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永樂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四章 蘇州(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四章 蘇州(上)

城門口漸漸近了,嘈雜的吵鬧聲也斷斷續續地傳到了朱棣的耳中。

“別理這王八蛋!”

“就是!鎮撫大人,咱們直接闖進去,看他敢不敢攔著!”

“和這個不識臺舉的賊囚說什麼廢話?把他綁起來!真是給臉不要臉!”

“給他點顏色瞧瞧,讓他知道釘是鐵打的!”

……一片嘈雜不堪的嚷嚷聲中,鎮撫大人哼了一聲,對那個攔著他們的那個稅丁頭目說道:“我這五車可不是貨物,而是養心殿總管太監這次出使爪哇諸國所帶的禮品!這是皇綱,你也敢收稅?”

衛指揮使司鎮撫司的鎮撫是從五品,而稅丁頭目卻是個不入流,官階相差簡直是天差地別。那稅丁頭目眼中閃過一絲怯懦,旋即又強自鎮靜地說道:“鎮撫大人,除了有皇封標印的物資外,其餘的貨物都要繳稅,”

他的臉上掛著謙卑的笑容,目光卻有些遊移。“這也是卑職職責所在,還請大人見諒!”

鎮撫自恃這貨物能夠和皇差扯上關係,很想夾頭一馬鞭打將去。眼見鎮撫臉上的表情越來越陰沉,稅丁頭目對鎮撫鞠了一躬,說道:“收稅是小人的差事……這裡多少人看著,失了官體大家不好看相。”

鎮撫下意識地向四周打量,後面排著隊準備進城的人也不少。而且,城門口邊上一座茶棚裡正坐著一群官不象官民不象民的人,正探頭探腦地朝著這邊張望著。鎮撫瞧不出那群人到底是什麼身份,但總之不會是普通的村夫蠢漢。既然有這麼多人在一旁看著,把事情鬧大了顯然壓不下去。又由於鎮撫本人的底氣也不怎麼足,因此他嘴角肌肉抽搐了幾下,重重地吐出一口濁氣,說道:“本官也不為難你,開箱驗貨吧!”

見車中盡是茶葉、瓷器等物,張輔有些不確定地悄聲問楊榮:“出使爪哇諸國的相關事務你也參與過……送給當地土王的禮物便是這些茶葉瓷器?”

楊榮瞥了一眼朱棣,看不出皇上臉上的喜怒,於是小聲解釋道:“哪能呢?這多半是隨船士兵自己帶的私貨。出使爪哇諸國稱得上是遠洋航行了。這種遠洋航行雖說稱不上九死一生,但確實風險挺大。而且船上生活又艱苦,所以隨船士兵攜帶少許商品販賣也是慣例。”

張輔悻悻說道:“可那個鎮撫卻拉起虎皮做大旗,居然說那些都是皇綱!還不是想偷稅漏稅!”

楊榮嘆口氣道:“水至清則無魚。士兵們出洋一趟既危險又勞累,誰不想一趟多賺點呢?這也是人之常情。”

這時鎮撫又和稅丁頭目發生了爭執。

“這麼點茶葉和瓷器你居然估價一千五百貫?!”

面對鎮撫的滔天怒火,稅丁頭目此時卻一臉平靜。

“大人,您先別發火,聽小人一說就明白了。按照程式,先由稅丁對貨物進行估價。若是貨主認為估價有誤,則可自行申報稅額……”

沒等稅丁頭目說完,鎮撫便急不可耐地打斷他的話。

“那好,這批貨物只值三百貫,按三十稅一繳十貫稅。”

稅丁頭目苦笑著解釋。

“大人,小人還沒說完呢。評估程式結束後,若稅丁覺得貨主自行申報的稅額過低,則可以按稅額的三十倍強行收購貨物。也就是說,如果大人您只繳十貫稅,那麼小人便可以按三百貫收購這批貨物。”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你連皇綱也敢強行收購?不要命了!”鎮撫眉頭一皺,眼睛一瞪,一面卻偷偷給了親兵一個暗示。親兵湊近稅丁頭目,順手遞過去一個小包。

不料稅丁頭目卻不言聲把小包推了回去,輕聲對鎮撫說道:“實在不是小人不懂人情事故,您聽說過首告無罪吧?……即便小人撂開了手,按新頒佈的律法規定,若稅務司放棄優先購買權,則現場之人有權按其最終繳納稅額的三十倍強行收購貨物。”

說完,稅丁頭目意味深長地朝著離這裡不到五米遠的茶棚望了一眼。小聲道:“那些都是各個大商家僱傭的夥計,一個個在評估貨值方面都是人精子。他們只要覺得值得收購,就會毫不猶豫地下手。”

鎮撫似是喃喃自語,又似是向稅丁頭目詢問:“皇綱他們也敢強行收購?”

稅丁頭目意味悠長地說道:“按律法規定,若有‘兵部勘合皇封標印’連稅都不用繳,自然也就不能強行收購。否則,便可以。”

說到“兵部勘合皇封標印”時,稅丁頭目特意加重了語氣,暗示他並非不知道鎮撫大人扯著虎皮當大旗的貓膩。

“……而且,若小人不秉公執法,一旦東窗事發,丟了這差事還是小事,就怕小人連命都保不住。”

鎮撫裝出無所謂的神態打了個哈哈。“哪會那麼嚴重?”

稅丁苦惱地嘆了口氣。“小的哪敢欺瞞大人?”

“當今皇帝頒佈了‘但凡貪汙、受賄、索賄等經濟犯罪均抄家’的規定,又遣給事中、御史分行天下。那些給事中、御史查這類經濟犯罪案不知有多起勁……其實朝廷派出來的給事中、御史還算好的,他們總算還顧著點臉面,基本上只找官員的麻煩。一字並肩王一系的監察官員吃相才真是難看,連吏員也不放過……不是小人自己嚇唬自己,您去東城門口一看便知。城門口的旗杆上現在還掛著一顆人頭呢。那人職務和小的一樣,一個月前還和小的一起吃過酒……”

說到這裡,稅丁頭目黯然嘆了口氣。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鎮撫自然也不能把人往死路裡逼。更何況鎮撫多少有些做賊心虛,因此只得按稅丁評估的貨物價值繳了稅,然後罵罵咧咧地進了城。

朱棣離得近,因此隱隱約約聽到那名鎮撫含糊地罵了一聲“狗日的監察部”。

如果鎮撫罵得是別的部門,朱棣自然會勃然大怒,但既然是罵監察部,朱棣卻忍不住吞聲一笑。看鎮撫那種出離憤怒的樣子,估計不僅僅是因為這次沒能逃稅漏稅的緣故。

朱棣設定一字並肩王系統可沒安什麼好心。隸屬於監察部的憲兵衛,雖然名稱聽起來象是憲兵,但實際職能卻更類似於後世中國軍隊中的糾察。嚴格說起來,後世憲兵的職能在這個時空是由錦衣衛和憲兵衛分別承擔的:錦衣衛負責軍隊中比較嚴重的犯罪行為,而憲兵衛則主要處理軍隊中的輕微違法。

比較而言,錦衣衛的權力更大,普通軍戶對於錦衣衛多半是敬畏。憲兵衛的權力相對較小,卻很遭軍戶厭惡——就象後世的很多當過兵的人都憎恨糾察卻不痛恨國安一樣。後世糾察退伍的時間之所以總會比普通士兵提前幾天,就是為了避免受到懷恨在心的退伍士兵報復。

按朱棣的規定,為了維護高級將領的尊嚴,憲兵衛雖然可以揭發軍中的嚴重犯罪行為,但對於高級將領卻沒有處置權。而品銜凡是低於從四品者若輕微違法,憲兵衛皆可當場打板子實施懲罰——鎮撫只是從五品,說不定也捱過憲兵衛的板子呢。

至於說一字並肩王一系的監察官員連胥吏都不放過的情況,其實也在朱棣的預料之中。

監察部額定的官員名額雖說不多,可朝廷所拔的經費卻更少,甚至連發放那些官員的俸祿都不夠。朱棣之所以故意苛待監察部,其目的就好比使用魚鷹捕魚一樣:魚鷹吃飽了便沒了捕魚的動力,只有讓魚鷹餓著,它才會拼命地捕魚。

結果,監察部便只剩下兩個選擇,其一是連額定的官員都不錄滿——方孝孺那樣的人自然不肯如此。於是唯一的出路便是揭發犯罪官員然後從抄家中獲得經費。偏偏在成立監察部之前朱棣已經提前發動了廉政風暴,該抓的都抓了,即便有那麼幾個漏網之魚,憑監察部那少得可憐的偵察經費也很難有所收穫。飢不擇食之下,一字並肩王一系的監察官員便只好連小魚小蝦也不放過——甚至還發生過監察部官員為了斂財汙衊家有薄財但並未犯罪官員的事情——這種挺而走險的一字系官員自然逃脫不了嚴懲,而且朱棣還以“監察部識人不明”為由對之處以了不菲的罰金,使得監察部的資金狀況更是雪上加霜。

監察部越遭人恨,自然越合朱棣的意:鯰魚不能太強壯,否則把金槍魚都吃光,卻也失了朱棣的本意。

……

朱棣在京城偶爾微服出巡,幾乎每次都會去夫子廟大快朵頤。六朝時期,秦淮河和青溪一帶就已經設定了不少水榭酒樓,那時夫子廟便稱得上是畸形的繁華鬧市了。明朝定都南京後,每逢開科秋闈,考生雲集,於是更多的書肆、茶館、客棧應運而生,秦淮河南岸的一些街巷便成為了富家子弟的“溫柔鄉”、“銷金窟”。名噪天下的夫子廟小吃也在燈影漿聲中日漸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和神韻,與“秦淮八豔”相映照,形成了以“秦淮八絕”為代表的“秦淮風采”。

朱棣穿越之後極其痛苦地發現,儘管身為無比尊貴的皇帝,但是除了吃之外,似乎也沒什麼享受能夠與後世相比。既然只剩下“吃”等極少幾種享受了,朱棣自然絕不肯放棄——這也是為什麼上次他會特意將一個羊肉湯做得很好的攤主弄回皇宮的緣故。

這次出京,朱棣每到一地都會品嚐一下當地著名的小吃。因此,別說跟隨朱棣出巡的人都是心思靈動之輩,即便是個傻子,如今也能弄明白朱棣的喜好了。

一行人入城後,早已熟悉朱棣喜好的錦衣衛便領著路,徑直朝玄妙觀而去。

蘇州的玄妙觀始建於西晉,觀中有唐吳道子畫老君像、玄宗贊、顏真卿書法等碑刻,彌足珍貴。顯然,朱棣並不是衝著那些珍貴的書畫而去的。他的真正目標,自然是玄妙觀的小吃。

歷史上玄妙觀小吃形成於明代中葉,當時蘇州風景旅遊城市的格局已形成,特別是乘船宴遊虎丘七里山塘、太湖、石湖的風俗極盛,因而帶來了船菜、船點的興旺。玄妙觀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船點上岸很快便在這裡聚集形成了小吃群。

在這個歷史時空裡玄妙觀小吃之所以會提前出現,卻主要是寧王朱權的功勞。

由於獲得了蘇州商業稅承包權的緣故,蘇州商業越發達,朱權所能獲得的好處便越大,因此他便挖空心思想辦法吸引商人們來蘇州進行交易。朱權想了很多點子,正是其中一個看似不起眼的點子促使了玄妙觀小吃的提前產生。

這個點子是為進入蘇州進行交易的相關人員提供極其廉價的飲食:八文錢就可以吃半斤白米飯外加海魚作為佐菜。

蘇州並不臨海,但蘇州河穿過蘇州而且最終入海。因此有著這樣的便利條件,朱權便派管家從海邊漁民手中廉價收購海魚。由於海外鹽價本就便宜,而且朱棣又“發明”了板曬法和灘曬法,因此鹽價更低,朱權便在當地辦了個小作坊,專門用來將含鹽量本來就高的海魚再進行醃製。然後,再沿著蘇州河逆流而上,最終運抵蘇州。

所有醃製的海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便是很鹹。然而在鹽價尚保持在相對較高位置的古代,鹹對於普通勞動人民而言卻是一件好事。因此,朱權所提供的廉價飯菜雖然絕對談不上豐盛(除了海魚並無其他佐菜),卻極受挑夫、碼頭搬運之類苦力的歡迎——因為,這個價格實在太便宜了。

古代農民並非象某些政治傾向過強的書中描述的那樣,終生都過著忍飢挨餓的生活。事實上,一般意義上的自耕農在年節、喜慶、餉賓之日便會吃葷,此外在農事大忙之日也吃葷。若是吃葷,則每餐大概要花費十五文。至於平時,自耕農家庭也並非純粹吃素,以明代松江西鄉農民為例,平日他們也能吃到魚乾白米飯。而這種伙食每餐大致花費十文。

而寧王所提供的廉價飯菜卻只需要八文錢,這兩文錢的差額對於大戶人家自然看不上眼,但是對於窮苦人家,每餐兩文便是很大一筆錢了。更何況,那種醃製的海魚中還含有大量的鹽分,因此處於社會底層的挑夫、搬運等苦力對此簡直是趨之若鶩。

此外,這種飯菜也同樣很受小商小販們的青睞,因為,絕大多數中國老百姓都有著貪小便宜的心理習慣。大商人本人雖然絕不會掉價去吃那種廉價的飯食,但其所僱傭的夥計卻不會在乎那種不必要的面子。

玄妙觀這裡是從太湖、石湖乘船而來的最方便的上岸點之一,因此提供廉價飲食的場所便轉移到了玄妙觀外的空場上。之後,又由於玄妙觀外長期有著大量的流動人口,一些小吃攤主便逐漸聚集到這裡。這些小吃同樣不貴,很多更是同樣提供廉價飯菜的“荒飯攤”。結果,玄妙觀小吃便提前出現了。

無獨有偶,後世中國四大小吃之一的長沙火宮殿小吃也同樣提前出現了。真正的火宮殿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廟宇,始建於清乾隆1年,這個時候還根本不存在。真實的情況是:周王朱肅見寧王朱權用這個辦法讓蘇州變得更繁華了,而朱肅也有著長沙商業稅承包權,於是有樣學樣。另外,朱肅是最喜歡拍朱棣馬屁的。朱棣興建了烈士陵園後,又倡導各地興建以祖先崇拜為基礎的各個廟宇,朱肅便搶先請旨出資在長沙建一座火神廟,廟中所供火神為炎帝。

之後,朱棣從東廠的報告中得知,長沙火神廟的小吃攤點越來越多,於是便惡趣味地特意下旨將火神廟改名為火宮殿了——理由冠冕堂皇:“炎帝乃三皇五帝之一,其人間住所可稱之為宮殿。”

當然,由於朱肅只是跟在朱權之後模仿學習,因此長沙火宮殿小吃在規模上還暫時無法和蘇州玄妙觀小吃相提並論。不過,相信下次朱棣再微服私訪去長沙,那時長沙火宮殿小吃也應該發展得很不錯了。

朱棣正美滋滋地想著,聞到了玄妙觀那邊傳來的美食香味後,不禁加快了腳步。

到了玄妙觀,朱棣心安理得地享受著或遠或近的侍衛們精神高度緊張的保護,興致勃勃地在人群中到處亂逛起來。

經過蜜汁豆腐乾、松子糖、玫瑰瓜子、蝦籽鯗魚、棗泥麻餅、豬油年糕等攤子時,朱棣並沒有停步,而是徑直走向了一個賣鴨血湯的攤檔。這個攤檔只有一條又寬又長的木桌,桌子兩旁的長凳上已經坐滿了食客。

朱棣不由有些躊躇。他脫離普通群眾的生活已久,和普通人擠在長凳上進食已經有些不習慣了。

楊榮是最討朱棣喜歡的內閣學士,原因之一便是在於他的玲瓏剔透。其他人見朱棣站在攤檔前發愣尚沒反應過來,他便迅速湊過去問道:“老闆,要不要包場?”

朱棣聞言失笑。

包場這種行為在大酒樓做還說得通,在這種小攤檔前耍什麼威風?(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