女四男,廖管家挑了個機靈的服侍王動,小家夥叫林達,王動一看這個名字就笑,對他說,番國,名在前,姓在後,你的名字就變成了達林,這個達林在一種番話裡意思是“親愛的”。古人含蓄,王動這麼一說,把這幫小家夥弄的莫名其妙,不過,綽號小愛就叫開了。

王動讓廖管家教他們認字,結果,廖管家哪裡有空,這事最後落到了綠柳身上。綠柳也是樂的每天有事做,自從到了福建以後,王動並沒有很多時間陪她們,如果不是趙大娘每天都過來說說話,她還真的很悶。她又不象劉秀珠,一眨眼人就不知去哪了,且她只要一說出門,廖管家馬上會安排三四個護衛跟上,弄的她很不習慣。

十一月,陳澤的叔叔陳貴過來了,還帶了四個人,這四人是懂製鹽的。陳貴原來就是在家庭裡面負責採購,當陳家聽到陳澤的訊息之後,族長,也就是陳澤的父親就把家裡幾個主事都召集起來商議了一下,決定由陳貴選幾個人,先下來,配合王動把鹽場搞地來。

王動是不會對鄭和說,他要到臺灣去曬鹽的,鹽鐵專營,民間私鹽是要砍頭的。在鄭和的支援之下,王動開始動用大船往臺灣運送物資了。肖勇和一幫工匠到達長樂後,一大幫人,八條船,浩浩蕩蕩的往夷洲進發,這些,王動把劉秀珠和綠柳都帶上了,好好去臺灣考察一下,好好玩一下。

船隊到澎湖停了一下,把一個做好的水車,在那裝了起來,另外,還有幾架風車。王動考慮到海上風大,有個風車,也能提供點動力。這下,把澎湖小六子和王鑄的老巢弄的蠻象個樣子了。不過,這樣一來蔣武他們也知道,原來味精和雪糖都是王動搞出來的,對王動的佩服又多了幾分。

王鑄和小六子靠著漁民和島上的人搭上了關係,不過開始主要是去收購海草海菜,後來開始往島上輸糖和味精,再後來,他們開始大做生意,很簡單的生意,把一些生活用品,從長樂販到夷洲,不過價錢非常便宜,開始在島上收買一人心。最後,用白沙酒搞字一位族長,在他的首肯之下,他們搞到了一塊地。請人搭好了高腳的木屋,等王動過來。

結果王動帶著官兵和朝庭的文書過來,名義是為下西採辦物資,這下島上,他成了老大。不過他沒擺老大的架子,先是透過那個族長,把島上的少數民族頭目全都召集到一起,很簡單的說了個話,大體意思就是,先前官府離開了夷洲,不代表朝庭不要夷洲,戰事不斷,一直顧不到這裡,這些年,穩定了,朝庭決定好好在這發展一下。

這話一出,底下兩個意見:一個是服從朝庭,他們這幫人,以前就是良民,而且這次過來赴會的時候,看到王動的船,馬船,座船,糧船各一艘,另外餘下五條戰船,船上的士兵個個十分英武,加上鄭和出使日本的時候,龐大的艦隊,多年前就已經讓這島上的居民受到過驚嚇了。但也有另一個意見,另一些小的部落,在島上自由慣了,這會要聽朝庭管,自然不願意。

王動又解釋了一下,朝庭不會與他們爭利,反而會在島上修水利辦學堂修路,凡有所取必有所償。而且說了,不收稅賦。關於稅賦的東西,王動問過鄭和,鄭和的意思是不用去收了,你今天收了,災荒之時,你就要救濟,到那時,可能收的不夠撥的。

一聽到沒有稅賦,果然,抵制的少多了,除了幾個在密林深處的部落以外,別的基本都表示同意。特別是那些處在沿海水邊的部落,他們近兩個月以來,已經開始從物質上改善生活了,這當然要歸功於王鑄和小六子的生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