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鎮國永樂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章 錦衣親軍指揮使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5章 錦衣親軍指揮使司

目前錦衣衛的工作主要有兩個部分,一是宮廷禁衛。

作為皇帝的第一親軍,錦衣衛相比於其他禁衛職責還要更重一些。因為錦衣衛和旗手衛是負責的是皇帝最貼身的防衛工作,也是最主要、最核心的儀仗隊。不過好在徐欽最先接觸的就是這部分的工作,而且說白了這些都是一些較為機械死板的內容。唯一讓徐欽感覺比較心累的也就只是早朝的御前值班工作了,不過等到新堂官到任,正常輪值展開,就會好很多了。

第二部分就是錦衣衛的最大特色職能:奉詔偵緝。

這一項工作又分為兩個部分,行動端的緹騎和詔獄,以及支援端的情報組織。由於都是利害攸關的重大職權,所以最高負責人必然只能是徐欽本人。好在剛剛經過了藍玉一案的重大起伏,這段時間也算是進入了一個辦案的低潮期,不然以他這種半生不熟的狀態,即使是有路同知和羅僉事兩位老司機的輔助,恐怕都難保不會出現什麼意外。

徐欽接下來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接手錦衣衛的情報組織,這也是朱元璋直接給他下達的任務。不過這稍稍讓徐欽覺得有些頭大。

在這個通訊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情報搜集唯一可靠的來源就是龐大的密探組織。這些密探包括了一些很早以前便灑出去的永久性暗樁,也包括執行臨時的事務性工作的密探。

尤其是永久性的暗樁名單,可以說是錦衣衛指揮使最大的秘密權柄,除了朱元璋和指揮使之外,絕不會讓渡於第三人,這也是朱元璋最初準備直接置蔣獻於死地的原因之一。

徐欽接下這個差事之後,馬上就開始認真翻閱這些令人震驚的秘密檔案,這種震驚不但是對錦衣衛密探的無孔不入,也是對整個組織構架的繁複精密的感慨。

所謂的秘密檔案和小說或者電影中一張寫滿名字的薄薄的紙截然不同。而是錦衣衛指揮使簽押房後面的一個精鋼鑄造的巨大保險櫃。

這個保險櫃裡面分門別類地存放了數萬人的詳細檔案,這些檔案進行了專門的分類編號,內容包括個人完整的簡歷、親眷情況、聯絡方式等一系列的資訊。資料庫的大小和前面的指揮使簽押房幾乎是一樣大小,整體封死之後再從外圍砌出來一個房間,使得其從外面根本看不出異常。

而這個房間的正中間地下還有一個“小小”的暗格,這個暗格中有數本厚厚的大概四開左右的巨大“本子”,裡面分類別和地點記錄了外派密探的情況。不過這裡的記錄都是用外面的編號記錄的,同時對於一些關鍵詞還使用了專用暗語。

暗語對照表則是記錄在指揮使簽押房的書架上的一本平淡無奇的易經。

這個宛如小型圖書館的資料庫,加上數道防火牆,即使是過目不忘的神人,也幾乎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來背誦和記錄這些資料。而必須是有針對性地,在需要的時候進行翻查,或者是收到情報之後進行核對。

而臨時調派的密探,則一般是從普通緹騎中選派一些或武功高強,或擅長隱匿追蹤之類有一技之長的人去執行某個特定任務。這種臨時密探,大多還會負責抓捕之類工作,其實無非也就是比較高階一些的緹騎,加上規模一般也不大,所以重要性相對要低不少。

因此徐欽直接安排了羅僉事負責重新編排任務小組等整合任務,他自己則只是偶爾露露面,讓大家知道現在誰是老大而已。

新調來的兩位僉事在五月期間終於陸續到崗。

這兩位之前也都是在上十二衛中的其他衛所中擔任指揮僉事的,因此工作經驗也有一些,很多日常的工作都能很快上手,特殊的工作方面則是先給兩位老人打打下手,等待進一步的任務分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尤其是朝會時的御前站班,有了兩個新人,即使是拋開朱元璋不怎麼待見的路同知,這個工作也終於能進行正常的輪班了。徐欽自此也開始迴歸“正常的上班節奏”,比如睡個懶覺再去錦衣衛衙門坐堂之類的,至於朱老板的臉有點黑,那就是另一件事了。

在稍微有一些空閒了之後,徐欽還抽出時間去檢閱了外城的錦衣衛兵營。

此時的錦衣衛總人數雖不及歷史上的巔峰時期的六萬人的規模,但也是膨脹得很厲害。現有各種人員總計一萬八千多人,其中還不包括旗手衛的五千多人以及各種虛職人員。

這麼多的人手,皇城內的錦衣衛衙門就算是皇城佔地面積最大也沒辦法全部安置,因此在應天外城,秦淮河上游和外秦淮河、雨花臺之間,還有一個錦衣衛的巨大兵營,這個兵營裡面通常駐紮著一萬二千左右的士兵,這些士兵包括了不輪值的天武將軍、旗校、緹騎等各種職能兵種,並有錦衣衛六個千戶常駐兵營,共同負責統轄,並主持日常訓練以及組織調動等工作。

同時,這個兵營西邊緊靠工部軍器局工坊,工部旗下駐紮於應天的四個工匠衛中,有兩個都在這個工坊中,這個工坊也是大明最核心的軍工生產基地。這樣的安排也是考慮到讓錦衣衛負責這個工坊的日常安全防衛工作。

“參見徐大人!”

徐欽第一次來這個兵營,雖然這幾個月裡營中的士兵大多透過進城輪值已經見過這位大名鼎鼎的暫時署理錦衣衛指揮使的指揮同知了,但那些零零散散的見面和現在這樣幾乎整整一萬人,全部集中在兵營中的大校場中,齊聲高呼參見的場面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此時的錦衣衛可是真正的天子親軍,無論是規模、地位還是實際的戰鬥力,都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軍中不但有大量的武林高手,甚至還有一個整編千戶所裝備了非常先進的火器。當然,是在這個年代暫時最先進的。

徐欽作為後來人當然知道火器才是未來,因此在大校場進行了簡單的閱兵之後,首先考察的就是這只先進部隊。

這個火器千戶所處在最靠近軍器局工坊的位置上,甚至就隔了半堵圍牆,因為圍牆上還有一個大門。

而按照徐欽的看法,這個千戶所的實際定位更像是後世的新裝備試驗部隊,主要就是驗收軍器局製作出來的制式武器的良品率,以及試驗操作他們設計的新型火器等任務。

當然,他們也成體系地裝備了大量成熟火器,尤其是“單兵火門槍”,在關鍵時刻也是錦衣衛的殺手鐧部隊。

“大人請看,這就是軍器局最新造的一批火銃和鐵炮。”專職負責火器千戶所的千戶徐孝端一看徐欽對火器這麼感興趣,一種醜媳婦終於熬成婆的興奮之情油然而生,很熱情地將軍器局剛剛送來檢驗的火器樣品拿給徐欽看。

“這些火器威力如何?”

徐欽一看這些樣品,其實內心是大失所望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笨重的鑄造型產品,特別是那個跟後世四零火一樣差不多的“手銃”簡直讓他吐槽不能。

不過他也明白,制式武器始終只是一個時代生產力的結晶,而生產力的進步則需要整個工業體系或者說製造業體系來支撐。而以明朝初年的生產力來說,能夠批量生產出這些暫時仍是領先世界的先進火器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外觀來看,這些制式的火銃和鐵炮就只是在大小上有區別,外形基本一樣,都在中後部有一個明顯加粗的藥室結構,應該是結構強度不夠所導致的取巧的做法。整個炮管由於採用的是粗糙的泥模澆鑄工藝,在見過了大量現代化工藝金屬制品的徐欽看來,簡直就和狗啃出來的沒什麼兩樣。

雖然賣相極其垃圾,不過好歹威力還讓徐欽勉強滿意。小號的火銃是典型的火門槍設計,單人即可手持發射,只不過需要另一個人在旁邊負責點火,威力也還算不錯,徐欽看他們採用大概三十度的仰角發射,彈丸的落點大概是在八十步左右。

而據徐千戶所介紹,這種火銃在實戰中的最大射程大概是在五十步左右,最佳射程是在三十步之內,而且在這個範圍內穿甲能力是要明顯強於弓箭的。

而鐵炮則是有兩種用法,第一是發射整顆的鐵球,用來代替投石機攻擊城牆,雖然在發射的彈丸重量上稍小一些,但準頭和發射速度相比而言都要遠遠超出,不過也就是能對付對付城牆這種巨大的靜止目標了。

另一種用法則是目前軍中更常見的戰法,當成一個巨型霰彈槍來用,這樣雖然射程進一步降低,最大殺傷距離僅在百步之內,但實用效果絕佳,特別是在守城的時候,往城牆上一架,能頂幾十張強弓。不過由於工藝不過關,為了保證安全性,這種大型鐵炮的重量都不輕,加上炮車的設計缺陷等問題,野戰機動性有點慘不忍睹。

然後徐欽還參觀了火器營中的其他“奇門火器”,這些科技樹和腦洞統統歪到離譜的東西讓他頗有些哭笑不得,直到他看到了一個大概是地雷的東西,眼睛突然一下就亮了!彷彿是當年第一次上***的課一樣,瞬間目瞪口呆,哈喇子也流出來了!

突然之間,他有了一個有趣大膽的想法!

這算是個人的狂想,至少我自己覺得,一個情報組織的核心構架只會比我說的這個更複雜,一張紙就把核心機密寫完的組織基本上垮杆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當然,如果有清楚GA、KGB、CIA之類的頂級堂口運作模式的,也不要跟我說,我還要寫書,不想端鐵飯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