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4章 撥款五千萬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24章 撥款五千萬

“陛下,這是各省彙報的義務教育比例。”

每月三次的例行國事內閣會議上,教育部副部長蔡元培遞交一份厚厚的報告過來。

韋珣把案几上的報告翻了翻,發現即便是在江浙一帶的入學率也不過六成,小學的入學率高一點,最少也到了七成,初中則是輟學的重災區。

韋珣閉目思索一會兒,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初中生都是十二三歲的孩子,下地幹些輕巧的活計或者給人做幫工還是可以的。而這個時代的華夏人,讀書或許可以當官,但讀書如果沒前景更願意早早的讓孩子下地幹活。

這就是導致初中入學數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現在華夏的義務教育才展開一年多,就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較突出的有幾個。首當其衝的就是教師收授賄賂,這個風氣開始只是學生家長為了老師用心管教孩子而贈送的束脩,;然後是學校領導貪鄙,任人唯親,又剋扣學校伙食從中牟利,這兩個情況一經出現韋珣就要求嚴查嚴打,並且要求當地武裝部門選派的軍事課教官作為監督學校安全和伙食情況。

再三就是學校修建的教學樓偷工減料出現質量問題,這個事情韋珣當時聽到之後都氣壞了,整整二百多學生被埋在教學樓中,存活者不過五十多人。當時就直接用極為苛嚴的語氣斥責了地方幹部,命令武裝部直接拿人然後就地挖坑埋了,大肆宣傳以儆效尤。並且嚴令各地官員徹查學校建築是否存在質量問題。

結果一查之下,近一成的教學樓存在嚴重質量問題,近三成存在輕微質量問題。

這些處理善後自然由地方官員負責,最為讓人頭疼的是家長們對於十幾歲的孩子是否能依靠學習成為有用之人沒有信心。

哪怕是現在華夏的九年義務教育已經展開,但是師資力量的不足讓各縣各鎮都在哭著喊著缺教師。

現在一個班接近七十人,多的近百人都有。

而為了吸引學生入學,學校還要免費承擔早餐和午餐,不收任何費用。

不過因為國家經費不足,小學入學需要繳納十元的入學押金,然後學生讀完六年的小學之後,全額退還。

根據1906年的義務教育花費來看,學生飲食花費近一億兩千萬華元,教師職工工資一億六千二百萬華元。這還是因為建設學校投入的三億七千萬華元沒有計算在內。

整個華夏擁有教師三百萬,然而擁有教師資格證的人不過九十二萬人,然而教師的平均月薪是4.5華元。

這還是各省和縣市的師範全力培養了三年的結果。按照教育部預計,想要擁有六百萬各級教師,最少需要花十年時間才能初步達成。

因為有資格做教師的都是有文化的人,然後透過師範學校考試和教育,想要再大批量獲得師範生源,必須等每年的高中考試之後。

而現在華夏每年的高中畢業學生不到七十萬人不到,其中大部分還要進入大學,分給師範的也不過二十萬人。

十年時間是按照教育規模和國民生活條件能否供應高中學生來計算的。

每年的教育經費最少都要五億九千萬(高中、師範和大學撥款),加上之後學生規模上來了之後,教育經費會更高。

1906年的教育經費會提升到七億華元的程度,現在華夏的國家經濟滿足軍事發展和工商業發展已經是竭盡全力,想要再發展教育只能借款。

發賣國債是不可能的,去年才售賣了“治水國債”,即便售賣也最多獲得六七億華元,只能夠撐一年。

好在按照復興黨的估計,如果整合手中的不動產出售,還可以堅持三年,三年後的缺額可以從國家財稅中獲得補充,到時候再發部教育國債還是可以繼續支援的。

這讓韋珣不得不再次慶幸之前查抄了不少家底,否則換做任何一個政黨來看到各種龐大的計劃和耗費的資金都要麻爪。

“教育是國家強盛的百年大計,普魯士當初不過一個省那麼大的邦國,就是因為教育才有如今的強大。”

韋珣翻看了幾頁之後放下報告,環視眾人一眼繼續說道:“我知道每年的教育投入即便是國家財稅全部拿出來都是不夠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我們還要準備戰爭,擴編陸軍,擴建海軍,還要發展工業,方方面面加起來就把一年的稅收掏空了。”

“每年朕在歐美的小說能有一千萬華元的收入,皇室旗下的企業也有三千萬左右的利潤,臺島賦稅一年也能獲得八百多萬的樣子。”

“算下來也有近五千萬,都撥給教育部吧。”

“陛下!萬萬不可!”蔡元培和其他內閣大臣聽到韋珣這麼說,紛紛躬身行禮勸道。

要知道韋珣說的是純利潤,還是包括了皇室企業發展、皇室的經濟來源,以他們瞭解到的資料,韋珣決定就意味著除了皇室的專項科研基金之外,全部都停了。

皇室一家子接下來幾年沒有多少收入,生活方面恐怕沒法像現在這樣體面。

尤其是韋珣說的是“撥”而不是“借”,這就意味著不用還給皇室的。

“無須勸朕,搞教育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情,朕衣食無憂,皇后貴妃也都可以自足衣食,只是過幾年苦日子而已。”

“不過,朕為了搞教育撥款五千萬,某些人卻錦衣玉食不知民眾疾苦,是該整治一番了。”

韋珣說的是勾欄風月之地,哪怕是華夏已經將這方面的場所規範定級之後,依舊有人在其中揮金如土。

尤其是某些富商之子,父輩因為沒有犯太大的錯誤在復興黨的查抄行動中倖免,接著時代的機會做了些買賣或者開辦了工廠賺了錢就被子嗣大把大把的花。

知道韋珣又要拿一群為富不仁的富商開刀彌補國庫的空缺,所有人都是表示支援。畢竟堂堂一個皇帝整天的生活和自耕農比也就多了一道肉菜,如今表示每年撥款五千萬支援教育。

而一群富商卻吃得肥頭大耳的,不懲治一下他們還能懲治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