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永樂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二章 冊立太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二章 冊立太子

隨同徐氏一同抵京的,還有朱棣的嫡長子朱高熾以及嫡長孫朱瞻基。

燕王不喜歡自己的嫡長子。朱高熾長得胖倒也罷了,更重要的是他還有殘疾,連走路都需要人攙扶,而且眼睛也有點問題。既然親爹的態度也不過如此,穿越附身的朱棣自然也就更談不上對朱高熾有什麼好感了——雖然原來的歷史時空中朱高熾確實是一個仁厚的好皇帝,但他的外表確實對不起觀眾,這能怪誰?

與之相對的,無論是燕王還是附身之後的朱棣,卻都很喜歡朱高熾的嫡長子朱瞻基——一個四歲大小的,粉妝玉琢的,天生聰慧的孩童,卻總是象小大人似的說著話,這副模樣確實逗人喜歡。

無論行為舉止還是思維方式,朱棣已經越來越象個皇帝了。但對於幼小的、可愛的生物,任何人都會打心底裡喜歡,朱棣也不能例外。徐氏入宮的當天,朱高熾帶著世子妃和世孫朱瞻基去給朱棣請安。朱瞻基已經過了認生的年紀,因此對於來到陌生的地方並不怯場。一開始,他象個皮猴子似的晃著腦袋東張西望,用詫異和好奇的目光打量著自己的新家,不時纏著世子妃張氏追問這個追問那個。待見到朱棣,朱瞻基便學著大人的樣子給朱棣磕頭高呼萬歲。朱瞻基那奶聲奶氣的嗓音,一下子便逗得朱棣眉開眼笑起來。歷史上,永樂皇帝之所以下定決心冊立自己並不喜歡的嫡長子朱高熾為太子,這其中朱瞻基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數天後,朱棣率眾人大祀天地於南郊,大家都以為這次大祀天地是為了立徐氏為皇后,然而出乎眾人意料的是,朱棣在冊立徐氏為皇后之後,又立嫡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立皇長孫朱瞻基為皇太孫,封二子朱高煦為漢王,三子朱高燧為趙王,封朱文圭為一字並肩王。

冊封完畢後,朱棣發了一會兒感嘆。

封建社會由於皇權的誘惑實在太大,作為皇帝的接班人,太子這個位置表面上看起來風光,但實際上卻極為尷尬。在登上皇位之前,太子的廢立甚至生死往往只在皇帝的一念之間。想想,進一步就可以海闊天空,但停滯不前的話,卻相當於立於危崖之上,兩者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特別是當皇帝擁有多疑的、獨斷專行的性格時,這種危機感就會愈發強烈。反過來說,皇帝看太子也未必順眼:太子很能幹,那就必然和朝臣關係融洽,但這樣一來,皇帝就會懷疑太子和大臣們交往過多進而會威脅自己的皇位——歷史上被迫成為太上皇的例子不多,但總歸還是有的。若太子無能,這事也辦不好,那事也辦不了,皇帝也同樣有廢掉太子的***。總而言之,太子表現得好也不行,表現得不好也不行,左右為難就是了。

朱棣比較欣賞康熙發明的“金冊立儲”的方式,也就是立儲後並不公開,而是將寫著儲君名字的金冊放在大殿的“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待皇帝大行之時,再宣讀遺旨。這樣一來,皇子們為了獲得父皇的青睞,平時就會老老實實地努力辦差,而且,父子相疑、兄弟相忌、臣子相訐的局面也可以消彌於無形。只可惜,這種冊立方式卻不方便在明朝使用,因為太祖皇帝規定了,除太子外,皇子成年後就必須封王出京。違反這一規定,恐怕會引發政治上的大地震。朱棣雖說準備充當一位改革者,但改革需要考慮成本和收益。若是改革皇儲冊立方式而惹得天下震動,似乎有些得不償失。

在朱棣發感嘆的同時,他的兩個兒子卻正在為有怨氣而不能發而痛苦。對於朱高熾成為皇太子,朱高煦和朱高燧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這其中,朱高煦的怨氣顯然更大一些。

朱高煦長得一表人才,相貌英俊,且有優秀的軍事才能,相比之下,朱高熾不但是個大胖子,還是個瘸子,連走路都要人扶,更別談騎馬了——簡直就是廢人一個。

可是,偏偏就是這樣的一個廢人,只是因為生得早,卻能夠坐上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須彌寶座,這怎麼能夠讓朱高煦服氣?!

更何況,父親總是會喜歡更象自己的兒子。朱高煦肖似燕王,都很英武、都很擅長軍事、都很精明、也都很無賴,因此永樂皇帝其實更喜歡朱高煦——如果朱高熾並沒有朱瞻基那樣的好兒子,弄不好永樂皇帝會一狠心真的立更象自己的次子朱高煦為太子;如果朱高熾死得早,或許永樂皇帝會擔心建文皇帝的前車之鑑,於是立朱高煦為太子……

可惜,“如果”只是“如果”,事實卻是朱高熾本人雖不討永樂皇帝的歡心,可他的兒子朱瞻基卻是永樂皇帝的心頭肉,而朱高熾的身體雖然不算健康,卻一直撐到了坐上皇位的那一天。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朱高煦之所以怨氣會更大一些,一方面是因為燕王平時對待他的態度確實比對待世子更好,另一方面,則是源於燕王在靖難之役中曾經對朱高煦說過一句“勉之,世子多疾!”

先介紹一下燕王說這句話的背景。

靖難之役末期,北軍已經打到了長江邊上,建文皇帝不得已派代表前去與燕王談判,希望能夠與他劃江而治。若是處於下風,燕王或許會暫時接受劃江而治,但既然處於上風,只能佔便宜不肯吃虧的燕王自然不可能同意。

談判不成,於是接著打。

誰料到北軍雖然佔了上風,可是南軍名將盛庸也不是圖有虛名之輩,他率領著南軍士兵作了殊死的反擊,並打敗了北軍,暫時擋住了燕王。

盛庸的抵抗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燕王的軍隊長期征戰也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士兵們十分疲勞,都不願意再打,希望回去休整。這一次燕王也動搖了,因為他也看出部隊確實已經到了極限,如果再打下去可能會全軍崩潰。

正在燕王左右為難之際,朱高煦卻正好帶領援軍前來助戰。這時,燕王十分高興地拍著自己二兒子的背,深情地說道:“勉之,世子多疾!”

漢語實在是很深奧。

“勉之”是鼓勵朱高煦好好幹、加油,沒什麼出奇的地方;“世子多疾”也只是陳述事實而已,問題在於這兩句話聯絡在一起看,其含義不免就令某些人浮想聯翩了。

在朱高煦聽來,這句話無疑是將來會傳位於他的暗示。受到這樣的刺激,朱高煦立即拿出吃奶的力氣拼命攻打盛庸。或許援軍是生力軍的緣故吧,接下來北軍終於大勝南軍,之後一舉渡過長江,直抵京城。不久後,燕王登基稱帝。

令朱高煦失望的是,“勉之,世子多疾”這句話還餘音未了,誰知在靖難之役中出力最少的朱高熾剛抵達南京不久,就馬上被立為了太子,這叫朱高煦怎麼能夠甘心?!

朱高煦雖然憤怒不已,但一時之間卻想不如該怎麼辦。因為,朱棣在冊立朱高熾為太子之前半點風聲都沒有,也就是說,朱高煦被弄了個措手不及。

朱高煦生著悶氣沒有說話,但朱棣卻不肯就這樣放過他。

朱棣面無表情地向朱高煦和朱高燧問道:“你們倆為什麼不向太子賀喜?”

朱高燧愣了愣,瞟了朱棣一眼,然後不情不願地向朱高熾走過去向他道喜。

朱高煦卻因為本來就咽不下那口氣,又仗著父親歷來寵愛自己,便梗著脖子說道:“前不久父皇還說過‘勉之,世子多疾’……”

看著朱高煦一副鬥雞的模樣,朱棣無聲地透了口氣。這顯然就是所謂的恃寵驕縱了。

燕王喜歡朱高煦,但朱棣對他的觀感卻只是一般。

要說呢,朱高煦的外表確實佔便宜,畢竟良好的外表更容易獲得他人的好感。而且,朱高煦也並非徹底的無能之輩——靖難之役中,朱高煦已經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太子之位爭奪的失敗,卻也不能怨朱高煦能力不行。在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努力下,*的勢力遭受過數次重大打擊,太子的地位好幾次受到威脅。只可惜,在這件事上起決定作用的畢竟是皇帝本人。一旦朱棣決定保朱高熾,朱高煦無論怎麼折騰,又有什麼用?

真正令朱棣對朱高煦產生惡感的原因在於:仁宗朱高熾死後,朱高煦又想造反。知道了這個訊息後,朱瞻基派出中官候泰前去安撫對方。朱高煦以他老子為榜樣顛倒黑白,然後大言不慚地要求候泰“歸報爾主”,把那些煽動皇帝做壞事的奸臣們抓住送過來,再“徐議我所欲”。

朱瞻基不是建文皇帝,得知朱高煦給臉不要臉後,毅然決定大舉親征。朱高煦也不是朱棣。一個月後,朱高煦見事不可為,便在頭一天晚上派人出城送信,表示希望有一個晚上的時間用來告別親人,然後就投降。朱高煦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第二天他準備開啟城門投降,然而他手下的部將王斌卻拉住了他,對他說了一番義正嚴辭的話:“寧一戰死,毋為人所擒。”

面對如此有骨氣的部下,朱高煦只得勉強打起精神發表了一通“與城池共存亡”的慷慨激昂的演說,昂首挺胸地走回了自己的指揮位置……然後換了一條小路,偷偷溜出城池去向朱瞻基投降,旋即又發表了一篇投降演講:“臣罪萬萬死,惟陛下命。”

部將“寧一戰死,毋為人所擒”,主將卻偷偷溜出城投降;一個月前還大言不慚“歸報爾主”、“徐議我所欲”,一個月後便“臣罪萬萬死,惟陛下命”而且還“伏地戰慄”——這也太丟人了!

如果不知道倒也罷了,既然知道朱高煦是個沒有骨氣的傢伙,朱棣自然不會給他什麼好臉色。

“當日朕說世子多疾,不可能在戰場上有優秀的表現,因此朕對你頗多期望,於是鼓勵你努力加油……”朱棣厲聲質問:“莫非你是因為這句話而覬覦太子之位?!”

“剛才朕已經祭天地冊立了高熾為太子了。於朕,太子是臣,然而於爾等,太子卻是君。如今君臣位份已定,你竟然當眾說出這樣的話,簡直是大逆不道!來人!將這個逆子拖下去往死裡打……”

在侍從的幫助下,朱高熾拖著肥胖的身子艱難地走到朱棣近前,向他勸說道:“父皇,二弟他只是一時糊塗,您千萬別生氣。”

看著這個一臉忠厚的朱高熾,朱棣簡直哭笑不得。他之所以改變歷史提前冊立太子,還不是為了這個憨憨傻傻的傢伙!他倒好,反過來給朱高煦說情!

本來朱棣是打算將朱高煦嚴厲處罰一番的,但既然太子為他求情,這點面子還是要給的。不然,另外兩個兒子以及臣子們見朱棣對太子不假顏色,誰知道會起些什麼奇怪的心思?

不過,打壓朱高煦、朱高燧的既定方針卻不會因此改變,免得將來導致眾多大臣捲進皇子們的皇位之爭中。歷史上這場內耗不算很厲害,更談不上動搖國本,但朱棣對內耗特別厭惡,因此下定決心將之消弭於無形。

望著被侍衛架著的朱高煦,朱棣從牙縫裡擠出一段話。

“大逆不道本該嚴厲懲罰,看在太子為之說情的面上,朕暫且從輕處罰。來人,把朱高煦這個不懂規矩的混賬東西押到宗人府,重打十棍,拘押三天。”

朱高燧臉色蒼白地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對於皇位,他也是有野心的。可朱棣的舉動已經不是殺雞駭猴,而是殺猴駭雞了……朱高煦外表肖似父親不說,又向來得到朱棣的寵愛。如今猴子已經是這種下場了,雞焉得不驚?!

朱高燧正在慶幸自己老老實實去給朱高熾道賀因而能夠逃過一劫,卻聽見朱棣冷得象冰似的聲音。

“高燧,太子冊立後你沒有立即上前賀喜,是為不敬。回府後好好反思,平時沒事不準出門!若在讓朕知道你們這兩個混帳傢伙再有什麼對太子不敬的言行舉動,那就等著終生圈禁吧!”

聽到這句話時朱高煦不由腿一軟,如果不是被兩名侍衛架著,他絕對會摔個嘴啃泥。朱高煦忍不住回頭望了一眼,只覺得這一刻的朱棣特別陌生。

今天冊立太子,事先不透一點口風,事後也不留一點餘地,全是皇上獨斷專行。朱高煦的言辭確實有不合適之處,但是對朱高燧的處罰,卻多少有點雞蛋裡挑骨頭的味道。再怎麼說,今天也是他和三弟分別被封為漢王和趙王的大喜日子,只不過向太子道賀遲了點,就遭到如此重的處罰——基本上,這也就是所謂的欲加其罪何患無辭了。看來,父皇是鐵了心要讓那個廢物大哥繼承皇位了。想明白朱棣小題大作的動機之後,朱高煦不由深深地陷入了寒冷徹骨的絕望之中。

精神恍惚的朱高煦已經被拖走好半天了,可朱棣周圍仍然靜得連一根針落在地上都可以聽見。

朱高熾既高興又彷徨——自打擁有記憶以來,朱棣就從來沒對他這麼好過。此外,突如其來的優待也令他頗不自在。在這種古怪的氣氛下,朱高熾也不知該說些什麼好。

皇后徐氏自然明白朱棣這樣做的目的,但她也沒說什麼話。手心手背都是肉,反正朱棣只有三個兒子,而這三個皇子都是她的親生兒子,因此誰當皇帝對她來說都一樣。如今既然冊立了太子,那麼狠狠敲打一下另外兩個兒子也是對他們好。畢竟,若是另外兩個皇子心生貪念而惹出什麼事,那時可就不是責罵幾句能過關的。

在場的臣子當中,絕大多數人都看出了其中的奧秘。雖想說幾句好聽的話緩和一下氣氛,但一時之間,他們也不知該說什麼好。若是說錯了話,豈不是伸出腦袋接石頭,這種傻事誰會幹?

至於朱棣自己則正在反思:敲打朱高煦和朱高燧是既定方針,但挑這個時候是不是過分了點?再怎麼說今天也是個大喜之日嘛……

“皇爺爺、皇爺爺,基基肚子餓了。我們回皇宮去吧。”

聽到朱瞻基用清脆的童音自稱“基基”,朱棣差點忍俊不禁笑出聲來。

朱棣笑著摸摸朱瞻基的頭。這個小屁孩看出此時有些冷場,於是故意裝出不懂事的孩童模樣來化解此時的尷尬,實在很討人喜歡啊。

朱棣一把抱起朱瞻基,然後坐上御橋。

黃儼立時大聲唱道:“聖上擺駕回宮啦……”

在御橋中,朱棣對朱瞻基認真地說道:“小基基,你現在已經是太孫了。朕的身體很好,而你父親身體不太好,因此你父親即便能夠當上皇帝,估計時間也不長。朕相信好聖孫將來一定能夠當一個好皇帝,可是你一定要注意鍛鍊身體,在皇帝的位子上多坐一段時間。”

朱瞻基瞪著烏黑的瞳仁看著朱棣,然後用力點頭。

朱棣摸摸朱瞻基的腦袋,默默嘆了口氣。

歷史上這個好皇帝只活了三十八歲,可惜了。

***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