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465章 警惕金融陷阱-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65章 警惕金融陷阱-下

捆綁炒股的八家錢莊也相繼關門歇業,引起全市銀錢業的極大恐慌。

八家錢莊倒閉後,所欠上海外國銀行莊票139餘萬兩無法歸還,外國銀行便揚言要立即收回拆借給上海銀錢業的款項。

《國風報》報道:“錢莊裡的華商資本完全枯竭,各銀錢業之間也完全無法通融”,上海金融業面臨崩盤的危險。

為挽救危局,上海道蔡乃煌會同上海商會總理周金箴於24日晚星夜馳往南京,拜見兩江總督張人駿,回程又去蘇州拜見江蘇巡撫程德全,請求他們向滿清奏明上海的危機並設法加以挽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滿清的旨意還沒有下來,源豐潤票號的老闆嚴義彬偕劉安生又來找蔡乃煌,希望上海地方政府趕緊採取措施,維持市面。

無奈此次風潮影響面太廣太深,僅嚴義彬與劉安生合開的德源錢莊,在投機中就虧損200萬兩,損失額已與倒閉的正元錢莊相當,只因有了源豐潤的竭力支持,才得以不倒。

可是,處於倒閉邊緣、急待救助的何止德源一家!蔡乃煌認為,嚴義彬、劉安生“皆浙省著名鉅富,倉卒來求……雖有貴重產業,一時無可抵用,倘不出而維持,必至牽連歇業”,使上海銀錢業雪上加霜。7月27日滿清下旨:

張人駿電奏上海正元、兆康、謙餘三家錢莊同時歇業,債務糾葛,滬局岌岌,籌議大致辦法等語,著即按照所籌各節妥為辦理。並飭上海道將善後事宜悉心籌畫,慎防流弊,以維市面,而定人心。

於是,蔡乃煌收了嚴義彬、劉安生價值300萬兩的地契、股票之後,出面與匯豐、荷蘭、花旗等九家外國銀行訂立“維持上海市面借款合同”,借款350萬兩,另由道庫撥借官銀300萬兩,存放在源豐潤、義善源,終於使市面暫時得以穩定。

每年9月,滿清要支付庚子賠款,按例上海道應承擔190萬兩,這筆款子平時由上海道經手存放於資本雄厚而信譽卓著的源豐潤、義善源錢莊。但1910年的9月,離正元等錢莊倒閉尚不足兩月,市面銀根吃緊,而上海官庫又將官銀拿去救市,早已“庫空如洗”,無法調劑,因此蔡乃煌上奏滿清,請求從大清銀行撥銀200萬兩墊付。

由於蔡乃煌在前述貸款過程中“稍分利潤”,中央的資政院、度支部等處官員們出於各種理由開始譴責蔡,指出上海道為借款作擔保違反了“商借商還”的原則,認為蔡在上海收購《時事報》《申報》的過程中也有很多問題。

度支部左侍郎陳邦瑞乘機挑動江蘇巡撫程德全參劾蔡乃煌。巡撫參道臺,自然一參一個準。滿清頒旨,斥責蔡乃煌接管道庫以來“屢以周轉不靈,請部接濟”,這次又“以市面恐慌為恫嚇,以還期迫促為要求”,實則是“罔利營私”,“不顧大局”,將其革職,並勒令兩個月以內“將經手款項繳清”。

蔡乃煌接到滿清的革職令,又羞又憤,向源豐潤等錢莊火速追還官款。10月7日,外國銀行突然宣佈拒收21家上海錢莊的莊票,8日,源豐潤應聲而倒,虧欠公私款項達2000餘萬兩,它在北京、天津等地的17家分號也同時歇業。

《東方雜誌》報道:源豐潤天津分號歇業,天津總商會不得不幫助各商家向大清、交通、志成和直隸四家銀行借銀100萬兩以穩定人心。

義善源是上海銀錢業的另一支柱,它的大股東是李瀚章的兒子李經楚。李經楚任交通銀行第一任總理時,幫理是袁世凱的親信梁士詒。1910年底,盛宣懷就任郵傳部尚書,為了奪回被袁世凱搶去的權、利並打擊梁士詒的勢力,秘查梁士詒在交通銀行經手的帳目。

當源豐潤倒閉時,李經楚曾向交通銀行借款287萬餘兩,幫助義善源渡過了危機。聽說盛宣懷查帳,李趕緊將交通銀行借款歸還,導致義善源上海總號僅剩現銀7000兩。命懸一線的義善源試圖用手中所持有的上海各企業的股票向上海道借銀10萬兩,卻為新任道臺劉燕冀一口拒絕。1911年3月下旬,義善源計無可出,只得宣佈倒閉。

這次金融風潮真正暴露的是清朝末年古老的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近代經濟的發展。在投機狂潮中,政府沒有對瘋狂的投機採取一點措施,股票暴跌後,先期倒閉的正元等錢莊還只是中等規模,雖然對上海市面造成衝擊,但衝擊力畢竟有限,如果此時能妥為籌劃,風波仍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

一方面外國銀行釜底抽薪,另一方面朝中大員不懂現代經濟的管理,為了權力的傾軋竟置經濟發展的大局於不顧,而蔡乃煌為了個人洩憤,竟存心逼倒源豐潤以還滿清顏色,盛宣懷更是為了與梁士詒爭權而間接逼倒義善源,使錢莊倒閉之風幾乎無法遏止,最後共倒閉錢莊48家,超過了上海錢莊總數之半。

當時的《時報》評論說:“此時財界擾亂已達其極,一般社會鹹被其災,於是全國乃宣告破產矣。”

義善源破產後7個月,辛亥**爆發,清政府果真破產了。

可以說這次橡膠股災加劇了滿清的毀滅。

也讓韋珣對之前嚴格限制股票市場進入華夏的決定。

最開始禁止股票市場進入華夏的原因是擔心華夏人沒有經驗被當作韭菜。

在這一次橡膠股災之中,華夏國民的利益沒有受損,因為壓根就沒有入場,不入場又怎麼會有盈虧的說法呢?

也就是一些買辦和有點外國關系網的人買了之後吃了虧。

反倒是因為南洋這一片,華夏是最大的供應商,華夏藉此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這個利益不僅是當時華夏的金融人才操作股票獲得的大量現金,還有華夏藉此機會成為了全球最大也是最可靠的橡膠供應商,為南洋諸省開拓了一個堅實的支柱產業。

如今的南洋橡膠,大陸的工業金屬半成品,鋁合金已經成為華夏在工業時代三大出口產品。

【作者題外話】:忠告書友,莫入股市,莫碰賭博,不上賭桌或許不會贏錢,但絕對不會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