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383章 貿易對抗-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83章 貿易對抗-完

賄賂貿易物件的高層,這幾乎是所有做生意的人最希望做的事情。

比起正常的競爭,只要對方掌握了話語權的高層被收買,那麼他們就可以以相對低的成本達到目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韋珣,作為華夏的最高領袖,在軍政和民間都有著極高的影響力,無疑是最好的物件。

甚至很有可能英法的資本已經知道這一次華夏官方作為幕後操縱人,想要透過各種手段積壓英法商品的貿易市場。

但韋珣並未動搖,比起後世動不動就被別的國家封鎖貿易或者封鎖技術的華夏,這個時空的華夏只要封鎖了自己,頭疼的就是他們了。

因為華夏目前在國外的投資多是以官方國營的資本和皇室投資的產業,華夏民間的資本是極少的,甚至很多國家可能沒有。

原因就在於開始崛起的華夏遍地是機遇,運輸、生產、銷售三大版塊只要選中了合適的專案,只要資金不出問題,那基本就是等著錢送上門來。

華夏國內的經濟投資回報高,而在國外目前白人至上的世界,作為華夏人他們很難有底氣和其他國家的本土資本競爭。

加上華夏本來就是個人情的社會,比起到了外面人生地不熟,在華夏不論是辦事還是商談都沒有外界的種種困難。

現在華夏的外貿商品除了原有的生絲、茶葉、瓷器等傳統行業,對外貿易的大頭也不過是加工的半成品鋼鐵、合成鋼,其中超過九成還都是出售到德奧意三個國家。

華夏目前有市場,市場等於錢,尤其是一個人口四億的國家,其中的商業利益到底有多大即便不是資本家也知道。

之前韋珣有底氣封鎖白頭鷹,也正是因為市場在華夏的手中,加上白頭鷹的產品還不是一戰之後得到廣泛認同的精品高階,反而是如今的英法德三國的產品才是最為頂尖的。

並且白頭鷹的產品並不是後世那種不可替代無可選擇的獨家產品,大多數技術難度都不高。

掌握市場,那就是掌握了主動,掌握了外資的命脈。

華夏頻繁針對外資產品進行查處,雖然所有的查處都是有著真憑實據,但英法資本家在見到華夏皇帝不吃這一套,華夏商務部、海關、工商局等息息相關的部門也不敢亂伸手。

一個月下來,華夏商務部頻頻接到英法資本家的談話請求,外交部也三天兩頭被英法外交大臣找上門。

此時忙於給資本家辦事的英法外交官,已經放棄了繼續斡旋華俄戰事的想法,不停的和華夏外交部打著嘴仗。

韋珣看了幾次會談紀要之後,更是直接吩咐除非有重大進展,否則不要再發給他看。

實際上也確實沒有什麼值得看的內容,無非就是英法要麼指責華夏的執法部門不公,偏幫,要麼就是代表英法資本家表示自己在華夏沒有得到大國應有的待遇,要麼就是威脅華夏要報復。

華夏外交部則乾脆利落的兩手一攤,然後說著執法的公正性和這是接收到群眾舉報。

甚至在一次升任外交部副部長的耿毅直接被英法兩國的威脅氣上心頭直言:華夏已經不是1901年之前的華夏,華夏的執法是公正且公開的,華夏這一次的執法是全國性不論是華夏商品或者其他國家的商品都是一視同仁,你們如此威脅和逼迫妄圖讓華夏妥協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就差指著英法的鼻子說現在我已經有和你平起平坐的資格,你的名頭唬不住我。

一直到九月20日,整個華夏的商品質量清查才正式結束。

雖然行動已經結束,但持續兩個月的商品查處之後,華夏的目的已經達到。

兩個月的負面資訊層出不窮,兩個月來華夏國內的英法商品銷售都遇到各種各樣的阻礙,不得不選擇替代品的民眾轉而使用德奧和華夏國產的商品。

尤其是不少人在使用國產商品之後,發現國貨並不比洋貨差,以往使用國貨的都是因為兜裡沒錢,不得已,在有錢之後自然要追求質量。

這也是要怪初期的民營工廠大多都沒有經驗,工人也的技術也極為生疏,甚至很多只是在華夏國有工廠上過兩三個月班的人挖過去就做車間主任這類的職務,生產的產品又能好到哪裡去?

直到在不斷的生產中工藝得到提升,發現粗製濫造無法和洋貨競爭市場的資本家才開始追求質量。

這也造成不少人窮的時候用國貨覺得質量不行的固有印象,等到有錢之後覺得既然有錢那何嘗不去購買洋貨呢?

這一次不得不選擇國貨作為替代,華夏的民營工廠的產品也著實重新依靠不比洋貨差的質量佔據了不小的市場。

給了甜棗之後,華夏的稅務部門卻開始重拳出擊。

只是這個重拳出擊全是雷聲大雨點小,因為稅務總署只是發了一封全國性的檔案。

檔案的核心內容是:

經熱心群眾舉報,經有關部門查證,華夏目前超過八成的企業因為業務不熟,對依法繳納稅收的必要性知之甚少。華夏稅務總署決定將會在1911年一月1日起,正式對全國所有企業進行稅務核查。請相關的企業盡可主動到當地稅務局配合核查,依法繳納稅收。

這份檔案,可以說是給之前還在高興佔據了不小的市場份額將要大賺一筆的資本家當頭一棒。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雖然華夏稅務總署沒有明言,但華夏的政策套路他們透過這幾年也已經摸清楚了。

尤其是像現在這樣提前三四個月宣佈將會在什麼時候進行什麼,為的可不是讓他們抓緊時間將賬面的漏洞填補,而是提醒他們識相的就趕緊配合把該繳納的稅收繳了,不然指定沒有好果子吃。

一時之間華夏民營企業中最為忙碌的就是財務,需要不停的配合稅務局核查賬目,還要走銀行劃款補稅。

華夏的民營輕工業成為了這次貿易對抗表面上最大的贏家,華夏也獲得了大幅度的稅收增長。

然而,最大的贏家在元山,不過不是皇室,而是整個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