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516章 炮手就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16章 炮手就位

兩大陣營開戰不到半個月天,各國的第一批軍隊動員就已經啟動,像是保加利亞、奧斯曼、芬蘭、沙俄、羅馬尼亞更是已經開始第三次動員。

德國在宣戰之後短短十五天就完成了現役部隊的集結並開始部署,在西線戰場被分為左翼、中線、右翼共計一百一十萬軍隊,在東線以德屬波蘭為防禦重點,分為北線和南線,共計五十萬人。

奧匈帝國的集結行動慢了一些,現役部隊的集結比德國晚了整整十天。

但奧匈帝國的戰略職責是在東線的波蘭和德國抵禦沙俄的進攻,伺機發起反擊予以俄軍重創。

一百四十萬人的現役部隊,除了國內治安的部隊,奧匈第一批部隊集結之後近六十萬人前往加利西亞地區(奧屬波蘭),特蘭西瓦尼亞的十八萬匈牙利部隊更是在開戰的第一天就已經進入奧特蘭河西面,加入保加利亞的防線。

反倒是同盟國中的意呆利,在開戰之後僅僅是在都靈集結了五十七萬軍隊,但都靈對面可是阿爾卑斯山脈,意呆利的戰鬥力想要打過去幾乎不可能。

不用想都知道意呆利只是因為法國的仇恨站到了同盟國一方,之後如果同盟國態勢不利,肯定要跳槽。

哪怕在同盟國反攻的時候,也會以山脈艱險為理由划水。

韋珣和德皇去過秘密電報,討論過加入意呆利背盟該怎樣應對,只是德皇想都沒想,直接告訴韋珣這樣的情況不可能發生。

德國沒有防備,華夏卻有防備。

因為距離遙遠,加入意呆利也不會對華夏的戰場造成太大的干擾。

按照同盟國一起利益劃分,奧匈帝國和保加利亞將會瓜分羅馬尼亞,其中奧匈帝國將會獲得羅馬尼亞多瑙河以北的領土,讓羅馬尼亞成為奧匈帝國的加盟國之一,地位和波西米亞(捷克)差不多。

至於保加利亞,僅僅能獲得一個多布羅加,奧匈帝國將會拿塞爾維亞南部的克魯舍瓦東到維丁,西到戈利亞山的領土作為補償。

塞爾維亞的戈利亞山餘下的地區,則是被奧匈用來拉攏黑山公共。

為此,黑山公國需要出兩萬六千人的軍隊協助奧匈帝國鎮壓塞爾維亞反對組織。

這既是讓黑山和原本關係良好的塞爾維亞因為領土和侵略者、被侵略者的半同盟關係反目成仇,也是黑山納的投名狀。

可塞爾維亞南部是什麼地方,且不說塞爾維亞的反抗武裝大多藏匿在南部的山區,就說這些地方即便被統治,利益也和羅馬尼亞的平原不成比。

讓保加利亞和黑山、奧斯曼去剿滅塞爾維亞的反抗武裝,顯然是奧匈帝國被塞爾維亞的騷擾弄得煩不勝煩。

只有韋珣知道這樣的領土交換,其中還有一層意思是奧匈和德國意識到了石油的重要性,兩國開始博弈。

德國是死死的拉攏保加利亞,然後再確保羅馬尼亞的勢力不會大損。幾乎就是想讓羅馬尼亞因為國王的籍貫和姓氏,使其成為附庸國,而這個幫兇打手就是保加利亞。

但比起德國的拉攏,奧匈帝國才是保加利亞需要靠攏的物件。

且不說目前被動的局面需要奧匈帝國的大軍解圍,就算是戰爭之後,保加利亞凡事也要看看奧匈帝國的臉色。

誰讓保加利亞還想要奧斯曼的一些領土?到時候說不定要和奧匈結盟對科索沃、北馬其頓、色雷斯等地區完成瓜分。

比起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因為國王和威廉二世之前小小的仇怨就北被記仇的斐迪南一世(保加利亞那個)記恨,這也是保加利亞願意和奧匈達成合作,不怎麼考慮在巴爾幹影響力不如奧匈的德國的原因。

為了確保戰後的版圖和國防便利性,奧匈帝國已經改變了當初吞併巴爾幹的計劃,吞併羅馬尼亞,進軍烏克蘭,獲得摩爾多瓦和比薩拉比亞地區已經成為奧匈帝國的國策。

黑山的屈服,塞爾維亞的戰敗再加上之前吞併波黑地區,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已經佔領了不少領土,比起巴爾幹的丘陵地形,羅馬尼亞和烏克蘭地區的平原更讓他們垂涎。

拉攏保加利亞,在戰後從奧斯曼手中奪取阿爾巴尼亞地區,走出亞得里亞海將海軍觸手擴張到愛奧尼亞海取得出海口,避免被日益發展的意呆利海軍封鎖。

這=個奧匈帝國接下來數十年的國策是華夏國防部和總參謀部聯合分析出來的,韋珣對這個分析報告極為認同。

先不說意呆利和奧匈過往的矛盾,意呆利狹長的半島地形剛好可以在亞得里亞海和愛奧尼亞海之間卡死奧匈的出海口,這會讓奧匈的海上貿易受到嚴重的威脅。

就像英法百年世仇因為德國的崛起站在一個陣營作戰一樣,意呆利和奧匈帝國也只是應為鐵血首相俾斯麥主導的三國同盟,一起抱團和英法俄爭奪想要的利益而已。

炮手已經就位,各有心思和小算盤的同盟國已經初見端倪。

在1913年8月17日,羅馬尼亞被匈牙利軍隊從北部進攻,戰況極為焦灼。

羅馬尼亞和沙俄的軍隊在兩大陣營相互宣戰之後已經撤退,重新沿河組建了防線。

對於奧匈帝國會出兵進攻羅馬尼亞西北,顯然協約國早有預料。

可惜羅馬尼亞因為領土主要是平原,想要有效的防禦攻勢真的太難了。

匈牙利在羅馬尼亞富裕領土的鼓勵下,不論是貴族還是士兵,戰鬥力都急速上升。

即便是匈牙利陸軍這樣僅次於奧地利陸軍的現役部隊,依舊沒有在短時間內攻破羅馬尼亞軍隊的防線,反倒是屢屢損兵折將。

這也不怪匈牙利,即不想奧地利的軍隊和自己分勝利果實,又遇上羅馬尼亞在喀爾巴阡山脈南端控制區的堅固工事,僅僅是五天的戰鬥,匈牙利就損失了三萬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好在奧地利因為一個顧全大局的弗朗茨國王,在加利西亞的利沃夫組建了大軍,準備向烏克蘭進軍。

奧匈帝國的動作,極大的打消了沙俄加大對羅馬尼亞的援助的想法。

(創作不易,書友們請到塔讀小說網閱讀本書,塔讀免費閱讀的,算是對作者的支援吧,你的支援是作者碼字的動力,書友Q群55286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