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正士不奪緣法輕財造地育侶建成道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章 燒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章 燒陶

安聞見記憶裡,開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裡植被茂密,我這應該不算開‘荒’。”

他邊拔草邊想:“希望土層厚實一些。”

拔禿一塊大約2m×2m的地皮,看到泥土分層明顯:最表層大約有三釐米厚是黑色,再往下的泥土多出一點黃,繼續往下,草根末尾處粘著的泥土裡有許多砂粒。

“不是岩石就好。”

安聞見稍稍安心,把表層的黑色泥土儘量收集,帶點黃的泥土同樣收集並堆成一堆。那些混著砂粒的泥土,只是翻動使其變得鬆散,然後種下4顆種子,埋好,澆水。

種完,安聞見直接在地上開始和泥巴,利用凝水陣木板一點點加水,邊加邊攪拌。

感覺泥巴溼度適中,在地上墊一片大葉子,開始揉搓。

揉過幾輪,判斷泥巴裡空氣差不多排完,開始製作泥坯(pī)。

安聞見沒有拉坯機或者轉盤,也沒有製陶經驗,穩妥起見,他先將泥土揪成小塊,再搓成長條,然後首尾連成一圈,一圈一圈堆疊,最後輕輕抹平每一圈之間的溝壑。

經過幾小時努力,得到三個不至於大幅度變形的容器泥坯,以及八塊趨近圓形的泥板坯子。

按照正常流程,接下來要做的是等泥坯自然乾燥,再嘗試燒製。

安聞見不想等太久,把之前用來烘烤枯枝落葉的陽炎陣木板,對準泥坯,固定。

如果直接放陽光下曝曬,泥坯可能因為區域性升溫過快導致開裂。陽炎陣木板的熱輻射形式為非可見光,加熱比陽光均勻,有可能實現加快泥坯乾燥的同時保持泥坯完整。

等待泥坯乾燥的時間裡,安聞見帶著驅蟲石塊和驅獸木板,往山頂走。

山上沒有路,不好爬,雖說坡度很緩,安聞見到山頂時依舊氣喘吁吁:“哈、哈……總算,到頂!”

緩過氣,安聞見默默打量四周:山頂一帶都是岩石,沒有泥土覆蓋,光禿禿的,能看到岩石上一些暗淡的青綠痕跡。

“沒有樹木遮擋,視野倒是很好。話說這座山,看起來矮,實際還挺高。”

安聞見站在山頂,極目遠眺,將方圓數里盡收眼底——他腳下的山嶺,是一片山脈的小支脈末尾部分。

如果將太陽升起的位置視為“東邊”,落下的位置視為“西邊”,按照“上北下南左東右西”規則,這片山脈的主體部分位於北邊。

往山脈主體方向看去,能看到一座座山峰不斷向遠處延伸。最近三座山峰較為清晰,更遠處山峰受雲霧影響,只能看到大致輪廓。

東邊靠近北方的位置,有一條長河,橫穿山脈,分支連線著山谷那條小溪。

正東方和靠近南邊的地方,被一望無際的森林包裹。

西邊也有一部分森林,但更遠處,森林突然消失,變成一片草原。

“奇怪……”

安聞見注意到,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線十分“突兀”。而且,以他自己腳下的山嶺為中心,目所能及範圍內,有一圈十分明顯的“分界線”。

線內樹木普遍低矮,顏色較淺;線外的樹木突然高出一大截,樹冠顏色也更青翠。

“不對勁,怎麼看都不正常。”

安聞見留了個心眼。

他目前所在位置附近稱得上安全,遠處和附近差別很大,存在危險的可能性就很大。

“話說,完全沒有看到人類活動留下的痕跡,前身是怎麼來到附近的?”

安聞見懷抱疑惑下山,返回避災點,泥坯已經變得乾燥,且沒有裂開。

“很好,可以準備燒製了!”

最簡單的燒製方法是用柴火把泥坯蓋住。不過那樣熱量散發很快,浪費柴火,效率還低。

於是他決定做一個簡易的窯爐。

先在地面挖個大小適中,不是很深的坑;

然後用溼泥糊出一個圓臺形的爐壁,頂部開口,下方留一個進風口;

在和周圍地面差不多高的位置,按照一定間隔,擺放幾條方柱形泥條作為“爐條”;

爐條下方放入柴火,點燃,烘烤,燒結爐條,烘幹爐壁,一個簡易窯爐就算做好。

使用前把先前柴火燒成的灰清理出來,從頂部開口處,先把泥坯放在爐條上,再在爐條下方加柴,點火,慢慢添柴,從頂部開口注意觀察窯裡泥坯的狀態。

一直燒到泥坯整個紅透,才算完成。

之後無需再新增柴火,蓋住窯爐上方的出風口,等窯內溫度慢慢降低到常溫,開爐。

如果裡面的陶器沒有裂開,就說明燒製成功。

製作窯爐和後續燒製,耗費安聞見一整天時間。

等待冷卻的時間,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周圍根本看不到人煙,無論是後續擴大探索範圍,還是長期生活,都得做好準備……先建一間足夠遮風擋雨的屋子。”

安聞見背靠某棵果樹,大口吃果,內心活動劇烈:“果實種子雖然種下去,但等果樹長大到能夠結果,就算有陣法,恐怕也要數年。”

“先不說現有的果實夠我吃多久,只吃果實,很快會營養失衡,到時候各種小毛病一起冒出來,就怕是離死不遠。”

“必須找到能當做主食的作物,以及蔬菜。得是生長快速,至少一年一收,甚至一年兩、三收的植物。”

“現在身體還是太瘦弱,要發育,必須補充蛋白質。狩獵太危險,最好選擇菌子以及豆類…如果能找到的話。”

有解析能力,安聞見並不擔心自己吃到有毒菌類。

果實吃到八分飽,安聞見扛著石斧在四周晃悠,開啟解析能力細細檢查四周每一棵青草,每一株藤蔓。

白天雖然比較熱,但光線充足,不容易看漏什麼。建房子這類粗活,可以等太陽落山後再做。

轉眼半天,安聞見回到避災點,帶著些許收穫:一棵形似狗尾草穗的穗,但更大。

發現這株穗的地方,四周有其他形似狗尾草的植株,但唯獨這一株,穗特別大,而且明顯泛黃,似乎比其他植株更早熟。

安聞見透過記憶和解析能力判斷,這株穗上結的種子,或許只用經過幾代改良,就能成為優秀的糧食作物。

哪怕暫時達不到糧食作物標準,也能種植一些作為應急用儲備糧——穗上那些種子曬乾後,密封置於陰涼處,即可長時間儲存。

用一片巴掌大的葉子裹住穗,細草繩捆起來,懸掛在擋雨板下方一個顯眼的位置。

隨後,安聞見藉著靈光陣木板發出的光,開始打樁。

木棍做樁,一塊大石頭充當錘子,在地面“打”個深坑,往坑裡插根長木棍作為“房梁”。如果希望建好的房屋更穩,樁就要儘可能打深一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安聞見交替使用長短不一的木棍,努力將樁打入地面近一米。

所有房梁都打下後,用藤蔓或者竹片之類韌性較好的材料,橫向交織在多根房梁之間,作為牆壁的“骨架”。

屋頂用同樣的方式做好架子。

最後往架子裡外各糊上一層泥巴,點火烘乾,屋頂鋪上一層枯枝落葉點燃,燒結表層。

這樣,一間勉強能夠遮風擋雨的房子,便建好。

說起來簡單,實際工作量相當大,安聞見現在的體能不足,使用各種術法降低施工難度和工作量,才勉強做下去。

夜深,安聞見一直努力到犯困,也只架好一半支架。

往後兩天,繼續搭建房子。

第三天剛入夜,安聞見忽然想起窯爐,連忙過去確認情況。

經過兩天冷卻,窯爐內部溫度已經降到常溫。

安聞見從頂部開口伸手,小心翼翼地將燒好的陶器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