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抗日之烽火連天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一章 實彈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四十一章 實彈化

張煒所制定的訓練計劃寫下了大半,訓練計劃由他一手操刀,之後再打算和中隊長們商議一下。頂點 23S.更新最快從班開始,止步於中隊級,戰術目標和大綱制定了下來,剩下的就是具體的細化工作。

教導大隊的士兵,老兵和新兵差不多各佔半數,時間緊,任務重,張煒決定儘可能的採取實彈化訓練環境,這個實彈化當然不是讓士兵們拿著真槍實彈玩命的互相對著打。

他想營造的實彈化環境,是類似於他在豫南整訓潰兵時搞的那種方法,讓士兵們在槍林彈雨的環境中完成各種戰術動作和戰術配合,等到真拉上了戰場,也不會出現慌神的情況。

總結起來是實彈化訓練和實彈化環境所謂實彈化訓練,關乎士兵們的素質,需要大量的子彈來喂,戰術環境也需要真正的子彈炮彈來模擬,**士兵們,很多人連子彈的面都沒見過多少,全**隊在抗戰擴編之後,訓練中的消耗彈藥只有區區一百多萬發。

一百多萬發聽著很多,平均到人頭身上,則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每名士兵打掉的子彈只有四五發,照這個數字,根本就得不到有用的訓練,打了機槍,連槍都沒玩熟,聽了幾聲響,然後就沒有訓練了。

這樣的士兵拉上戰場,能指望有什麼表現?

日軍補充的新兵,在訓練中消耗的彈藥其實也不算多,他們的國力本就不強,不可能大規模的把子彈浪費在訓練上,特別是現在處於戰爭時期,武器彈藥要優先供給前線,可人家空包彈(無彈頭的步槍彈)加上實彈射擊,也能有個幾十發。

**新兵那四五發子彈除了聽聽個響外,用處還真不大。

步槍射擊,新兵們在體能訓練的時候每天都有,每人每天能打個兩排子彈,合計下來,每個士兵也打了一百多發子彈了,但這還遠遠不夠,在戰術訓練的時期,實彈射擊還要繼續,而且新兵們文化素質普遍低下,體能訓練時期對他們的步槍教學。

目前也只教會了步槍的擊發和簡單的拆卸保養,也就是扣扳機開火,卸下槍栓,取用通條,瞭解了槍支的基本構造。

真正要做到熟練運用槍支,光會擊發和簡單拆卸是遠遠不夠的,要做到熟練使用,還得學會認識表尺,不同的射擊距離,要切換不同的表尺,而看標尺是要認識數字的。

教導大隊的老兵會用表尺,是因為作戰經驗豐富,大家互相傳授經驗,是硬靠著戰場經驗學會了使用表尺,而這些新兵沒打過仗,張煒必須用正軌的教學辦法教會他們。

這個是必須教的,三百米距離的射擊和一百米距離的射擊不僅僅是三點一線就可以,還要調整表尺,子彈打出去是一道弧線,只用三點一線的方法,是沒法打中不同距離的目標的,如果不教調整表尺,直接帶來的後果就是殺傷效率低下。

很多**部隊一場仗下來,子彈沒少打,擊斃的日軍卻不多,和步槍使用有很大的關係。

會用表尺的,一百發子彈能打死十個敵人,不會用的,能打死兩個就不錯了。

日軍文化素質比較高,至少基礎的阿拉伯數字是認識的,**這些農民新兵,會寫名字的都沒幾個,阿拉伯數字幾乎沒人認識。

所以張煒必須在這些略顯底端的科目上進行教學,至於子彈的彈道學,這個難度更大,就不教學了。

戰術訓練時期,主要練的是各種配合和攻防戰術,鑑於新兵素質不高,射擊和步槍教學仍舊保留。

張煒和邱偉以前在教導總隊的經驗

教會一名普通的農家子弟士兵認識阿拉伯數字,大概需要兩到三個星期,教會士兵認識表尺,也需要兩到三個禮拜,教導總隊以前還會教士兵彈道學,講講拋物線和子彈的特點。

因為那個時候不打仗,時間充裕嘛,教導總隊完整的教導完一名士兵射擊技能下來要兩個多月。

不過目前的教導大隊,沒有這個時間和精力。

即將到來的戰術訓練中,步槍基礎教學仍然要繼續,壓縮時間,去掉彈道學,把認表尺,認阿拉伯數字作為每天的必練科目安排好。

步兵中隊的實彈化訓練,要強化實彈射擊,再就是在實彈環境下的戰術演練。

除去步兵中隊,張煒手裡還有個重火力中隊,這個重火力中隊的中隊長是通訊科畢業的李少巖來擔任,平時基本就是管理任務,下轄有三個重機槍排和一個迫擊炮排,裝備九挺zb37式重機槍和兩門八二口徑的民二十年式迫擊炮。

步兵中隊戰術訓練的東西很多,重火力中隊就沒那麼多道道了,重火力中隊的重機槍和迫擊炮在戰時,通常是被拆分開來,分配到步兵中隊中加強火力。

所以,他們把自身的裝備技術鑽研好就足夠了。

重機槍班練好重機槍使用,迫擊炮班打準迫擊炮,技術兵器,專精自身就足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另外,步兵中隊的實彈化訓練環境也得他們來製造。

步兵爬鐵絲網鑽壕溝的時候,他們得用重機槍和迫擊炮開火,讓訓練中的士兵們感受真實的戰場環境,讓他們感受到頭皮頂上飛子彈和彈片的感覺。

步兵進行實彈化戰術訓練,他們就相當於陪練,總體來說,重火力中隊的弟兄們,身上的訓練任務不重,但是必須要把手裡的技術兵器玩好,陪練,營造真實戰場環境是要實彈的。

機槍沒打好,迫擊炮彈打歪了,是要出人命的。

戰術訓練的具體計劃擬定,細化完畢,張煒在計劃書的末尾又新增了後勤相關的問題,沒有好的後勤,就沒有好的訓練結果,實彈化訓練,肯定要消耗大量的實彈,高強度的體力消耗,要大量的營養來補充。

炊事人員的身上,也有任務,他們要為戰鬥兵員提供充足的營養,營養標準要比體能訓練的時期高,張煒規定。

在戰術訓練時期,參加訓練的,每個人每天三頓飯,至少兩個雞蛋,肉類和菜類都要攝入,每天至少攝入二兩肉類,和三兩以上的菜類,才能保證訓練所需。

菜色上不多做要求,但至少要兩天變換一次食譜,總吃老幾樣菜,士兵們肯定會覺得膩。

吃的好,才能練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