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503章 強國根本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03章 強國根本

白頭鷹在未來可能成為華夏獲得南太平洋領土的競爭對手,甚至因為兩國爭奪太平洋的霸權最後會走向戰爭。

韋珣最希望做的就是在參戰之後完成對澳洲的實際佔領,然後從英國的手中獲得這裡的法理主權。

為此,韋珣願意讓華夏和英國、法國等戰敗國達成秘密協議,類似於這一次秘密加入同盟國陣營的秘密協議。

如果英國那邊只是迫於戰敗國身份交出澳洲,但物件不是華夏而是整個同盟國或者德奧甚至白頭鷹。

這樣的情況是極有可能的,因為這樣不僅能讓同盟國陣營內部因為澳洲發生矛盾,從而瓦解同盟國。

甚至於為了讓兩個前期坐山觀虎鬥的華夏和白頭鷹因為澳洲開戰,英國絕對會使出一些噁心的手段來給兩國找不痛快。

英國攪屎棍的稱號可不是幾十年形成的,從當初和西班牙爭奪殖民霸權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扮演這個決策。

不過這些情況最重要的還是華夏自身實力夠硬,能夠完成華夏的作戰目標,和同盟國諸國共赴勝利,瓜分勝利果實。

否則這些情況都只是一個軍事人員對未來局勢的分析。

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韋珣早在建國就開始準備。

馳援臺島、統一華夏不過是華夏人應該做的事情,不過是為了華夏民族可以不遭受苦難做的第一步。

之後從荷蘭人手裡奪取南洋這個富庶之地,不僅是為了橡膠、糧食、礦產,更是為了南洋重要的戰略地位,避免華夏被英法的海軍限制在南海和太平洋。

如果沒有南洋,華夏想要進軍印度洋,想要完成未來對石油的戰略佈局,這根本不可能。

而北方獲得外東北和庫頁島、兼併朝鮮以及現在佔領的葉尼塞河以東地區,則完全是為了增強華夏現在的實力和未來的底蘊。

韋珣後世很喜歡的一個鷹派軍事教授——艾躍進就說了一個讓韋珣銘記於心的理論。

當時看到那個理論的時候,韋珣是震撼的。

一個國家強大的基礎是什麼?

國防?經濟?教育?

韋珣認為,這三個方面,對也不對。

國防實力的強弱決定了國家是否可以安穩的發展,是否可以達成想要的目標。

經濟的多寡則決定了國家的軍備力量,是國防的基礎。

教育更是代表著一個國家擁有多少人才,軍事人才、管理人才、科研人才、生產人才以及內政人才。

這三個方面極其重要,是國家強弱的根本。

但根本也只是根本,決定這一切的基礎條件是廣袤的國土面積。

廣袤的國土面積意味著這個國家擁有充足的人口,哪怕是當前人口不多,發展數十年亦是可以成為人口大國。

而人口是人才多寡的基礎因素,否則再好的教育也無法提供充足的人才。

同時,人口多寡更是國防的關鍵因素。

人口多則兵源充足,人口多則人力成本低,人力成本低就意味著這個國家可以以比多數國家較低的成本進行生產和建設,國家獲得軍用物資的成本就會更低。

廣袤的國土面積也意味著這個國家的自然資源更豐富、更全面。

後世的前蘇聯在解體之後,大毛繼承了大多數的家業,依靠著販賣自然資源熬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豐富的自然資源代表著這個國家根本不用懼怕像是英法目前貿易禁運這樣的手段。

相反,像是英國、日本這樣的國家,有限的自然資源意味著他們很容易在被封鎖之後快速崩潰。

如白頭鷹,建國初期和如今相比,憑藉金礦以及優渥的移民政策,不僅彌補了人口資源上的短板,更是依靠著五大湖工業區以及其他工業區,在工業上和德國並駕齊驅。

人口資源和自然資源決定的是生產成本,人口越多、資源越多,生產成本在同等條件下就會相對較低。

目前華夏向同盟國貿易商品中,佔據大多數的就是粗加工的半成品。

可即便是這樣,華夏的粗加工半成品也比其本土獲得的成本低上一些。

依靠著豐富的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華夏在花完搜刮三族八旗、土豪劣紳、滿清舊官僚等階層的財富之後,並沒有出現太大的財政危機。

而廣袤的國土面積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戰略空間。

在抗戰時期,華夏的軍隊一次次被重創,依靠著還算廣袤的國土一直支撐著,一直戰鬥著。

甚至全國上下喊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這樣雄壯悲涼的口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這樣的口號下,華夏付出巨大的代價最終成為了勝利者。

如果華夏像是波蘭、丹麥、朝鮮這樣的小國,日本人狂妄的三個月滅亡華夏的口號還真的可能實現。

這還只是常規熱武器戰爭情況下,戰略空間大的好處。

在未來進入類似冷戰的情況下,如果華夏研發出來蘑菇彈等常規武器還好,如果沒有研發出來,廣袤的國土面積代表著華夏有更多的選擇。

摧毀了華夏的江浙、兩廣、東北、華北沿海還有湖廣、還有晉豫、還有川陝滇黔、還有內外西北、還有現在華夏的葉尼塞河以東。

先是沙俄依靠戰略縱深將縱橫歐洲的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拖垮擊敗,之後又是蘇聯依靠戰略縱深將連敗波蘭、丹麥、法國並且兵臨莫斯科的德軍擊敗。

這無疑是對戰略縱深的意義的最佳作證。

所以,韋珣從一開始就不斷的尋求華夏版圖的擴張。

不僅是因為他希望華夏的未來有更多更好的空間,華夏的國民有更多的資源,也不僅是因為他被鷹派思想影響之後的擴張企圖和成就開闢萬里疆土的霸業。

最為根本的原因還是一句話:“一個國家強大的基礎是要有廣袤的國土面積。”

讓華夏在自然資源上沒有短板,讓華夏有更大的縱深空間,讓華夏的經濟更為強大,讓華夏的國防更加高效和強悍,都離不開廣袤的國土面積。

(下一章將廣袤的國土並不會給國家帶來額外的國防壓力,細節明天再見分曉)

(創作不易,書友們請到塔讀小說網閱讀本書,塔讀免費閱讀的,算是對作者的支援吧,你的支援是作者碼字的動力,書友Q群55286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