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2章 停火協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92章 停火協議

八月2日,三艘無畏艦和三艘戰列艦經過漫長的路途到達印度洋斯里蘭卡,

不過這支英國本土艦隊的到來,並沒有給華夏的東印度戰略造成什麼影響。因為它們需要在斯里蘭卡維修保養,沒有個把月是出不來的。

即便是英國的駐華外交官說話的底氣越來越足,外交部依舊是禮貌的表示態度,但並未就“是否和荷蘭和平談判”做出回應。

英日艦隊即將回匯合,遠東局勢是否會因為荷屬東印度殖民地而大動干戈,全世界都在矚目。

華夏則一副吃定了英日同盟不會因為荷蘭向自己開戰,一邊積極向南洋運輸陸軍補給,一邊加緊在巴達維亞修建案防炮臺。除了這些,華夏復興軍宣佈在荷屬東印度將組建華夏的南洋軍區司令部,計劃在南洋諸島的華僑中徵募十三萬人與之前調遣的兩個軍兵力作為南洋軍區的守備力量。

終於,在以英國為主導的協約國和白頭鷹的聯合要求下,華夏外交部表示願意坐下來好好的和荷蘭就東印度殖民地問題談判。

華夏願意談判,這讓英國人松了一口氣。英國各階層除了貴族、軍方和王室支援戰爭之外,其他幾乎所有人都反對這場開戰後必然規模龐大的戰爭。

之前宣佈從本土調遣三艘無畏艦和三艘戰列艦到遠東,目的就是給華夏施加外交上的壓力。現在艦隊到了印度洋的斯里蘭卡維護,如果華夏依舊不願意坐下來談判,那麼騎虎難下的英國人除了退讓和戰爭之外沒有其他的選擇。

一旦東印度殖民地問題退讓,不但奧洲、東南亞殖民地、印度殖民地都會被威脅安全,掌控的馬六甲海峽也說不定會在未來的某天陷落。

而一旦開戰,規模必定龐大的陸軍暫且不考慮;只五艘無畏艦和九艘戰列艦對抗七艘無畏艦和十三艘戰列艦的海戰,即便是聯軍艦隊多出三分之一的實力,也不會貿然開戰。就算最後英國海軍憑藉噸位和主力數量優勢取得勝利,也會是慘勝。

因為海戰這種事情,很是依靠運氣的,要是一發入魂,那海戰的勝負就會傾斜。

而到達斯里蘭卡的本土艦隊進行維護,除了保證戰艦的船況明顯就是給華夏釋放善意,否則直接到馬六甲修理艦隊更好,畢竟馬六甲的船塢更大。

看似是因為英國本土艦隊到來而實力大增的聯軍艦隊,加上協約國和白頭鷹給予的外交壓力不得不坐上談判桌。

不過在談判的第一天,華夏外交部就非常正式的提出了己方的談判條件。

主要的內容是華夏認為荷蘭在過去的上百年中,出現無數起殘殺華僑的案例,鑑於荷蘭無法保證荷屬東印度殖民地的華僑安全,要求荷蘭將荷屬東印度殖民地出售給華夏。

這一條是雙方談判最核心的利益,也是華夏提出的唯一一條。

在開始的幾天,荷蘭和協約國、白頭鷹都對華夏發起的“侵略”戰爭大加批駁,以荷裔受到無端傷害要求華夏進行賠償並從東印度殖民地撤軍。

兩邊的要求顯然是沒有辦法獲得滿足,僵持了五天,依舊沒有一個妥善的處理方式。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八月8日,燕京去年才建設好的萬國酒店內。

荷蘭公使馬爾科坐在徐錫麟對面,旁邊是協約陣營四國和白頭鷹,華夏這邊則是同盟國陣營。

作為英國公使的薩道義起身行了一個紳士禮,然後鄭重的對眾公使說道:“各位先生,我們已經進行了五天談判,但交戰國雙方都沒有達成任何的一致!這對於交戰區遭受戰爭傷害的的平民來說無疑是犯罪。”

薩道義看向徐錫麟,目光凌厲:“徐部長,我希望華夏能拿出一個極有誠意的條件。”

“我代表華夏再次宣告:在交戰區的荷裔平民只要不參與襲擊和殺害華夏的僑民、士兵,那麼他們會處於絕對安全的環境之中。”

徐錫麟對身後的外交成員輕聲說了一句,然後八份文件交到與會的各國外交官手中。

“這些是處於保護區的荷裔的生活情況,雖然有所影響,但絕對的安全,華夏的軍隊只負責在外圍保護這裡,他們可以在區域內自由活動。”

這份檔案不是第一次拿出來,所以沒有人看這份檔案。

場面陷入沉寂,最後還是德國公使克林德開口說道:“目前東印度群島大部分處於華夏的控制範圍。德國與奧匈帝國、意呆利認為:雙方應該簽訂停火協議,這樣在達成和平之前,交戰雙方不會付出不必要的代價。”

這個建議讓荷蘭公使內心焦慮,如果停止交火,那麼英國和日本的聯軍艦隊很可能就不會向華夏施壓了。

馬爾科急忙道:“停火是不可能停火的!只要華夏的軍隊一日沒有退出荷蘭的領土,我們就不會停止交戰。”

他的話讓日本代表石井菊次郎皺眉不已,因為荷蘭人現在最想看見的就是英國和日本的聯軍艦隊捲入戰爭之中。

而英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如果華夏不肯退讓,在雙方的軍事對抗中發生意外,發生交戰的可能就會極大。

於是石井菊次郎起身鞠躬之後才說道:“日本支援雙方暫時停火。”

英國公使薩道義對於日本這個盟友在這一次和華夏的軍事對抗眾的表現極為滿意,不論是乖溜溜的將全部的海軍艦隊調遣到南洋海域還是這次談判中作為發言的急先鋒。

作為一個老道的外交官員,他自然知道停火的重要性。荷蘭本土象徵性動員的兵力在華夏在各個大型島嶼獲得絕對優勢之後就沒有什麼動靜了。

原本英國人本土艦隊前往遠東,荷蘭人派遣的第一批三萬多人也停留在馬六甲(運輸船走蘇伊士更近),明顯就是想要依靠英國的勢力逼迫華夏退讓。

但英國也不是傻子,一向都是他們把人當槍使,現在被荷蘭當槍使豈會樂意?

國內的民眾反對這次於己無關的戰爭,這讓駐華全權公使的薩道義在沒有得到國內決策的時候不得不謹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