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498章 黃金十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98章 黃金十年

華夏的北方進入晚秋,十一月初的燕京顯得格外的清爽。

在世界格局風起雲湧的時候,華夏的全國運動會也進入了決賽階段。

全國運動會的舉辦讓華夏國民心中出現了強烈的對比,就像另一時空新聞聯播時常播報華夏國泰民安,外國水深火熱一樣。

在全國運動會舉辦之餘,華夏的報紙也是載歌載舞的宣傳國家安定祥和,人民日漸富足,與之相對的是巴爾幹和南美的戰爭創傷。

有了對比自然有了額外的幸福感。

曾經他們豔羨的洋大人現在在打生打死,曾經他們羨慕的富戶生活,現在基本上都能吃飽穿暖,這如何不讓他們知足呢?

華夏雖然屢屢有戰事,然而這些戰事都發生在國門之外,少有波及腹心地帶。

十年的生活安定,十年的移民政策,十年的工業發展以及持續十年的低農稅商業促進法案,讓華夏有了一個黃金十年。

僅僅是十年的發展,國民收入從不能溫飽的貧困階層到了如今的基本溫飽邁向小康。

這十年期間,華夏的學者認為應該被稱為黃金十年。

苛捐雜稅的減少了國民負擔,農林牧漁等行業的扶持讓國民有了餘糧餘錢,進一步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

鐵路、公路的興建讓華夏的物資流通更加快速和高效。

盜匪、惡霸、地痞、流氓在高壓的打擊下成為少有的存在,更是讓城鎮和鄉村的治安得以改善。

兵威將廣,士卒用命,闢萬里疆土,藏富於民,百業振興。

天下大治,莫過於斯,盛世天朝,不過如此。

還有全民義務教育的出現,更是讓重視教育的華夏人民切實的感受到未來可期。

所以此時的燕京不論是新城區還是舊城區,都是人山人海。

甚至於現在的元山外面,都每日聚集數千人。

現在的燕京,雖然比不上後世國慶的燕京,但比之勞動節這個黃金週的燕京也只是差了三分。

從山海關到八達嶺,從新城區到天津,到處都是旅遊的遊客。

這些遊客原本就不怎麼想看運動會,大多都是賺了點小錢,希望給自己找個由頭,好好看一下如今的華夏首都是什麼光景。

等他們真的到了燕京兩個城區之後,也確實明白了報紙宣傳得並不假。

郊區的風景名勝,舊城象徵歷史沉澱的亭臺樓閣和故宮,新城象徵著華夏未來的各種新奇玩意,哪樣都讓人看不過眼。

反倒是第一次全國運動會觀看的人數雖然多,但熱度卻被各種景區分流了不少。

承天門廣場此時更是熱鬧,現在的承天門廣場在國慶之後被改名為龍騰廣場。

命名的原因是廣場中心開始興建一個巨大的圖騰雕像,這個雕像比白頭鷹國的自由女神像還要巨大。

全國的報紙都隔個幾天報道一次這個龍圖騰的建造進度。

從最開始的搭建框架,再到後面運輸建材,如今不到半年,龍圖騰已經開始進行底部的澆築了。

原本這個龍圖騰巨像是打算用石頭雕刻的,但這樣巨大的石頭先不說有沒有,就算有,也沒法運輸。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設計的工程師只能退而求其次,確定以銅來澆築。

總噸位九百九十九噸,而這些銅,可不是來自國家購買,也不是從礦山運輸。

其中近一半的銅都來自民間捐獻,剩下的一半則來自華夏在戰爭中繳獲的彈殼和戰利品。

而現在到龍騰廣場的遊客,也大多會攜帶一些銅幣或者直接捐個兩三元。

這是燕京舊城區見到新城區建造了三個地標建築之後動的心思,希望在新城區也建造一個新時代的地標建築。

開始的時候是打算建造韋珣的巨大銅像,但被韋珣嚴辭拒絕了。

韋珣的拒絕促成了龍圖騰這個人造奇觀的誕生。

雖說奇觀誤國,但韋珣見到燕京舊城區的建造計劃之後,立即就拍板同意。

因為龍圖騰不僅可以代表華夏這個文明,也能展現華夏的文化。

雖說華夏缺銅,但那並不是急缺,也不是匱乏,民間捐獻和戰利品以及軍方的彈殼熔鑄,代表的確實軍民和國家團結的標誌。

······

在開完會議之後,韋珣也啟程前往泰山。

寒衣節,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秋祭”,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人們會在這一天祭掃燒獻,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

1912年的寒衣節是1912年11月9日。

這個節日或許在另一時空很多人都不知道也不重視了。

寒衣節相傳起源於周代,時間為每年農曆十月初一,節日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

《禮記·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臘祭的情形:以獵物為祭品,天子在社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間內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人,頒佈新的作息制度。

寒衣節標誌著嚴冬的到來,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詩經·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禦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

而韋珣在泰山封禪,主要就是祭祀華夏三皇五帝等先賢,同時祭祀上天。

入了十月(農曆)的泰山不算冷,韋珣在禮部的學究指導下一步步的開始封禪。

隨著學究唸誦祭文,備述華夏新朝開國皇帝治國十年的功績,之後又是獻上牲畜,鳴放禮炮。

一串繁雜莊重的流程下來,韋珣終於完成了今年的另一個大事。

封禪泰山歷來都是文治武功成就極高的帝王才能做的事情(宋真宗除外/滑稽),也是能增強國家凝聚力和國民自信心的事情。

今上(韋珣)封禪泰山,在全國卻沒有遇到太大的阻礙,甚至沒有人反對。

因為生活的富足和領土的增加是不會騙人的,僅僅開啟地圖看一看擴大了兩倍還多將近三倍的領土,誰能說韋珣不夠資格?

還有義務教育,百業振興,植樹造林,疏浚加固黃河長江,哪個不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