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420章 風起雲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20章 風起雲湧

北方因為極度嚴寒的情況沒法繼續作戰,英法再一次將沙俄和華夏拉到談判桌。

冬季反攻的殊死一搏如此虎頭蛇尾的結束,根本原因還是英法開始削減出售給戰爭物資。

原本一支步槍可能只需要三英鎊,這個價格是為了支援沙俄削弱華夏潛力的友情價,但俄軍無力取得勝利之後,為了保證沙俄在之後對抗同盟國的時候保留相當的實力,不得不將成本價友情價漲到正常的價格。

這個價格雖然不多,但實際情況卻是英法意志的體現。

雙方在北方戰區的士兵待遇完全不同,華夏的士兵全副禦寒的裝備,面對寒冷可以極好的儲存體力,而俄軍的士兵在寒冷的逼迫下開始從平民手中強徵禦寒物資。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根據哥薩克的情報,華夏也因為積雪導致北方戰區的補給運輸僅有十一月之前的五分之一。

雙方都打不下去,但沙俄的財政無力維持如此多的軍隊在亞爾斯克和華夏對抗。

一旦來年開春,華夏重新補給彈藥和物資,到時候新西伯利亞這個重要城市也極有可能會被華夏佔領。

這個地方被佔領都是次要的,沙俄陸續徵召的總兵力達到了三百四十萬。

其中一百六十多萬人(紙面資料)的遠東集團軍除了布拉茨克不到二十萬人(徵召青壯恢復了部分),還有十幾萬撤退到了亞爾斯克,其他的人不是四散奔逃就是被俘虜。

餘下的部隊除了重組反擊的七十萬人之外,將近百萬人開始在俄屬波蘭地區防備德奧可能的進攻。

沙俄承受了百萬人的兵力損失,還都是徵召的預備役,下一次徵召動員就會基本都是沒有經歷訓練的平民。

沙俄的虛弱讓德奧頻頻在波羅的海搞小動作,芬蘭更是在德奧的支援下在國內掀起狂熱的復仇浪潮。

就在1911年12月26日,剛過聖誕節之後芬蘭宣佈加入同盟國,緊隨其後的是搖擺不定的羅馬尼亞曝出加入協約國的意向。

英法和德奧的明爭暗鬥,羅馬尼亞這個東歐到西歐最重要的石油產地和羅馬尼亞獨特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兩大陣營爭奪的焦點。

德國想要連線和巴格達鐵路的聯絡,繞開沙俄和英法有著不俗影響力的塞爾維亞、希臘等地,獲得羅馬尼亞的石油保證在海上貿易路線被封鎖之後德國獲得石油資源。

如果沒有奧匈帝國這個隊友,德國僅憑著羅馬尼亞和沙俄因為比薩拉比亞有領土糾紛,加上德國皇室和羅馬尼亞皇室是同一家族,比英法更有優勢。

然而奧匈帝國的特蘭西瓦尼亞擁有大量羅馬尼亞人生活,羅馬尼亞一直想要獲得這片領土增強國家實力,另一個時空就是因為協約國承認特蘭西瓦尼亞歸屬於羅馬尼亞才將羅馬尼亞拉進協約國陣營。

所以奧匈帝國和羅馬尼亞的嫌隙是沒法彌合的,除非德奧允諾羅馬尼亞可以獲得保加利亞的部分地區和沙俄一部分領土(南比薩拉比亞)和烏克蘭部分地區。

但羅馬尼亞可不知道沙俄會在接下來的對抗中成為第一個陣亡的選手,而面對沙俄這樣的列強國家,羅馬尼亞的這個區域小霸王的身板扛不住,自然不願意成為德奧對抗沙俄的排頭兵。

在芬蘭加入同盟陣營之後,為了避免聲勢受到影響,導致丹麥和保加利亞加入同盟國陣營,極有可能秘密許諾了特蘭西瓦尼亞這個擁有大量羅馬尼亞人居住的地區給他們。

羅馬尼亞可能加入協約國陣營之後的第二天,英法俄三國聯合保證羅馬尼亞的主權,雖然羅馬尼亞沒有加入,但已經和加入差不多。

歐洲未亂巴爾幹先亂,歐洲和平巴爾幹未寧,這就是巴爾幹的真實寫照。

因為奧匈和塞爾維亞依舊在交戰中,即便貝爾格萊德已經被奧匈的精銳佔領,塞爾維亞依舊在抵抗打著遊擊。

為了避免短期內和同盟國走向戰爭,協約國沒有明面上邀請塞爾維亞加入,但僅是不斷從希臘進入塞爾維亞就知道協約國的意思了。

希臘在羅馬尼亞被英法保障主權之後的第六天也就是元旦,正式宣佈和羅馬尼亞結成軍事同盟。

夾在羅馬尼亞和希臘中間的保加利亞就極為難受了,南北都是實力不俗的協約國,但保加利亞又是通往奧斯曼土耳其的重要地區,極難繞開。

保加利亞又是號稱巴爾幹普魯士的小強國,戰鬥力在不斷和奧斯曼的戰爭中得到淬鍊。

在三個鄰國都傾向於協約國之後,擁有雄心壯志的保加利亞陷入艱難的抉擇。

緊張的局勢讓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向全世界釋出中立宣告,表示如果有任何國家從低地透過,那麼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捍衛主權。

而處於德國北部的丹麥、瑞典、挪威也開始猶疑不定。

在這一系列的對抗中,同盟國除了開始爭取了芬蘭之外,巴爾幹都沒有獲得盟友,保加利亞也在猶豫。

為了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德奧在德屬波蘭和奧屬波蘭頻頻動作,軍隊的規模不斷的增多,陷入是想要藉著沙俄在和華夏開戰用強大的軍隊讓羅馬尼亞轉投陣營。

至於英法俄保障主權,那不過是一紙保障。

沙俄大軍正在和華夏戰鬥,損失近百萬人,俄屬波蘭兵力空虛,一旦開戰同盟國勝算更大。

丹麥、挪威、瑞典三國置身事外,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也沒有能倖免,德奧開始向挪威瑞典丹麥下達工業資源的訂單。

作為弱國,他們不得不同意這個商業協議,而英法也知道不能再逼迫德奧意三國,免得狗急跳牆在他們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的時候開戰。所以挪威、瑞典、丹麥都接受了德國的資源訂單。

但同盟國的頻頻動作讓英法意識到沙俄這頭巨熊的存在的意義,與其讓他繼續在遠東和華夏在泥潭中爭個你死我活,讓沙俄儘快結束戰爭休養生息,保持對德奧的壓制更符合他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