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回永樂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章 殖民帝國 第三節 無處不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章 殖民帝國 第三節 無處不在

玉靈子道長與胡濙大人在九江分成兩路,一路走的是江湖路線,找找那些以前九江衛退下來的軍士,明朝都是軍戶,退下來後就是在家種田,如果真要是建文餘黨的話,一定不會老實在家裡種田的。胡則亮了身份到了衛所和府衙門去建文帝時期官吏的一些名錄,特別是建文帝時在職而永樂上臺後離職罷工的有哪些。

這一查果然發現衛所指揮使還在,不過已經調到南昌大營去了,現在已經成了江西都司的同知,牛振武那會是此人手下的千戶。胡大人又從九江府到了南昌,走的也是水路,一路上看到的又是漕幫鄱陽湖分坨的漕船。江西也是魚米大省,這些船上的動的大多是軍糧,一部分會北上直沽(天津),另一部分在金陵裝船,供鄭和大人下西洋呼叫。

玉靈子道長在南昌府的時候倒是遇見了新鮮事,他們投的三清道觀很熱鬧,這熱鬧是一位來自蘇州府的遊方道士所帶來的。這位道長法號悟塵,是丹藥派的,他過來南昌府的三清道觀是來拉人的,拉的是他當年的師兄,如今三清道觀裡的職掌丹鼎的悟性道長。當年悟塵道長在煉丹一道上要差悟性道長很多,可這次悟塵道長過來,卻帶來了很多丹藥,有強身固本的,有通氣活血的,那些對付鳥蟻蟲獸的更是數不勝數。這些就算了,可悟塵還帶來了唐代煉丹術家孫思邈《丹房訣要》的集註,這集註居然把裡面的丹方都給試煉了一下,還提出了很多新的丹方。

道家煉丹有內丹外丹之分,悟塵悟性玩的是外丹,玉靈子一派玩的是練氣和內丹,通常玩丹丹的更玄一些,他對外丹也懂,知道外丹的妙用。

煉外丹玩的就是錢,更種丹石原料不容易配齊。丹爐也有講究,早先一個純銅制丹爐就值萬錢。能把孫思邈的丹給煉全了,別的不說,光醫病救人這一項就是大大的功勞,不簡單。

三清道觀裡的熱鬧當然不只是那些丹藥和那《集註》,而是悟塵道長力邀師兄跟他去南洋,永樂九(141)年,鄭和大人要下西洋,這次是朝庭裡徵集一些懂丹藥術的道士跟著一起下西洋,同時被徵集的還有郎中、通譯等等。

徵集通譯一事不用多說,胡濙大人也知道,徵集郞中以前只限於蘇州和長樂兩地,這次是面向整個大明朝,可徵集道士這就有點奇怪了。聽說在陰陽師在船上,這是風水卜算之用,可道士是怎麼回事呢?

很簡單,以前是王動找人來幹的活,現在鄭和也發現了好處,這事由官府主導了。別的不說,從爪哇帶回的石料粉加在瓷器裡燒出了靚藍之色,這讓長沙官窯裡這期的瓷器大放異彩。同時呈報上來的,在西洋小島中,多有金石,苦於無人能識,無主之物棄之可惜。

更重要的是,皇上似乎近來對丹藥一事頗有興趣,一時間宮裡的丹爐都起了幾座。呈給皇上的丹藥自然要慎之又慎,那怎麼辦,海選。所以鄭和馬上敏銳的捕捉到了這個資訊,搶先一步動手了。他不是要找人煉丹,他只是要去試,把那些海外的古怪的東西都拿來試試,萬一真能為宮裡的仙長能備上點好料,也是奇功/

悟塵道長跟著王動下過一次西洋,他是茅山道觀裡推薦過去的,最遠到了天方國,在蘇門達臘和爪哇等地真的見識到了不少好東西。船隊回到蘇州後,從劉家港整整拉了二十多趟,才把那些石料拉到京城邊上的龍山泥灰廠。在那裡,三湘商團與茅山道士們合作的煉丹所大的驚人。煉所把帶回來的金石一一檢查分類煉製,歷其藥性藥理,整理成文字。孫大家的《丹房訣要》的集註和試煉只是悟塵道長閒暇怡情之作。

看著自己研究了半輩子的《丹房訣要》被師弟就這麼輕鬆的註疏了,悟性道長真的心有不服,師弟的本事他最清楚,可沒辦法,現在人家依託了大的商家,財糧足的很。三清道觀還要靠地主和信徒的樂助才能購置原料,這自然是不能比。

“朝庭這次也要開煉丹房,主事的是湖廣的楚王,楚王如今掌著東西洋的生意,什麼好料都由他清自過手,直接調配。”

悟塵這話說的道觀裡的道士們有些心動,大明朝的幾個王爺都好煉丹,能搭上個王爺自然是好。而且這回是官府主事,還不用擔心與王爺有什麼關聯。有時一旦攀搭的王爺犯事革爵入獄,供奉的和尚道士受牽連的也不少。

“楚王主事,鄭和大人也是極力置辦,此事皇上都知曉。”悟塵還在解釋,“不多日,可能會有官榜放出。”

悟塵的話讓人心動,可別的道長們心裡還有別的想法,西洋方外之地,什麼樣的妖魔都有,只怕去時容易回來難。要不鄭大人要四處修廟,每次回來出去都要好好的祭祀一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此去經年,又是飄泊在海上,這路途VVVV”

“西洋妖人都是彎著腳走路喜食人腦VVVV”

“哪裡,只是那海上就有妖魅海怪,能興風作浪VVVV”

“這海不比那湖,海龍王法術大的很,平日無風三尺浪,三伏天的雷寸那巨浪百丈高的都有VVVV”

“西洋人不食米,只是魚肉VVVV”

一幫道士七嘴八舌的在熱鬧著,悟塵道長也懶的多解釋,“哪有的事,那海只是比湖廣的湖大些,西洋之人也或黑或白,毛髮皆重,體味怪異,與我等無二。”只這一句,就沒別的廢話。

“容我想想,此事還需稟報掌教。”悟性這話留下了個活口。

一幫道士散去,悟塵與玉靈子胡濙三人睡的是客舍,那裡的通輔,玉靈子倒是一五一十的問起了悟塵下西洋之事,胡濙也蠻有興趣的在一邊聽著。

悟塵道長見過王動,不過次數不多,當初茅山的玄天宮為了答謝三湘商行對他們的支援,收集了不少煉丹的道士跟著他們下西洋,悟塵道長便是其中之一。

悟塵也是在棲身在茅山的道觀裡面,他所在的道觀比玄天宮還要可憐,沒什麼香火錢,全都靠道觀裡的田地出租過活。他本人只能用行醫的診金來維持煉丹的研究。開始聽說道士跟著下西洋能有錢收,給的銀兩還不少,他沒在意。後來才知,下西洋只要懂丹藥的道長,而且商家出錢試煉丹藥,這個條件就真的讓他心動了。

玉靈子問起海外的掌故,悟塵道長則跟他講山海經,在南昌府的這些日子過的還蠻愜意。

牛振武千戶一事已經查明,此人與建文朝的大臣有些瓜葛。當初齊泰黃觀和方孝孺曾經離了南京城到各地去召集勤王之兵,他是積極響應之人。此人曾經要脅衛所指揮使出兵,後擅自離開了九江,帶著三百的親信士兵去京城勤王,半途燕王北軍入京城,此人就失蹤了。

這可算是個大條的了,別的不說,單單此人手上的三百士兵,這三百之數若盡算作是建文餘逆,這個數字讓胡濙心裡一緊。雖說他出京的要務只是關乎建文帝一人,可有這麼一小隊人馬也是大事。

玉靈子得到的訊息是,龍江衛所那會的軍戶都還在,靖難時是有百多人失蹤了。結合胡大人查到的線索,那會衛所是有呈報上去,只是報作為千戶拐帶。那千戶的大名也是登上了逆臣錄,所以九江衛基本上沒什麼責任,其時永樂帝初定天下,這些衛所的將校們都得到了皇上的寬待,此事都司也有干係,但都被都督府從寬處理了。

牛振武本人是蕭山人,與他有關係的大人除了當事的鐵錚大人外,還有一位是黃觀,黃觀當初可是全家都沉了秦淮河的,很難再去查訪。

胡大人在想,是這位牛千戶在到京城的路上碰到了建文帝,還是事後,建文出逃,他身邊的人找到了牛千戶。牛振武還有沒有上線?這是胡大人最關心的問題。

這又讓胡大人想到還有一人與建文帝失蹤有最最密切的關係,此人便是建文帝的主錄僧溥洽。

主錄僧是明朝專門服務於皇家的祭祀僧人,明朝無論皇帝還是親王都各自有一名主錄僧,主錄僧是幫助其主人做法事的一群和尚中的首領。比如當年姚廣孝便是被朱棣選 中的主錄僧。溥洽是建文帝的主錄僧,建文帝失蹤時,此人在蘇州吳縣的普濟寺任主持。

沒多久,此人便被抓到了京城,雖然那時的皇宮裡有幾個燒焦的了屍體,可種種跡象表明,應該死的人卻沒有死。各種訊息都有,其中出家當了和尚的傳聞最多。而且據說便是這位溥洽收留了建文帝。

溥洽被抓到京城後便投入了大獄,從他嘴裡沒掏出任何有用的資訊,蘇州城的寺廟全都篩了一遍,也是沒有影子,普濟寺則被掘地三尺,如今已成荒地。

北上和西去的可能都沒有,那只有南下或是出海了,鄭和大人也是擔著尋訪之責,三下西洋一無所獲。建文帝真的是南下了?還是隱居在直隸。

離了九江府下去便是直隸,齊泰曾經在廣德募兵,牛振武應該是衝著齊泰去的,他動身晚了,沒有遇到齊泰。那接下來,胡濙又要回直隸了。

又是順水而下,按當時牛千戶的路線,也是走水路,因為那會江上沒人敢行般,他那三百號人要找船很容易。

胡淡和玉靈子往廣德府去的時候,與悟塵和悟性等人同一條船,他們的目的地是蘇州劉家港,這次他們坐的也是漕幫的船,這船客貨兩用,從南昌上足了貨,除了過夜補水外,一路直髮劉家港,中間只上下客人,貨倒是不動。什麼貨呢,大大的圏圈,上面印了個“茶”。

與陳澤一家交好的是荊州的茶商江家,江家吃足了三湘商行出口茶葉的份額,押船的是江家二房的長子江淼,一看就是命裡多水的。他不是一人去的,而是帶了二十多個家人。

江淼跟著家主去賀陳澤的婚禮,席間得到了一個訊息,錫蘭山國山水甚佳,是極好的茶園,當地的番人,不懂茶桑之事,若到那裡去種茶,一定大有成就。錫蘭山國在哪裡,江淼不清楚,他打聽到的所有的訊息就是,鄭大人在錫蘭山國動了兵戈,把那裡給打服了。還有就是京城裡的佛牙是鄭和大人從那裡迎回來的。

去那裡種茶一事,上回就已經與陳澤商量過,江家也很慎重,三湘商行的大掌櫃王大人提了一個很古怪的要求,去那裡種茶可以,只是那茶樹的種子要大明朝的人管著,種茶的細活要大明朝的茶農看著,茶葉的炒制絕對不可洩露出去。這道理不用王大人提,他們也懂。可從王大人嘴裡說出來,那就不同了,慎之又慎。

江淼又不懂那錫蘭山國是什麼樣,那裡物產如何,有什麼器物。最有意思的是,他連摘茶葉的竹簍子都帶了不少,就連炒茶葉的大鐵鍋都準備了五口。好在想到那裡也有人造房建屋,不然他還想帶上一個泥瓦匠,省得到時沒人會砌灶臺。

江淼此人通道,看到玉靈子和悟塵悟性自然親近,兩三下攀談,讓他驚喜,喜的是居然碰到了一個到過錫蘭山的道長,當下對悟塵禮敬有加。

“江大爺,這錫蘭山也有大明朝的官倉,那裡從一針一線到刀劍都有備著,江大爺何苦這麼大老遠背幾個鍋去。”悟塵笑他。

“呵呵,前回聽說那荒蠻,人人皆以糞水擦身,居木屋食生肉。”

“哈哈哈,哪裡話,那裡也有人種稻,江大爺去了還是有米飯吃。”

“當真,當真,這下好了,我正愁這事,還想著到了福建置辦一些米麵。沒想到那倒是有。”

“面可帶些,只是酒水醃貨要帶齊了去,那可沒有沽售的。福建採辦遲了,還是蘇州府的貨什齊全。”

“到時還需道長提點。”

“無他,及至蘇州府,劉家港雖小,下西洋所需物什一應俱全,採辦方便。到了長樂也是可以撿些遺漏,最後一站在瓊崖,那裡也是大明治下。佔城國與大明朝有姻親,那的郡主嫁了鄭大人的外甥,建了個城池也不比大明朝差,店家售賣也都是國產之物,只是價錢貴了些。”

“就怕想不周全。敢問道長,那錫蘭山國山水地理如何。”

“那裡山水俱佳,倒是個好去處,山裡水汽溼,倒不曾見到有種茶的。”悟塵道長這話說了江淼心裡大慰。

“番人不喝茶水嗎?”

“尋常人家哪裡喝的起,聽說官家有贈上好的茶葉於番王,想來也是明珠暗投了,那些蠻人哪裡識得寶貝。”

“委實有趣,聽得大食人也有吃茶的習慣。”

“大食人?”

“極西之國,回回居多,也是功於騎射,著個筒子袍的。”

“噢,天方國,阿丹國之類,那裡人倒是吃茶的,往常這茶葉本朝到了古裡國便停住了,然後再有古裡國的海客販去天方國,那裡人平時多吃肉食,腸胃溼熱,離了茶不行的。”

“這茶經大明朝到了古裡要月餘,再由古裡去了大食,怕又是數月,真到了茶客手上不是要小半年去了?”

“正是,呵呵,我看那商行出的一等一的綠葉,到了天方國都呈黑色,當地人喚為黑茶,委實有趣。”

下西洋的話頭引來了不少搭客的關注,這些年下西洋一事已經從宮裡波及到了民間。別的不說,從古裡來的布,從爪哇來的香料這兩項已經讓很多大明朝的人見識到了西洋的物產,假借西洋之名的味精和雪糖早早就成了各地飯店的招牌。有的地方買的湯水就是白開水加點味精,就是讓那些客官喝個新奇,就這樣也能賺錢。雪糖粉、雪糖沙和雪糖晶裡的花樣更多,最搞笑的是,價錢最高的雪糖粉倒是最早在大明朝普及的,只是普及的方式有點怪。很多點心輔子沒置辦雪糖粉的便在桌上放上一碟米粉充數,把那米糕出籠後過下糖水上桌,糊弄著客人們粘了那米粉吃,結果吃的那具客人一嘴白粉。不知情的人亂顯擺,更是在家裡把嘴上塗些麵粉出門,打腫了臉充個胖子。

“要說那珊瑚樹,大明朝精貴的很,三尺以上價值萬金,到了那溜山國,海里到處都是,倒不要會嬉水的,有個身材便能下去撈取。呵呵,初時見到官人房裡用個珊瑚樹做個衣帽架,驚為天物,到了那裡才知,物有貴賤,皆由地理而已。”

“錫蘭山有珠池,蚌母盈百萬,所出黑珠大如牛眼,番人取珠只需下網撈取,哪似南國下海取珠那般搏命。”

“滿剌加國一等一的果子喚作榴蓮,其味尤臭,賽臭乳臭幹,食之口齒餘臭,積日不散。喜食者謂之香,及其出時,番人當了衣褲也要換些來吃。”

注:普濟寺和皇駕庵有野史可考,《吳縣志》卻建文帝遜位移居皇駕寺。

注:茶葉出口開始也是綠茶,後因為出口的需要,便於長時間運輸,才有大量的經發酵的紅茶行世。(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