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之大明藩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九章 南望王師又一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九章 南望王師又一年

南京城內,建文帝看了又看北平官員的密報,嘆息一聲陷入了深思。

在外人看來,都認為自己是個性格柔弱、毫無主見只會人云亦云的人,要不是爺爺朱元璋愛屋及烏強行立自己為皇太孫,以自己的性格與秉性,皇位根本輪不到自己。

但是事實上,自幼皇宮長大,親眼見識過胡惟庸案、藍玉案等諸多血腥的政治鬥爭,親身感受到燕王朱棣咄咄逼人的氣勢,要是建文帝朱允文還是那麼柔弱迂腐的話,那才真是活見鬼了。

有時候示弱也是一種策略。

更何況建文帝示弱也是身不由己的,身邊可用的武將寥寥無幾,文官各個都是喊口號喊得震天響,出謀劃策信手拈來,儼然一副諸葛在世的樣子。

但是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出謀劃策之人,提供完方案就由老闆裁決,成功了是人家計謀出眾,失敗了是你執行的過程中出了疏漏、不懂得因地制宜實時變動。

所以,很多事建文帝只好自己親自反覆權衡。

平心而論,拋開立場不談,建文帝倒是對燕王朱棣這套鄉政府變革很感興趣,他雖然久居宮中,但是也熟讀史書,深知農村裡那些鄉紳士大夫對帝國的腐蝕。

歷朝歷代到了王朝末期,無不都是土地兼併嚴重,老百姓走投無路活不下去只好起來造反。

而土地兼併這問題,本來就是個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過程。鄉紳士大夫一點點蠶食整個鄉村的土地,最終逼得連一些殷實的農戶也瀕臨破產。

而歷朝歷代不乏聰明之主,這些君主為何在開創之初制訂政策的時候,明知道這種可怕的後果卻束手無策?原因無他,渙散的基層政權,如果離開了鄉紳士大夫的支援,王朝只會崩塌的更快。

一個是隨時可能立刻崩塌,一個是緩慢的慢性病,換做你是君主,你也肯定會選擇後一種。

所以,如今建文帝聽說燕王的鄉政府建設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反倒是忽然起了一種心思,就是暫時中止對北平地區的圍困,把燕王藩地當作一個試點單位,看看這鄉政府究竟能不能行,然後自己也借鑑過來全國推廣一下。

當然,這種想法只是停留在建文帝內心深處,他哪敢貿貿然提出來啊。要是那些鄉紳士大夫知道自己竟然也要搞鄉政府,這無異於從他們的嘴裡搶食,那些鄉紳士大夫不都得急了眼跟自己拼命?

建文帝笑了笑,看著齊泰、黃子澄等人說:“古語有云:多行不義必自斃。燕王竟然一再濫殺無辜,必遭天譴。朕且拭目以待,看他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

黃子澄、齊泰愣了愣,大聲的說:“陛下,北平地區的百姓飽經燕王的折磨,每日生活在苦難之中,每天都渴望王師揮軍北伐平叛,把他們從苦海中解救出來。而且燕王個性張狂,要是繼續放任燕王胡鬧下去,恐怕燕王會得寸進尺。”

建文帝深吸一口氣說:“那個西方傳教士的話怎麼說的來?上帝欲讓你滅亡,必先讓你發狂。別看今日鬧的歡,小心他日拉清單。如今北平周邊有寧王等藩王坐鎮,‘八門落鎖’計劃已經將燕王困死,燕王翻不出多大的浪的。”

黃子澄大聲的說:“陛下,寧權朱權個性也極為強勢,要是全都指望著他去對付燕王,就算他把燕王打敗了,他勢必趁機吞併燕王的藩地、劫掠燕王的部署財富,到時候寧王朱權的勢力會更加龐大,這對於我們朝廷來說,無非是草驢換成了叫驢,壓力沒有減輕,反而更重。”

建文帝笑了笑揮了揮手說:“怕什麼,聖人有云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朕倒是要靜下心好好看看熱鬧,看看他燕王究竟能折騰出什麼結果來。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吧。”

北平城裡,燕王聽著南京城裡的線報,當得知黃子澄、齊泰百般懇求,建文帝就是不肯派兵而來的時候,燕王想起平時上網時看到的段子,笑了笑說:“這個訊息傳到北平那些鄉紳士大夫耳裡,可真應了那句話叫:南望王師又一年,王師就是不上岸啊!看來這些北平的士大夫還得繼續夾起尾巴做人,在孤王的鐵腕下繼續苟延殘喘一段時間。”

原來燕王深諳情報的重要性,不但在南京城裡安插了大量的線人,而且還不吝重金收買了建文帝身邊的多名太監。

這些人每天都把南京城裡的各種情況整理成第一手的情報,然後有專人快馬加鞭報送到北平。

眾人聽了燕王的話,都是哈哈大笑。

燕王笑了笑,再仔細琢磨琢磨,總感覺建文帝的行為有點反常。按照原來的歷史記載,建文帝明明是個很柔弱迂腐的人,對於齊泰、黃子澄等“託孤重臣”很是尊敬,幾乎是言聽計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燕王隱隱感覺,原來的歷史是不是被人加工過了,故意把建文帝給塑造成一副柔弱可欺的形象,畢竟只有這樣的建文帝,才更加值得同情。而史書上的燕王,卻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從柔弱的像綿羊的侄子手中奪取了皇位,把侄子逼得下落不明、很有可能被活活燒死,這樣的歷史故事,更加符合勞動大眾的樸素的善惡觀念,更具有傳播性。

但是沒等燕王繼續多想這個問題,就傳來了訊息,稱寧王朱權親自帶領手下的朵顏三衛逼近灤平一線,不知所欲何為。

燕王聽了大吃一驚,要知道當時的輿論界都認為“燕王善斷,寧王善謀”,換而言之,寧王比燕王的計謀還要高一籌。

把自己日漸逼入困境的“八門落鎖”計劃,也是寧王牽頭提出來的。

一直以來,寧王也深深忌憚燕王軍隊的強悍戰鬥力,對於北平一帶始終以圍困為主,沒有興兵打仗的計劃。

但是這一次,如今沉默多時的寧王,竟然忽然率兵逼近了自己的藩地,究竟是所為何來?

想到寧王手下那精銳的“朵顏三衛”,燕王皺了皺眉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