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的中華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568章 華夏帝國軍事學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68章 華夏帝國軍事學院

縱深防禦就是利用地理優勢來設多道防線防禦。

舉個例子,如果日軍從青島登陸,目標是南京,我們在濟南設第一道防線,棗莊徐州設第二道防線、還有第三、第四道防線等等,把司令部設到最後,每道防線有自己的任務,不求完全阻住敵軍,但所有防線加起來要達到消除敵軍進攻的目的。

原時空二戰時法國只憑藉一道馬奇諾防線,結果一旦被突破,再也組織不起有效防禦,而俄國無論在拿破崙戰爭還是二戰時採取的都是縱深防禦戰術,我們平時所說的堅壁清野就是一種縱深防禦。

石陶鈞只是出聲提出這個戰略,然後大概說了一些縱深防禦的大概思想就不再說話。

德國的軍官和將領都是經受過完整且先進的軍事理論教育的,對於華夏提出的縱深防禦體系他們也略微知悉。

所以很快就圍繞建立多條戰線進行縱深防禦展開了討論。

近些年來,隨著華夏在東亞幾次大型戰爭中擊敗了日本和沙俄,積累了豐富的戰爭經驗,尤其是圍繞塹壕戰進行的防禦和進攻,都是德國軍官們關注的戰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像是現在德軍使用的炮兵叢集覆蓋,夜間毫無規律的偵察炮擊,笨拙卻有效的土工掘進,飛艇轟炸都是華夏在戰爭之中實際驗證了可行性的。

而華夏在芬蘭大公國進行的敵後作戰和運動戰,更是給一向重視關鍵地區佔領和大半國土淪陷就投降的基督世界上了一堂客。

其中尤以波蘭為最,多次被瓜分的波蘭人不是甘於屈服的民族,他們一直在德俄兩國交惡之後尋求恢復波蘭領土和政權。

華夏在芬蘭戰場上的游擊戰讓波蘭的一些青年看到了機會。

在元旦才過沒幾天的天津,一艘運載著三十多個青年的商船停泊,然後這些滿懷期待的青年被秘密領上了卡車。

沿途的風景他們沒有絲毫的心情觀看,最多也就是感嘆一下華夏非城市地帶的發展已經不亞於波蘭的鄉村。

他們此行的不是遊覽風景,他們是為了恢復波蘭。

波蘭青年黨,這是一個在一戰爆發之後建立的組織,華夏的情報人員主動聯絡他們,並且保證他們可以得到系統學習華夏軍事理論的機會。

保定作為華夏軍事重鎮,這裡不僅有著初級和高階軍校,還有著一個華夏軍校最高學府——華夏帝國軍事學院。

這個學校之前只是華夏軍事學院,但是在十年的建設和耕耘之後,已經成為了華夏高級將領的搖籃之一,雖然比不上英法德美等國的名校,但已經在全世界有了不小的聲望。

大力發展帝國軍事學院是華夏國防部和總參謀部鼎力支持的計劃,華夏內閣給予了不少的支援。

而現在第一批將要在華夏獲得軍事教育機會的歐洲人已經到來。

芬蘭因為大公是華夏三皇子,所以立場已經可以初步確定為親華夏。

讓情報部門聯絡波蘭青年黨,不過是華夏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為牽制德國發展佈下的暗手。

當這三十多人走進宛如園林的帝國軍事學院,他們在一個又一個銅質的院系介紹上不停的駐足。

國防研究、軍事思想、軍事理論、指揮系、參謀系六個系都一一觀看完畢之後,他們才被領到學院的辦公室進行初步的入學考試。

他們可能僅有三五個人入學,因為考試對於他們來說不是一般的難。

如果正兒八經的考,他們是絕對沒有入學可能的,但現在他們有著外交和政治層面的考慮,自然會酌情接納幾人。

其他人可能會進入華夏在華北、東北、華中、西南、東南、西北這幾個軍校進行學習。

日本在侵華之前就降低華夏的青年進入陸軍士官學校學習的要求,大力發展親日派。

華夏在軍閥混戰時期,有很多軍官都是在日本留學過。

而華夏為波蘭青年黨提供入學機會提供軍事教育,目的自然不是培養親華派,而是給德國下絆子。

雖然這一招不是現在可以用上的,但絕對會在未來能夠起到大的作用。

波蘭民族和華夏會不會因為此時關係改善都是次要的,只要讓波蘭地區掀起武裝起義思潮,等到華夏和同盟國共赴勝利之後絕對能給德國找上不小的麻煩。

為了保證這些棋子的穩定性,帝國軍事學院將會以他們波蘭裔的身份限制他們的人身自由且不得擅自離開學院。

韋珣也在擔心這些人學成之後找機會開溜回到波蘭,然後提前發動武裝鬥爭,到時候德國東線的補給可能出現大問題。

經過半天的考試,最終只有三個落魄的波蘭貴族成為了軍事學院的學員。

又一招棋子放在手中後,韋珣已經做好了對戰勝後的德國進行的所有佈局。

對於戰爭能否勝利,韋珣是毫不擔心的,他擔心的是華夏將要為此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別管進攻印度之後英國會不會妥協媾和,同盟國在歐亞大陸和非洲獲得絕對掌控權之後,英國和白頭鷹想要輕易退場都是不可能的。

因為沙俄外強中乾,只要華夏參戰沙俄絕對會短時間內戰敗。

憑藉西伯利亞鐵路,華夏可以向西線戰場投送大量的兵力。

最壞的結果就是華夏全面佔領印度,英國法國依託殖民地繼續死撐著的計劃破產不得不妥協。

韋珣的自信來自於同盟國和後世截然不同的戰略態勢。

沒有原時空以為戰爭會如普法戰爭那樣僅是數個月,華夏和沙俄、日本的戰爭消耗讓協約國和同盟國都在開戰之前做了一切儘可能多的準備。

即便是同盟國在制海權上的劣勢,幾年的物資積累和正在生產的產品,加起來足夠同盟國維持兩年的大規模戰爭。

一旦貫通西伯利亞鐵路到中歐再連線德奧的鐵路網,華夏在未來可以成為同盟國最強的後盾,也將會成為最好的後勤隊長。

當然,這些都是要付錢的。

(創作不易,書友們請到塔讀小說網閱讀本書,塔讀免費閱讀的,算是對作者的支援吧,你的支援是作者碼字的動力,書友Q群552866588)