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418章 決戰-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18章 決戰-上

作為一個上位者,不能有聖母心是最基本的素質。在必要的時候,上位者需要做出一定的取捨。

韋珣有幸成為這個時代主宰華夏的領袖,他一直認為這是時代賦予他的使命。

堪稱瘋狂的對抗擴張,是後世那些生活在紅旗之下的和平年代差不多年紀的同齡人是無法理解的。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這是韋珣一直在貫徹的戰爭核心。

英法依舊擁有多個華夏的租界和殖民地,如果按照後世同齡人的想法,安心的種田發育,然後一舉收復所有的領土,讓華夏成為世界一等一的強國。

但這個時代可沒有所謂的臥薪嚐膽厚積薄發的說法,鉅艦大炮才是話語權,軍事力量的多寡才是決定說話分量的輕重最重要因素。

華夏目前人心安定生活逐漸擺脫貧困走向溫飽,部分人甚至已經富裕。但列強覬覦華夏的利益不是一年兩年,不是幾十年,而是從明朝後期就開始動的貪念,又豈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

透過戰爭不斷的擴張,固然在外界看來有著巨大的危機,但其實風險並不是那麼大。

面對一個擁有完備的一戰工業體系,擁有不亞於德法的重工業和軍工廠,華夏比之二戰時期的民國強了不止一點半點。

而華夏龐大的人口更是韋珣面對英法可能加入戰爭最大的底氣。

有工業,有人力資源,如果不透過戰爭對外展示武力,如果不在兩大陣營中選擇一個陣營,那麼華夏這塊附帶巨大利益的肥肉,完全有可能會被他們沆瀣一氣如歷史中的那般瓜分。

與其被動承受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藉口威逼,與其被動的被他們瓜分,還不如加入其中,獲得敵人的敵人的支援,然後獲得足夠的話語權。

這一次別看英法耀武揚威甚至在印度洋增派艦隊,實際上僅憑從英國本土到華夏的漫長補給線,面對同盟國威脅的英國不可能打一場持久的戰爭給同盟國機會。

先不提戰爭勝利之後從華夏獲得的收益,僅僅是一場布林戰爭就花費了兩億英鎊,更何況領土人口和工業都不是布林戰爭中面對的兩個小國可以比擬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沙俄是法國人的盟友,英法只是聯合起來統一陣營,試圖以強大的陣營力量逼迫德國放棄他們獲得殖民地的計劃。

英國人會為沙俄付出最少代價是十倍於布林戰爭的攻打華夏,那機率低得嚇人。

而華夏同時面對在他們看來國力比華夏還高出不少的沙俄以及實力不錯的日本,並且在多次戰役中取得極其耀眼的成績,更是讓英國人只敢威脅,不敢下場親自動手。

這無疑證明韋珣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戰爭理念,以無法反駁的戰績展示華夏的力量,讓覬覦華夏的豺狼虎豹心生懼意,不敢承擔巨大的風險和代價開戰。

如今的亞爾斯克攻防戰表面上看來是沙俄獲得了一點點反攻的優勢,加上冬季作戰有利於沙俄發揮傳統藝能。

實際上不論是英國還是法國,都知道在葉尼塞河以東,沙俄機會不大。

之所以還在不斷的支援沙俄,為的就是控制沙俄的意志,以龐大的貸款左右沙俄接下來面對德奧在東線的進攻能夠一直支撐。

在郭松齡下令部隊發起試探性攻擊之後,亞爾斯克這場決定葉尼塞河以東廣袤領土歸屬的戰役總算進入了高朝。

數不清的炮彈在俄軍的陣地上落下,掀起一簇簇泥土,逐漸飛落的雪花將大地覆蓋,而人體的殘肢斷臂和血液將這片雪地點綴。

大兵團作戰經過數次的戰役,華夏已經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戰方式。

炮火壓制,精銳突擊爆破然後發起衝鋒,這一套戰術看起來是那麼簡單,實際上卻是對雙方士兵的戰鬥素質和武器都有極大的考驗。

在面對華夏鋪天蓋地的炮火的時候,俄軍的陣地根本就沒有人敢站在塹壕之中。

兩個兵團超過一千二百門火炮,將俄軍的前沿陣地覆蓋,然後華夏的士兵以班排為單位不斷的移動。

徐進彈幕對隱蔽在防炮洞中的人員的殺傷雖然小,但炮彈的威脅會讓敵人不得不躲避炮彈,以此減少傷亡。

俄軍來不及在防線上修築鋼筋混凝土的防禦碉堡暗堡,只能以沙袋作為屏障,輔以溼泥和雪水覆蓋,形成冰牆。

在面對大威力的榴彈炮,這些地方根本無法有效的防禦。

而不斷的戰鬥中,沙俄已經知道華夏炮火的恐怖,機槍在華夏士兵還未抵近射擊範圍的時候不會輕易的推出來。

華夏的士兵輕易的穿過鐵絲網,在穿越地雷區的時候傷亡巨大起來。

隨後是短暫的交鋒,華夏的軍隊輕易擊潰了前沿的兩道塹壕陣地。

這個時候沙俄再陸續推出機槍,拿出為數不多的迫擊炮對華夏的機槍火力點射擊。

在後面的華夏主力部隊在這個時候,也被沙俄的炮火覆蓋,攔截彈幕將想要趕往前沿陣地交戰的部隊阻截在了半路。

沙俄的士兵一個個鑽出防炮洞,在短暫的射擊之後在軍官的指揮下開始衝鋒。

這個時候衝入俄軍陣地的華夏軍隊無疑是唾手可得的戰功,沙俄的士兵憑藉人數優勢將華夏的進攻打退。

在撤退的過程中,俄軍的陣地上不斷的響起不同炮彈的爆炸聲,那些都是傷殘無法撤退的士兵。

在庫拉科沃高山上用大型望遠鏡觀看戰況的郭松齡內心毫無波動,在確定了俄軍的火力之後,再次揮手。

用人命去試探俄軍活力點,再根據天空的炮彈大概軌跡測算俄軍炮兵陣地,一切都是有條不紊按部就班。

這種呆仗其實是最好打也是最難打的,雙方都沒有辦法進行快速的穿插包圍,也沒有對哪一方極為有利的地形優勢。

全靠著士兵的作戰技能和雙方的火力來搏殺獲取戰爭的勝利。

短暫的試探之後,他很快就根據傷亡估計出俄軍的戰鬥力,打算再一次進行更大規模的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