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回永樂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章 運籌帷幄 第二六節 真臘吳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章 運籌帷幄 第二六節 真臘吳哥

漢人喜歡真臘的原因很多,有人歸納過幾條:不著衣裳,米糧易求,婦女易得,屋室易辦,器用易足,買賣易為。真臘人和暹羅人一向對漢人非常尊重,所以在這兩個國家的漢人很多,龍城的建設,暹羅的政變,以及籠罩在暹羅和真臘兩國的戰爭陰雲,使的越來越多的漢人遷往了龍城,如何且現在戰事驟起,逃往龍城的漢人更加的多了,只要是漢人,暹羅人也不為難,去留自由,也不會索要或是搶掠資財。

儘管如此,還是有漢人娶了真臘女子為妻,結果家破人亡的,當暹羅大軍還沒殺到真臘國都吳哥的時候,已經有兩百多戶漢人逃到了龍城,隨著這些人過來的還有真臘國王參烈昭平牙派來的使者,大明朝太遠了,而明朝大官鄭和帶的軍隊卻是離的不遠。作為宗主國,這時理應為藩屬國出面。

鄭和姚廣孝的意思不想直接出兵幫忙真臘去打,去做個說客可以,出兵幫忙那就算了,也有人認為不出兵教訓一下暹羅不能顯大明朝威望,這個話說的也是有理。

陳澤給王動出了個主意,讓他去說服鄭和姚廣孝,陰使西洋他國之力助真臘。

這個計謀不錯,這樣一來,龍城的力量可以堂堂正正的擺到桌面上了,他國之力,從現在看來,可以是蘇門達剌國、滿剌加、舊港和龍城。

滿剌加這會是中國人指東他不敢往西,出兵簽字點個卯可以,真要讓他去跟暹羅幹,他可不敢;舊港一把手施宣慰司使表示可以配合,但兵力也是有限;蘇門達剌國還不就是王動說了算的,拉這個國家進來,只是多個人頭而已;真正出力的是龍城,是呂則成手下的大軍,人數好象也不多,也就一千五百多人。

鄭和與姚廣孝在第一時間,從滿剌加發了罪詔過去,指責暹羅不應該挑起事端。與此同時,以滿剌加挑頭的西洋四國表示支援真臘,並且決定出兵支援真臘抵抗暹羅。為什麼滿剌加挑了頭了呢,王動去做了說客,巴耶利馬,滿剌加的第一重臣,娶了個大明朝的媳婦之後,與王動走的更近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諸多國家中,與好戰的暹羅接壤的只有真臘和滿剌加,若不是滿剌加得了中國封國,得了中國道義上的支援,這個國家至今都還腿軟呢。這次如果支援了真臘,下次暹羅進犯滿剌加時,會得到真臘龍城等國的支援。如此一說,那就值得滿剌加好好想想了,不出人不出力,只是挑個頭,能有這好處,值得與暹羅翻臉,且這個中國的軍隊還在滿剌加,還在這修城,應該只賺不虧。

真臘國也是有意思,別的州府只是圍個木柵欄,首都吳哥卻是建築上的奇蹟,而且他的城牆修的也不差,老城周圍二十多裡,四四方方,設有五門,其中東向開二門,餘向各一門。城之外巨溝,這可是吳哥引以為自豪的運輸和灌溉系統。石頭城牆高多少呢?約有二丈,築的不錯,在城的四周還修了四個石塔。如今把守吳哥的親王這會感嘆了,先祖們打下的基業,建立的城池,得以讓他們據守,不然這會真不知怎麼來抵禦暹羅人的進攻。

169年暹羅國第一打到真臘,立刻被那裡的富庶給雷倒了,真正的雷倒。因為城外的橋居然是包了金的,橋包金也就算了,居然護城河內岸之河堤也是包金的。這就是傳說“富貴真臘”,也就是說五十年前,真臘更牛B。

1410年暹羅人又一次打到了真臘,真臘的高棉人顯然不是他們的對手。戰馬無鞍也就算了,士兵居然沒有甲冑,不過還好,士兵的打扮總算是統一了起來。光腳,頭插鷹羽,頸項上有狼牙著修飾,或執摽槍戰馬,或執戰牌。

如同當初安南人喜歡到佔城去狩獵一樣,暹羅人也喜歡到真臘狩獵,不只是獵財,還要獵人。突襲使的暹羅人迅速推進到了吳哥城下,到了城下,暹羅人反鬱悶了起來。

吳哥圍了起來,但感覺不象他們想象的那麼好打。中國不只是賣了兵器給暹羅人,同樣也賣了兵器給真臘人。真臘國王一國之主不可處危城,如今已經奔走金邊,但他給他的親王弟弟,留下了一百條火槍和十具床弩,說句實話,這些東西,在那個時代,特別是在真臘人手上,殺傷力不強,但威懾力太強大了。

當年暹羅的鎮守真臘邊境的大將軍已經成了右相,就是跟王動倒買武器的那位,這次領軍作戰的是暹羅的王子,軍權一定要抓在自己手上,這是每個國王都知道的道理。王子在政變時的表現,值得國王相信,定能從真臘有所斬獲。

面對著護城河和高大的城牆,戰象一時是用不上了,不過更讓暹羅人受驚的是,列陣在城門口時,城牆之上居然有巨箭射出,當場射死戰象一頭。真臘士兵是不會用箭的,哪裡來的這種巨箭,還沒有等人前去罵陣,城牆之上槍聲大作。自所以知道是槍聲,因為主帥王子見過聽過他父王的親衛練槍。不用多說,明朝人的武器,真臘人也有。王子心裡暗罵,可惡的漢人,然後又感嘆,他那父王應該多買些漢人的兵器。

吳哥對峙,兩軍有長有短,小結一下

暹羅:優勢 有勢氣,士兵人數多,經驗豐富,擅長用弓箭

弱勢 沒有強有力的攻城武器,時間不能拖太長

真臘:優勢 有城牆,有床弩

弱勢 攻擊防禦手段單一,只是投槍,人數不多,糧草也不是很多

吳哥城的高大城牆是巨大的優勢,同樣也存在著致命的缺陷,沒有女牆,士兵往下擲槍要把胸口都暴露在對方的打擊範圍中。暹羅人的強項正是射箭,且得了明朝的箭之後,射的更遠更準。床弩雖然強大,但彈藥不多,親王也知道,嚇嚇對方可以,射射戰象可以,射人太浪費了。而且自己的士兵還不能熟練掌握這些武器。

圍城五天,個個都是人仰馬翻,傷亡都很大,武器消耗都不少,糧草更是見底了,小結一下

傷亡大

暹羅:真臘投槍開始是亂擲,後來是在他們發動進攻時,朝士兵密集的地方同時擲出上百支投槍,飛來的是槍雨,且是往天上擲,力道很強,能貫穿暹羅人的戰盾,仔細研究後發現,這種投槍是漢人制的,槍尖是精鋼的,別的不用多說了,暹羅有個神槍廟,兩頭精鋼槍尖的投槍只有大明朝才制的出來。

真臘:暹羅人進攻的時候常常集結所有的弓箭兵齊射,開始造成了一定的傷亡,後來對方又築了個高臺與城牆平,甚至高出了一點,對射俯射。雖說距離不是很近,但對方的箭顯然射的比以前遠多了。

武器消耗

暹羅:王子的戰術,齊射,威力極強,但在攻城時,嚇人的本事超過傷人的能力,眾多攻擊手段中,面對吳哥城,只能用箭。

真臘:我們只會用槍,如果會擲飛刀的話,可能投槍的用量會少點。親王在學習了暹羅人同時放箭的經驗後,玩齊擲,城牆下面整片的槍扎在地上,也是蠻嚇人的。另個,被暹羅的投石器砸著的也不少。

糧草

暹羅:說句實話,出來除了給軍官備了些酒肉之類的,士兵帶的糧食很少,因為真臘和暹羅一樣,糧食到處都有。問題是,當你是一個人的時候,糧食到處都有,兩萬多人在些紮營,糧食真成了個大問題了。

真臘:吳哥是個大城,暹羅人打過來之後,周圍的高棉人都躲進了吳哥城,雖然王公貴族跟著國王走了不少,但這會裡面還有二十多萬人擠在一起,如果不是有寺廟裡的糧食頂著,早就斷糧了。

吳哥保衛戰進入到第十天的時候,大家都乏了。由於雙方的傳統都是讓動物去吃屍體,比如放林子裡讓野外的動物吃或是丟水裡餵魚,都有沒有焚燒屍體的習慣。吳哥城及周邊的衛生成了一個大問題,好在大家打仗歸打仗,晚上收屍體倒也是對方也不為難。

城裡不停的有屍體隨著內河飄出,而城外林子裡和河裡的屍體發出的腐臭味已經讓人無法忍受了。河裡看到最多的是吃腐肉的鯰魚和鱔魚,野外更多的是狼和野狗。

好在還都有振奮人心的訊息傳到,暹羅方的援軍到了,人數一萬,這下除去死亡的人,暹羅方還有兩萬人的兵力在。真臘方也不錯,也是有援軍到了,關鍵是帶來了糧食,援軍人數不多,只三千人,但直殺東門,晚上發動突襲,成功的連人帶糧都送進了城裡。

呂則成領兵到了吳哥的時候已經是暹羅人陳兵吳哥的一個月之後。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講,王動、呂則成的表現能與美國的快速反應部隊相媲美,但在狼煙烽火時代,他們的表現已經真的更迅捷了。從龍城趕到真臘,把中華總商會裡最大最快的船都徵來用了,還是花了二十多天。

等他們趕到吳哥城的時候,看到的是一片廢墟,一個多月前的“富貴真臘”國的明珠吳哥,被徹底的掃蕩一空,打砸搶以外,很多建築都被焚燬。當然最讓呂則成感到恐慌的是,屍體太多了,吳哥象個巨大的墳場,暹羅人在吳哥城下倒下兩萬戰士,進城後,他們按一比五的比例,殺十萬人,且殺的是青壯和孩子。

活著的人已經悲痛的麻木了,呂則成命令士兵收集屍體,集中焚燒,或是挖深坑掩埋。五日後,真臘王回吳哥,雖然是王城被掠奪,國人被殺,真臘王的儀仗一點都沒有比前小。也就是一個多月的時間,吳哥,這個真臘國最牛B的城市給徹底的毀了。

隨臣之中,特別義憤者甚眾,真臘國王決定反擊一下,爛船還有三分的釘,兔子蹬鷹的事也是常有,可用之兵不足一萬,真臘王決定反擊。至於呂則成是誰為什麼會過來,真膽王也是知道。龍城、舊港和蘇門達剌現在好象都是漢人在掌權,那是不是意味著明朝也反對暹羅入侵真臘,這可是一根救命稻草。

事實證明,這可不是稻草,這可是根圓木,中國真的反對暹羅對真臘的入侵,暗地裡傳來的訊息更多,中國還將賣一批武器給真臘,支援他們反擊暹羅。

呂則成把吳哥的事安頓完了之後,部隊分成兩組,大部隊一千多人回龍城,餘下的五百人都是西洋番民,有暹羅人有真臘人有滿拉加人有爪哇人,這支部隊在呂則成的帶領之下,將北上跟著暹羅人撤退的步伐追去。他的決定馬上得到了真臘王的支援,為了表示對上述五個出兵國家的信任。真臘王還把自己的軍隊交給了呂則成,這下呂則成手上可用之兵,變成了一萬多人,這下搞大了。

真臘只是想洩憤,國王只是覺得能維持現在國境線就行了,他沒有很強的國土意識。暹羅王聽說有個聯和部隊到真臘幫忙,馬上就停止了原來發兵金邊的計劃。

他不知聯合部隊會有多少人,作戰能力如何,更何況,他還沒有來的及和蘇門達剌舊港通氣,當然了,他覺得沒必要,真正忌諱的就只有中國。

呂則成真的搞大了,誰都沒想到會搞到這麼大,王動也好,鄭和也好,姚廣孝也好,特別是真臘人和暹羅人,真的沒想到呂則成會搞到這麼大。(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