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2005:網際網路神話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章 鴻蒙系統100/100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章 鴻蒙系統100/100

王正陪著洗刷完畢的蘭溪又簡單聊了兩句,就告辭回了49號別墅。

先是看看公司的情況。

《火戎安全》的市場佔有率正在向著75%的大關邁進,而365導航的頁面訪問量也隨之上漲,在A站排名上,已經正式超過了hao123,達成了中文類網站第三,導航類網站第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民用市場份額持續增長,老牌的國產防毒和國外殺毒軟件幾乎沒有任何的生存空間。

畢竟火戎的增長速度太快了,免費防毒的市場規則又是火雲定的,即使其他廠商想要模仿都沒機會。

比如毒霸也想要跟風免費,但是研究之後才發現,他們沒有機會再創造一個365導航來盈利。

而且在技術層面上,雲防毒技術成為了一道鴻溝,短時間是無法跨越的。

發展的勢頭很好,給公司帶來的效益也是水漲船高。

關掉小明IM,王正啟動另一臺電腦,繼續鴻蒙系統的工作。

接下來,王正很是清閒了幾天。

隨著對鴻蒙系統的瞭解逐漸加深,又買了一些Linux方面的書籍作為參考,兩相對照之下,進度確實是在加快的。

雖然在程式設計方面長進不大,但已經可以在刪除掉系統介面的麒麟系統上,用命令列進行大部分的操作了。

在這期間,雷君將公司的架構重新梳理了一遍,火雲公司改組成為了火雲集團,由螞蟻資產管理公司100%持股,隨後和雷君簽訂了期權協議。

從第一年火雲集團1%的分紅逐年遞增1%,到第九年結束時可以進行行權,以0元價格購得10%完整的股權。

同時,螞蟻資管將10%火雲集團股份釋放到期權池,暫時由雷君代持但不享有分紅。

這部分期權,用以獎勵火雲集團的高級人才。

期權行權時間為9年,行權價格以當年注冊資金為準。

比如方星拿到1%的期權,每年可以獲得0.1%股份的分紅權,幹夠10年就得到了完整的1%。

10年後,公司注冊資金為10億元,他就要拿出10億的1%,也就是一千萬給公司,用來永久購買這1%股份。

然後,火雲集團全資控股365網路、火戎安全、雲網系統、火雲互娛等幾家公司,集團總部設立兩個研發中心和一個客服中心,主管和子公司總經理平級。

這些下屬公司,在王正的授意下,根據業務價值不同,均提供了10%到15%不等的股份作為期權池。

這也是一些網際網路大型企業的做法,保障母公司的研發實力和客戶服務能力,下屬公司負責具體業務的運維工作。

同時,也能讓每一個參與到企業初期開荒的勞動者分享到合理的勝利果實。

火雲集團母公司另行組建三大事業群,分別是互動娛樂事業群,智慧計算事業群和平臺內容事業群。

比如網遊這類業務就放在互動娛樂事業群,雲網網咖系統就是平臺內容事業群的事兒,火戎安全、雲計算就是智慧計算事業群的業務。

事業群由下屬公司CEO組成事業群辦公室,對群內下屬業務進行管理。

用這種方式,形成高效監督、高效溝通和高效運營。

在組織架構完善之後,集團的財務工作也走上了正規。

比如火戎安全是免費運營的,單獨拿出來成立公司以後,沒有收益怎麼能保障工作人員利益呢?

所以就讓365導航給火戎安全付一些推廣費用。

同樣的,網遊公司也得給雲網系統那邊付遊戲的推廣費。

各個子公司在母公司的協調下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合作,既保障了母公司的利益,也保障了員工能夠獲得足夠的期權,為公司創造更大的效益。

火雲集團現在仍舊屬於船小好調頭,改組工作非常順利,一個星期左右就全部完成。

一直持續到2005年陽曆的最後一天,王正都沒有去過公司。

平時的審批工作都在小明IM上展開,部分需要他簽字的紙質檔案也都由周若雲負責轉交。

他在家裡瘋狂推進著鴻蒙系統的簡化進度,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不出意外,今天應該就可以完成了。

王正按下重啟鍵,等了幾秒鐘,經過BIOS自檢後,螢幕中心出現了一個白色的圓圈,原本的開機動畫被他隨手畫了一個圖片給替換了。

閃爍兩下之後,電腦上迴歸一片漆黑,只在最左下角出現了一行字元:newuser:

後面伴隨著一個不斷閃動的游標。

王正輸入hu的字元以後,回車,再次出現了newpassword:

直接回車,跳過密碼選項,螢幕上閃動了幾下後,重歸黑暗,只在最左下角的位置有一個游標勻速閃動著。

這就是簡化版的鴻蒙系統了,沒有任何介面,只能透過命令列進行控制。

雖然是自主研發的系統核心,但是為了讓程式設計師方便開發和操作,命令列和Linux很相似。

經過近一個月的學習,王正的命令操作已經很熟練了。

順利的進入了硬碟,找到了一個名為《筆記》的程式,透過命令列執行之後,介面上就彈出了一個類似記事本的程式。

這個記事本程式十分簡陋,毫無美感,且只能輸入最基本的英文,連字體大小都不能改。

但對於王正來說,這是有著歷史意義的。

這個note程式是王正透過倉頡開發套件做的第一個程式。

也是王正邁入開發者這個職業的第一份作品。

雖然這個文件程式就只能打英文,別的啥功能沒有,不妨礙王正為之沾沾自喜。

不就是學習嘛,真沒想象中那麼難。

尤其是鴻蒙系統和倉頡編譯開發套件,學習成本真的很低。

即使不重生,如果當時還有拼勁兒有夢想的話,王正覺得自己也能做到。

目光放回現實,這將是他保持領先的最大資本。

使用系統封包工具把系統打包成iso映像檔案,王正又在虛擬機器裡重新測試了一遍系統安裝程序,幾乎是完美的——排除那個安裝介面巨難看的logo。

其實,作業系統還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複雜。

比如市面上眾多的Linux發行版,使用Linux作為核心去寫一個作業系統難度不算大,有很多大公司都有這樣的實力。

國內其實也不少,比如紅旗、麒麟等系統,而且這些作業系統還被國家大力推廣過一段時間。

但是無一例外都失敗了,歸根結底,問題還是在於生態。

基於Linux核心的作業系統,可以被民眾使用的應用軟件太少了。

有兩個部分最不容忽視,一是辦公軟體,微軟的office在當前幾乎一統天下,而office的文件格式是閉源的,其他軟件根本打不開。

而且微軟offiux系統辦公軟體上寫的文件,互不相容。

這就很麻煩了,即使國家願意推廣,但是這根本用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