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開局被棄,永樂求我稱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3章 將李朝培養成大明馬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53章 將李朝培養成大明馬場

朱辰將四份禮單遞給了紀綱。

“把這些禮單謄抄一份,然後交到戶部去統計,錢到位了,夏大人就不用愁了。”朱辰笑道。

紀綱點頭:“是。”

遲疑片刻,紀綱露出菊花笑容:“朱公子,你可真聰明,竟能想到這種辦法填補戶部空缺,如今成功,夏大人會感激你的。”

一記馬屁拍過去。

朱辰聽著舒服,頷首道:“行了,廢話少說,快去吧。”

紀綱忙去了。

朱辰則回到前廳,陪著使臣們繼續喝酒。

一邊喝,一邊聊,喝到了晚上,朱辰也算和他們暫時熟悉了,每個使臣的名字都記清楚了。

今晚讓他們先睡一覺,自己得回去好好籌謀一下,該怎麼解決反向朝貢的問題。

歷來,明朝的朝貢體系,也是被後世詬病的原因之一。

甚至,有人還說,明朝之所以附屬國這麼多,是明朝花錢買來的。

這個汙點,朱辰必須得給它去了。

朱辰要展現給大家的,是一個全新的大明,是一個沒有任何汙垢的大明風華!

離開驛站,朱辰跟兩個鐵憨憨就打算回家了。

此時,夜已深,兩個鐵憨憨打著燈籠。

朱辰往前走,迎面撞上一道寬懷雄厚的身影。

朱辰抬頭一看,正是朱棣。

“老爺子,你來啦?”朱辰有些驚喜。

“怎麼樣,這次我可是在皇上面前給你承擔了,事情辦得好不好啊?”朱棣似笑非笑。

順天缺錢的事情,的確是朱棣的心病。

遷都是刻不容緩的,必須要儘快遷都,才能加強對北方的控制,促進北方的繁榮。

朱辰嘿嘿一笑:“老爺子,我辦事你放心,已經辦得妥妥帖帖的,他們的禮單都收上來了,超過三百萬銀子。”

朱棣淡淡一笑:“那是自然,我們皇上的面子可大著呢。”

爺倆聊著聊著,便沿著秦淮河畔散起步來。

這麼晚了,應天府已經宵禁,而朱辰知道,跟在老爺子身邊,不會有啥事的。

經歷過這事,他知道老爺子的背景很大,否則皇上豈會輕易將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自己來辦?

秦淮河畔之上,美輪美奐,月光倒影在水裡,前方還有著好幾座畫舫。

那些畫舫裡,傳來女子的輕笑,以及琴音,美麗的歌聲。

這種畫舫裡的,一般都是名雞,輕易不賣身的。

朱棣帶著孫子,走在這秦淮河畔,臉上露出感慨之色。

“我還記得,攻進應天府那天,秦淮河半江的水都是紅的,裡面埋了不知多少屍骨,十一年過去,經永樂皇帝統治,這秦淮河從煉獄又變得載歌載舞了。”

“你說,這是永樂皇帝的功勞吧?”

朱棣感慨著,朱辰跟在他身旁,鄭重點頭道:“十一年來,大明能強盛至此,永樂皇帝功不可沒。”

朱棣哈哈大笑,他喜歡孫子說這話。

就連他自己也認為,自己功不可沒,以後必將載入千古史冊的。

就算是在五千年帝王中,他永樂也是最出名的那幾個。

只是,帝王也有寂寞時。

朱棣神色又平靜下來,望著這一江河畔:“風光的背後,是英雄寂寞,永樂皇帝也曾站在這,望著那座巍峨的紫禁城,說自己以後就是萬古不易的賊了。”

“知道皇上為什麼那麼迫切的遷都嗎?”

朱棣看向孫子。

朱辰想了想,搖頭。

朱棣感慨一聲:“應天雖好,可終究不是我們的家啊。”

孩子,我們的家在北平,在順天。

南驚,終究是建文的地盤,你爺爺住著不自在。

朱辰明白了。

朱棣笑道:“燕王長在北平,想回到北平,死了也埋在那,替咱大明守著長城,守著咱大明的疆土,防止蒙古害人。”

“所以啊,臭小子,皇上得感謝你啊。”

“順天缺錢,你給他補齊了,直接就解了燃眉之急,這次之後,你要什麼賞賜,爺爺替你找皇上要。”

朱辰啞然失笑:“賞賜就不用了,這是應該的,只是永樂大帝不愧一代雄主,哪怕死都想守護這篇疆土啊。”

朱棣叉著腰,哈哈大笑:“那當然,這疆土可都是咱大明的。”

“日月所照,皆為明土,這話可不是白說的。”

朱辰內心對此十分認同。

他咧嘴一笑,趁此機會:“老爺子,這些使臣都來了,那不妨趁此給他們立個規矩。”

朱棣詫異:“什麼規矩?”

朱辰道:“這些番邦使國,其實都是些狼子野心,我們大明強大了,他們就會依附於我們,可我們要是弱小了,第一個撲上來的,就是他們。”

“現在,我們的朝貢體系,仍舊是加倍還於別人,雖然大國威儀是彰顯了,面子有了,可李朝,東瀛這些,一旦有了錢,就會生出野心來。”

“我的意思,是他們朝貢的東西,必須要比我們的回禮更多。”

朱棣欣賞的看了朱辰一眼:“你分析得沒錯。”

永樂大帝何許人也,他豈會看不明白,這些附屬國是因為大明強大,才會攀附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朱辰能說出這番見解,足以可見他對政治的瞭解足夠透徹。

朱棣不由笑了:“那你倒是說說,你打算怎麼辦?”

他想考考孫兒。

朱辰咧嘴一笑,就等您這句話了。

朱辰拉著老爺子,直接回了朱府,進了自己的書房。

將紙張鋪開,朱辰唰唰下筆。

很快,一份冗長的禮單就出來了,比今天李朝遞上來的禮單還要長四倍有餘。

“李朝進貢大明,一歲一貢,逢年過節貢,每年不得低於一百匹種馬,黃金千兩,白銀五千兩,水牛角兩百對,豹皮四百張,鹿皮五百張,順刀兩千口,蘇木十石……”

“棉布五百匹,軍馬一千匹……”

朱辰將禮單列得老長。

然後,遞給了朱棣。

朱棣看了第一眼,頓時微微一震。

“好小子,你這是打算將李朝培養成咱們大明的馬場啊。”

朱棣對這些番邦雖然都採取懷柔政策,但實際上看他們也不順眼。

而今天,孫兒這份禮單,卻讓朱棣大開眼界了。

孫兒的膽魄,比他還大。

朱辰的想法,比他還敢想!

一百匹種馬,區別於普通的軍馬,要李朝拿出來,這豈不是將李朝培養成大明的馬場了?

另外歲貢一千匹軍馬,那就更不得了了。

有了這個源源不斷的馬場,大明就能組建更多的騎兵,迅速擴建三千營啊!

朱辰咧嘴一笑:“老爺子,怎麼樣?幹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