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6章 華中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56章 華中二

歸根結底,張之洞這般的舊式官僚都考慮的是維護他們的既得利益,韋珣可對這些人不怎麼感冒。

什麼這個人有極大的名望、這個人做的事情給後世帶來極大的基礎,留用這些人?別說人家願不願意,就是其中的理念分歧就是無法扭轉的。

不是沒有人和韋珣說要把滿清一些官聲不錯的人留下來,這樣可以極大的加快華夏統一的步伐。

統一國家的速度固然會加快,但是這和韋珣的謀劃衝突。留任舊式官員等到復興黨的黨員擴招然後替換?韋珣以懲處舊式官僚聚斂財富的效果就會受到影響,之後一些先進的政策施行也會被這些在野有聲望的人士干涉和非議,用之何益?

在近代,一個國家強大的基礎是工業,西南東北東南三個地方的工業、交通、教育等就將復興黨可呼叫的資源消耗大半。

尤其是豫、魯等地又在鬧拳民,以他們扭曲偏激的仇洋心態,復興黨到地方上使用新式政策治理必定會受到反對,只這些人就能牽扯大量的人力物力,哪有精神搞發展。

這兩年拳亂會是頂峰,只有真正的等拳民冷靜下來,到時候透過宣傳疏導和武力鎮壓才能真的解決拳民問題。

統一華夏可以慢慢來,搞工業絕對是能提前一天就提前一天。

五月22日,復興軍華中戰線由調任第十師的師長吳祿貞任司令主持進攻,參謀長王金銘任副司令。

這一次將華中交給吳祿貞和王金銘,也是為了給兩人刷點經驗,以便在接下來的軍事改革中讓其有資歷升任軍長。

五月24日,復興軍嶽陽方向的第九師成功渡過長江,兩日之後包圍鄂西重鎮——荊州。駐防荊州的十幾個營的綠營兵面對炮火不是趁夜間逃跑就是投降,唯有張之洞留下的一個協和荊州的滿人將軍堅守在將軍府死活不願意放下武器。

第九師集結兩個營的火炮直接將大半個將軍府夷為平地,一個協的新軍才因為軍心動搖投降。在接應第八師渡河之後,由第八師北上進攻荊門;第九師則向東連克潛江、天門,之後又將兵鋒直指孝感。

與此同時,黃石方面的第十師夜成功登陸對岸的散花鎮,浠水、團風兩日之間就被收復,唯有黃岡有一個協的兵力在頑抗。

吳祿貞令一個團的兵力在黃岡和其對峙之後大張旗鼓的向新洲進發,進一步給予張之洞壓力。

九江方向也派出三個團攻下黃梅、宿松,殲滅此地駐紮已久的兩個標。

合肥方向也取得極大的戰果。滿清在此集結的徽省精兵兩萬,又徵募了三萬多青壯,在兩個師的圍攻下連一天都沒堅持下來就因為被轟塌城牆伏地請降,徽省巡撫北逃蚌埠。

在漢陽的張之洞在聽到復興軍大舉進攻的時候打算搬遷機器北上,但是偌大的工廠可不是想搬就搬的。

新洲復興軍步步緊逼,天門失陷,擔心孝感失陷後被包圍在漢陽的張之洞哪怕再是捨不得,也不得不下令手中僅存的一個鎮(另外一個鎮分散佈防在其他地方)開始向北撤退。

撫摸著漢陽鐵廠的機械,又看向對面的漢陽槍炮廠,張之洞痛惜地說道:“可惜了這些機器了。”

一旁的鄂省巡撫于蔭霖試探性的問道:“總督大人,要不一把火燒了這些?”

“燒了又有何用,南方建立的可比我們這個大得多了,留著吧。”

“可這不是資敵嗎?”

張之洞沉默了一會兒才說:“你我已經半截身子埋進土裡的人了,在鄂省與復興軍抗衡,無非是想全一個名聲罷。”

于蔭霖聽到張之洞道出心思,不由感嘆:“香濤,那韋珣真的無人可制了嗎?”

“如何制?當初其人崛起於臺島,握奏請聖上調集眾兵剿滅其人,那時候是最佳的時機。只是正逢甲午慘敗,其人又因為保住了臺島聲望如日中天,即便出兵也不一定能戰而勝之啊。”

于蔭霖恨恨的說道:“本來我‘大清‘就因甲午一戰而損失慘重,如他這般的年輕俊傑,為何不識忠義,不思報效朝廷呢?”

“樾亭(字)其始祖乃麻城韋氏領南宋軍職入南川抗擊元朝大軍,我幼年又是在南籠出生成長,韋珣其人和某算是多有淵源。”

張之洞嘆了口氣:“即便是他當時真應我信中所言歸附,以他的年紀,你認為現在他能坐到什麼位置上?”

于蔭霖想了想說道:“應能做到瓊州、臺島之大員。”

“那他如今呢?”

“這······”于蔭霖沉默了。手握十萬雄兵,又如何願意屈就呢?如今已是大半個華夏的實際統治者,即便官路通達,最多也只能做到一省巡撫罷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大清抑制我等漢官實非不智啊。”

“走吧。”言畢張之洞領著一群湖廣大臣離開。

在家中休息的韋珣拿著吳祿貞傳來的電報,看了一會兒之後笑道:“還算有點魄力,有點良知,以後為這張香帥著述傳記,倒是可以稱道一下他主政湖廣的善舉。”

陳作新見到是在妹夫家中,本就性子活泛的他出聲說道:“我看那張之洞等人不過是想全一個忠名,真是愚蠢至極。”

韋珣聽到他的話搖搖頭:“他想全一個忠名,就是他的子孫後代要遭殃咯。”

“那也是活該。滿清如此腐朽,奴役我華夏各族近三百年。他也是個漢人,也是個士林頗有建樹的讀書人,祖上還是明朝的官呢。為了全一個忠名,全然把諸多聖賢書中的華夷之別視若無睹。”

按照復興黨頒佈的政策,如張之洞這般負隅頑抗的清廷官吏,其三族以內永不敘用。這不是一兩代人的事情,而是他們的後代子嗣都不能獲得任職公職的資格。

即便是未來在學術、科研方面有所建樹,也不能突破這個規定。

“兄長過來了?”

陳秋怡挺著肚子在雙兒的攙扶下正往樓梯下走,見到兩人在客廳說話,頗有驚喜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