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918遠東戰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5章 援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5章 援軍

大炮是無法裝刺刀的!

安娜手中的步兵部隊,就只有一個教導團,炮兵團顯然是無法在巷戰中與人肉搏的。

長野幾麿覺得,即便自己丟了城門,在巷戰中,對手的兵力優勢又不大,自己完全有機會藉著地利同安娜周旋。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日軍撤下城牆之後,安娜便命令炮兵展開延伸射擊,只讓教導團對城內發起攻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另一邊,高建元已經越過了大同江,並且摸到了大同江東南岸的山林邊緣。

在山林深處,宇都宮太郎已經將部隊散開,他的身邊只留下了一個大隊的兵馬。

其餘部隊組成了一張巨大的網,看似處處漏洞,但卻能讓任何敢於冒進的敵人深陷泥潭。

巷戰、山地叢林作站乃至游擊戰,是現代戰爭中最殘酷的戰鬥方式,幾乎它們都在此時的平壤出現了。

雖然戰況不利,但是宇都宮太郎和長野幾麿依然相信自己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那是因為,從嚴格意義來說,教導一師是一支沒有打過硬仗的部隊。

他們沒有體會過血肉磨坊的恐怖!

宇都宮太郎和長野幾麿堅信,既然是比拼意志,自己的士兵絕不會輸!

安娜和高建元當然也知道這一點,但是他們同樣相信自己的士兵,他們相信陳啟民這麼多年來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會白費!

他們堅信,戰士們一定會取得一場輝煌的勝利!

就在同一時刻,在雙方的後方,他們的援軍也都快要進入戰場了。

南浦,大量的曰軍走上了碼頭。

曰軍三個師團、七萬大軍在最關鍵的時刻趕到了朝鮮!

陳啟民並沒有在這裡,如果他看到了這三個師團的番號,他的臉色估計也會非常凝重。

第二師團、第六師團和第十三師團!

號稱曰軍戰鬥力最強的仙台師團和熊本師團居然也出動了!

在這兩個師團中,可是出過很多我們熟悉的名字呢。

第六師團,也就是熊本師團出過荒木貞夫、谷壽夫。

第二師團,也就是仙台師團更厲害,在這裡出過梅津美治郎和岡村寧次!

不過在第二師團的大佬中,他們兩個只能算小字輩。

因為在他們之上,還有東久邇宮稔彥王以及......乃木希典!

看到這些名字,大家就能想象得到,這兩個師團曾經給我們造成過多大的傷害?也應該能想象得到,這兩個師團在曰軍中的地位有多高?

曰本出動這兩個師團,足以說明,曰本已經傾盡全力了!

別看剩下的那個十三師團不是最早組建的七大師團之一,但是他們可是號稱最強甲種師團,是僅次於七大師團的存在。

其戰鬥力,雖然比不上仙台師團和熊本師團,但是也絕不會比七大師團中的另外五個差!

算上還沒趕到的第十四師團,現在曰軍在朝鮮已經投入了五個師團,將近十二萬兵馬。

如果再算上之前損失掉的三個師團七萬餘人馬。

為了同陳啟民打這一仗,曰本已經投入了19萬人。

這個出兵規模,已經達到了甲|午戰爭的規模!

曰本真的是要拼命了!

他們真的是要傾盡全國之力打這一仗!

而且最重要的是,之前曰本公佈的出兵朝鮮的三大師團,可不是這三個師團。

顯然,曰本這是玩兒了一出偷天換日啊!

單憑這一點就可以想象,這一次,曰本高層已經放棄了所有的傲慢和輕視,他們已經完完全全將陳啟民當成了對等的強敵!

此時,陳啟民已經帶著主力越過了朝鮮的安州市。

雙方距離平壤的距離差不太多,面對的地形地貌也沒有太大差別,雙方的目標也都是平壤。

新一輪的競速馬上就要開始了!

但是,能決定他們誰將在平壤佔據主動權的,並不完全是他們兩方。

更重要的,還要看安娜和宇都宮太郎的勝負!

平壤的兩大戰場中。

勝利的天平,最先在大同江東南岸的山林中發生傾斜。

宇都宮太郎還是低估了教導一師的戰鬥力!

他的游擊戰迅速打成了焦灼戰!

游擊戰是什麼我們都懂,十六字方針嘛,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如果將這十六字方針,應用在一場兵力投入較大,而又快速激烈的戰鬥中。

那就是合理選擇作戰地點、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選擇作戰時機、戰鬥結束迅速撤退。

雙方的部隊,在一場戰鬥中會不斷的打散、重組!

作戰地點會不斷發生變化,戰場上兵力優勢的天平會隨時傾斜!

總得來說就一個字——亂!

這跟之前陳啟民率領教導第二師在外東北打的那場亂戰還不一樣。

那一戰陳啟民照抄了李雲龍的戰法,以連營為單位,在相對較小的範圍內打了一場亂戰。

而這一戰,高建元將自己的部隊徹底打散。

士兵們以班排,甚至是戰鬥小組為單位各自為戰!

更重要的是,這一戰的戰場更加的廣闊。

總體態勢,是宇都宮太郎遊、阻結合,而高建元則是追、擊結合。

在戰場上,雙方在平壤東南方向的山林中快速機動。

各個互不統屬的作戰單位,隨時都有可能在戰場的任意一個角落重組。

這就非常考驗雙方部隊的組織架構。

這也是宇都宮太郎曾經的底氣所在,他認為大曰本蝗軍組建多年,部隊的等級制度早已經成熟。

在部隊的不斷打散、重組的過程中,他的部隊隨時都能立即找到軍銜最高的那個人,然後迅速得在最高指揮官的領導下統一行動。

而陳啟民的邊防軍,剛剛組建沒多久的時間,部隊內部的架構一定沒有那麼成熟,在重組的過程中,領導權的問題解決得絕對沒有曰軍快。

當雙方都將部隊散開之後,無論是高建元還是宇都宮太郎,都已經找不到自己的部隊了。

在這種情況下,戰鬥的勝負實際上就被握在了基層官兵的手中。

而這,恰恰是宇都宮太郎最有自信的一點!

別忘了,曰軍可是有一個大名鼎鼎的陸軍士官學院,它就是培養這種基層指揮員的學院。

他認為,曰軍的基層指揮員在戰術素養上,佔據著很大的優勢。

所以,宇都宮太郎才有底氣打這一仗!

直到雙方真正得開始短兵相接,他才發現,事情跟他預想得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