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梟雄最新章節列表 > 七一節 湯陰縣孝悌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七一節 湯陰縣孝悌裡

這兩天宋江度日如年,每天都要打發小六去莊口守著,看看有沒京師的信使到來。早先他曾計劃過在汴京城中安下自己人,好及時探聽京中的訊息。可此前時間倉促之下,一時也沒有空暇理會此事。認真的講和時間關系不大,主要也是他麻痺大意,總覺得時間還很充裕,並沒有太過上心的緣故。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現在他嚐到自己種下的苦果了。自己在汴京沒有探子,一絲兒訊息都收不到。原來福金還會隔三岔五的給他寫信,告知寫京師朝堂上的大事,福金病倒在床,想寫也寫不出。蔡絛的信使不到,宋江就成了瞎子聾子一個。

宋江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焦急,可光著急在家等著也不頂用,只好藉機在水泊中四處巡視著,順便緩解一下內心的緊張。水泊眾多島嶼上的馬匹都運至營中,精選出來的萬餘新兵日夜做著粗淺的騎術訓練。其他的三四萬人分配到了各個島嶼,在島上進行最基礎的佇列紀律訓練。

宋江也不是說要在個把月的時間內,就將那萬人訓練成騎兵,他的目標是要把他們練成能騎馬的步兵。現在時間太緊,根本沒有那個功夫練什麼騎射之術。只要他們能夠勉強騎馬行軍三四百裡,那就足夠了。這個訓練,就是為著呂將的計劃做著準備。不管在哪一個年代,速度都是戰爭取勝的重要因素。此次偷襲汴京的計劃也是一樣,要派出上萬人潛伏在汴京城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是說弄個一兩千人,偽裝成押送彩禮的家丁。這一萬正在緊急訓練的兵士,準備的是突襲汴京城門之用。到時候裡面人奪下城門,這萬餘人直接殺奔皇城即可。

梁山水泊中的船隻也在緊張的籌備著,各島上訓練的幾萬大軍,準備到時候乘船西去京師。一切的計劃都在有序準備著,只等著蔡絛的訊息到達之後,再做最後的決斷。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完全他的意料之外,義勇軍在水泊眾島嶼內輜重糧草堆積如山。建軍到現在不過一年多的時間,就囤積下了這麼多的物資,想來真是苦了總理後勤的大管家孫俊真。

宋江看著這麼多的兵器糧草,心中感覺安穩了不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後勤補充的軍隊再勇猛善戰都是必敗的。京西河北又不是敵國境內,萬不能採取因糧就敵之策。

在東南亂勢逐漸平定,方臘一敗再敗退守睦州的時候,大宋朝又出事了。

宣和三年二月初一,在東南形勢一片大好,方十三叛軍指日可平。坐鎮西北的秦鳳路總管、兼領渭州知州种師道有快報入京,帶來了一個絕大的壞消息:西北河湟兩州的吐蕃諸司勾結西夏,已經不服王命,且起兵十萬圍攻州城。同時幾年前逃奔西夏的吐蕃青唐小王子帶五千人,正攻打西寧州。西夏軍三萬越金城關,陷西關堡在沿邊眾多寨堡襲擾,大有舉兵南下之意。

從前鎮守西北的西軍八萬精銳漢番兵馬,現在全軍身在東南尚在和方臘惡戰。眼下秦鳳路只有沿邊禁軍寨兵和三十餘萬民軍弓手,難以抵擋兩面夾攻,西北之地又將陷入敗局,特請朝廷發兵增援。三十萬弓手這個數字看似嚇人,實際上根本沒有作用。這些弓手都是朝廷強行徵發的秦鳳百姓,平日從未經過訓練,連刀槍都沒摸過的農夫,上了戰場根本派不上用場。

大宋兵是不少的,光汴京城中就還有十二萬禁軍。可是這十二萬人都是童貫挑剩下的,除了六千御前班值,其餘都是老弱之師,朝中誰人不知哪個不曉。到哪裡能找得到兵馬去救西北局勢?

大宋最能戰的兵馬現在全部雲集東南一帶,不剿滅反賊是萬萬不能收兵的。可西北戰亂同樣不能怠慢,要不能迅速穩住局勢,身在東南家在西北的八萬西軍,怎麼還會有心思和叛軍作戰?

這真叫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大宋中樞再次慌了手腳,官家再次開了整整一日的朝會,要群臣商量出一個對策。這一次當真是沒有辦法了,現在整個西北軍馬抽調一空,邊上只有河東有一萬五千折家軍,但折家軍輕易調動不得,他們一方面要提防遼國進攻,還要防備西夏偷襲。

這種局面苦煞了滿朝喜愛填詩作詞的文人墨客們,就連剛剛趕回京師的童太尉,也是一籌莫展抓耳撓腮。

朝會開了整天,眾位臣子們倒是想了無數個蠢主意,卻一一的被人爭辯駁回。熬到了晚間實在沒法可想的時候,才有兵部侍郎出班進言:“陛下,現在濟寧侯宋江正好領義勇軍北歸,在濟州休養。何不令他西去秦鳳路主持大局,平定亂勢。濟寧侯深諳軍事,想必一定能穩住西北局勢。”

童貫聞言當即出班贊成,這本來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雖然宋江本就要和茂德帝姬成婚,立時可以削去兵權,可這種危急關頭,他也顧不上什麼黨爭傾軋了。要是西北不保,還談什麼北伐煙雲,現在把宋江弄到西北去,留他個三年五載,也算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童貫都開口支援,其他朝臣們還有什麼話說,大家就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不約而同附議此事。官家沒心思去想什麼福金的感受了,江山社稷穩固才是頭等大事!天子當場就傳下聖旨,召宋江帶義勇軍即刻遠赴西北。

河北相州就在大名府的西面,距離京西路濟州府不過四五百裡路程。路仲達帶自己親衛快馬加鞭曉行夜宿,三日便趕到了相州府湯陰縣。進得湯陰縣城,路仲達直奔縣衙,宋江只對他說了一個名字,岳飛究竟是湯陰縣哪裡人氏他並不知曉,唯有到縣衙打聽一二。

路仲達一到縣衙,即刻出示濟寧侯宋江的書信公文,要徵調岳飛去軍前聽用。本縣父母怎敢絲毫怠慢,連忙翻找戶籍並派人出去詢問打探。說來也巧,本縣都頭王超正好也是槍王陳廣的弟子,和岳飛算是熟識。聽說威名遠播的濟寧侯爺賞識岳飛,要徵召至軍中效力,當下喜出望外,立刻帶著路仲達前往岳家尋人。

岳飛家住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裡,父親嶽和、母親姚氏,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生人,從小天資聰悟, 愛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臂力超人, 政和三年(1113年)十一歲時隨神槍手陳廣學習武藝,重和元年(1118年),岳飛十六歲,在鄉娶劉氏為妻, 第二年也就是宣和元年(1119年)生長子嶽雲。

路仲達一路打聽岳飛的情況,王超自然是有問必答,越問下去路仲達的興趣越大。王超對自己這位小師弟是推崇備至,只把岳飛誇得天上少有,地上無雙。更兼宋江在他臨行之前也多加囑咐,對待岳飛一定要以禮相待,不可看他年輕輕慢於他。

從湯陰縣城到永和鄉不遠,也就二十幾裡,騎馬不要大半個時辰也就到了。路仲達在王超引領下到達之時,日頭還在西邊高掛,距離天黑還早得很。

岳家住在村子東頭,家中只有幾間土房,一個稀疏的籬笆圈著,院內有一婦人正在笤米折菜,看似正準備做晚食。在院子裡頭還有一兩三歲大的童子正在玩耍,和別的孩子玩得不同,這只有幾歲的孩童玩的是一把木槍。

路仲達在王超引領下到了岳家院外,搬鞍落蹬下馬便往裡走。院中婦人聽見外面一陣馬蹄聲響,抬頭一看吃了一驚。院外停下幾十匹雄壯馬匹,還有數十條壯漢在外面四處守護,一個身高八尺的高大漢子一聲不響便往院中進來。婦人急忙起身上前招呼:“這位大官人是否尋錯了地方,請問尊駕找誰?”

路仲達見婦人年紀不大,開口便問道:“你是不是岳飛妻劉氏,岳飛現在家中?”

夫人更為驚訝,這些人氣度不凡,身上一股彪悍之氣,讓人不敢直視。這種人如何會尋到這裡來,還指名道姓的要見自家夫君,難道是岳飛在外面惹了什麼禍端不成。她正在疑慮之間,那壯漢身後轉出一人,那人笑著說道:“弟妹不用驚怕,我那小師弟今日是有喜事臨門,還不快去叫他出來。”

劉氏仔細一看,認出了這是夫君的大師兄王超,現任本縣都頭,在湯陰縣內也是知名的人數,不由轉驚為喜急忙應道:“我家夫君不在家中,去西莊周老師家習練弓箭去了,父親也在地裡做事,只有母親在家。”

聽說岳飛不在,路仲達有些失望,不過在失望之餘卻又多了一份驚喜。岳飛現在從師習練弓箭,這弓箭卻正是義勇軍的弱項。當下他開口詢問王超,這周老師又是何人?

王超也聽說過此人,周老師姓周名侗,年歲卻已經是不小了,已過花甲之年,不過極為善射,能開三石弓百步穿楊。路仲達更是大喜,義勇軍缺的就是這種善射之人,要能把這位周老師一發請了去,此行就更是完美至極。

既然進了人家院子也不能失禮,路仲達隨即吩咐幾個親衛出去尋個嚮導,立即趕往西莊去請周侗和岳飛前來相見。自己則進屋見過岳母姚氏,然後在此處等候。

岳飛家中當真是清貧得很,別說茶葉就連茶杯茶碗都沒有一個。為了招待貴客,岳母交待劉氏去鄰居家去借些飲茶用具過來,再請鄰居去田間喚回嶽和老漢。

房中狹小,岳母便在院中擺開桌凳,請兩位貴客在此飲茶等候。至於院外的眾多親衛就無法招待了,院子本就不大,要全都進來了,恐怕連立足之地都沒了。

過了將將一刻鍾,嶽和老漢便急忙趕了回來。看樣子他是在田間勞作,褲管還是高高捲起,打著赤腳黃泥都不曾洗淨。嶽和得人報信匆忙趕回家中,老遠就見自家的院子被數十個彪形大漢圍得嚴嚴實實,當下有些心驚膽跳。等他戰戰兢兢進了院子,老遠就和兩位大人見禮,和王超敘過幾句這才放下了心。

原來這些人是濟寧侯爺的部下,是來請自家孩兒去從軍的,這可是天上掉下來的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