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鎮國永樂最新章節列表 > 第68章 調教狀元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8章 調教狀元郎

打定了主意之後,任亨泰便進宮請朱元璋的聖旨去了。而沒什麼其他重要事務,又怕再被徐輝祖抓了壯丁的徐欽便直接在禮部喝著茶,等他請朱元璋同意之後,好一起去翰林院選人。

同時,順便再給張侍郎等人科普一下真正的外交。

“泰西之地有一位國王曾說過,道理只有在大炮的射程之內才是真正的道理!諸位想一想,當年蒙人強盛之時,可曾和宋講過半分道理?當然,我們泱泱天朝,禮儀之邦文明之首,自然是不能像那些蠻人一樣,一言不合就動手的,所以這‘外交’就很重要了!”

徐欽稍微停頓了一下,看著旁邊禮部左侍郎姚子宗、右侍郎張炳等一群禮部官員一臉的黑線,但都沒直接出言反駁。這些話雖然和他們一直秉持的“聖賢之說”有些許的不合,但也確實是真理。

“比如說,拿這安南來說吧!其國王不仁、臣子不忠,而我們大明身為宗主國,焉能置之不理?所以我們即使興兵,也是興的仁義之兵!這次出使,我們天朝使團就是要教他們這些道理,不僅僅是要教他們國王、大臣,還要讓他們的子民都知道!而且我們也和當年蒙元的做法不同,他們是野蠻人,於是一言不合就動手了;我們當然不能這麼做,我們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首先是要再三勸誡他們改過自新。”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集結在邊疆的大軍在這個勸誡的過程中發揮的積極作用,要讓他們所有人都清晰的認識到,一旦他們不聽勸誡必然惹來天子震怒,到時候就只能是流血漂櫓的結局了!另外,我們雖是天朝上國,禮儀之邦,但我們的大軍人吃馬嚼要不要錢?派使團前去教諭王化,千里迢迢要不要錢?難道作為藩屬就該理所當然的享受我們天朝給他們的好處?他們就不該表示表示?所以,我們不是要好處,我們是必須教他們禮尚往來的道理!就跟孔聖人訓斥子貢贖人的道理一樣!”

徐欽說完之後,也不管他們究竟能領會多少,自顧自地喝起茶來了。

而這些禮部官員也算是長了大見識,一個個面面相覷,有些人覺得好像還真有點道理,有些人雖然打心裡不太同意,不過卻又無從反駁。

等任亨泰從宮裡徵求到了朱元璋的同意之後,他又馬不停蹄的趕回了禮部,帶著徐欽就往翰林院去了。

明朝的翰林院雖然主要的政治職責依然是皇帝的文案秘書處,但經過了數百年的發展,其業務範圍已經擴大了很多,而主要職責的重要程度卻在下降。

而由於業務範圍的擴大,翰林院又逐漸承擔起了中央機構人才培養的任務,大多數科舉出身的進士,都要在翰林院任職一段時間,熟悉各種公文,並學習處理方式,然後再調任至其他部門。因此,各個文職衙門在有人員缺口的時候,來翰林院選一些人也是正常的舉動。

任亨泰先是向翰林院的頭頭,翰林學士李遜通報了來意,然後讓他召集了一批年輕的翰林官以供挑選。

而在徐欽的建議下,這次的禮部人才選拔更像是後世的入職面試。首先,徐欽向這些翰林官們直言了此次選拔的目的,讓無意在外交方面發展的人主動退出了,這樣一來,三十多個候選人就只剩下了九個,然後再是一個一個的單獨面試。

“張修撰,你既然知道這次禮部是要派人出使安南,那你覺得此行使團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呢?”雖然是禮部選官,但是任亨泰自己對外交這一套和這種‘新穎’的選官方式都不太熟悉,所以理所當然的是讓徐欽越俎代庖擔任了主面試官。

“回大人,下官以為,此次出使安南對我大明有‘必取’和‘爭取’兩項任務。所謂‘必取’包括必須揚我天朝上國之威,此乃‘必取’之一,也是‘必取’之易;同時還有勘定邊界,此為‘必取’之二,也是必取之難,具體有多難,就得看聖上和朝廷到底想怎麼勘定了,不過有煌煌天威為後盾,張信以為雖難亦能成。另外就是這‘爭取’,爭取能真正教化其王行仁道,其臣行忠道,不過畢竟人亦分品,教而能否向善,就不得而知了。”

畢竟是新科狀元,這個答案也基本上還是在點子上。徐欽聽完之後,和任亨泰對視一眼微微頷首,然後在張信的檔案上畫了個勾。

於是新科狀元張信的人生軌跡就這樣劈了一個大大的叉,進入了禮部編制,並且光榮地升官一級,掛上了正六品的禮部主事銜。

“安南局勢大概就是如此。據我猜測,黎氏父子之所以精心策劃了此前的這一出安南王室使臣對我大明以死相逼的戲碼,其篡位自立的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彥實兄,你在去到安南之後,便可以以此大做文章。”

“一方面要將此事告知安南王室,並告知他們我們大明其實是支援他們陳氏王族的,不過嘛!對於安南擅移邊界之事,邊民義憤、朝野震驚,因此不解決這件事,我們就只能做壁上觀了。而對黎氏而言,你則要告訴他們,他們的小伎倆我們已經看透,我們大明不關心安南王族的姓氏問題,但是邊界問題我們卻不能置之不理,若是他們能拍板解決這個問題,那凡事都好商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張信在從翰林院調任禮部之後,卻不是在禮部上班,而是在徐欽這邊學習這次出使的要點。

“徐大人,大概的意思我明白了。那個使臣遇害案,就是我們的切入點,以此要挾安南國內的雙方勢力,逼迫他們都同意我們的條件。”

由於張信對徐欽又是感恩戴德又衍生出了極大的崇敬之情,因此徐欽的話他不但能聽明白,最關鍵的是還能聽得進去。

“嗯,你要記住,身為外交之官,你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能為國家帶來利益。天朝上國的體面是利益,金銀財貨是利益,糧食牲畜也是利益,人口子民還是利益,疆土田地更是利益,唯獨你個人的名聲不是!這些國家的利益,要不遺餘力的保全和爭取,哪怕是用你的臉皮去換,也要錙銖必較,其他的都不重要。”

“就好比這次去安南,若處理得好,那就憑你這三寸不爛之舌即可換來南疆百世太平。如若不然,十年之內南疆必然生亂,到時候少說也將會有數以萬計的將士浴血沙場,所耗錢糧更是數不勝數。孰輕孰重相信你心裡一定能夠衡量得出。”

“徐大人教誨,下官定然銘記於心。莫說是要了下官這張麵皮,就算是要了下官這條命,下官也一定不辱使命!”

“不錯,只有為朝廷爭來利益,才是真正的為臣之道。雖有些市儈,但該市儈時就要市儈才是真正的外交之道。不過彥實兄也應當注意言辭,畢竟我們文明之邦,朝廷的臉面千萬不能落了,氣度自然是要的,但是有些事決計不可明說。我的意思,你可曾明白?”

“嗯,下官明白了。”作為狀元郎,張信的智商絕對是不低的,稍微一想,便知道徐欽暗示的是什麼事情了。

其實他在翰林院早就聽到了一些風聲,畢竟翰林院那邊就相當於是大明的檔案局,很多資料都要在那裡彙總,而且有空閒的官員也多。這次安南事件定調之後,朱元璋便馬上讓他們查閱各種文字史料,準備在談判中來個“自古以來”了。所以張信在前兩天的面試中,才能對出使安南的目的瞭解得那麼透徹。

接下來徐欽又和張信聊了一些小細節方面的問題,用那些什麼“勿謂言之不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民主和自由正遭到踐踏”等後世各種流氓外交手段來把他的思想再次武裝了一遍。

雖然張信也很認真地把這些話都聽進去了,但好像料稍微有點猛了,畢竟這種行事方式與他一貫接受的傳統教育精神相差實在是有點大,所以他的情緒不免還是有些低落的。

“彥實兄,想必你也知道,聖賢之道並非是國家和民族的全部,做這份差事雖然確實很難落下一個好名聲,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功在社稷,還望彥實兄以國家社稷為重。”徐欽看他的臉色,也大概明白他心中所想,於是覺得還要再加一把火。

“哪裡哪裡,能為朝廷效力,無論是做什麼事情,都是是下官的福分,怎會挑肥揀瘦呢?”張信見他看穿了自己心中所想,不免稍微有點尷尬。

“這樣吧,徐欽今天送彥實兄一句勉勵的話,希望彥實兄以此為銘。”

“哦?徐大人請講!”

“*******,豈因福禍避趨之!”徐欽直接盜用這句話,來安撫有些受傷的張狀元,畢竟俠之大者為國背鍋嘛!

“徐大人謬讚,張信受之有愧!”他聽見這話,馬上露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沒想到徐欽對他能給出這麼高的評價,臉上的憂鬱之色當然也都煙消雲散了。

“彥實兄不必過謙,這句話我徐欽送給你,雖然現在沒什麼分量,但只要你始終保持這種精神,我相信聖上也會明白你的功勳,說不定哪天便將這話刻上了你的功德牌坊,到時候誰還敢指責你有悖聖賢之言呢?”

在這一碗毒雞湯給張狀元狠狠地灌下去之後,也就宣佈了徐欽對他的突擊培訓的結束。三天之後,大明使團就將啟程開赴安南。

至於疆界劃分問題,也已經基本確定下來了,底線是恢復元朝故界並以正式的文書形勢固定下來,而試探性的牌面,則是“將鎮南關以西的疆界拉直”,也就是從鎮南關以東斜著一刀切到下龍灣。至於能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或者說能不能避免明越戰爭,就要看張狀元這些人的真實水平了。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打打殺殺解決不了問題,嗯?互惠互利的和平條約你踏馬的敢不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