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永樂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章 軍戶的出路(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章 軍戶的出路(上)

“優秀的高級將領需要懂得謀略,而優秀的下級武官則更側重於武勇。”

在夕陽的照耀下,朱棣的神態略帶一絲得意。

“每個朝代的初期,軍隊的素質都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天下承平日子久了,軍隊的戰鬥力必然會下降。世上沒有哪只軍隊能夠不經過實戰便成為強軍,這倒也罷了,更令人無奈的是,國家承平之時,普通的軍戶只會關心田裡的出產,誰肯花力氣訓練習武?各級軍官不喝兵血,不把普通軍戶們當成佃僕便已經不錯了,還能指望他們花費心思催促軍戶們堅持訓練?有鑑於此,當今皇上便特意公佈了《低階武官考評及升遷制度》。”

“和科舉考試一樣,低階武官的考評也是三年為一個週期。”

“第一年,普通軍戶可向非直接上級的其他任意小旗挑戰,稱之為小旗考試。挑戰的專案由被挑戰方的兵種決定。比如說被挑戰方屬於弓兵,則比試專案為射箭;若被挑戰方屬於騎兵,則比試戰專案為騎術、騎射等……”

“被挑戰方有兩項優勢:第一,若是受多人挑戰,則挑戰方需相互之間先行比試,最後的勝利者方擁有挑戰資格。如果在爭奪挑戰資格時受傷或是消耗了太多的力氣,被挑戰的小旗便會更容易獲得最後的勝利。第二,雖說挑戰的專案受到限制,但每個兵種比試專案都不止一種。究竟比試哪個專案由被挑戰方決定,因此被挑戰方可以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專案或是選擇挑戰方最不擅長的專案。”

“畢兄,”周忱茫然問道:“你先說弓兵的比試專案為射箭,後來又說每個兵種的比試專案都不止一種……那弓兵的比試專案到底有幾種?”

“五十步射擊、八十步射擊以及一百二十步射擊,這樣隨便分一下就有三種。”

聽到周忱恍然大悟地“哦”了一聲之後,朱棣繼續說道:“第二年,則是小旗向非直接上級的總旗挑戰,稱之為總旗考試;第三年,則是總旗向非直接上級的百戶挑戰,稱之為百戶考試。規矩都是一樣的。”

“若挑戰方勝利,則獲得被挑戰方的職務,而被挑戰方可以選擇獲得挑戰方的職務,也可以選擇聽從朝廷安排去移民屯當屯長……當然,在布平和巴特爾上書請求朝廷派遣監軍之後,他們會多一個選擇,還可以去少數民族部落擔任監軍。”

“這條《低階武官考評及升遷制度》確實是好。有了這條升遷之路,想必普通軍戶和下級軍官們平時有空就會努力訓練……不過,畢兄,”周忱話音一轉,問道:“為什麼禁止挑戰者向非直接上級挑戰呢?”

朱棣搖搖頭。“周忱,你在人情世故方面還得多練歷一下。若是允許挑戰者向自己的直接上級挑戰,那麼他的直接上級看到部下平時積極訓練便會心存疙瘩,說不定會藉故阻撓。正因為這個緣故《低階武官考評及升遷制度》才會特意規定:每年考試必須至少派出一名部下參加挑戰,否則剝奪相應小旗、總旗、百戶的職務。反之,若挑戰者獲勝升遷,則該小旗、總旗、百戶可獲得相應的獎勵。”

“如此一來,下層軍官們不僅自己會努力訓練,還會鼓勵並要求下級訓練——反正《低階武官考評及升遷制度》禁止向直接上級挑戰,部下再怎麼厲害也輪不到自己頭疼。”

聽完朱棣的分析解釋,錢成拊掌大嘆。

“這個《低階武官考評及升遷制度》實在是太妙了!如此一來,我大明軍隊的戰鬥力再也不會下降了。”

這一次,朱棣終於可以理直氣壯地暗自得意了。

明朝的軍事制度在初期還算不錯。實行軍屯可以保證軍隊自給且有餘,減輕了國家和民眾的負擔。而軍戶制度則在不擾民的前提下保證了國家能夠擁有足夠多的軍隊。但隨著時代的推移,軍屯制度和軍戶制度均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從軍屯方面講,由於軍戶長期耕種田地,軍戶慢慢變為屯戶,逐漸喪失了戰鬥力。加上後來允許屯戶以米折谷向上繳納這一辦法的實施,繳納物品實已等於田賦,成為官府歲收。於是屯田逐漸變為私田,屯糧變為賦稅,軍戶也就成為了純粹的屯戶。

從軍戶制度方面說,明朝中期後,朝廷中某些貴戚官僚開始驅使軍士建造寺廟和宮室。不久,地方將領也把軍士變為勞工,或向他們“賣閒”,每月交納00錢就可免除軍事訓練。這樣,衛所軍官便成了有利可圖的職位。於是,商賈子弟紛紛重金行賄,求得此職以飽私囊,或將家奴登入軍籍,藉此來貪汙軍餉。有些軍官甚至割佔軍屯土地,強令手下軍士像農奴一樣為其耕種。大量軍士因得不到軍餉又遭受如此剝削,而極力擺脫軍戶身份——軍官們也樂意見到軍士逃亡,因為逃亡得越多,他們可以剋扣冒領的軍餉、糧餉也就越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為了預防這種情況,朱棣除了設立“憲兵”這一相對獨立的系統外,還制定了《低階武官考評及升遷制度》。由於“憲兵”的指揮控制權屬於一字並肩王一系,因此軍隊內部的腐敗便能夠得到一定的扼制。而《低階武官考評及升遷制度》則使每個軍戶都能夠看到希望。

想到這裡,朱棣又補充道:“僅此還不夠。若是軍戶地位低下,仍然會削弱衛所兵的戰鬥力。我朝讀書人誦讀的啟蒙讀物《神童詩》起首便是‘少小需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又道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這樣的氛圍下,在科舉仕途上受到極大限制的軍戶子弟,其社會地位自然也就顯得低下了。更為不堪的是,我朝對罪人的處罰中又有‘拿來做軍’的所謂‘恩軍’制度,無形中讓軍戶的社會形象更加低下……你們想啊,象民戶、匠戶、灶戶等其他戶籍子民若是犯了罪,可以籍參加軍隊來抵消罪責。然而軍戶生下來就註定是要參加軍隊的,豈不是說明軍戶天生便是罪囚?”

“有鑑於此,當今皇上為提高軍戶的地位特意公佈了一系列政治上、經濟上對軍戶有利的政策。”

“在政治方面,今後罪囚將不得轉為軍戶,或者遷往移民屯服苦役,或者在朝廷的統一管理下服苦役。即便因特殊情況而發往軍中效力,那也只是以罪囚的身份而絕不允許獲得軍戶身份。此外,軍人戰死沙場後可入烈士陵園,享受皇家供奉;普通百姓不得持有刀械,而讀書人獲得秀才以上功名後可以配劍,軍戶子弟則天生擁有配刀的權力;普通百姓見到小旗以上軍戶時必須行禮等等……”

說到這裡,朱棣忍不住感慨了一下:中國的軍戶和日本的武士同樣都是世襲軍人,但兩者的戰鬥力卻是天壤之別。說起來,日本的低階武士在經濟上同樣極為窘迫——在江戶時代的一個笑話說:“小武士的家裡除了被子和鍋,還有一塊大石頭,因為當他感到冷的時候,可以舉石頭取暖。”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下級武士很多人甚至沒錢討老婆——僅就這一現象看,日本一部分低階武士並不比中國的普通軍戶更富裕。武士與軍戶的戰鬥力差距如此之大,大約還是因為兩者的社會地位不同。如今朱棣已經提高了軍戶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待遇,並且建了烈士陵園用以滿足軍戶的精神需求,相信軍戶的戰鬥力應該是能夠得到保障了。

朱棣的要求其實並不高,他只不過希望軍官能夠擁有騎士和武士那樣的戰鬥力而已……這個要求不過分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