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紅警1895最新章節列表 > 第758章 產業大發展(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58章 產業大發展(上)

當民復黨的主席石茂周把自己的關於民族文化的內容展現給了大家之後,馬上贏得了不少的掌聲。而這個時候,原先的工商廳長,現在的華復黨主席蕭宏盛也都主動拿出了一個條陳,然後交給了王國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皇上,這個是關於臣對於未來大陸各項工業發展的一些淺見,還請皇上斧正。蕭宏盛說道。

王國瑞看了看這個條陳,居然足足有幾萬個字,有一本短篇那麼厚了,王國瑞沒有仔細看的興趣。

你把重要的核心說說,然後讓我聽聽,也讓在場的大家參考一下王國瑞說道。

蕭宏盛顯然早就知道了這個結果,雖然他知道王國瑞肯定沒有心思一條條的看,可是改寫的檔案還是要寫,這個也就是所謂官場的規則了。這個倒不是完全的形式主義,畢竟這種關於國家發展的計劃,必須要留下紙質檔案,以備以後後人檔案調查,並且如果出了問題可以作為追責的依據。這麼關於國家發展的事情,不能夠紅口白牙的就這麼決定了,必須要留下紙質檔案作為記錄,然後才能夠算作是歷史記載,並且也都是讓以後追責時候有所依據。所以雖然王國瑞不會一條條的仔細看,可是必要的紙質檔案還是要有的。

臣擔任工商廳長的時候,也都有所經驗體會了。而我們入主了大陸之後,地盤擴大了無數倍,而治理方法必然要有所變化。原先我們在臺灣的時候,地盤小,並且那些地主階級的歷史遺留問題並不大,地主勢力並不算是樹大根深。可是到了大陸,天下遍佈著地主階級的勢力。我們根本無法能夠一刀切。如果一刀切,那必然會造成整個國家的國體動盪,甚至帶來很大的問題。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必須要謹慎,不能夠操之過急。

而臣制定了這個關於未來產業發展,是結合了經濟調控。並且還有發展產業為一體的方案。

蕭宏盛首先著重介紹了關於地主的問題。

地主是我們華夏自古以來都有的一種產物,他既不同於西方的貴族,也不同於日本的武士。而他是和我們科舉制和社會結合起來的一種特殊現象,而利用政府給予的免稅特權,和政治權利不斷的吞噬土地,然後把大量百姓作為佃戶,作為剝削。而這個過程中並沒有任何實際上的經濟價值產生,而糧食還是那麼多糧食,只是土地所有權變化罷了。

不過存在就是合理。並且這個已經延續了接近兩千年了。所以我們不能就這麼草率的一刀切,臣以為可以嘗試用經濟的手段來限制地主的生存空間,然後逐步把地主給餓死。

為何地主能夠有能力剝削大量的糧食,甚至有些過分的要求把六成糧食都交給地主而百姓卻無法選擇自從臣學習到了這個關於皇上關於人力資源的說法之後,臣頓時明白了。皇上在關於人力資源方面說的非常清楚,人力其實也是一種資源,必須要把人力當做一種商品,而商品必然有他的市場。而我國自古以來亂世之後。人口稀少,那也就是人力資源珍貴的時候。那個時候幾乎每一個人都獲得了土地,獲得了安穩的生活。可是一旦時日推移,人口恢復,而這些百姓沒有文化,也都沒有別的謀生能力,更沒有工業發展給他們轉行。他們只能夠被束縛在了土地上。無法能夠轉行。

可是這個時候土地卻越來越集中,然後形成了地主。甚至在這個時候,百姓人口增多,並且都是會種植糧食的人口。所以這樣的人力資源明顯過剩了,會種植糧食的人力資源明顯嚴重過剩。一旦資源供過於求。那自然會造成價值低廉。而地主之所以敢如此過分的收取地租,而百姓沒有議價權,那也就是因為他們知道一旦他們不做,那會有很多人搶著來做。

而這樣造成百姓剝削,可是卻還是有很多人口無法獲得耕種的權力。

而蕭宏盛最後做了一個總結,那也就是說:只要這種只是會種田的人力資源太多,那肯定會造成土地無法需要那麼多人。並且人力資源過剩,那必然會造成沒有議價權。所以我們必須要解決這種人力資源過剩的情況,然後謀求解決方案。

臣目前的方案也就是主張興建勞動密集型的企業,然後消耗那些民間大量的過剩人力資源。比如說紡織,服裝等等行業,都是需要大量人口的產業。而發展這些產業之後,可以吸收大量的農村人口加入就業。當那些農村人口加入了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之後,大量的農村人口離開農村,那地主必然會陷入無人可用。那個時候必然要降低條件,給佃戶更好的條件。

而我們可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之後,只要讓農民發現給地主種田比不上去打工,那他們肯定會放棄給地主種田的想法,然後去打工了。而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逼迫地主把土地賤賣給我們了。

王國瑞聽懂了這個蕭宏盛的計劃,其實這個計劃無外乎也就是釜底抽薪。那些地主憑什麼能夠跟那些農民談條件,而農民沒有議價權其實最主要的也就是那些農民謀生技能缺乏,只能夠從事農業工作,而這種人實在是太多了,供過於求。所以地主可以輕而易舉的逼迫他們幹最多的工作,拿著最少的收入。而如果能夠把這些剩餘勞動力收入到那些勞動密集型企業之後,那他們肯定會分流走。

然後暗想地主沒有了人口種植,那他們肯定要被迫放寬條件來進行招攬農民。可是一旦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那出外打工也都比給地主種田賺錢多了,那肯定會讓那些百姓都謀求出外打工了,而不是給地主種田了。這樣可以從經濟上對那些地主進行釜底抽薪,一旦沒有人願意給他們種田了,那這樣他們肯定會被迫發現自己當地主沒有辦法收益,必然會被迫賤賣土地。

這種也就是從經濟基礎上面來挖掉地主的根基,然後能夠達到一種消滅地主階級的手段。這種方法可以吸收大量人口加入勞動密集型企業,然後發展起來大量的經濟實力。

這個勞動密集型產業是必須要有的嗎王國瑞問道。

皇上,是的,必須要有。任何國家都要經歷這個階段,凡是土地資源相對較少,人口相對較多的國家,都是必須要經歷這個過程的。我國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化普及率很低,所以他們沒有太多的謀生技能。我們只能夠讓他們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的工作,然後讓他們有一個餬口的方法,而不用被迫限制在土地裡面,被地主剝削。

而如果全部地主打到,不說這個過程要有多少血腥,何況哪怕分地也都未必夠分啊我們國家四億人口,怎麼可能足夠有那麼多土地劃分呢所以必須要利用各種產業來吸收富裕的農村勞動人口,然後讓他們儘快的融入城市裡面,然後可以把農村的地主也都餓死。

王國瑞聽了這話,這才知道勞動密集型產業是必須要有的,尤其是面對中國這種人口大國,並且受教育水平比較低的國家更是要如此。很多人在後世認為中國很多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科技含量不高,無法創造太多的利潤價值。可是事實上這個維持勞動密集型產業是中國必須要有的長期國情,中國長期之內人口受教育率肯定不高,人口勞動力整體素質無法短期內提高的。

而如果直接進化到技術密集型的產業,那大量的文化水平低的勞動者也都必然會面臨失業的風險。而中國文化水平比較低這個是必然現象,不是那麼好輕易解決的,所以必須要讓他們有謀生的能力。這個是維護國家穩定的基礎,不然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失業了,那這個是一個多麼冷人害怕的數字一點失業率超過了一半,那革命造反將在眼前。

所以不是後世政府不想真正進化到技術密集型的企業,而是太多勞動者需要養活了,如果真正的進步到了那些高科技時代,那恐怕人口的素質無法適應,那必然會帶來危機。

治大國如烹小鮮,不能夠輕易亂來啊高科技不是什麼人都玩的了的,尤其是我國目前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文盲,擁有足夠教育基礎的人口太少,無法勝任高科技的工作。必須要向他們妥協,所以勞動密集型企業是必須要有的,並且還要開啟特開,爭取把那些農村勞動力人口拉過來,這樣才能夠讓他們地主都陷入餓死的狀態,不得不主動對我們妥協了。

那好,你打算如何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王國瑞問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