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389章 華俄議和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89章 華俄議和三

北方戰區,沙俄殘餘的三十多萬部隊節節敗退,到現在估計只有二十萬人左右。

而隨著不斷的增兵,從華後方以及東北戰區抽調大量的現役部隊,現在北方戰區總兵力已經多達一百萬人。

這一百萬人,不僅將安加拉河東岸的俄軍不斷的擊潰,更是在亞爾斯克阻擋了俄軍的進攻。

此時的俄軍已經完全退出了伊爾庫茨克東岸,在四個月的潰敗中不斷組織兵力,終於在布拉茨克站穩腳跟。

百萬大軍的補給消耗,已經是北方補給線承受的極限,尤其是進入十一月之後,整個北方戰區溫度驟降,補給困難且無法長時間在雪地中作戰。

在追擊殘敵的前兩個月,復興軍突飛猛進,藉助騎兵的幫助不斷的壓縮俄軍活動範圍。

原本計劃尋找一個有利地形對敵人實施包圍,但俄軍在預感到這一情況之後很快就向北突圍。

沒有充足補給的復興軍和突圍的俄軍血戰一場,最後俄軍丟下了兩萬多具屍體成功脫離包圍圈。

在跳出包圍圈之後,俄軍迅速移動到人口稠密的布拉茨克,打算從這裡獲得過冬的衣物。

三十多萬人從伊爾庫茨克先是向東撤退,轉而向北,之後向西,繞了個大大的彎。一路上所過之處,只要是能過冬的物資、糧食以及皮毛厚實的動物都是他們蒐集的目標。

但華夏已經徹底控制了鐵路補給線,沒有重工業的遠東根本沒法為他們提供彈藥的補給。

在確定俄軍依舊在蒐集過冬的物資之後,郭松齡和鄧仲元判斷俄軍依舊還有作戰意志,將原本全殲的計劃改為不斷的騷擾和驅趕,施加壓力使其疲憊。

不過這些戰鬥的規模都不算大,都是雙方小股部隊交戰。

北方戰區的戰爭烈度減少,一車車向北運送彈藥的火車換成了運送罐頭和冬裝。

在八月底韋珣就意識到一時沒有辦法解決沙俄的殘餘部隊,與其讓士兵不斷的追擊,還不如好好的修養一個冬天。

俄軍選擇在布拉茨克站穩腳跟,也並沒有出乎他的意料。

因為遠東的冬天真的是太冷了。溫寒帶的東北都能在冬天零下十幾度二十幾度,更何況是寒帶的北方呢?

冬天是華夏不能快速佔領遠東重要城市的最大阻礙。

比起擔心三十萬沒有彈藥補給的俄軍,韋珣更擔心沙俄在冬季發起他們的傳統軍事戰術——冬季攻勢。

現在的亞爾斯克已經聚集了超過五十萬的俄軍,負責防備的吳佩孚部也有二十三萬人。

但這已經是北方戰區能分出去的全部兵力,再多的話不僅補給跟不上,對伊爾庫茨克這個遠東最為人口稠密的地區的清理工作和圍殲俄軍殘部的行動都會收到阻擊。

亞爾斯克是西伯利亞鐵路的重要節點,又有著葉尼塞河作為阻隔,想要擊破吳佩孚兵團的防線,還要看沙俄這幾個月從英法美手中獲得了多少物資。

在十月起沙俄不再提和談的事情,顯然就是希望在冬季發起攻勢藉助天時地利扭轉局勢,輸的不是那麼難看。

而在兩國的外交會談上,沙俄卻一直盯著華夏在伊爾庫茨克驅逐平民的行動抗議,有著英法美日葡荷等國的聲援,華夏遭受極大的國際輿論壓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尤其是十月底,二十多萬沒有辦法離開的俄國平民不斷的鬧騰,要吃要喝要穿。

本就沒有充足補給的華夏自己都還要運輸糧食和彈藥以及冬衣呢,哪裡有功夫管這些俄國人。

而前往亞爾斯克的鐵路每天只有一列,其他的列車都是在運輸彈藥。每天鐵路,想要步行到達亞爾斯克比登天還難,一個不慎甚至會餓死凍死在開始入冬西伯利亞。

面對不斷鬧騰的俄國人,華夏選擇的方式是架起機槍。要麼向北自己尋找過冬的出路,要麼就是等待火車,要麼就是吃槍子。

二十多萬人,離家時是夏天,攜帶的糧食也在一個多月的消耗中所剩無幾。

華夏提供前往伊爾庫茨克的火車可不是免費的,而是讓居住在伊爾庫茨克周邊的城市的沙俄平民競價,每次一列火車一千八百人。

其中八百多個坐票,站票一千出頭,都是價高者得。

有錢的人已經先行離開,在周邊城市有房產的甚至可以以房產抵押從而獲得離開的資格,甚至還可以獲得一些糧食和資金。

這也是華夏為了自己的吃相不算難看做的表面功夫。土地在西伯利亞遍地都是,華夏堅持華夏的法律,認為土地的歸屬權屬於國家,加上西伯利亞有的是土地,價格也是極低,所以沒有人說些什麼。

而城市城鎮的房屋,那就需要搞搞面子工程,遠離伊爾庫茨克和鐵路沿線的居住地,華夏基本上都是不承認他們的房屋所有權。

而在繁華的伊爾庫茨克周邊和鐵路沿線這些外國記者容易到達的地方,北方戰區不斷的派遣士兵逼迫平民離開,以低廉的價格購買了大量的居所。

現在的華夏是一個世界大國,為了不讓以後的黑歷史搞得像白頭鷹的頭皮懸賞一樣血腥和無底線,不得不做出一些看起來只是立牌坊的事情。

在北方戰區用槍口頂著之後,沙俄的平民很快識趣的做出了選擇。

將近十萬人希望抵達更北方的布拉茨克,那裡還不是華夏佔領的區域,也是僅次於伊爾庫茨克的繁華地帶,更有三十萬大軍庇護。

然而他們哪裡知道此時的布拉茨克但凡是過冬的物資都已經供給了軍隊。

對於平民選擇離開之後的結果,北方戰區負責平民治安和運輸遷徙的人都知道,但所有人都沒有提醒。

這些平民的離開,被華夏大肆報道,以此作為民主和尊重敵國平民人權的體現,順帶著對之前華夏限制沙俄民眾自由的指責做出反擊。

華夏的目的是削減沙俄在遠東的平民數量,減少之後的治安工作難度,騰出位置讓華夏安置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