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回永樂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章 商業帝國 第七七節 龍城擴軍 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章 商業帝國 第七七節 龍城擴軍 一

龍城的軍隊沒有經歷過什麼大仗,或者說沒有和一個象樣的對手打過仗。他們的武器可以說是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訓練手段也是最先進的,有叢林山地的訓練場所,經常進行演練。

關於這個陸軍演練,開始滿刺加的軍隊還參加,後來就不參加了。與龍城的軍隊想比,滿刺加部落的武裝太過破爛,而國王的衛隊又太過花燥,根本都不能當作演練的對手。海軍就不用多提了,基本沒有對手,戰艦開出去嚇就能把對方嚇倒了。

吳朝幹自夷洲帶出來的部隊和呂則成龍城的軍隊大部分都被散了出去,龍城的趙明當初王動身邊的三個隊長之一,他算在龍城扎了根了,這會成了軍校校長了,龍城不停的擴軍訓練新兵都成了他的活。定下擴軍的策略之後,他更忙了。

包括龍城在內的幾個地方又開始新的一輪擴軍,夷洲的徵兵的物件主要是臺灣島上的少數民族,範圍不大,龍城開始的擴軍物件主要並不是西洋的唐人,而是不同民族的番人。

南洋之行,讓軍隊裡的人發現了一個問題,你再好的叢地部隊山地部隊都比不上當地的土著。在澳洲,那些土人身體和兵器都不如你,不過真正輸給你的是軍事素質。如果軍事素質有了,加上身體和兵器的配合,那基本就無敵了。龍城夷洲最強的還是海軍,叢林部隊在與滿刺加的國王衛隊演練的時候,從沒有敗過,與地方部落的武裝對陣的時候,就會有些花絮之類的,主要原因就是當地的士兵能更好的融入到環境中,能更好的利用人時地利人和。所以探索和征服全世界,軍隊第一個要有包容性。

王動本來的想法如同看他過的電影小說一樣,到時強大了,可以脅迫其他民族的軍隊一起作戰,或是利用僱傭軍。想法只是想法,這脫離了當前的實際。特別是在東南洋一帶,王動可以預見的將來是,大明朝不大會在遠離本土的西洋諸小國開戰,這不符合永樂的習慣,所以他可以在此打打鬧鬧。西洋諸小國會去抱明朝的大腿,早期他定下的兩個主要對手爪哇和暹羅,按現在的狀況來看,與這兩國可能不會有什麼戰事。反而其他的一些小國或是部落就很難說了,很多小國和部落是不按規矩出牌的,偶然性更大。打仗盡量少用華人軍人,目前在西洋諸國的華人也就十萬戶左右,經不起戰爭的折騰,所以還是要大膽的用些番人。

龍城的擴軍以全新的方式開展,“好男不當兵”的口號完全被推翻,商業因素摻到了徵兵之中,徵兵的物件更廣了,什麼樣的人都可以報名,高額的餉銀是的誘惑,而且在服役十年之後,便可獲得龍城的居民的資格,這對周邊很多番人,特別是所謂的奴隸和賤民來說,誘惑太大了。

巴刺按籍貫來說是舊港人,再往前推一下,算是三佛齊人,要是按民族來分,在後世中國人眼中,他是馬來民族的。巴刺是最早龍城的軍人之一,開始呂則成還是個連長的時候,他便做到了排長。當龍城的陸軍擴充到了現在的三萬的時候,他已經是個團長了。這個當初幾代在唐人家裡做奴僕的番人,怎麼也不會想到,他自己手下居然管了千多個唐人。

巴刺新的職務是協助趙明訓練新軍,趙明如今是坐在主席臺的那種人,他現在需要多幾個膚色不同的人坐在他邊上襯一下。巴刺是其中之一,而且是主要的助手之一,畢竟人家這會是個中校團長,帶了三千多人的隊伍呢。

巴布辛,古裡人,這人王動見過,大包頭是個錫克族人。其實巴布辛的名字叫易布拉欣V辛格,這是錫克族裡最普通的名字。錫克族人通常都姓辛格,這是了為打破種姓制度而採取眾姓平等的策略,易布拉欣則是最最常見的一個名字。巴布欣的由來,唐人不清楚,只是在西洋他們會都會稱這種包頭為巴布欣,所以易布拉欣便光榮的代表了所有的錫克族人。

巴布欣是從古裡來的,他是古裡的的革令,在張浩修唐城的時候,投到了張浩下面做事。這人的特點就是有語言天賦,也受過教育,還有就是,他是個軍事迷。在見識了鄭和的艦隊之後,便投到了張浩的工地上賺錢,當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上鄭和大人的寶船,最後押了幾次木瓜到蘇門達刺後,見識了蘇門達刺的炮船之後便在蘇門達刺從了軍,不過很不幸,他的肚子較大,沒能當上海軍,要不是考慮他的語言天賦,蘇門達刺軍方也不會要他。等真的用了他之後,發現是個人材,畢竟從古裡被弄到蘇門達刺來的人中受過教育的不多。

如今巴布欣被調到了龍城,從古裡柯枝等國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會“轉移”四千木瓜過來,這些木瓜都是過來從軍的。目前最多古裡人的地方就是蘇門達刺,有一萬多木瓜在那裡工作,主要從事紡織印染業。所以當龍城開始大規模練新軍的時候,巴布欣便帶著十多個古裡同胞過來了,說是同胞,其實來自不同的宗族的民族。這十多個古裡同胞其實以前根本就不認識,還真的是來自於整個印度半島。

這些人裡有三個是頭,巴布欣是錫克族,巴赫裡是穆斯林,巴拉夫是個地道的溼婆教的。在趙明嘴裡,這三個分別是小巴,中巴和老巴,這樣稱呼簡單容易記。其實巴布欣年紀最小,巴赫裡倒是在中間,當的上是個中巴,巴拉夫是最小的,臉上的褶子卻是最多,背也有點彎,看到誰都是彎著腰非常的恭順,沒辦法,誰讓他原來是個木瓜。

“巴刺,這幾位是從龍蘇門達刺過來的小巴,中巴和老巴,TMD,怎麼這麼多人姓巴呢,真是怪了。”聽了趙明這話,這幾人都樂了,既然趙明這個上官這樣給他們改姓,他們也就認了,聽那話就知道,趙明也是肚子裡沒多少墨水的。巴刺的中文本來就是非常的好,能被派到龍城帶新兵又是軍官的這些古裡人,一般都通中文,不然沒法交流。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古裡團就交給他們了,巴刺你們好好合計合計。”趙明說這話的意思是甩手,今天談的是古裡新兵的接收問題,趙明最頭大的就是這裡牽扯到宗教問題。王動是個是尊重宗教信仰的,所以在龍城,很多地方都會集中建廟,你可以看到一排建築寺廟和教堂聯在一起。趙明一看到這小中大三巴站一排都是古裡人,穿的卻不一樣,他就知道了,拜的菩薩不一樣。偏偏這些人拜的菩薩還與趙明知道的不一樣,不是太上老君也不是如來佛。這也就算了,古裡人身上總有那麼股味道,怪怪的。

“趙大人性格直,不過是個不錯的上官,諸位相處多了就知道了。”巴刺知道趙明不喜歡聞古裡人身上的味道,知道他又要開溜。

趙明不爽歸不爽,已經做到這個位置上了,這種不爽不會表現在臉上。趙明走了之後,三位,不,四位姓巴的坐那談話。巴刺的親兵送了茶過來,綠茶。

“巴刺大人,龍城的茶沒錫蘭山的好,淡。”小巴算是三人中級別較高的,他是個中尉,另兩位是少尉。

巴刺看了巴布欣一眼,心想,這個包頭看來還不懂唐人的習俗。錫蘭山是有好茶,但要和他今天喝的茶相比,還要差上一個級別。這鐵觀音可是福建的名茶噢!他們這房間裡的茶葉還是呂則成託鄭政搞來的,巴刺也沒和巴布欣解釋什麼。

“幾位住的都還習慣嗎,新的營房還在蓋,這次過來的新兵,還不知都是哪裡人,到時要好好安排,幾位要多費心了。”

“有名冊過來,上船就分好了,昨天看了營房,問題不大。”巴赫裡在以前是個軍官,後來做了生意,結果在從古裡往蘇門達刺的海上船出事了,當他被救到蘇門達刺時,隻身一人。在蘇門達刺混了五年終於有錢回家了,回去後發現物是人非他家還真的只他一人了,想著在蘇門達刺做的小買賣已經很順了,於是他又回到了蘇門達刺。大量的古裡到了蘇門達刺之後,他這個老同志馬上被招去做了管理,最後又幹老本行,當了兵,負責蘇門達刺古裡人生活區的防衛。他在蘇門達刺就是專門負責接人訓人的,所以他算是熟門熟路。

老巴不出聲,他的中文水準較低,處於能聽懂階段,講的很差,所以他一般不大說話,多做少說,與他原來的木瓜身份很相稱。他能從軍能做到現在這個位置,主要是因為他的身手不錯,兵器是長槍,他是這次過來的教官。在古裡他是赤貧,他有三個姐姐兩個妹妹,都是織工,姐妹們到了蘇門達刺之後,他也跟著過來了。不過現在看不,他是家裡人中混的最好的,已經是軍官了,且入了蘇門達刺籍。

“巴刺大人,我只是擔心食堂不夠大,第三批人到了。是不是弄個專門做給古裡人吃飯食堂。”

巴刺也沒有想到中巴會提這個事,相對而言這個巴赫裡在軍人生活管理方面算是最有經驗的。

迪阿旺和猶多阿諾是從舊港調過來的,這兩人在舊港口軍隊裡任職多年,兩位都是百夫長,這次支援到了龍城之後,他們換了中尉的銜。迪阿旺這次過來職責與巴赫裡一樣,算是馬來團的團長,而猶多阿諾是教官,此人一手好刀法,玩的是爪哇和滿刺加一帶特有的兵器巴冷刀。

古裡第一批過來的人有兩千多,從爪哇,浡泥,彭亨,吉蘭丹,丁加奴和柔佛過來的參軍的人第一批也有兩千多,加上配過來的六百多教官和原先龍牙門島上的駐軍,一下子,這個島上有了上萬人擠在了一起,整個島嶼顯常的熱鬧。

吳明義是吳誠的堂哥,軍服這部分生意一直他在負責,由於龍城練新兵,他早早就接到了定單,第一批一套軍裝已經送到了龍牙門,新兵來領作裝的時候,他也過來看了。他比原定的來早了一天,原本幾位番人教官只是讓他手下的裁縫過來,可能軍服要作些新的改動,沒想到,他這位大老闆也過來了。

吳明義在猜龍城是不是要擴軍了,這筆大單來的很突然,上個月,他剛交了兩萬套軍服過來,突然又接到了五套的定單,他就在猜是不是龍城要擴軍?今天,在龍牙門的軍用碼頭上,整個碼頭有股怪味,這味道他知道,這是古裡人和馬來人的味道,不知是他們少洗澡,還是與飲食有關,身上總是有味道。今天這個味道更濃更臭了,一定是大量的番人在碼頭上結集過。

果然,他們一行人去軍部的時候,看到三三兩兩排著隊的番人,衣裳襤縷,不過表情都還不錯,除了疲憊以外,看上去很興奮,不象是戰俘。這些年,吳明義已經看慣了從各地運來做苦力的戰俘,也看到了不少到龍城和蘇門達刺找事做的番人。今天這些人全都是青年男子,又是在龍牙門,聯想到龍城可能擴軍,這下他才恍然大悟,龍城真的擴軍了,而且招的都是番人。

吳明義很奇怪,這事怎麼沒有聽他堂弟吳誠提,也沒聽吳朝幹提,這可是批大生意呀,早說,他也好早早準備嘛。聯想到軍服可能有變動,吳明義的眼睛更亮了。這一變動之後,那還了得,一下子至少是十萬套的量了。看來,他那個製衣的作坊,又要添些裁縫了,唉,這年月,裁縫也不好找呀。近兩年,在吳誠帶著吳家大做服裝生意之後,他們吳家已經把周圍數國的裁縫都蒐羅了過來,再要找人,怕是要到鄉村寨子裡去找了。是不是要託些人販子?(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