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永樂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章 帝王心術(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章 帝王心術(下)

之前,朱棣一直認為對驛站已經沒有必要特意改革了。

另一個歷史時空裡,明代郵驛的弊端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即:一是徵收驛銀,橫徵暴斂,累害於民;二是支應驛差敲詐勒索,營私舞弊。

第一個弊端,主要體現在勞役方面。由於驛站所需的牲畜、草料、菜蔬米麵、肉食甚至桌椅板凳、床鋪都需要附近擔負相應勞役的百姓來承擔。如果驛丞清廉,那麼負擔這些勞役的百姓還能夠承受;如果驛丞貪婪,那麼這些百姓就會遭殃。由於朱棣已經對役法進行了改革,將包括驛站在內的大部分勞役都折算到田賦中去了,所以這種弊端將來不會再出現。

至於第二個弊端,卻是官方機構的通病。往來車船轎馬供應,官員米糧柴炭分例,都有朝廷規矩按時撥給。有些紅官、大員、欽差過往,實報實銷倒也罷了,實際上虛報也是實銷——其實地方官巴結奉迎,送來的東西也吃用不盡,根本是無報也實銷。明朝中後期有些正直的官員曾對驛站進行過改革,其中最為有名的是張居正。他的郵驛改革是從限制官員的馳驛特權入手的,提出了六條對官員的限制。比如,規定非公務任何官員不得侵擾郵驛;過往驛站的官員只許按國家規定的級別供應食宿,不許越格提出奢侈的要求;除郵驛供應外,任何官員不許擅派普通民戶服役;還規定政府官員凡非公務而是到離任或請事假等旅途費用,一律不得由驛站負擔,不得動用驛遞的交通工具等等……這些,其實都屬於吏治的範圍內。朱棣相信在推出了“首告無罪”等反腐措施後,吏治會相對清明,因此對於第二種弊端也同樣不怎麼擔心。

然而看了這篇錯別字連篇的策論後,朱棣卻稍稍有些動心了。

商業的發展離不開及時有效的資訊。而且,象民信局這種能夠匯兌銀錢的機構若是能夠發展壯大,對於商業的促進作用會更大。

明朝的郵驛系統由三大部分組成:一、水馬驛;二、遞運所;三、急遞鋪。通俗地講,水馬驛就是EMS,遞運所就是郵政系統的物流部分,而急遞鋪則是平信。

中國歷代王朝建設驛站的最主要目的是用在軍事方面。偌大一個帝國若是沒有發達的通訊系統,那便無法長時間維持。邊疆發生戰事時守邊將領會向中央發出求救信,若是求救信在路上花費的時間太長,那麼當中央對此做出反應時,估計守邊將領早已撐不住了。歷史上羅馬帝國的疆域之所以能夠超過中國,是因為羅馬帝國能夠很方便地利用地中海來傳遞訊息、運送軍隊。中國沒這種自然優勢,只好老老實實地依靠驛站系統來維持中央對龐大的疆域的控制。

黃大偉的設想顯然不妥。

如果允許民間向驛站租借馬匹,驛丞若是見錢眼開,把所有能夠承擔急運任務的馬匹都租給民間,萬一恰巧有八百裡加急的緊急軍情被耽誤了,那可不是說著玩的。同樣的道理,也不能將水馬驛交給私人經營。商人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肯定不願意眼睜睜地看著驛站裡的良馬長期無所事事,只為等待那不知什麼時候才會有的緊急軍情傳遞。

所以說,承擔傳遞緊急軍情任務的水馬驛絕對不能商業化。

遞運所的主要職責是轉運軍需等物,雖說可以商業化,但民信局這樣的機構未必會感興趣。

因此,唯一可以考慮的便只剩下急遞鋪了。

急遞鋪與驛站雖然郵傳道路多數互相重合,但機構、人員、管理等,並沒有“合一”,還是分立兩個系統,各司其職。

急遞鋪雖說名稱裡有個“急”字,但事實上它的傳遞速度遠遠比不上水馬驛。因為,水馬驛是使用馬或快船作為交通工具,而急遞鋪使用的遞運技術卻是步遞,簡單通俗地形容,就是“接力棒跑步(快走)”。由於速度相對較慢的緣故,急遞鋪任務單一,職專“公文遞送”(主要是朝廷政令)。

將急遞鋪商業化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朝廷政令快一些傳遞固然是好,而萬一被耽誤個一兩天,卻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從另一個方面說,急遞鋪所負責傳遞的檔案,也不會因為洩密而帶來太大的麻煩——儘管這時候的觀點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但朝廷政令即便被老百姓知道了又有什麼關係?

而且,只要遵循從前就制定好的規矩,“但有人遞公文,須要堅厚好紙封裹轉遞各鋪,明白附歷於上開寫並無破損,並不曾拆動原封。但有摩擦破壞,及拆動原封者,就將來文封皮上寫記原遞鋪兵姓名遞發,及將遞來鋪兵拘捉解官,有司即為追究”,急遞鋪洩密的可能性也不大。

將急遞鋪商業化還有一個好處。洪武皇帝規定,急遞鋪的鋪距應“凡十里設一鋪”,實際雖非如此,但確實以10裡者居多。而水馬驛則是每六十裡至八十裡設馬驛一所。綜合起來看,急遞鋪大約比水馬驛與遞運所之和多出**倍——也就是說,急遞鋪的網點更多更密,更方便民信局將信件遞送到每個收信人的手上。

綜合這些條件來看,將急遞鋪商業化顯然是可行的。

這麼想著,朱棣便對黃大偉說道:“本官身為僉都御史,體察民情上達天聽乃是本份。你的這份策論本官已經看過了,雖說多有謬誤,但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其中有也值得參考之處。”

“朝廷的郵政系統分為三大塊:其中水馬驛承擔著緊急軍情的傳遞任務,因此無論如何也不能和商人扯上關係;遞運所主要職責是轉運軍需等物,估計你們也不會有什麼興趣;而急遞鋪卻是可以和民信局合作一下。所以,本官準備為這件給皇上寫一份奏摺。”

“本官設想了兩種合作方式。”

“其一,由朝廷下達政令,允許民信局將信件交給急遞鋪代為轉遞,轉遞費用按地理險易、距離長短的不同,制定相應標準收取。”

“其二,允許民信局以府為單位承包該地區的急遞鋪,之後,朝廷賞給承包人一個民信局大使的從九品虛銜,規定急遞鋪上至鋪司下至驛卒都歸民信局大使管轄。這時,急遞鋪仍然承擔‘公文遞送’的任務,不過每年朝廷都會為此專門劃撥一筆資金……哪一家民信局需要朝廷劃撥的資金最少,該地區的急遞鋪就交由哪家民信局承包。”

“不過,具體採取哪種合作方式更好,本官現在還沒有想明白。這樣吧,”朱棣沉吟片刻,說道:“你留個地址,然後回去和同行們先聯絡一下,本官到時候會派人與你們商量個章程出來。”

聽到這裡,黃大偉那張胖臉笑得連眼睛都快看不見了,忙不迭地跪在地上一邊磕頭一邊喜不自禁地說道:“多謝大人,多謝大人!無論將來皇上是否恩允,小人一定會重謝大人!”

朱棣不再理會黃大偉和丘富,轉過身自顧自地對馬三保吩咐道:“你們先收拾好行李,等會兒吃完了飯就準備出發。”

……

一行人離開了驛站,突然間,朱棣開口問道:“張輔,剛才我還沒發令,你怎麼就抽刀了?”

張輔答道:“主憂臣辱,主辱臣死……臣捫心自問,沒有搶著丘富口出狂言前就制住他,真真對不住主上眷隆厚望之恩。”

朱棣笑罵道:“你好端端一個武將,拽什麼文啊?”

張輔不好意思地撓撓頭,然後問道:“皇上,剛才您怎麼不下令讓我把那家夥抓起來?”

朱棣不以為然地搖搖頭。“如果動了刀槍,不論是將他們一夥剁成肉醬還是說將他們抓起來送官處理,朕都可能暴露行跡。朕好不容易出宮一趟,豈能因為這個傢伙敗了遊興?”

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早在燕王時期就已經是朱棣的心腹了,這時湊到朱棣的身邊,低聲問道:“皇上,要不,讓微臣去給那位丘大公子的發一道‘駕帖’?”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所謂“駕帖”也就是後世的逮捕證。當錦衣衛持有“駕帖”逮捕人犯時不受任何人阻攔,如有反抗,可格殺勿論。

在另一個歷史時空,錦衣衛這個特務機構不僅擁有偵察權、逮捕權,甚至還擁有拘留權和審訊權。朱棣知道,擁有拘留權和審訊權的錦衣衛破壞力太大,因此便取消了錦衣衛的這兩種權力。當然,東廠也同樣如此。

紀綱的聲音雖輕,但附近的張輔和楊榮卻聽到了。這時,他們倆的耳朵不由自主地豎了起來。

“沒這個必要。你派人去告訴驛丞,就說如今皇上頒佈了首告無罪制度,而畢大人親眼見到無功名者住進驛站,若是對這件違法之事緘默不言,恐怕有人出首後反遭牽連。所以畢大人已經寫好了奏摺,派專人送往京城。”

“僉都御史大人在這個驛站住得很舒服,不忍見他遭殃,所以特意通知他一聲。如果他能出首告發那位丘公子,就不會有責任。反之,就會同樣有罪。派去的人可以這樣敲打他,就說太祖皇帝為了維護驛站制度,先後殺了兩個女婿。驛丞若是被牽連到這個罪名中,更是難逃一死!”

張輔覺得奇怪,忍不住問道:“皇上,何必弄這麼麻煩呢?派錦衣衛把那個邱富直接抓起不來就不得了?”

朱棣嘿然一笑,沒有說話。

見皇上沒有回答自己的問題,但也沒有絲毫生氣的跡象,張輔忍不住將疑惑的目光投向紀綱。

紀綱不自然地將視線移開,飛快地駕著馬離開,裝模作樣地吩咐手下去辦事。

張輔又將目光投向楊榮,卻見這位文淵閣學士低垂著頭緊盯著手上的的韁繩,似乎韁繩上長了朵花似的。

直到張輔將視線移開,楊榮這才松了一口氣。說實話,他還真是怕張輔口無遮攔地提出那個問題。

剛才那位丘大少爺在皇上面前囂張的時候,楊榮猜測:那位靖難之役首功之臣丘福怕是要吃掛落了。隨後皇上和那位叫黃大偉的商人攀談時,神情卻平靜得很。而且談到最後,還和黃大偉約定讓他留個地址,說是到時候還會派人與他們商量個章程出來……那時楊榮還以為自己猜錯了,淇國公畢竟是皇上最為信任的舊邸忠臣,所以皇上不打算嚴厲追究此事。

再後來,紀綱自告奮勇要給丘大公子發駕貼,皇上說出了那麼一番話。

張輔是武將,所以弄不明白皇上為什麼會舍易求難。楊榮天分既高,又在官場上摸爬打滾了好幾年,仔細琢磨之下,倒是稍稍窺到了朱棣萬丈深邃的帝王心術邊緣。

那個驛丞被皇上這麼一嚇唬,以為那位“僉都御史大人”已經告發了這件事。他若是不告發,就會與丘大公子同罪,弄不好就會是死罪!反過來,這時他若跟著去告發丘大公子,便相當於躲在那位“僉都御史大人”的身後。即便淇國公有什麼怒火,也會衝著“僉都御史大人”發作。兩廂一比較,傻子都知道應該怎麼選擇。

可憐的驛丞哪裡會想到,“僉都御史大人”所謂的“已經告發”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到時候,驛丞將會發現殘酷的真相:世界上根本沒有“僉都御史畢夏大人”,他這樣一個區區九品的驛丞竟然直接和淇國公PK上了!

若淇國公老老實實不干涉此事倒還好,說不定不僅不會遭受牽連,反而會更得皇上的歡心。若淇國公想著隨便一根小指頭都可以按死的區區驛丞竟敢招惹自己,或者激烈地報復,或者隱秘地動點手腳……待皇上回京後,淇國公哪裡還會有好果子吃?!

這簡直就是設下一個套子等著淇國公去鑽嘛!

想到這裡,楊榮忍不住打了個寒戰。皇上的這種帝王心術是永不能開誠佈公告之臣子的,臣子們即便猜到了,也只能諱莫加深,說出去就奇禍立至!

想到這裡,楊榮畏懼地偷偷瞟了朱棣一眼,心裡只想著八個字:

天威不測聖心難度。(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