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被朱棣模擬人生曝光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1章 你除了能弄我一身唾沫還能幹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1章 你除了能弄我一身唾沫還能幹啥?

“孔山一天能有多少產鋼量?”朱棣迫不及待的問道。

朱高燨豎起了一根手指,笑而不語。

朱棣有些懷疑的問道:“一千斤?”

一千斤這個數字,已經很高了。畢竟孔山產出來的鋼料質量屬於上上乘,越上乘的鋼料,鑄造花費的時間和成本就越高。

朱高燨平靜的說道:“不,是一萬斤!”

皇帝陛下倒抽了一口涼氣,真想把祁王的腦袋撬開看看裡面裝了什麼!

一萬斤!

朱高燨還真沒吹牛逼,孔山鍊鋼廠五個鍊鋼爐,一爐日產兩千斤,如果鍊鋼廠繼續擴建下去,這個產量還會更高!

當然,想要擴建鍊鋼廠,相應的是要在採掘煤礦、洗煤煉焦,以及採購鐵礦上都要擴建,這是流水線的工程,如果哪個環節出現不均衡的情況,剩下的幾個環節都會被殃及魚池。

朱棣又追問道:“孔山的鍊鋼技術,可以在其他的鍊鋼廠落實嗎?”

老爺子在乎的不是孔山的產鋼量,他在乎的是孔山的鍊鋼方式,能不能普及。

從洪武二十八年的詔令:“詔罷各處鐵冶,令民得自採煉,而歲輸課程,每三十分取其二”開始,官營鐵礦減少,民營鐵礦增加,民營鐵礦的課稅率為十五分之一。

開放民營採煉鐵礦,雖然把鋼鐵的年產量數倍暴增了上去,而國庫的收入也豐裕了許多,但這也就意味著官營的衰弱,朝堂已經逐漸失去了對鍊鋼的控制。朱棣是個有遠見的皇帝,他很清楚這一點。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永樂元年時,民營鐵礦的課稅量為8萬斤,到宣德九年,民營鐵礦的課稅量為56萬斤。根據鐵的課稅率推算,永樂元年民營鐵礦產量為120萬斤,宣德九年則為833萬斤。

到明朝中期,官營鐵礦已經全面落後,民營鐵礦快速發展,貢獻生產鋼鐵的主力,山西陽城縣的民營鐵礦的課稅量就有50至60萬斤,反推產量為800萬斤,還只是一個縣的產鐵量,相當於宣宗時期全國民營鐵礦的總產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到嘉靖年間,民營鐵礦的課稅已經可以用白銀抵交,換算下來,全國的生鐵課稅量為500萬斤,相當於產量7500萬斤。

而如果孔山的鍊鋼方式能夠普及,只需要先一步普及到官營體系,讓官營與民營達到均衡的程度,便可遏制住民營體系帶來的影響。官營體系不需要完全覆蓋全國,只要能成為民營體系的領頭羊,朝廷擁有鍊鋼的壟斷就足夠了。

這才是朱棣看重孔山鍊鋼廠的原因!

在老爺子期待的眼神中,朱高燨緩緩開口:“可以!孔山鍊鋼廠可以普及!”

孔山鍊鋼廠的鍊鋼技術,其實也沒有太高的難度,無論是洗煤、煉焦,亦或者是鍊鋼,最難的技術環節,大明朝都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這也是為何明朝鍊鋼技術能遙遙領先歐洲三四百年的原因!

只可惜如此豐厚的底蘊,到了滿清完全被遺棄,清朝不思進取,完全靠著明朝留下來的技術吃老本,甚至還在倒退!

嘉靖年間的鋼鐵產量為9000萬市斤。但是到了清朝,鐵礦進一步民營化,很多鐵礦被廢棄掉,清朝鐵的產量為4000萬市斤,比起明朝減少了5000萬市斤!

與此同時十九世紀的英國已經進行完工業革命,歷經幾百年的時間,終於追上了明朝的鋼鐵產量,開著鋼鐵戰艦用火炮轟開了清朝的國門。

這特麼是人能幹出來的事?!

朱棣一想到未來大明鍊鋼的前景,不由興奮的深呼吸。

但他很快就冷靜了下來:孔山鍊鋼技術不是他的,是祁王的。

這也讓朱棣對祁王又愛又恨,愛祁王的才華橫溢一肚子的神仙主意,連孔山這片廢土都能變廢為寶,創造出無限的利益。

可讓朱棣心裡刺撓的是,祁王不聽話,很不聽話!

朱棣差點就沒忍住爆發出骨子裡的土匪本性,直接下旨去把孔山搶過來,他最擅長幹這種無本生意。若問天底下誰是最大的土匪,那肯定是朱棣了,搶了親弟弟的朵顏三衛,搶了親侄子的大明江山。

不過朱棣最後還是壓制住了內心的土匪想法,他的理智告訴自己:如果他敢去搶祁王的孔山,以後就甭想著能讓祁王給他做事了!

祁王和孔山,孰輕孰重,朱棣心裡還是有點數的。

他心裡多想能馴服祁王,這這小子給他老老實實的當兒子,可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事,祁王猶如高峰山崖上的一朵雪白蓮花,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如果朱棣想要用權力讓祁王強行屈服也不是不可以,但那就意味著父子之間最後的一點親情徹底斷裂。

祁王:“你可以得到我的身子,但是你得不到我的心,你除了能弄我一身唾沫還能幹啥?”

朱棣需要的是祁王腦子裡那些天馬行空的智慧,而非是一具行屍走肉的軀殼,他不可能對祁王使用過於粗暴的手段,只能細水長流,慢慢的去忽悠。

於是就出現了這種情況:皇帝想忽悠祁王,祁王也想忽悠皇帝,你忽悠我我忽悠你……忽悠著忽悠,漢王沒了。

“說吧,你想要什麼?”朱棣對聲音有些沙啞,正在努力壓制自己心中的興奮。

朱高燨義正言辭的說道:“父皇此言何意,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皇想要孔山,兒臣又怎麼能去索求回報呢?”

朱棣心裡罵著小畜生,表面上卻欣慰的說道:“你有這份孝心,朕心甚慰。可天底下哪有親爹搶兒子東西的道理,你若是不說想要什麼獎賞,那朕就只能強行賜給你了。”

朱高燨嘆息了一聲,露出了狐狸尾巴:“兒臣想向父皇索要一地,不知父皇可否準允?”

“嗯?你要哪裡?”朱棣有些好奇,“你說吧,只要不是京城,朕都可以給你。”

朱高燨笑眯眯的說道:“倭國。”

朱棣遲疑了一下:“你要不要聽一聽,自己在說什麼?”

你管這叫索要一地?!

朱高燨也坦白了:“只要父皇允諾,將倭國的治理權交於兒臣,兒臣便將孔山的五成股交於父皇!”

五成股!

這五成股,當然是從朱高燨所持有的孔山股份裡扣除的,如此一來,孔山的股份將變成皇帝持有五成,英國公府、成國公府各持有兩成,祁王府持有一成。

孔山的建立者祁王府,到最後反而成了持股最少的。

但朱高燨覺得很划算,他就算持有孔山的十成股,把這座鍊鋼體系死死的捏在手裡,又能獲得什麼利益?

無非便是些許金銀罷了,沒有朝廷的支援,孔山的上限也被鎖死了,撐死了也就是每年能為朱高燨帶來十幾萬兩的收益,祁王府差這點銀子嗎?

可如果把這五成股交易給皇帝,所能得到的利益又豈止是這十幾萬兩!

等皇帝控制了孔山之後,在朝廷的支援下,孔山將迎來飛騰般的提升,光著一成的分紅,每年就能給朱高燨帶來至少幾十萬兩的收益!

從一開始,孔山便是朱高燨打算推出來和朱棣談判的資本罷了。

“這倭國,不是朕不願意給你,只是……”朱棣猶豫了一下,說道,“你又不是不知道,雖說倭國對我大明俯首稱臣,可倭國並不在大明的統治範圍之內。”

大明與倭國,早期是被朝貢國與朝貢國的關係。

明朝與倭國的貿易關係,由於倭寇的騷擾,顯得異常複雜。明初幾位皇帝曾寄希望於透過外交途徑來抑制倭寇的侵擾,故對倭國實行羈縻政策,頒賜給勘合,准許他們入明朝貢。

但是,因雙方對“朝貢“的理解不一樣,大明想要以此作為“羈縻“手段,以消除“釁隙“;而倭國卻將其看作是營利之機,甚至把某些資金的籌集都寄託在朝貢之上。因此,倭國各大名、寺社往往因爭取入大明朝貢而激烈地競爭著,終於在寧波釀成了拼殺事件--“爭貢之役“。

此後,明朝則改變對倭國貿易的政策,罷市舶,中斷與倭國的貿易關係,結果在東南沿海一帶全面遭到倭寇騷擾,也就是所謂的“嘉靖倭患“。當倭患基本被平定後,明朝雖然在漳州月港宣佈開海貿易,但對倭國仍實行嚴禁政策,且終明之世,兩國未再恢復過正常的貿易關係。

說白了,朱棣對於倭國其實沒有任何的好感,這就是一頭養不熟的狼崽子,他早就想派兵攻打把這個螻蟻小國給滅了。但是發動戰爭,是要看收益的,如果戰爭所取得的收益低於發動戰爭的消耗,這還打個屁啊?

而朱棣在倭國身上,看不到有任何值得自己發兵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