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回永樂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章 殖民帝國 第五四節 歸國回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章 殖民帝國 第五四節 歸國回家

王動鄭和在滿剌加並沒有等到王厲,候景,周滿等都到齊了,又多三日後,有馬達加斯加過來的船帶了訊息。王厲等還沒有返航,若有可能,他們會在暹羅龍城,還是在佔城匯合,所以王動決定不等了。大隊人馬開拔,離了滿剌加往龍城而去。

兩日後到龍城,在龍城補充淡水和食物,三日後又到暹羅,在暹羅後船隊靠碼頭,鄭和等人上岸前往暹羅首都大城。在那裡,鄭和主持了暹羅國和真臘國的議和。然後又從陸路去真臘,從真臘出發的時候,又是一個月之後,結果等他們到達占城的時候,王厲的船已經早到了兩天。

海路到底能不能到歐羅巴是鄭和所關注的事情,還有這個非洲到底有多大,有多少國家也是他關注的事情。永樂帝好個面子,鄭和帶越多使團回大明,永樂帝越是開心。若在以前這可真正是大費民財之事,可如今不同了,西洋諸國可憐的錢財都被大明朝給搜刮乾淨,這一趟下來,大多是易貨。滿加剌國更是用錫幣付錢,而蘇祿國更是開挖出了在銅礦,開始自鑄銅錢,這事又是落在了大明三湘商會身上,這讓鄭和所領的船隊不象是外交使團,反成了運輸隊一樣。回程在佔城國更是把船上的壓艙石統統換成了銅錢,那些巨石用來贈給了鄭和的外甥張浩去修他的附馬府。

與鄭和相比,王動則更關注細節,他要知道那些國家的狀況,更想知道那裡的資源,在王動眼裡,非洲就是一個大的礦,別的他都沒太看在眼裡。那些隨著周滿或王厲回來的酋長在王動眼裡並不值錢,王動關注的西非幾個國家的實力。

“西非諸國選幾個大國上奏鄭大人,其他小國就不用奏了。只是番酋,蠻荒無知,不能稱之為國。帶的來的白犀白虎,你去攏一下,列個單子交給鄭大人。非洲之事,你寫個東西出來。”王動吩咐。

“有些是特別採辦給公子小姐玩的。”王厲回。

“算了,別弄出什麼事端,龍城夷州京師都有家,也不長住,放著也可惜,一併送於鄭大人罷了。”

上回已經有隨船來大明的番幫使臣進獻了些犀牛角象牙之類,朱棣開心的很,鄭和也就落下了心思。這回可是準備的足足的,蘇門達臘島出的白犀牛,木骨都束國出的長頸鹿,忽魯莫絲國出的獅子,王厲更是帶了鴕鳥、火烈鳥、大蜥蜴,爪哇那邊進貢的天堂鳥更是極品。

鄭和都已經想著仿漢宋之時的格制,想在金陵城裡建一個皇家林苑,專門來處置這些動物。地址都選好了,就放在大校場外的那片林子裡。

張浩一行在龍城與王動接上頭之後,便又一起回了佔城國。這次西行,讓他的老婆那位郡主可是開了眼界,尤其是龍城。原以為龍城會是一個蠻荒之地,沒想到居然比大明京城不差。除了沒有高大的城牆以外,別的亭臺樓閣之類更勝金陵皇城一籌。總以為大明朝的船已經是夠大夠厲害了,沒想到的是龍城的船更讓人吃驚。老婆留在了佔城,張浩本人充當佔城國的使臣,跟著一起回南京。

跟著王動回來的還有很多人,王動乘坐的船上住的都是他本人的新兵護衛,然後就是親戚。王家、蘇門達剌國的皇親、渤泥國的皇親,再加上這些人的侍從,七七八八加在一起居然有兩三百人,隊伍頗為壯觀。儘管如此,這在大明朝的官員們眼從,並不為過。洪武皇帝時崇尚節儉,到了永樂帝時,已經有所鬆動,自打王動的三湘商會在大明朝混的風聲水起之後,大明官商下西洋,風氣為之一變,奢靡之風漸起。在京的大佬們已經開始講起了排場,在外的宗王們場面大的嚇人。宗人府的楚王,自打掌上明龍商團之後,他進京若走長江,船隊上百,若走陸路,車輛過百,聲勢浩大。只要老實聽話不蓄衛不造反,朱棣向來是要錢給錢要地給地,別的什麼都不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跟著王動的算是親戚,而住在寶船上的蘇門達剌國和渤泥國的使臣則是外交人員,所以每天倒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住在寶船上的這些官員每天都必要到王動船上給王動及他的老婆們請安,然後才回到寶船上去用餐,然後再與各國使臣及大明朝的官員們去清談。那些番國使臣自然知道王動的份量,可跟著鄭和下西洋的秀多官員心裡已經大大的不滿。特別是那些不屑於王動著書理論的六部從事,迫於鄭和大人的面子,個個不敢多言。

王動本人對此已經不以為然了,他對大明朝的一顆紅心,不需要這些官員來證明什麼,反正皇上那裡,他王動說大了去也就是如同海外宣慰使一般的人物,他在東西洋的軍隊船隊只要沒人上告問題就不大。而那些船和人,都可推說是琉球國和龍城的,那兩地都在他王動控制之下,派什麼使臣過來說什麼樣的話,還不都是要聽王動的吩咐。大明朝海外生意做的雖然很大,可真正讓那些當朝的官員們離了中國出使外番,還是沒幾人願意去的,除了鄭和等一幫以出使外番當作是宏圖偉業的宦官,把在外番打下功名的作為晉級本錢的武將。

一路往東而走,六月到了瓊州,在那裡小住幾日,又往長樂而去。此時的南海已經有了風流,船行多有不便,很多番使不是很適應。好在這裡的海路鄭和的艦隊走的很熟,也算順當,很快就到了長樂。

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鄭和回國,先行的官員已經告知此行有多達十七個國家的外使同船而來,而且還有多種奇珍異獸,所以禮部把歡迎儀式搞的很大。太子代表皇上到碼頭相迎,場面不小。

在劉家港的時候,鄭和已經命人採辦了很多大紅綢緞,這會一車車一擔擔披著紅綢的金銀財物正從多個碼頭的船上往下運,龍江關碼頭,那些鳥獸真被官兵們趕下船來,下船前已經用清水洗過,好在這時節也是南京城最熱的時候,這次進貢的動物又大多來自熱帶地方,在如此酷熱之下,這些野獸倒是個個精神,全無長途坐船時的萎靡和惡臭。

太子本人對下西洋並無太多好感,不過皇上喜歡的事,由不得他。臉上沒有什麼表情,但旁人個個都是人精,自然能體會出太子的心情,誰也不喜歡大熱天在外面等人,而且還是一等一兩個時辰。這會人是迎到了,可下的貨、那些使臣、還有那些鳥獸,太子爺還不得不耐下性子應酬一會。

搭的棚子四周都放著冰,可明顯能感覺到四周熱風逼人。能進這涼棚的都是有身份的人,涼棚以外,已經有些官員中暑了,好在已經有了經驗,只要有人倒下,馬上拉到一邊的樹蔭底下去喝冰茶,一會會就能醒。

同船而來的番使們一下碼頭馬上就感覺到了大國氣象,第一回到大明朝的,被碼頭儀衛的氣勢所震撼,被領進那大冰棚時,更是敬畏,他們可從來沒有這種享受。另一些來自滿剌加和蘇祿國的官員們都是老吃老做的了,他們把出使大明朝當作是一種福利,朝中的官員和皇親國戚輪著來,有的已經是第二回到大明朝旅遊,心裡更是開心的很,早就盼著早一點踏上大明朝的疆土。

官員們還在你好我好的時候,一通炮響,鄭和向太子介紹各番國進貢的鳥獸。除了那些白犀白象白鹿等祥瑞以外,號為麒麟的長頸鹿這次是重中之重。

“麒麟?”永樂帝也是一愣。

“回皇上,確實是麒麟。”得了第一手訊息的紀綱親自回報。

“自漢朝有番使進貢獅子,這麒麟還是第一回。只在書上有所記載,從沒見過真身。”一旁的解縉回。

“噢!”這下把永樂的好奇心也給帶了起來。

“皇上天威澤被四海,這等上古異獸都現身我朝,甚幸。”紀綱又小拍一下。

“哈哈哈哈。”永樂帝上位後,對各地進報祥瑞一事一直打壓,而外番進貢的這些鳥獸卻是除外,但也從不開口置評。今天紀綱和解縉這麼一說,弄的永樂帝不大好意思了。本想出去看一下,轉念一起又按了下來,來是到時等著看吧

“王靜之可曾回來?”永樂帝問到。

“尚在長樂。”紀綱回,不只是紀綱,應該說朝中很多人都在等王動的訊息。很多明的暗的生意都是王動在做,王動回來,那就意味著,大家可以分紅了。

今年鄭和回來最大的亮點就是麒麟,不只是朝中官員,連京城的百姓的話題都是麒麟。這長頸錄被帶到皇城的時候,一路上吸引了大量的圍觀百姓。好在這一路已經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鄭和歸來也不是第一次了,不會出什麼亂子,這場面還是把第一回到大明朝的那些番使給嚇了一跳。一路過來在長樂他們已經見識到大明朝的繁華,在劉家港有了更進一步的印象,這回到了都城,又把前面的印象再一次的推翻。這才是上國,這才是天國的氣派。且不說那些人和船,過儀鳳門的時候,南京高大的城牆就讓他們感覺到了天國都城的氣派。外番很多小國都城只是一個相對集中的大村落,根本不能稱為城,有些歷史的國家,都城也有圍牆,有個一人高也就不錯了。那些有大牆大多也只限於皇城,而不是象南京一樣的外郭內城,當然那些陪同的四夷館的官員們還會告訴他們,這只是外城牆,還不是皇城。

王動這會並不在長樂,他的確是跟著鄭和等一起到了長樂,鄭和北上之後,他就去了夷洲。王厲帶來的第一手非洲的資訊,使得他又要重新計劃非洲的開發。在此之前夷洲和龍城重點是開發澳洲,接下來又另外是面向非洲的馬達加斯加、面向中東的格什姆島、面向日本朝鮮的北海道、面向印尼和蘇祿國的渤泥國。縱使龍城能調動來自西洋諸小國的勞力,夷洲已經大量在販賣來自朝鮮和日本的勞力,人手還是不夠。

脫離大明朝是早晚的事,非洲的開發不得不大量使用先進的技術。想要保持與非洲的聯絡,蒸汽船一定要大量使用,而且研發中的火車已經進入了實驗,這樣一來,大明朝一定會發現一個技術強大的番國的存在。永樂帝會不會翻臉是另外一回事,但王動地盤裡不能內亂很重要,大量的來自大明朝的技術人員和官員,這些人會不會亂很重要。

王動回到夷洲重點就是要安排,一步一步與大明朝劃清界線,把那些不穩定的因素都要劃除出去。

“夷洲現有丁口一百七十三萬餘戶,大明朝一戶均有五口人, 夷洲僅不足三口。夷洲有外番勞力三十三萬餘人,其中男丁約有二十八萬多,婦人不足五萬。”王動的丈人老頭子劉煮安正在跟王動彙報夷洲的人口。

“大明朝過來的勞力計有多少?”

“家尚在大明朝的勞力約有兩千餘人,大多是三湘學堂和商會過來的子弟。”

“崇嶺功不可沒,這才十年,夷洲置下已經有千萬人丁。”王動感嘆。

“呵呵,算不得我的本事,這百七十萬戶中,倒有八成是外地移來,只一成是到夷洲新增戶頭,另一成為夷洲氏族。”管峻這位夷洲的地方最高長官回。

“竟有如此之多的移民?”

“靜之有所不知,這些移民中,中原過來有百萬人,其中災民、難民有盡百十餘萬,兵丁盡兩萬。”

“如此之多?”王動嚇了一跳。

“呵呵,湯湯大國,南澇北旱,每歲災難深重。皇上又遷多省百姓實燕京,人口遷棲本來就亂。山東、福建、廣西三處每月都有船往夷洲發,載來的不是災民就是教民。連雲南廣西山裡的蠻夷都有不少被載了過來。日本朝鮮和交趾三地已經有盡五十萬青壯送置夷洲,除了當地人實遷以外,多為販賣,入了府宅的便算是有了戶口,入了工廠作坊的還有賤籍。遷來的外番除了少算保有當地戶口外,大多入了夷洲戶籍。”

“那些派往外地的夷洲人計有多少?”

“也有一萬之巨,多為官員技工和商人。”

......

“琉球國一統的事,有沒有奏報大明?”

“已經上報,大明也派了使臣去琉球,算是認可了琉球國的現狀。”

“好,著琉球國上報開發夷洲,然後帶些夷洲的番民和土產進貢。”

“也可。”管峻回,“那澎湖如何處置。”

“先不提,不過,那裡可先把琉璃的旗號升起來,說是本屬夷洲,由商會開發,如今已經由夷洲租於商會。朝中官員不提則不多說。”王動心裡有底,南京城的官員有幾個知道夷洲,有幾個知道澎湖的。知道底細的只有跟著鄭和下西洋的那些人,可那幫人並不會對澎湖和夷洲有興趣,畢竟那裡早在洪武皇帝時就已經定為棄地棄民,朝庭早就不要那裡了。

“琉球皇室如何處置?可有反彈?”

“兩國皇室已經發配馬達加斯加,餘下的都是順民,不過依著劉大人的意思,還是送走的好。”

“送走吧,送到爪哇那邊做個島主去吧。”

......

“陳澤、楊剛幾時過來。”

“都在路上了,也就是這兩天。”

“這時節,海上要起風了,倒是要小心些。”

“都是做的汽船,稍有風浪便會躲避,來往的貨船大多已經停下,應無大礙。”

“還小心為妙。”

......

“夷洲現有五個陸戰師,兩個海軍陸戰師,海防艦隊和遠洋艦隊有戰艦三百六十多艘,官兵一萬三千四百餘人,整個夷洲計有軍隊十三萬人。”

“十三萬?多出來的三萬人?”王動不解。

“那三萬將士分駐西洋南洋,國防部正在規劃,擬轉為各駐地軍隊,劃歸當地,不過此議尚待國防委員會決定。”

“龍城有兵力也有十萬之眾,蘇門達臘兵力也在十萬之數,不過蘇門達臘的軍隊不能動,真正能動的只有龍城和夷洲。”

.....

王動在夷洲只五天,馬上就得了訊息,皇上問起了他,這樣,他又不得不先行離開夷洲,往南京而去。另外放下話,讓趕到夷洲的那些文武官員們到南城與他相會。

這次進南京王動沒有坐船到龍江關,而是在劉家港上岸,然後坐上馬車往南京而去。縱使他要低調,但也低調不起來。同他一起的還有眾多的妻妾,一行人也有百十輛大車。車上插的是明龍商會的旗幟,一路上倒也安穩,只一天就到了京城。王動也是小心,這隊人並沒從一個城門進城,而是分開三處進城,進城後直接去了獅子山下的莊園,而他本人則去禮部和兵部點個卯,不管怎麼說,他還在這兩處有官職。

結果在那一現身,馬上就遇到了相熟的官員,又要拉著去接風洗塵,他又以要去鄭和大人府上為由推辭,說了一大通好話,許下來日相請相邀等等才算脫身。

晚上,鄭和回府,看到王動回來,也是意外,王動只能據實以告,他得了訊息皇上問起他。雖然永樂帝並沒有下命令讓他趕回京城,但還是小心為上,不要引起永樂的太多關注。

“靜之,已有官員上報,言及龍城商務,特別提到了龍城所出的飛船。皇上並沒有親自問起,想來私底下一定會有人去查。”

王動早就知道永樂會過問,好在目前留下在大明朝的商會人員,並沒有幾人知道汽船一事,他不是很擔心。真要派人去龍城查,那已經是兩三年後的事情。

“琉球一事,可是夷洲的手筆?”

“確有此事,琉球離夷洲較近,不得不防,先下手為強。”

“皇上問及,說是要派人過去看看,入冬後,周大人可能要過去看看。順道還要去日本國,你要安排一下此事。那汽船自夷洲去日本要幾日?”

“一日可往來。”

“真是迅捷。”鄭和讚歎不已,“上回進獻麒麟,靜之真應該在場,皇上可是開心的很。大校場那邊已經圈為皇家林苑,以後各地的異獸都會放養於斯。”

“呵呵,那怕是沒那麼容易,金陵入冬可是會下雪,那些鳥獸幾曾見識過那等冷天。”

“已經上奏了皇上,到時不會因為而遷罪有司。你岳丈可曾回京師?”

“已經往城北而去,明日會過來拜見舅父。”

“劉大人可曾回來?”

“劉大人?”王動看了鄭和一眼,馬上又領會了意思,他問的是他另一個岳父劉煮安。“劉大人含飴弄孫,不想動了。”

“含飴弄孫。”鄭和重複了一句,坐那發呆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