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3章 軍備計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3章 軍備計劃

五十個師,總人數大概六十八萬人,相比於其他國家可能算是極多了。可是和列強的一戰兵力一比,就連極其重視海軍的英國在開戰前也有四十萬(包括殖民地)備陸軍。其他列強國家除了意呆利和白頭鷹之外,隨便都是百萬以上,毛熊更是達到恐怖的三百四十萬常備陸軍。

不過因為華夏和歐洲美洲的遙遠距離,列強想要擊敗擁有五十個師的華夏,最少得一百個師,加上補給和高額軍費,除非他們傻了才會這樣幹!哪怕列強真的圍攻華夏,也可以動員預備役,到時候想要擊敗華夏最少也得二百個師。

所以在韋珣看來,五十個師的常備陸軍足以保證復興黨的國防安全。

在四年內復興軍不會再有大的戰事,所以趁此機會將奧匈帝國提供的槍炮都替換下來,然後軍工廠開足**生產,將陸軍的軍械標準化統一化。

而四年後復興軍將會加快統一華夏的步伐,對荷蘭東印度殖民地也會用兵,那個時候需要防禦的範圍會加大,徵召預備役是勢在必行的。

屆時將徵召的預備役的士兵整編,擴編到一百個陸軍師沒有太大問題。

韋珣計劃在1909年將華夏復興軍擴編到最少一百五十個師,這樣就有近兩百萬規模的常備陸軍,在東方戰場,同時面對西北、西南、南洋、腳盆雞也沒有太大的壓力。

比起自信的以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會在一年內結束的歐洲人。以韋珣的先知先覺,哪怕是一戰前軍工業生產的水平勉強趕上西方,也可以提前完成物資、彈藥的準備。

這個計劃韋珣稱之“八年備戰計劃”。

計劃在1903年,完成東北(鞍本工業基地)、西南(滇桂川粵工業區)、華東(廬江、馬鞍山等)三個工業基地的建設並投產。

1904年完成五十個師的常備陸軍裝備更新,增加半自動步槍、狙擊槍、火箭筒。

在1905年之前完成東北、華東、西南的鐵路幹線鋪設,擴編常備陸軍至一百個師。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1908年擴編陸軍至一百五十個師,1909年完成所有陸軍裝備更新。在東北、華東、華南、西南秘密建造大量的軍火庫和彈藥庫。

所有軍工廠自1906年起九開足**,製造槍支彈藥和火炮。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戰爭期間最為重要的東西——糧食。

開發東北、外東北、庫頁島,這只能滿足東北和京津唐地區的糧食需求;華東華中可以自產自足,兩廣地區加上河內平原,也能滿足西南地區的需求。

1904年年尾將滿清驅逐到天水、平涼以西,肅清外蒙、內蒙的親滿分子,從實質上統一華夏的核心地帶。

在一年的穩定期之後,和荷蘭爭奪東印度殖民地。只要奪下東印度殖民地,那麼華夏就可以從糧食的進口國成為出口國。

除了糧食之外,南洋還有一個對二次工業**極其重要的原料——橡膠。

現在華夏已經開始研發和試產汽油發動機,這項技術是從德國獲得的。

1879年德國工程師卡爾·賓士在曼海姆製造出汽油引擎裝置,架設在馬車上的三輪汽車,有0.85**汽油引擎。

柴油發動機也是從德國獲得的技術轉讓,1893年德國人狄賽爾發明柴油機。

現在的發動機技術不像後世那樣先進,哪怕是韋珣知曉輪子式發動機比往復式發動機好,但是因為造價和工藝要求,也沒有辦法製造出來。

現在華夏的官道還算不上公路,大部分地方都是土路,交通不行,想要搞機械化部隊還得等到一戰之後。

等到一戰之後,華夏的核心地帶的基建就能完成省、郡之間的公路貫通,到那個時候再組建機械化部隊也不晚。

現在韋珣把汽油、柴油的發動機技術弄過來,甚至聘請了德國的工程師到這邊來任教,主要目的還是想培養華夏發動機方面的工程師。

不期望他們搞什麼發明創造,只要他們有過硬的基礎和經驗,能順著韋珣給的思路研究出跨時代的東西就行。實在不行,可以對世界上先進的發動機進行仿製和改進也可以接受。

飛機、坦克這兩種東西是二戰的主角,是左右勝利的強大力量,這韋珣是深刻知曉的,不過因為華夏的工業,韋珣不希望這種東西提前出現,最少不要在一戰出現成熟的產品。

否則一戰弄出了成熟的產品,以歐美等國的生產力,很容易仿製並反超。只有等華夏的工業和歐美差距不大的時候,才可以大量生產,利用資訊差建立決定性優勢。

雖然這些東西在一戰後期被歐洲戰場的交戰雙方研發出來,那也不過是雛形,真正實現跨越性的發展的是三十年代開始,那個時候飛機和坦克的研發才走上了高速發展的道路。

華夏可以超前秘密研發,但是一戰結束前除非是國家生死存亡的地步,否則不會使用的。

要說華夏近代飛機研發的最佳人選,除了馮如真就沒誰和他競爭了。對於飛機這樣重要的武器,韋珣自然不會忘記佈局。

現在的馮如、朱竹泉、司徒璧如、朱兆槐、楊標、餘炳揚、吳勢等人都在德國慕尼跟著力學專家路德維希-普朗特黑學習流體力學和空氣動力學。再等幾年,這些人回國之後就可以開展華夏的飛機研發。

韋珣計劃中的飛機研發在1906年,先研發一下雙翼飛機,等經驗充足了就可以秘密研究鋁合金外殼的單翼戰鬥機。

坦克研發韋珣倒是不太擔心,只要柴油發動機技術成熟,到時候裝上履帶、裝甲、火炮基本就是“陸地巡洋艦”了。至於坦克的懸掛裝置、轉向裝置這些較為困難的問題,其實韋珣還是有點印象,到時候找幾個機械方面的工程師順著思路研究,總會解決的。

哪怕是1910年開始研發,對於華夏來說也來得及。

按照韋珣幾次去看過的機械動力研究的進展,四年內就可以實現成熟的發動機並進行量產,那個時候可以先搞一搞輪式裝甲車,搞一搞卡車來輔助運輸。反正韋珣有把握在1910年之前在東北組建三五個師的汽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