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鋼鐵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五十五章 德國工業同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五十五章 德國工業同盟

威廉二世已經同意巴士拉港口的建設工作,讓西北隨便的去建,也就不去管它了,可是當這個提案第三次的來到了威廉二世的手上的時候,他都不知道到底是該哭還是該笑了,因為西北沒有獨立興建海港的能力,不可避免的需要德國的幫助,德國不是完全的海洋國家,可是德國附近的港口卻不少,基爾運河就是為了拓展德國的港口興建的,沿著基爾運河的旁邊,一連串的港口,雖然大部分都不大。

1300萬噸年吞吐能力的海港,在這個世界雖然不是最強的,在歐洲,倫敦港和阿姆斯特丹港,因為位置的優勢,遠遠在他之上,可是其他港口呢,包括德國的漢堡港,都只是跟這個相仿而已,在中東,興建這麼龐大的港口,有這麼大的吞吐能力麼,巴格達鐵路的吞吐能力,恐怕只能夠消化一半吧,接下來呢?難不成,在中東消化。中東那個建設在沙漠上,滿是部族的地區,能夠消化幾百萬噸的資源麼?

威廉二世沒有義務來指點西北,左右德國只是付出的高技術人員,無論是勞工,還是各種的材料,都是由西北進行,他們願意投入,就投入好了。

報告直接的發給了德國各種設計院,招標的工作也跟著開始了,哪怕是不太認可的東西,德國依然嚴格的按照規定,進行招標和選拔,德國人刻板機械的性格,在這裡盡顯無疑,從300萬噸的年吞吐。多了一個1,等於是噸位提升了4倍以上。無論是停泊的泊位,裝卸能力。運輸能力和航運,都會提出一個新的挑戰,耗費的資金,也最少是之前的10倍。

短時間的建設一個千萬噸級吞吐量的龐大港口,這耗費的資源巨大,千萬噸級,最少需要的有5-8個左右的萬噸級,甚至以上的泊位,還需要有數十個其他各種噸級的泊位。比如7000噸,5000噸,3000噸和1000噸以下,這個在港口的興建上面,都有固定的模式。

還有避風港,錨地等一系列的設施,投資非常巨大,佔地面積也相當的龐大,一艘萬噸級貨輪。長度會超過130米,泊位必須要大,五六個泊位,就需要海岸線一公里以上。並不是海岸線上,每一個地方都適合作為泊位的,必須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加工和建設,再加上其他的泊位。這個海港的設施相當龐大,甚至可能是數十平方公里。

在伊拉克。是有這麼大的地方的,沿著巴士拉前進,雖然靠近海岸的地方,有不少的溼地,不適合城市和海港的興建的,但是更多的地方,是適合這個海港的興建,而且數量相當不少,因為更加靠近出海口,節約了部分航程,算是有利的地方,至於跟巴士拉之間,西北擅長的是什麼,幾十,甚至是上百公裡的鐵路,甚至可以直接跟巴格達鐵路相連,這個更加容易解決。

總投資可能超過的5000萬美元這在後世,可能是很小的一個數字,在這個20.6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時代,5000萬美元,相當於差不多250萬盎司的黃金,70噸的黃金,在這個世界上面,絕對稱得上是一個龐大的購買力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此龐大的招標,設計費用和工程指導費用,是跟著總投入而來的,當哈比在楊元釗的指點之下,把一部分的外匯,存入到了德國銀行的時候,幾乎整個德國,關於海港設計的設計師事務所,都參與了招標。

當然了,一切都是秘密的,在這個歐洲戰雲密佈的時候,普通的基礎建設投入的招標,並不能夠引發其他國家的注意,在悄無聲息之中,德國工業同盟獲得了這一次海港建設的設計,他們用200萬美元的價格,獲得了招標,會根據巴士拉的現狀,幫助西北設計擁有10個萬噸級泊位和128個其他噸級泊位的龐大的海港,當資金到位之後,德國工業同盟的彼得?貝倫斯首席設計師和其他的設計師,連同臨時招募的人員,172人,乘坐著郵輪,前往中東,因為沒有直達巴士拉的郵輪,會在透過蘇伊士運河之後,轉向波斯灣。

如此大的行動,沒有引發英國的注意,他們順利的抵達了巴士拉,透過對德國原有水文資料和地圖的研究,順便實地的測量,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之後,貝倫斯親自設計三個方案,提供給了西北。

三個方案,其實是在兩個地方,其中的一個地方,有兩種的設計方案,一個是大一點的,甚至有可能擴建到3000噸級的海港,另外的一個則是只有1500噸級的極限能力,不過那裡的環境極好,投入小,旁邊的地域,甚至可以作為軍港存在。

用驅逐艦,幫忙把東西送到了西北之後,楊元釗想了一下之後,直接決定把那個3000萬噸作為主港,順便的,也要求設計院完成1500萬噸的設計,因為那兩個位置相隔的並不遠,只有12公里左右,未來的中東可是一個繁忙之地,哪怕是為了一戰,也需要預留,否則,真的當貨物的總量上升到一個難以想象的程度的時候,鐵路的運力可以增加,但是海港卻變不出來。

兩個都要設計,為此西北又多付出了50萬美元的資金,一隻羊也是趕,兩隻羊也是,貝倫斯並沒有拒絕,只是按照設計進行,甚至會在西北的要求下,進行了部分的預留。

楊元釗不懂海港,但是他卻見過海港,後世的海港已經普及了集裝箱碼頭,集裝箱用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成為了世界的主流,可是合格時代,還是普通的散裝和人力機械相結合的方法,少部分的地方使用塔吊,卻沒有後世那麼龐大的龍門吊。

預留了龍門吊和集裝箱貨場的位置,這樣只要西北掌握了海港的興建,未來肯定可以比較容易的進行集裝箱碼頭的改進,到時候,這個可能會擴充套件到3000萬噸,甚至是4500萬噸的碼頭,說不定能夠翻一個跟頭,哪怕德國需求的資源再多,接近一億噸的級別,也足夠讓德國的實力得到巨大的加強。

碼頭的設計如火如魚的進行了,貝倫斯甚至給出了部分的清單,做出了一些土方和人員的要求,一些基礎的設施,就需要向中東集中了,中東為了建設巴格達鐵路,已經集中了數十萬人和大量的機械的,可是築路機械和修建海港的,這是兩回事,雖然會通用,可是楊元釗寧可全部由國內運來,港口和鐵路,在他看來,是兩位一體的,都不能夠放鬆。

在西北,又一次大規模的集中了人員和機械,甚至比上一次更加的快捷,在集中之後,又一次乘坐著德國的輪船,前往中東。

秘密總不是那麼容易的隱藏下來的的,特別是長時間的隱藏,自從巴格達鐵路提上議題之後,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歐洲,英國都盯著德國的動靜,穆默前往西北不知道幹什麼,貝斯特去中東也沒有被發現,但是線索多了,特別是德國工業同盟那麼明顯的在巴士拉測量,這種事情,時間長了,總是會得到注意的。

當各種情報匯聚到了英國,最終的分析結果是,德國跟中國人合作,居然耗費巨資建設港口,差點沒有笑出來,港口是這麼容易建的,巴士拉成為現代港口,一方面是原有的基礎,另外一方面,何嘗不是漫長歲月的改進,沒有鉅額的資金和大量的人力投入,特別後者,不可能完成的,還是千萬噸級,開玩笑,整個歐洲,千萬噸級吞吐量的港口才多少。

最佳的選擇是,港口拖住德國人一兩年的時間,到時候英國人的準備也就充分了,德國又陷入到港口的鉅額投入之中,一切就非常完美了。

越來越多的情報匯聚,英國沒想到,中國居然又運來了10萬人,這些人已經在上海登船了,專門用來修建港口的,至於修建巴士拉鐵路材料和後勤物資,直接金錢開路,越來越多的資料顯示的,德國人在巴格達鐵路上面,沒有投入一分錢和一丁點的人力,只是派了幾個聯絡員和技術人員,至於港口稍稍多一點,可能有幾百個上千個,但是資金上,也是一點都沒有投入。

英國人想到了一種可能性,但是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畢竟這個世界上,還真的有這樣,全心全意為別人服務的人麼,可是越來越多的情報匯聚,甚至還有一些西北資金透過銀行流轉的情報,特別是哈比,德美洋行是英國監測的重點,僅僅是前面2個月的時間,德美就向德國央行指定的賬戶之中,存入了5000萬美元的資金,更多的則是中國的材料和人員。

西北墊資,甚至是獨立投資巴格達鐵路和巴士拉新港的建設,這個結果幾乎是明白無誤的擺在了英國人的面前,這讓所有關注這一點英國人都大驚失色了。(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