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9章 軍改【第三卷大國崛起-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79章 軍改【第三卷大國崛起-完】

(章節末尾有軍級主官)

1902年八月,隨著採購的榴彈炮全部到達和陸軍各師的訓練考核完畢,復興軍正式開始了第一次陸軍改革。

經過總參謀部的陸軍部選派的幹部對各師的戰鬥力做出評估,最終挑選了十六個師作為第一批重灌步兵師。

考慮到華夏的地理環境和主要的國防重點,三個軍駐防遼東半島,一個軍駐防吉陽省,一個軍駐防東寧省,兩個軍駐防東瀚海省和北興安省,兩個軍駐防庫倫。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只北方戰線復興軍就佈置了九個軍和一個駐紮瀋陽的第一重炮師。

餘下的七個軍,一個駐防燕京首都,魯省、蘇省、浙省、粵省、瓊州、蘭州各駐防了一個軍。地方上的防務、治安都將在第二次擴軍之前交給武裝部。

考慮到兩個重炮師不足以滿足華夏的國防要求,韋珣同意了陸軍部要求擴編一個重炮師的申請,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個地區都部署了一個重炮師。

不過這些都只是紙面上的計劃,想要徹底完成國防部署,最少也要1903年年中。

除了這些,華夏的騎兵師在北方計劃擴編到十三個,蘭州方向擴編兩個,其中北方計劃改編出兩個機械化(汽車)步兵。

如此一來,華夏的陸軍總兵力達到了六十五個師,原本韋珣整理出的“五十師計劃”雖然沿用其名,但是實際上已經超編了。

財政部對此頗有微詞,不過一想到五年後還要再次擴編,那時候也要花這筆錢。到時候要是日本、俄國等國等到停戰期結束就再次集結開戰,先行擴軍耗費雖然多了一點,但是心裡踏實。

與此同時,華夏的洋浦軍港第一艘七千噸級的重型巡洋艦正式下水舾裝。為了呼應華夏海軍目前服役的北斗七星,這艘重型巡洋艦被命名為七殺號。

七殺乃是華夏對於南斗六星的稱謂,分別為天府星、天梁星、天機星、天同星、天相星、七殺星。

這標誌著華夏海軍有足夠的底氣和實力來自行建造重型巡洋艦,有了成功的建造經驗的華夏海軍自然要對重型巡洋艦進行擴編。

不過韋珣對海軍以七千六百噸的七殺號為藍本進行造艦予以否決,而是要求海軍造船廠不斷增加重型巡洋艦的建造噸位,閾值為一萬三千噸。

對於這個要求,海軍方面自然是沒有拒絕的理由,哪有海軍嫌棄船大的呢?

於是新的巡洋艦造艦計劃中,第二艘計劃八千五百噸,第三艘計劃一萬噸,第四艘第五艘計劃一萬兩千噸。

各國海軍都將建造無畏艦的計劃落實,未來的海軍發展一萬五千噸以下都只能算是重巡,復興軍目前最大噸位的堯帝舜帝二艦也只能勉強算是戰巡。

在韋珣的計劃之中,一戰結束後的華夏海軍重型巡洋艦將達到一萬噸到一萬四千噸,戰巡級別在堯帝舜帝伏羲神農四艦退役之後不再建造。

海陸軍都完成了既定計劃中的初步改革,隨之而來的是另外一個問題——軍銜。

軍隊的軍銜問題因為之前各種事情拖延,以至於沿用的還是以往的軍銜制度,中高級將領已經使用的是職務來稱呼。新的軍裝和新的軍銜也要推上日程。

軍裝方面韋珣參考了後世華夏的軍裝設計,以軍綠色為陸軍禮儀裝,白色為海軍禮儀裝,藏青色為以後的空軍軍裝。

帽徽用蒼龍負日國徽,領徽為軍種軍徽(陸軍-白虎紋章、海軍-玄武紋章、空軍-玄鳥紋章),兩肩為軍銜,右臂為兵種隸屬編制臂章,右胸胸口為姓名,左胸為資歷標緻。

作訓服方面,復興軍也摒棄了之前耐髒的灰色軍裝,改用迷彩服作為作戰訓練的服飾。戰時禮儀裝上面的臂章和胸章都可以換到作訓服上,軍銜改為領口標識。

軍銜也沿用了後世的將-校-尉-士官-列兵五級,元帥作為榮譽稱號。不過因為接下來的三四十年,世界不知道會發生幾次世界大戰,軍銜也稍有改變。

其中士官以下分別是上等兵-三等列兵-二等列兵-一等列兵四級;士官為一至六級,尉官由准尉、少尉、中尉到上尉四級;校官由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四級;將軍由准將、少將、中將、上將四級。

士官銜主要任職班排長官,尉官銜主要任職營連長官,校官銜主要任職團級長官,將軍銜主要任職師級軍級長官,上將級才有充任戰區司令或者大型戰役總指揮的資格。

除了軍銜軍裝,軍功方面也有新增的變化。

以往的復興軍只是初步設立了四等戰功到特等戰功,授予的勳章也極為簡單。此次軍改也對此做出新的改變並補發替換舊有的勳章,如四等功和三等功授銅製勳章,二等功和一等功授銀製勳章,特等功授金制勳章。

在這些基礎上,復興軍還拿出了新的訓練方案。

以西南的滇省、黔省、川省為例,著重訓練的方向是輕型步兵師擅長的山地作戰,兩廣主要訓練方向是熱帶叢林作戰,瓊州臺島則訓練岸防能力和登陸能力。

東北地區的任務最為艱鉅,在平原作戰訓練、冬季作戰訓練的基礎上還要訓練山地戰鬥、叢林戰鬥。

這些都是為以後的戰爭做準備,否則像其他國家一樣都是有部隊就調,根本不考慮氣候和環境,那就太丟韋珣這個穿越者的臉了。

軍隊除了常規的作戰能力、急救、耐力、團隊合作等訓練之外,防毒、求生都是訓練的專案。

防毒和求生專案或許在其他國家眼中是可有可無,深知一戰開始之後毒氣攻擊會逐漸頻繁,防毒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求生訓練則是為了防止部隊在補給短缺情況下減少戰鬥力,減少後勤補給壓力。

除了這些,還有針對部隊潰散或者和大部隊失去聯絡後遊擊作戰和敵後作戰。

在班排級單位,之前的神射手也正式命名為狙擊手。華夏軍工廠獲得了蔡司公司的瞄準鏡技術後就開始落實。

精挑細選做工精良的98K步槍,配上四倍瞄準鏡,用於在戰鬥中狙擊敵人的機槍手和指揮官。

【作者題外話】:騎兵師長第一軍吳佩孚第二軍鍾松文第三軍祝士衍

第一軍軍長張振武參謀長馬曉軍

第二軍軍長黃鉞參謀長許雪秋

第三軍軍長李鈞烈,參謀長吳兆麟

第四軍軍長姜登選,參謀長朱慶瀾

第五軍軍長郭松齡,參謀長陳幹

第六軍軍長吳祿貞,參謀長王金銘

第七軍軍長賈德耀,參謀長張開儒

第八軍軍長何海清參謀長李杜

第九軍軍長蔡鍔、張孝淮

第十軍軍長蔣百里、景振卿

第十一軍軍長鄧仲元、陳可鈺

第十二軍軍長傅慈祥參謀長程潛。

第十三軍軍長林修梅參謀長胡翊儒

第十四軍軍長許崇灝參謀長耿毅

第十五軍軍長曲同豐參謀長李可鑫

第十六軍軍長景振卿參謀長徐驤

第一重炮師馮超驤

第二重炮師班冠卿

第三重炮師薛世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