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回永樂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章 第二帝國 第三節 南洋風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章 第二帝國 第三節 南洋風煙

西洋的小國,說好聽是個國家,說難聽,很多都是大的部落。強點的如暹羅之類,已經有嚴格的官府機構。象丁家奴和彭亨,在都城這一級還好說些,那裡有些人能稱之為官稱之為貴族,地方這一級根本就是部落和村落,要滲透非常的容易。

他們也沒有嚴格的國境線的概念,往往是以哪座山為界,哪片林子為界,哪條河為界。龍城的軍隊進駐到柔佛的時候,丁家奴、彭亨和滿剌加一點都不知道。

在他們的都城,來自龍城官方和商會的代表已經開始展開攻勢了,要求開放邊境,開放碼頭,降低稅款。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三個國家早早就已經商量好了,他們把柔佛國丟在了一邊。他們把柔佛國放一邊有他們的理由,在他們眼裡,柔佛國與龍城相接,這些年得了不少龍城的好處,相對親近龍城。所以,把柔佛排除在外更好,反而能起到團結統一打擊龍城的效果。

三國對龍城提出的要求自然是拒絕,而且高調宣佈廢除最初達成的種種協議,比如在境內的探礦權,直接買賣土地的權利等,三國又統一提高了對龍城產品的稅收。

“翅膀硬了?真不知是誰給他們的膽。”王動指著桌上的軍報對陳澤說道。

“這不正合了經天的心思了,鄭帥怕是在笑了,吳將軍,呂將軍這下可以磨刀了。”

“能不打是最好,打也要盡量少死人。”王動的意思。

“還是打下好,手上的士兵很多都沒經歷過陣仗,前段不是在非洲就是在澳洲,打的都是拿木棒的生番。”劉鷹說道。

“志法的方案不錯,就那麼先辦吧。多拉克那邊要穩住,爪哇的兵也先別動,可以把渤泥國的兵調些過來。”

鄭政的方案是他與陳機一起提出來的,先是經濟上的封鎖。所有龍城的物產和經由龍城往這三國的貨物全都不得發往這三國,來自榜葛拉和暹羅方面的渠道也要全都堵死,時間是三個月。三個月裡調兵十萬與國境線,然後兩支艦隊完全封閉三國海面。三國境內的唐人儘量撤離,不願撤回到龍城的,也要撤入最近的幾處大明朝的唐城。要完全做出一付隨時發生戰爭的樣子,迫其就範。

從蘇門達臘往渤泥國去的時候,王動翻看來自澳洲的坻報,有一則訊息引起了他的注意“澳洲野兔豐富,礦區不缺少肉食”。

去澳洲搞開發,目前主要還是集中在礦產資源這一片,也有人帶了些牛羊過去,數目不多。不知什麼人帶了兔子過去,也不知是放生還是兔子逃跑了,在野外繁殖成了野兔。三四年裡,弄的到處是野兔的洞。當裡食肉動物不多,只有袋狼。也沒有成群的鷹和狐狸野狗之類,兔子一下成了災。

好處是吃兔子肉不成問題,兔子皮也收了不少。壞處是什麼,只有王動知道,本想移民女真人或是蒙古人到澳洲放牧的話,兔子成災可不是好事,這會與牛羊爭搶牧場。

王動吩咐人下去在多拉克島設個點去收兔子皮,陳澤等都覺得好笑,堂堂的王大人還去管這事,王動哭笑不得。他們不知道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呀,講也講不清楚。

王動比鄭和晚一天到佔城,他一上岸就鄭和召了去。原來龍城的事傳到了鄭和耳朵裡,他自然清楚龍城真正的老大是誰。

“靜之,龍城國王或可為之,皇上意在北蒙而非西洋。”這是鄭和的態度。

“日本國屢犯大明國土,皇上還不是封賞有加,丘彥誠這人也是看的準。”王動說道。是呀倭寇那麼厲害,永樂還封了一個日本國王出去。龍城這麼老實的上表進貢,封個國王不過分吧。

真正的歷史,丘彥誠這人最後因為受排擠而留在了大明朝,死在了大明朝,根本沒有回那個舊港去,更不用說有龍城這麼一個地方。

“龍城置國,渤泥國呢,這次可是有人過來報,渤泥國大一統了。爪哇也是陳言,爪哇海到處是龍城的兵,蘇祿國也是抱怨,蘇祿國南邊也插著龍城的旗。”鄭和看來什麼都知道,這種事瞞不了多久。

“渤泥國國王可是皇上任命的,蘇祿海以南都是生番。”王動這麼一說,鄭和就笑了,很顯然都是王動策劃的。

“諸多唐城如何安置。禮部可是有案可稽的,雖說遠隔千里,不易掌握,可是於外番,這些唐城可都是鐵板釘釘的大明朝藩屬。”鄭和問道。

“舅父是先走了一步,此次北京宮殿被擊,皇上差點罷了西洋的差事。下一回什麼時候下西洋,可沒個定數了。”

王動的意思很清楚,除了鄭和等人知道國外的情況,國內別人基本上都是一抹黑。更多的人根本不在意西洋東洋這些國家,臣服如何,反了如何,根本沒人去理。

鄭和聽了王動這些話發了會呆,沒錯。他也好,王景弘也好,雖然都是內府太監級的人物,可比起海壽之流,他們都太過清高了,根本無意於權力鬥爭。

“皇上置東廠於內府,節制錦衣衛。紀綱是命不長了,可這東廠廠公誰來坐卻是個事。”王動又在刺激鄭和。

“唉。”鄭和心裡最煩這些事,內府的這些太監,鄭和除了下西洋這幾位太監以外,就只有時常出使西域的侯顯還能說上話,別人特別是那批從安南和朝鮮過來的太監,大家都不是一路人。

兩人也說不出什麼東西,最後鄭和告訴王動,他到佔城後接到軍報,交趾境內烽火不斷,雖然沒有大的叛軍,可小股數百上千的作亂的不少,交趾總兵官頭大的很,不知如何是好,正要求朝庭增兵。

“如此說來,假以時日,交趾還是會獨立出去。”王動感嘆。

每個王朝在走向鼎盛之後,就開始衰敗。朱元璋的大明朝是開始,朱棣走到了頂頭,之後仁宣之治時間太短。朱棣耗盡了大明朝的餘力,仁宗宣宗安撫的時間又短了些,大明朝還是沒能緩過來,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太監禍國故事。

聽了王動的話,鄭和發了一會呆。鄭和比王動更瞭解當今太子,朱棣更象他老子朱元璋,當初他哥早死的太子朱標為人寬厚,現在朱棣的兒子朱高熾同樣也是個厚道人。當初朱元璋看好孫子朱允文,如今朱棣也是看好自己的孫子。

只要朱棣在,大明朝是不會把交趾作亂的這些宵小放在眼裡的,而且朱棣會不惜一切的鎮壓平定交趾的叛亂。若到了太子即位之後,那就難說了。

“安撫,還是要安撫。黃相倒是個賢相,只可些中官太過。。。” 鄭和本人也是個太監,所以他話只說了一半。

交趾的禍事一半要怪中官馬琪,這位鎮守太監在交趾刮地皮刮的太厲害了。交趾地方上最高的行政長官是黃福,這人到了交趾之後真的是在德化,做了大量的工作,安南人也服他。

“朝庭每年在交趾扔下的錢糧太多了,蒙古戰事一開,朝庭哪有精力再戰交趾。”王動說道,“不管是韃靼也好,瓦剌也好,朝庭大兵一到,他們便退,官兵一走,他們又來。每年興師動眾,所費頗巨,甥婿可是聽說,斬殺並沒有庭報上說的那麼多,戰果也沒有朝庭誇的那麼大。”

“噢!”鄭和也知道這事。

永樂八年朱棣第一次北征,出動了幾十萬人,只抓了十幾個人回來。永樂十二年第二次北征,三十萬人殺過去,也只是殺了對方數百人。

王動看著鄭和出神,他不知道鄭和在想什麼。鄭和在想,今年回了之後,再一次下西洋會是什麼時候。皇上應該是北征了的,鄭和還沒有收到軍報。明年皇上還要不要北征,若這樣一來,朝庭還有沒有錢讓他下西洋。

很多話,只能鄭和與王動兩人時才能說。鄭和現在也知道王動的不凡,但他畢竟是永樂的人,在永樂身邊長大,對當今皇上是敬畏。

張浩在占城就是忙著賺錢,其他的東西從來不去管,這倒也省心。本來占城那幫人看著鄭和不停的下西洋,龍城那些唐人又做大了,心裡還真擔心這個郡主駙馬會有什麼異動。

自上回張浩跟著張輔後面混了點軍功之後,把佔城人給嚇著了。占城境內龍山城堡裡大明朝軍隊顯示出來的實力更讓他們擔心。特別是張浩與那個城堡的守將張衛關係不錯。佔城國在國都與港口之間早就佈下了軍營,可問題是,那個軍營裡用的兵器還是龍山城堡裡淘汰下來的大明朝的舊兵器,這怎麼能讓佔城人不擔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好在張浩他那一畝二分地裡只是做生意,搞城建也是為了做生意。這幾年來,除了郡主的衛隊以外,張浩和仙娘郡主一點都沒有擴衛沒有增兵。事實證明,商賈就是商賈,於之以利就行了。為此,不管是國王也好,還是掌有重權的佔城國內元老派和革新派,都對張浩示好。

佔城國那位打扮的象唐僧的國王闍五世近來身體不行,時不時的入林去修身養性。此人倒有兒子,可兒子太小。按著朝庭裡的意思,本來摩訶達奔這個張浩的岳父是排第一順位的,由於張浩的介入,他失去了當國王的機會。所以現在佔城國的這個王位最好是傳給摩訶賁忍。也就是與王動認了兄弟的那位漢名佔棟的王爺。

闍五世也是個極有意思的人,他每每入林修行的時候,便把王位傳給佔棟。他去修行可不是一天兩年,每次至少一年以上。

可他即使入了林子,佔棟即使坐在那個位置上,大家還是清楚,占城的國王還是闍五世。闍五世搏得了賢名,摩訶賁該騎虎難下,每回都是心癢癢,卻還不得不老實的等著國王歸天。

身體雖然不好,但總是國王,全國的好東西都在頂著他。加上如今大明朝與佔城的關係比以前緊密的多,大明朝的好料也流通到了佔城。特別是跟著鄭和下西洋的醫生大夫們,手藝比佔城國的醫僧強多了,這個摩訶賁該只能乾瞪眼。

佔棟是去大明朝次數最多的人,他清楚大明朝的實力。這些年鄭和下西洋在佔城打停,城堡的修建,加上龍城的崛起,早就讓他躍躍欲試,天天想著趕大明朝超龍城。

王動一到占城,占城國王,實為監國王爺的摩訶賁該馬上就纏了上來。

“要致富,先修路,王爺,占城那麼多寶貝,只有把路修好了,才能拉出來賣錢。有了錢,就能跟大明朝買器械,買兵器。”王動說的句句是實。

“修路還需要天朝的水泥,那水泥天朝都不夠用,哪有多餘賣到占城。”

“呵呵,龍城也有產出,王爺可以去龍城問問。”

“龍城的軍械這些年越做越好,聽說真臘暹羅用的都是龍城出的軍械。不知靜之能不能從中牽線一二。”

“王爺吩咐,那還不是一句話。”

鄭和的船隊在佔城國停留了五天,主要目的並不是等王動或是補充給養,而是在等蘇祿國的使臣。副使太監楊剛去了蘇祿國,不出意外的話,會從那裡帶回至少三個國家多達五百人的番使隊伍。

讓鄭和大人意外的是,這回來的人還真不少,所說有十二個國家的使臣。鄭和與王動說的話,馬上就靈驗了。這些所謂的番國使臣一見到鄭和,馬上過來抱腿,要天國上差主持公道。

來自多拉克島的唐人軍隊北征,已經控制了蘇祿海。

“靜之,這多拉克島在哪?”鄭和一點都不清楚。

“爪哇國以東,澳洲島以北,蘇祿海以南。”說實話,多拉克島太小了,沒法在地圖上好好標識,真要標的話,與蘇祿一對比,那真的是差的遠了。

“那島上的唐人?”鄭和還真的不清楚多拉克島上的唐人是怎麼回事。他只知道龍城的唐人現在南洋很霸道,怎麼又出了一個多拉克島。

“舊港施家過去了部份,大明朝是傳子不傳女,西洋諸國是傳女不傳子。施家的兒郎只能自己去闖一番天下。”王動回他,“前些年爪哇國內亂,也給多拉克島增添了不少兵力。當初的爪哇國內亂,東部幾個島上的部落離了出去。正好施大郎到了多拉克島,於是就聚起了些人。”

“倒是個人物。”鄭和這才想起了施家的嫡子,的確有這麼回事,這位嫡子曾經還要求過鄭和主持公道,想要趁著鄭和在舊港的時候把他的儲位給定下來。

只不過那時鄭和忙著在舊港和爪哇推廣伊斯蘭教,也不想過多干涉舊港和爪哇的內政。因為不只是舊港、爪哇同樣也存在這個問題。據鄭和所知爪哇內亂也就是因為這個儲位的問題而引起的。

“蘇祿海一帶當初只有三國,龍城為開發澳洲曾去過船隊,那回可是碰到不少食人的生番。怎麼唐人一到多拉克島,那裡就突然冒出這麼多國家來了。”王動說道。

“等回京師再論。”鄭和聽這話便知道王動可能早就清楚南洋的形勢了。

王動是知道,不過沒想到這麼快。原來他是想等渤泥國這邊局勢穩定下來之後,透過渤泥國做跳板打到蘇祿國去。別的王動不大清楚,菲律賓可是一個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而現在還處在花散的聯盟時期。三個大國實際真正控制的也就幾個島,那些島上也是森林密佈,有的也只是小村莊,要去征服倒是不難。

他在龍城在渤泥國的時候都沒有聽到軍報呀,吳朝幹這會已經回了龍城了呀。那誰在攻打蘇祿海邊上的那些島嶼。

誰在打,伊裡安島上的那些土著人在打,誰是頭,去那不久的王厲是頭。

龍城北擴的戰略剛提的時候,王厲就調到了多拉克島。王厲一到多拉克島,施大郎就開始急於表現自己了。他指揮不動龍城派駐在那裡的軍隊沒關係。這幾年他在多拉克島已經與伊利安島上的諸部落關係處的極好。

多拉克島上的唐人不會對伊利安島有什麼非分的要求,那已經是他們的產品市場,勞動力和資源供應地了。可他們還需要更多的市場和供應商,於是伊裡安島的人擔負起了中間人這個光榮的任務。

而在這過程中,唐人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伊裡安島上的土人們沒有大的船,沒有好的兵器。多拉克島的船幫著他們運兵,提供武器給他們。由原來更落後的伊裡安島向發達的蘇祿島的一場野蠻侵略就這樣開始了。

在蘇祿海周邊人眼裡,只看到唐人的大船,於是,他們個個都是一口咬定,是多拉克島上的唐人改動了侵略戰爭。

王動得了這個訊息之後,馬上派人去查,等他到了長樂的時候,訊息才遞回來。

講給鄭和聽的時候,當然是另一種角度。這事與唐人沒有關係,土人打土人,而且目前打的和被打的都與大明朝沒有外交關係。唐人只是租船和去收購奴隸的,去的都是些商人。

鄭和才不管他們是誰打誰,先帶回京師再說,到了京師就不是鄭和的事了。到時由禮部和皇上去作主,鄭和到時只要傳個話就行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